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時代小學的女廁出現月經提示牌
近日不僅衝上熱搜
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微博轉發!
小學女廁出現粉紅色牌子
有女兒的男校長提議
《都市快報》和紅星新聞報導說,今年9月開始,杭州時代小學在五六年級女廁的每個坑位都貼了粉色提示牌,『特殊時期需要幫助請到醫務室噢』!老師表示,女孩子一般在五六年級會月經初潮,擔心孩子們遇到這種情況不知如何處置,這樣能讓孩子迅速找到人幫助。
小學貼提示牌引發關注 (圖據都市快報 )
杭州時代小學薛老師介紹說,在女廁貼月經提示牌的建議,是「學校開行政會時,唐校長提出來的。說高年級的孩子,萬一來月經,讓她們不那麼狼狽,讓她們感到學校的溫暖。他也是一位女孩的爸爸,所以對孩子成長的困惑感同身受,和行政老師們一起討論後,最後由校醫來落實。」
9月23日,學校校醫章老師去廣告公司做了粉色的月經提示牌,「粉色溫馨一點。」提示牌上,繪著一個卡通紅裙女孩,印著兩行字,「特殊時期需要幫助,請到醫務室噢!」
一句短短的提示語,讓章校醫頗費思量,「想了好多版本,比如『生理期需要幫助,請找校醫』。但是『生理期』太正式了;『請找校醫』太(片面了),或許別的老師也能幫忙。加個『噢』,比較俏皮,不會讓孩子感到很嚴肅,像完成任務一樣。」
「很多女孩來月經的第一年,經期往往不固定。可能有些半年來一次,有些一個月連著來。有了這個提示牌,孩子就不害怕了。不會覺得萬一突然來了,在學校裡會尷尬。而且每天帶著也不方便。」
而在章校醫看來,月經提示牌,有利於讓孩子們「正視自己的成長,讓她們按平常心對待(身體的變化)。」
衛生室備一次性內褲和衛生巾
報導說,這所小學的衛生室備有粉色「呵護箱」,裡面有:衛生巾、一次性內褲、暖寶寶、熱水袋和紅糖薑茶。
學校提供的粉色「呵護箱」 (圖據都市快報)
章校醫說,怕孩子過敏,我選了全棉的一次性內褲和衛生巾,日用、夜用都備了。選了個老牌子的紅糖薑茶。暖寶寶也是專門暖宮的。怕熱水袋質量不過關燙到孩子,要牌子好、又可愛的,就選了草莓圖案的。
學校提供的熱水袋 (圖據都市快報)
她說,學生們一般先用熱水袋,貼個暖寶寶,如果不行,再泡點紅糖薑茶。
聯合國轉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認證信息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微博)也轉發了@都市快報的官方微博,並評論:貼心呵護,搭配 #全面性教育# ,讓孩子們免於成長的煩惱
網友回憶第一次來月經的經歷
破除月經羞恥性教育必不可少
在「小學女廁出現月經提示牌」的相關微博下,不少網友回憶了自己幼年性教育缺失、羞談月經等生理現象的情況。
點讚第一的是這個姑娘:「我第一次來的時候還以為是被同桌用內力攻擊,受了什麼內傷。在這條評論下,很多姑娘也說了第一次來月經時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我以為自己得了絕症,在廁所雞叫……」
這類經歷並非少數
這樣類似的評論還有很多,很多網友都說了因為自己完全不懂這件事,面對第一次來月經時不知所措的經歷——
不少人曾經覺得
來月經是件很羞恥的事
一位網友表示,小時候,來月經是件很羞恥的事,會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來月經的女孩。不少女孩驚慌失措,因為她們被告知:月經來了,就長不高了,有女孩說,她在小學五年級來月經,媽媽得知後尖叫:怎麼那麼早?
也有網友稱,小時候,只要旁邊有同學,就不敢拿出衛生巾,會被嘲笑。
還有網友說,月經初潮時,以為自己病了,不敢告訴老師,也擔心被父母責罵。
紅星新聞報導說,69歲的成都市民簡女士接受採訪時候表示,初一時,男班主任告訴同學們,「女生來例假,勞動課可以請假。」這讓當時的她覺得很不好意思。「當時我想,這個老師怎麼當著全班講呢?還是個男老師。那時候也沒生理衛生課,有什麼都問我媽媽。」
80後的宜賓市民徐女士回憶,直到近20歲,還是感覺「月經」二字難以啟齒,只能以「那個」、「例假」、「大姨媽」代之。「初中時上生理衛生課,男老師講到『月經』,自己都不好意思地笑,大家也笑。體育課請假也不好意思,生怕全班都曉得了。」
截圖自tiotok@floosybaby
從羞羞答答到開誠布公
破除月經羞恥性教育必不可少
小小的提示牌贏得一片讚揚,普遍的評論是:從羞羞答答到開誠布公,小小的提示牌體現了教育和社會觀念的進步。
不過,性教育家也注意到,小學的提示牌對「月經」隻字未提,換句話說,月經的羞恥感仍然存在。事實上,在杭州小學出現提示牌後,也有些家長認為,這種公開談論女孩子「特殊時期」的事情非常不合理——有人認為,月經初潮一般是五六年級,如果在女廁中都寫提示,那麼,「對低年級孩子不好」。
在廈門工作的性教育專家王曉斌說,我們要讚賞杭州這個學校人性化的做法,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思考這一個做法所折射出來的教育如何取得更大的進步。
王曉斌說,今年衛生巾至少上了兩次熱搜,除了杭州這所小學,還有一次是高校掀起「衛生巾互助盒」的活動,當時網上也有質疑的聲音,認為衛生巾是無法拿到臺面討論的。
在王曉斌看來,這就是月經羞恥感。她認為,這種對月經的羞恥會影響人們看待月經的視角和人格成長。往嚴重的方面舉例子,由於難以啟齒也缺乏表達需求的渠道,一些貧困和性教育落後地區的女孩們因為用了不合格的衛生巾引發婦科疾病後,更不敢去求醫,這便是對性錯誤的價值觀導致的對身體健康的負面影響。
她認為,月經問題背後最根源的問題是性教育的缺失,以及由此帶來的羞恥感和汙名感。王曉斌說,我認為應該以坦然開放的態度去對待,以科學的眼光去對待,比如同樣是青春期的生理現象,如何科學大方地看待青春痘,就應該多麼科學大方地看待月經;如何大方地看待擦汗的紙巾,就應該如何大方地看待月經用品。我們還要用悅納的態度去看待月經和月經用品。
截圖自tiotok@floosybaby
性教育要讓大家從小就應該認識到,月經是正常現象,成長的標誌,規律的月經周期是身體健康的象徵之一,一個女性來月經代表她有能力孕育新生命。
王曉斌說,悅納月經的存在和提倡月經的正面價值有助於一個女性認可自己的女性價值。因為有些傳統文化給了月經汙名,比如說月經是髒的等等,那麼汙名會使女性認為自己身為女性不如男人。而悅納和提倡月經的正面價值,意義在於:月經教育是一種性別平等、女性價值感提升的教育。
小學提示牌是暖心牌
聯合國轉發小學提示牌做法時,也提出「搭配全面性教育」。有人說,難道小學沒有開展性教育?學生們應該知道月經,並備好衛生巾。
招考君倒是認為,這是苛求了。杭州這所小學最值得讚賞的地方是,女生的第一次初潮時間通常是不可預估,即使接受過教育,知道月經是怎麼回事,誰會常年備著衛生巾等待月經初潮到來?學校的這一做法讓孩子不至於慌張,可以得到幫助。
王曉斌也認為,學校這個考慮是對的,這個行為的核心在於讓孩子不會慌張,這也是學校值得讚賞的地方。建議學校可以在去除月經羞恥這點再下點功夫。
廈門有學校這樣做嗎?
廈門有學校這樣做嗎?
或是有學校衛生室裡有放置衛生巾嗎?
這幾年,廈門的中高考,一些考場的女生衛生間,都有放置衛生巾。不過,似乎僅此而已。
招考君昨晚初步了解,學校衛生室要放置什麼物品,是有規定的,規定目錄中沒有衛生巾。
不過,有的學校老師昨天在被問及此事時恍然大悟地說,其實這件事是可以做的,特別是小學或者初中,有些女孩初潮來時,毫無準備,不知所措。
老師也表示,現在學校的性教育,或是青春期教育已經進步很多,應該不至於像過去那樣,對月經一無所知,但是,從方便的角度看,是可以借鑑學習。
對於月經提示牌,
您怎麼看?
月經初潮,您驚慌失措嗎?
有過什麼難忘經歷?
歡迎在留言區和大家分享!
廈門日報社微信矩陣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佘崢 綜合都市快報、紅星新聞、新浪微博
編輯:蔣含 值班主編:林燕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