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師眼中的差等生,一個對自己能否適應這個社會,一個幫著父親送瓦斯罐的李宗盛。如何,經過自己的努力成就音樂教父。
01李宗盛:所有的苦難都為等待一個機會
天無絕人之路,李宗盛20歲出頭雖然一文不值。但是,偏偏讓李宗盛追到了大學生鄭怡。校園民歌運動中,鄭怡以一首《月琴》進入樂壇,一不留神就唱進了當時的滾石唱片公司。好多次唱片公司開會,李宗盛也就屁顛屁顛跟著鄭怡去了。雖然,當時的音樂圈子裡的人都認識李宗盛,但是所有人都沒有把那會兒的李宗盛放進眼裡。
直到有一天,公司要給鄭怡製作《小雨來得正是時候》這張專輯。開完會時,李宗盛一個勁兒地跟鄭怡說:要是我自己來做這種專輯會做成什麼樣子。萬萬沒想到,機會真的來了。
02李宗盛:終於等到施展才華的機會
有一天李宗盛接到電話,打電話的是滾石的工作人員,問李宗盛:要不要來試試擔綱《小雨來得正是時候》這張專輯的製作人。一直不被看好的李宗盛,當然不能放過這次絕佳的機會。事實也證明了李宗盛在音樂上的才華。
鄭怡的這張專輯,蟬聯了臺灣《綜藝100》音樂榜的冠軍長達十三周之久。李宗盛也似乎因為這張專輯,一下子打開了在音樂上的任督二脈。隨後,他們合作的《去吧,我的愛》也是反響不俗。正如這張專輯的名字一樣,他們的愛也在這張專輯之後真的去了。
不久,李宗盛成功譜出來潘越雲演唱的《飛》和齊豫演唱的《七點鐘》等高難度作品。
從那時起,李宗盛心裡就埋下了一顆種子,歌手的未來就是自己的未來。
03李宗盛:用實力告訴世界,我是最好的
1985年,李宗盛和張艾嘉出演電影《最想念的季節》兩人因戲結緣。之後,李宗盛為張艾嘉量身製作了《忙於盲》。
如果說,《小雨來得正是時候》算是李宗盛的入行之作。那麼,《忙與盲》算是徹底讓李宗盛在樂壇站穩了腳跟。在日後評選的「臺灣百佳專輯」當中,《忙與盲》排名第十九位,並開啟了「概念專輯」的風潮。讓所有的歌曲為一個主題、一個歌手的靈魂服務。宛如一部有聲電影。
時隔一年,李宗盛推出了個人專輯《生命中的精靈》。正是從這張唱片開始,他奠定了一生的創作基調,整張專輯以木吉他為基調,每首歌背後都有一個五味雜陳的故事。這張專輯再次入選臺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對臺灣流行音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幾把火下來,他不僅擺脫了送瓦斯罐的命運,還成為了頗有名氣的製作人。
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或許就是自己抓住了一個機會,並且放大機會。
李宗盛的故事還很長,後續還有文章,故事來自生活,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