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記 | 問答特首二十年

2021-02-22 鳳凰衛視

對於新聞工作者來說,香港回歸是百年一遇的歷史事件,對於個人來說,香港回歸使我在移居這璀璨東方明珠後,繼續茁壯成長。我帶著新聞人的使命,見證和參與了這個城市回歸後的二十年。二十年來我先後採訪了幾任特首,與他們的對話,也是我親歷香港這二十年來變化的關鍵時刻。

 

董建華,香港首任特首,「一國兩制」的第一位實踐者。對他的採訪,前後經歷了四次。問答的地點,更說明了香港回歸前後的微妙時刻。

 

第一次見到董建華,是1996年的12月11日,回歸倒計時六個多月。那一天,在為了迎接香港回歸所興建的灣仔會展中心首任特首選舉現場,被媒體擠得水瀉不通。「船王之子」董建華,九龍倉吳光正,大法官楊鐵梁,三個人的名字陸續由點票官口中念出。最終,董建華以320票即八成的大比數,贏得推委會委員們的青睞,當選香港回歸後的首任特首。

 

由於新聞直播的經驗相對豐富,當天,我原本被安排在主播臺做現場直播,但選舉前一天有消息指,投票結束後,侯任特首可能在現場舉行臨時記者會,於是公司臨時轉變策略:我以記者身份到現場,希望能「搶問」。

 

投票現場,在有節奏的唱票聲結束後,在場的三百多位中外記者再次騷動起來,攝像機、腳架層層架起,大家似乎都在等待什麼,但現場仍瀰漫著不確定,直到推委會委員們都散場了,董建華突然出現。他發表簡短當選感言後,開放媒體提問,現場響起了連珠炮似的粵語提問。

 

問答聲此起彼落,在問答的間歇,我大聲發問:請董先生用普通話向全球華人觀眾回答他將如何兌現對於選民的承諾!這一聲響亮的提問,提醒了董建華:香港是個兩文三語的地方。於是,在用普通話回答我的問題之後,他主動說:「最後一個問題,留給英文媒體。」

 

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董建華,他是怎麼想的?香港媒體充滿好奇,世界也充滿期待。於是,當晚我和同事們連夜趕赴深圳,準備第二天清早七點,對剛剛成為候任特首的董建華進行專訪。同時進行專訪的只有香港的四家媒體:無線電視臺、當時的亞洲電視臺,有線電視臺以及鳳凰衛視。偌大的採訪場地,四家媒體各據一方,布置好專訪位置,董先生就像是轉臺一樣,經過每一家電視臺的專訪位,每家媒體只有15分鐘。這對以往很少拋頭露面的董先生來說,不是容易的事,但是他應答自如,配合程度極高。雖然經過競選的勞碌和不停的趕路,董先生仍耐心回答每家媒體可能部分重複的問題。和鳳凰的對答是他唯一轉換語言頻道,用著他類似母語般的普通話和我對話,在這第一次的專訪中,他沒有低估香港回歸後所會面臨的挑戰。

吳小莉第一次採訪董建華

當時的他,既躊躇滿志,又感壓力在肩。這位上海出生、香港長大,擔任過港英政府時期的行政局議員,特區籌備委員會副主任,和中國內地、臺灣、美國都有深厚淵源,背景履歷完整的企業家,即將轉身,在香港升起中國國旗和香港特區區旗時,成為帶領600多萬香港人,駛向一國兩制彼岸的掌舵人。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1997年香港就經歷了H5N1禽流感的襲擊,全城屠雞;同年,金融風暴開始席捲亞洲。在港府採取行動前,同年3月兩會期間,時任總理的朱鎔基明確表示,萬一香港特區需要中央幫助,只要特區政府向中央提出要求,中央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保護它的聯繫匯率制度。國際炒家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港府的行動中鎩羽而歸。這是香港在回歸後,第一次感受到,背靠中國內地的強大後盾力。

 

第二次採訪董建華,時值香港回歸5周年,攝影隊進入了在港英政府時期做為港督府,在回歸後,董建華改名為禮賓府的特首接待外賓處。為了平抑香港房價,董建華在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了八萬五建屋計劃,希望壓抑不斷上漲的房價,但遭逢金融風暴影響,樓價順勢下跌,買樓成為負資產,加上香港的經濟轉型,都困擾著特區政府。在第二次專訪時,我能明顯感受到壓力在他身上的痕跡。

 

董建華對我說:「做一個政治人物,是高度透明的。每天在做的事,對市民要有交代,責任大了很多,不能做錯事情,每一件事,都要深思熟慮,考慮周到,聽很多人的意見。最後決定時,小莉,有的時候是非常寂寞的,因為最後就是你自己要作決定了!」

 

而當年董建華首次進入特區政府時,並沒有帶來自己的人馬。他說:香港剛回歸,需要穩定!所以他沿用了所有港英時期的政治精英。到了他即將展開第二屆任期前,為了呼應香港市民對政務官的問責呼聲以及管治的需要,董建華推出了司局官員問責制,當時雖不受政務體系歡迎,但卻為他的繼任者開闢了一條組建自己管治班底的新路,為特區政府管理機制留下了重要資產。

 

董建華在任內為香港留下的另一個資產,是他在2001年提出的「內地的自由貿易區概念」,也就是後來的CEPA。2003年6月29日,內地與香港籤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也就是CEPA,這意味著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內地向香港敞開了龐大的市場。與此同時,時任行政會議召集人的梁振英,受董建華的委託北上提案,希望開放內地居民赴香港自由行。在籤署CEPA後一個月,香港自由行成行。這使得即使2003年3月,香港受到非典的襲擊,全城蕭條,但在下半年這兩項措施的安排下,香港經濟開始復甦。

 

2005年3月10日,在香港經濟回暖重新步上正軌時,董建華以身體不適為由提出辭職,結束了他在擔任特首時被稱為是7-11的工作狀態。一如他為人的敦厚,他說:「要在香港經濟逐漸好轉的時刻,交給後任者。」而在同一天,董建華以九成八的支持率,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此時,深藏在他年輕歲月中,來自於父親— 船王董浩雲的教誨,濃重的家國情懷,再次激勵了他成立了非政府非牟利團體:「中美交流基金會」,為促進他認為當今最重要的國際關係 — 中美關係,貢獻自己的心力。

二十年後再訪董建華

2012年,香港經歷了回歸以來競爭最激烈的一次特首選舉,梁振英和唐英年的「雙英」之戰,加大了香港社群的分歧,於是,我們在梁振英履新之前,走進了候任特首辦公室,話題就從新特首上任後是否能做到選後大和解開始。

2012年,吳小莉採訪「候任特首」梁振英

 

這不是我第一次採訪梁振英,早在他作為行政會議召集人時,我就曾在他中環戴德梁行的辦公室,就粵港融合問題和他進行專訪。那時他的辦公室裡,擺著一張珠三角一帶的地圖,他興致勃勃地告訴我:「應該要大力推動跨境基建,未來從香港中環的辦公室到廣州,將會是一個45分鐘的生活圈。」當時,香港剛回歸,和內地融合的美好憧憬剛剛開始。但是粵港融合的步伐,卻顯得有些顛簸。

梁振英另一個讓人津津樂道的是2003年他作為董特首的特使,北上京城,向中央領導申請開放內地遊客香港自由行。

 

在和我的問答中,梁振英回憶說:「有領導坐下來跟我說:『梁振英你想清楚了,我這門一開就不能關了,以後衍生的問題,您承受得了麼?』 」他說:「當時談開放旅遊到香港,內地和香港更關心的是會不會對香港治安造成影響,會不會有逾期居留等問題,但這些問題在兩地的配合下,都沒有發生!」

 

但之後發生的雙非孕婦、部分物價高漲等問題,開始衝擊內港兩地民眾的情感交流。開放自由行十多年,內港之間因人員往來頻密而產生的文化差異、生活習慣融合,所引起的摩擦和適應問題,確實是當時始料未及。

香港回歸20周年的前夕,我訪問了香港特區首位女特首林鄭月娥女士,37年的公共服務生涯,她從公務員、問責官員、政務官,到特首,一直給外人直面問題、敢於承擔、能執行、有解決方案的女強人形象。但是在我們坐下來一開聊的時候,提到了本想退休的她,最終接受挑戰,競選特首,但是在和大兒子的溝通中,大兒子從不同意到同意的過程,曾經讓她在訪談中泛紅了眼睛,我問: 家人同意嗎﹖她說:  她給大兒子打電話,兒子說我反對,就把電話掛了,我說: 很決絶,她答: 我的心涼了一半。這段對話,充分顯示了這位女特首,心中作為女性柔韌的一面。對於香港的未來,她關注土地供應的解決方案,教育問題,以及經濟加速發展的問題。對於香港各界不同的意見,林鄭月娥說她會以最大的包容,最大的耐性,去溝通,去理解,去提出絕大多數人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董建華在接受採訪時說,當年他12歲從上海來到香港,不會說廣東話,也曾經覺得受到排擠的壓力,他說這種文化的衝擊,是融合必經的過程。 香港回歸二十年,所有香港人一起經歷了不平凡的二十年。不論用什麼角度來看,董建華當年在就任首任特首時,向世界宣告的那段話,仍然深深打動著世人:「今天我們幸運地站立在先賢夢寐以求的理想高地,……  香港在世界各國的目光注視下,接受了一項開創歷史先河的殊榮。我深信不疑,一定能夠克服歷史新事業帶來的一切挑戰,香港的將來會更加美好。我們的信念如此堅定,不僅是因為這個構想出自一位愛國者和政治家的睿智和遠見;不僅是因為這是一個偉大國家的莊嚴承諾;也不僅是由於香港同胞秉承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勤勞和特有的適應能力。最重要的是:『一國兩制』的事業,完全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裡。」而至今,這仍是香港人的共同使命。

相關焦點

  • 【特首選戰】範太再撐林鄭任特首:她可團結香港!香港需要能真正團結大多數的特首
    【香港商報網訊】兩會採訪組報導:全國人大常委範徐麗泰昨於北京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特首候選人林鄭月娥可團結香港各界,重申支持林鄭出任特首。至於有人稱曾俊華是唯一獲得建制、泛民跨界別提名的候選人,範太稱泛民純粹是要找人出來競爭而支持「一個與他們立場不同的候選人」,這並不代表這名候選人就可團結大多數。
  • 浙江舟山出了兩個香港特首
    林鄭近年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是舟山人,雖然在香港出生及成長,沒有親戚在舟山,但感覺自己還是舟山人,有一份感情。她說,祖輩離開舟山已久,加上父親已去世,所以並不清楚家鄉的具體位置。相反的,她的母親是寧波人,因此對寧波就有家的親切感。
  • 新義州特首傳說
    許多年之前,這裡曾經掀起一場新義州開發熱潮,他的核心人物,是被人們漸漸遺忘的新義州特首楊斌。 神秘起家 楊斌至今仍然是一個神秘的人物,網上的照片也不多見。公開的資料顯示,楊斌1963年出生在江蘇省南京,5歲就成了孤兒,靠奶奶擺茶水攤和親戚的接濟才得以長大成人。
  • 「非常」手記:從咖啡廳到「雲端」 不一樣的採訪一樣的賀一誠
    (兩會觀察)「非常」手記:從咖啡廳到「雲端」 不一樣的採訪一樣的賀一誠  中新社北京5月24日電 題:「非常」手記:從咖啡廳到「雲端」 不一樣的採訪一樣的賀一誠  中新社記者 唐貴江  「非常順利,感謝大家!」
  • 曾俊華與暴徒站在一起,還想回爐選特首?
    香港回歸後的四任特首,除首任特首董建華外,其餘三位曾蔭權、梁振英和林鄭月娥,都是在政務司長任上接任特首,其他問責官員很難一步登天。如果沒有意外,這可能就會成為一種傳統。在上屆特首選舉時,時任財政司長曾俊華挑戰時任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即使明知道林鄭月娥是建制派力挺的特首人選。曾俊華的底氣來自所謂泛民主派的全力支持以及部分商界人士的滿意。此次特首選舉,香港泛民主派罕見地沒有推出自己的人選,而是在內部協調之後將票都投給了曾俊華。而曾俊華任財政司長期間,不遺餘力地維護和增進香港大地產商和富裕階層的利益,贏得了商界的普遍好感。
  • 香港社會猜猜猜,誰會是下一任特首(一)
    儘管名稱中有「行政」二字,然而特首實際上集行政、立法、司法大權於一身,是香港名符其實的執政者、中央在港代言人,既對中央負總責,又對香港負總責。可見,特首一職極為重要,也極為特殊。香港特首每屆任期五年,再有一年半,香港將迎來下一屆特首。對此,香港民間極為關注。至於下一屆會不會是下一任,香港幾乎全民陷入一場盲猜狂歡,結果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高票當選】林鄭月娥:香港第一位女特首!
    我們也來回顧下這位女特首的簡歷: 現在,香港迎來了一位新特首,也是歷史上第一位女特首。想讀懂香港?前特首在判決前寫下這些話》回復【騷亂】看《橙圖集|香港騷亂逾十小時 警察遭圍毆向天鳴槍示警! 》回復【24】看《24萬/㎡的香港「豪宅」什麼樣?
  • 香港特首Facebook上有AV女優朋友?
    為了和人民群眾更好地心連心手拉手,今年十月香港特首梁振英才在某不存在的網站Facebook上開設了個人帳戶。不久前梁振英還公布了他Facebook的好友名單。梁振英Facebook截圖不過,鎮定的特首辦表示,和這些姐姐做朋友,特首其實是拒絕的,是因為他的帳號遭到了黑客入侵。不僅是和很多妹子做了朋友,有一些個人資料也遭到了篡改,部分貼文也被刪除了。
  • 《最強蝸牛》魔法師的手記密令一覽 魔法師的手記密令是什麼
    導 讀 最強蝸牛中的魔法師的手記密令是在遊戲中比較特殊的一個密令,每一小夥伴都有一個不會重複的密令,那麼這個魔法師的手記密令到底是什麼呢
  • 專訪梁君彥:在香港,最難的工作是特首,第二難的就是立法會主席
    《問答神州》專訪 香港立法會主席 梁君彥立法會是香港特區的立法機關,成立至今共產生過六屆立法會。舉個例子,2018年,我提醒特首,可以每個月做一次短問短答,令特首知道議員想什麼,議員也可以反映市民的問題。一開始的時候,其實泛民也好、建制派也好,都問了很多市民關心的議題。但是隨著行政和立法關係變得不好,短問短答就沒有辦法舉行,直到今年3月才開始恢復。做了幾次後,可以發現,很多議員問的問題都是關注經濟、疫情、兩地開關通行等等。
  • 林鄭月娥:憲制秩序下特首為議員監誓無可厚非
    消息指出,特區政府會研究公職人員宣誓安排,不排除日後香港立法會議員宣誓時由特首監誓。11月26日,林鄭月娥出席電臺聯播節目時表示,從憲制秩序來說,有關做法無可厚非。據香港文匯網報導,林鄭月娥11月26日出席電臺聯播節目時被問及香港立法會是負責監督政府,如果由特首為議員監誓,做法是否有問題。
  • 最強蝸牛魔法師的手記密令 魔法師的手記密令獲取方法
    最強蝸牛魔法師的手記密令是多少?最強蝸牛最近開啟了特殊活動魔法師的手記,這個活動中對比其他活動特殊的地方就在於,這次的活動裡,玩家是可以獲得密令的。,輸入密令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那麼這個密令具體的獲取方法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吧。
  • 「平民特首」背叛階級 曾蔭權蹲監獄不冤枉
    實際上,特首蹲監獄的真正原因和這些小事無關。2017年2月22日,香港高等法院裁決服刑20個月(後減刑為12個月),理由是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成立。 前特首董建華家族有香港遠洋航運業背景(東方海外國際,現主要持股方為中遠海運),引發香港平民不滿,所以曾蔭權競選特首時,自封「平民特首」,反覆宣傳「家境貧寒,止步大學校門」的早年經歷。考慮到香港人考上大學的比例為17%,「讀不起大學」確實是個不錯的宣傳口號。
  • 【輝哥意粉屋】特首女梁齊昕拍三級片導演電影
    轉自:HKCannl香港特首梁振英23歲的女兒梁齊昕雖然讀法律系,但性格反叛的她一心想做明星
  • 獨家 香港特首背後的女人
    2011年,梁振英參選香港特首前,有媒體報導說他是因生意失敗才轉而從政,帶來不少負面影響。唐青儀在鼓勵丈夫的同時,還站出來向公眾講述了丈夫的另一面:「雖然繁重的工作和公職把他武裝起來,但冰冷的盔甲下卻是熾熱的心。和我一起看電視時,每到動人場面,他都會跟我爭著拿紙巾抹眼淚!他陪伴孩子成長,閒時會給家人包餃子、做麵條……他是鐵漢卻很柔情!」唐青儀說:「真實的梁振英最能代表廣大人民。」
  • 香港明報:特首最佳人選,是她
    編者:隨著香港現任特首梁振英12月9日宣布放棄競選連任,已有多人表態可能考慮參選。
  • 賀一誠:實業出身的澳門新特首人選
    圖/中新圖庫8月25日,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特首」)選舉結果揭曉,賀一誠成為第五任行政長官人選。 自1999年澳門回歸以來,賀一誠是第三位澳門特首人選,另兩位是首任特首、現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以及現任特首崔世安。 「澳門霍英東」之子 提到賀一誠,就不能不提到他的父親賀田。賀田祖籍義烏,出生於浙江杭州,是澳門著名的愛國實業家,被稱為「澳門霍英東」。
  • 香港將迎女特首林鄭月娥 揭秘其貼身女保鏢個人履歷(圖)
    【香港將迎女特首】候任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當選第二天走基層見市民時,有眼尖的港媒發現,林鄭身邊多了幾名貼身保鏢(其中還有一名女性),這些人就是傳說中G4(要員保護組)成員。那麼這些神秘的G4成員是什麼來頭?有港媒對此進行了披露。
  • 情人節 | 香港愛情故事,還是特首林鄭月娥的甜!
    所以,如果想要看真正的香港愛情故事,特首林鄭月娥就是典範。林鄭月娥的丈夫林兆波是她的初戀。他們兩個一下子就看對了眼、找對了人,單這一點,就足以令眾人羨慕不已了!林鄭月娥在香港大學讀書時,由於勤奮好學、成績突出、業務能力強,1982年被派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當然,那時候她的名字,還是鄭月娥。
  • 好書推薦——《催眠師手記》
    催眠師手記 作者簡介 高銘,暢銷書作家,著有《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催眠師手記》、《千魂》《人人都能夢的解析》等作品。編譯過《夢的解析》,其成名作《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曾獲2010年度國家圖書館文津獎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