90年代,香港樂壇的黃金時期。
四大天王橫空出世。
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
他們的歌,
唱遍大街小巷。
紅遍兩岸三江。
幾乎包攬了當時的所有獎項。
直到如今,他們的演唱會也依然場場爆滿。
只是,時光匆匆,30年飛逝。
不得不承認,他們已然老了。
黎明54歲。
郭富城55歲。
劉德華和張學友也59歲了。
他們在事業上,有著相似的輝煌經歷。
但在感情上,卻大相逕庭。
劉德華——隱婚24年。
郭富城——情場浪子。
黎明——「不合格」的情感導師。
唯獨,張學友。
四大天王中,
他是最早結婚的那一個,
也是緋聞最少的那一個。
他用34年,默默詮釋著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快樂童話。
做好好先生,只愛羅美薇一人。
那時的香港,俊男靚女,數不勝數。
王祖賢。
張曼玉。
劉嘉玲。
她們的出現,驚豔著整個香港演藝圈。
而張學友的妻子,羅美薇。
也是同期絕色美人之一。
清純中帶著性感。
偶爾俏皮。
偶爾知性。
導演徐克曾說:「羅美薇是『小倩』的首選。」
後來,檔期原因,加上王祖賢毛遂自薦,羅美薇與小倩一角失之交臂。
或許也是命中注定。
她卻因此遇到了另一部電影中的傻佬——張學友。
1986年,電影《痴心的我》上映。
戲中,羅美薇和張學友,上演了一段純純愛戀。
因為一次賭約,兩人意外相識。
從聊得來的朋友,變成水中擁吻的曖昧對象。
「不算英俊,卻也看得過去。」
這是羅美薇在戲裡對張學友的初識印象。
在離別之際,張學友對羅美薇說:
「你也不給機會讓我看多你兩眼。」
寵溺的眼神,讓羅美薇徹底淪陷。
但異地情緣,還是沒能終成眷屬。
這部戲成為他們的定情之作,張學友更是獻上了自己的熒幕初吻。
不少影迷也為兩人在戲中的感情,意難平。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
戲外,羅美薇和張學友第一次見面時,就已暗生情愫。
「抬頭的一剎那,我們都臉紅了,大家都忍不住低頭,轉身走開。那時候大概知道什麼叫觸電。」
他們假戲真做,眼裡裝滿了彼此。
而張學友在見到羅美薇後,也立刻有了決心。
「從那刻起,我就曉得我們會在一起。」
那時候,張學友正是剛出道的新人歌手。
首張專輯就賣破了20萬。
眾星捧月般,他成了人們期待的歌壇「天王接班人」。
羅美薇也已經是前輩。
被評為「香港最有前途的女演員」之一。
才子佳人。
天雷勾地火。
成就了當時的一段佳話。
戀情初始,兩人並未向大眾正式公開。
記者圍堵追問:「你們是不是假戲真做?」
羅美薇否認。
張學友也否認。
但《月半彎》MV的發布,大家更篤定兩人的戀情。
羅美薇和張學友是mv中的男女主角。
他們耳鬢廝磨。
互動間,充斥著濃濃愛意。
而愛一個人,往往是藏不住的。
鄭裕玲在專訪張學友時,更是直接指出:
「1986年你們就傳開了,是地下情的始祖啊。」
張學友略顯尷尬。
淡淡說:
「我不想把這個當兒戲,我相信當我結婚時會講的。」
後來才知,這都源於張學友對女友的愛護。
他不希望愛情被捆綁消費。
在日常生活中,他們極低調。
偶爾被狗仔拍到,也保持著一前一後的關係。
直到1988年,香港樂壇競爭愈發激烈。
張國榮、譚詠麟屢次榮登音樂榜首。
其他歌手一一退位。
張學友更是慘澹。唱片銷量一落千丈,從最初的20萬掉到了兩萬張。
盛名不再。跌落神壇。
張學友開始嗜酒。到處跑,到處喝。
喝了酒之後,還頻頻出醜鬧事。
有一次,張學友在泰國拍《喋血街頭》。
殺青會上,他喝得爛醉如泥。
第二天,大家準備飛回香港。
張學友仍然昏睡不醒。
「朋友怎麼都叫不醒我,最後用一個輪椅,把我推上了飛機。」
這件事當時被傳得沸沸揚揚。
張學友形象大跌。
「丟人丟到國外去了。」
這讓張學友徹底清醒。
事後,醉鬼、爛仔,也成了大眾對張學友的印象。
上臺唱歌,他常常被喝倒彩。
他總會聽見有人說「張學友滾下去」這幾個字。
他坦言,那段時間,自己面對舞臺是非常擔憂的。
特別是公演舞臺。
來的明星很多,唯獨他上臺的時候,有人在底下罵髒話。
這對被奉為歌神的張學友來說,無疑是種打擊。
更致命的是。
偶爾他在路上,路人看見他了,都會指著鼻子罵他幾句。
「你媽媽的!」
......
總之,都是一些很髒的話。
那一年,張學友似變了個人。
性情暴戾,酗酒成癮。
深夜不再回家,而是和三倆好友在ktv買醉。
羅美薇親自去接他回家,他卻當作沒看見。
喝醉了,就破口大罵,讓羅美薇滾。
眾人皆知,羅美薇有潔癖。
卻心甘情願為張學友這枚醉漢清理穢物,悉心陪伴數月。
只是,張學友一直深陷在消沉的情緒中。
無法自拔。
羅美薇也漸漸有心無力。
1988年,她對外宣布了分手。
她愛他。
他卻令她感到失望和心碎。
那個在夜裡用毛巾為自己細心熱敷的女人,真的要離開了。
他不再敢喝酒。
常常開車到羅美薇家樓下待著,卻遲遲不敢上樓。
他只能到處打聽著她的近況。
7天的時間,張學友度日如年。
某天,他突然對朋友說:
「我發現我依然很愛她,始終找不到可以替代她的人,我不可能愛別人。」
隨後跑到羅美薇的家裡,求她原諒。
推開門的那刻,張學友驚呆了。
羅美薇的房間,貼滿了他的海報和唱片。
「我只想聽你唱歌,一直唱下去,唱給喜歡你的人聽就好。」
或許,羅美薇一直在等張學友來找自己。
她對他的愛,早已覆水難收。
又怎麼捨得分手呢。
兩人重歸於好。
後來,張學友出了首——《離開你七天》。
似乎正是張學友離開羅美薇後,內心的真實寫照。
「壓抑不了像浪潮的思念,開著車在你門外不停兜圈。」
「愛了又吵,吵了又愛,苦辣酸甜。」
他們從始至終,都是相愛的。
只是感情裡,總免不了偶爾會出小差池。
張學友和羅美薇的愛情,亦是如此。
對於這份感情,張學友有著自己的堅持。
當別人問他:「你和羅美薇什麼關係呢?」
他呆呆地說:「我把這種關係界定為非常之好朋友。」
他的確是第一個把戀人界定為好朋友的人。
張學友的求婚,也並不浪漫。
沒有求婚戒指。
沒有鮮花西餐。
到了英國倫敦,張學友隨身掏出一根橡皮筋兒,說:「這個能調節大小,方便。」
羅美薇驚了。
自己等待了10年,這一天終於到來。
但,張學友的「敷衍」也讓羅美薇感到失落。
她遲遲沒應聲答話。
沒有女孩不希望被求婚的日子,留下美好回憶。
正如張學友自己所說的那樣:
「其實買個鮮花、戒指有多難嗎?也沒有,但我就是沒做。」
但這都不重要。
她知道,他本就不是個會耍浪漫的人。
看著那根橡皮筋,她只能哭笑不得。
她主動把「戒指」戴在了手上,成為了「張太太」。
1996年2月15日,他們去英國註冊了結婚。
跨過情人節,選擇15號這樣平常的日子。
背後都有著張學友對羅美薇的小心思。
「我們已經跨過情人這一關了,意味著邁向了更高境界。」
張學友雖自嘲自己毫無情趣。
但在未來的日子裡,卻暗戳戳地撒了不少狗糧。
1999年,行星協會讓張學友為一顆小行星取名。
他毫不猶豫選擇了自己妻子的英文名——MAY。
工作上,他不接受離家超過3天的行程。
為此,他推掉了不少知名導演的合作機會。
「一聽要在內地拍3個月,我不行的。」
有人說,他妻管嚴。
其實,是巨蟹男的顧家本性在作祟 。
羅美薇結婚後,也退出娛樂圈,在家相夫教子。
從小生活在離異家庭的她,十分渴望擁有完整的愛。
對家庭關係也有著一定的掌控欲。
這麼多年,張學友的衣服都由妻子搭配。
「我的衣服,都是美美買的,她叫我穿什麼,我就穿什麼。免得她為這點小事不高興。」
她缺乏安全感、敏感、脆弱。
而這一切,張學友都記在了心上。
不離家太遠,高質量陪伴,是他能做到的,對妻子最好的愛護。
馮小剛更是說:「香港最難請動的就屬張學友了。」
他顧家,戀家,也愛家。
哪怕他其實可以跟劉德華一樣,拓寬自己的事業。
演戲。
拿影帝。
接無數的商演和廣告。
但,他不想。也不願。
一直把家人放在第一位的他。
更關心女兒幾點放學,妻子今晚要煮什麼菜。
假如要在事業與家庭之間作出選擇。
他也會義無反顧的選擇後者。
他的朋友曾志偉說:「他結婚後,很難約飯了,每次都是家裡有人在等他開飯啦。」
旁人聽著酸溜溜的,卻也羨慕。
這些年,張學友一直是娛樂圈裡的好好先生。
不僅僅是在感情上。
在朋友面前,他也一直做好人到底。
好友梅豔芳生病,他主動承擔醫藥費。
柯受良去世,他拿20萬為他下葬。
重情重義。
他與妻子羅美薇之間的感情,更是被大家傳唱。
外界描繪得似神仙眷侶。
但在張學友自己看來,他們與普通夫妻無異。
他們也會為生活裡的雞毛蒜皮而爭吵。
兩人的性格迥異,摩擦更是無法避免。
最要命的是,妻子羅美薇的潔癖愈來愈重。
走到任何地方,她都隨身帶一瓶消毒水。
去外面用餐、居住,都非常注意。
據傳,有人說羅美薇曾讓菲傭工作長達18個小時。
就是因為菲傭的工作,一直沒能達到她的要求。
有不少人藉此詬病羅美薇。
當張學友被問到妻子的潔癖,他淡淡地說:
「有,但沒外界說得那麼嚴重啦。」
面對不少無良媒體對兩人之間感情的詆毀。
張學友在接受採訪時,直接回懟:
「做羅美薇的老公,我只能打60分,如果有必要,我會義無反顧地退出娛樂圈。」
對張學友而言,羅美薇已是人間最珍貴。
他只想好好呵護著她。
就像歌神寫給妻子羅美薇的那首《講你知》中所唱的那樣:
「愛是已在心中永世不變。
我願意用我十年,去換我共你十天。」
34年,張學友從未在亂花叢中迷了眼。
一代歌神,始終情真。
大家都說,羅美薇嫁給天王,簡直是撿到寶貝。
但在張學友眼裡,妻子才是那個真正的「寶貝」。
在頂峰時,為家庭隱退江湖。
嫁給張學友後,將「羅」姓改為「張」。
全心全意支持張學友的事業,不再拋頭露面。
連詞曲大師林夕,也被這份感情所打動。
在張學友和羅美薇的婚禮上,送上了一首《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平淡的歌詞中,藏著綿綿情意。
「可用你的名字和我的姓氏,
成就這故事。
從此以後無憂無求。」
音樂響起,仿佛看到了張學友正為妻子洗手做羹湯。
歲月靜好。
任窗外四季流轉。
他對她,一直深情。
作者:魚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