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桂聲網評:做好非遺扶貧 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基因

2020-12-28 廣西新聞網

2020年11月09日 15:58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劉純銀 編輯:李香瑩

學會一門手藝,全家有望脫貧致富。包括剪紙、刺繡、繪畫、金屬鍛制、建築營造等在內的傳統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帶動城鄉就業、促進脫貧增收的作用。從2018年7月以來,文化和旅遊部支持地方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截至目前,全國已建設超過2000所,帶動了當地群眾脫貧增收。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明的標誌、記憶和載體,其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精神支撐。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了解文化內核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特別是在現代化潮流的衝擊下,不少地方性非物質文化生存空間日益狹窄,甚至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危機。與此同時,不少地方雖然實現了脫貧摘帽,但由於農民缺少一技之長,今後仍可能面臨返貧的問題。

實際上,非遺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而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往往是傳統工藝的富集區,特色突出、數量眾多的非遺資源正是其優勢所在。鑑於此,推動非遺扶貧,具有帶動貧困地區群眾就近就業、居家就業的獨特優勢,更是助力精準脫貧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文化和旅遊等部門大力推進「非遺+扶貧」,發揮文化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扶志」「扶智」作用,為脫貧致富帶來新生機。許多貧困鄉村正依託祖祖輩輩傳承千年的文化遺產,擦亮文化「金名片」,闖出了以特色文化造血的脫貧之路。如地處深山的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西江鎮麻料村,近年來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銀飾鍛制和非遺旅遊發展得很紅火。無獨有偶,在甘肅省隴西縣雲田鎮三十鋪村,牟淑平和丈夫以前都是靠外出打工來增加家庭收入,後來村裡成立了隴西刺繡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牟淑平和其他20多名婦女經過培訓,成為工坊的成員,實現了「傳著手藝、賺著鈔票,還能守著娃、顧著家」。

放眼全國,一個個鮮活案例表明「非遺扶貧」不是書面上簡單的概念,而是貧困地區發展致富的新路。非遺可以帶動村民增收、助力精準扶貧,文化可以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助力經濟轉型升級,讓貧困地區實現鄉村振興。截至目前,各地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已帶動項目超過2200個,帶動近50萬人就業,助力20多萬貧困戶實現脫貧。依託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村民不僅實現了增收,而且拓寬了眼界、打開了思路,實現了「既富口袋,又富腦袋」的目標,不斷增強農村發展後勁。

鄉村振興,離不開年輕人,也離不開文化振興。非遺扶貧帶來的可喜變化,吸引了更多年輕人返鄉,源源不斷地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基因,而村民的日子,也將越過越紅火、越來越有奔頭。(劉純銀)

相關焦點

  • 威海市臨港區汪疃鎮:以鄉村振興為引領 做好「三農」「扶貧」結合...
    精準招商引資,激發產業扶貧發展活力。將現代農業園區規劃為「創意農業、高科技農業、特色林果產業、特色鄉村旅遊、產業融合示範」五大特色主題片區,吸引了那香山、仙果仙園、山東仙斛園農業科技等農業企業進駐,引進了威海市尚農園農耕文化體驗園項目,並沿303省道、初張路、威石路打造了太公緣農耕部落、威海植物園、欣旺生態園等特色鄉村旅遊點及神山葡萄等有規模的採摘園30餘個。
  • 石泉縣後柳鎮:黨建引領為鄉村振興注入「紅色基因」
    後柳鎮堅持黨建引領,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加強陣地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統攬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將黨員幹部下沉到產業發展一線,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注入「紅色基因」。抓牢基層黨建,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
  • 文潤鄉村 芳香自來——全國政協「發揮文化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調研組表示,做好鄉村文化建設工作,對鄉村的振興、農業的發展和農民素質的提升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堅持塑形和鑄魂相結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採取符合農村特點的有效方式,著力深化鄉村思想道德建設,保護傳承發展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豐富鄉村文化生活,做好「文化+」文章,重視培養新型農民,完善文化經濟政策,不斷促進鄉村文化繁榮興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 桂聲網評│讓教育成為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利器
    桂聲網評│讓教育成為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利器 2020-12-22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開封市鼓樓區推動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日前,為推動鼓樓區非遺產業快速穩健發展,讓非遺項目在傳承中煥發活力,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注入動力,開封市鼓樓區文旅局在餘店民俗文化村舉行了以「推動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促進非遺保護傳承,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攜手美麗非遺 助力鄉村振興」
  • 跑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接力賽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是一場接力賽,越是決戰決勝的最後關頭,越需要不斷蓄勢、接力而上。今年州兩會上,州政協委員們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序銜接鄉村振興」積極建言獻策。【委員建議】吳定全:目前,脫貧攻堅已經取得了決定性成就,《我為扶貧攻堅做件事——阿壩政協履職風採錄》文史資料編撰出版,展現了我州政協委員們勇擔使命、情系民生的時代風採,講好了政協委員扶貧故事。
  • 讓科技星火點燃鄉村振興燎原之勢
    無人機對油菜基地進行植保是非一體化作業 彩雲網評特約網評員 丁鐵 「統籌推進『點片面』科技扶貧工作,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科技扶貧大格局,積極動員全社會科技力量助力脫貧攻堅。」
  • 聊城市4個鄉鎮被評為省「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典型鄉鎮
    針對村級文化陣地設施落後的現狀,各級持續投入資金,建好用好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農家書屋,購置了電腦、會議桌椅、電視等設施設備,定期更新農家書屋書目,確保扶貧資金真正為貧困群眾辦實事。全市676個省重點貧困村按照「一室多用」的原則,全部建成文化活動室和文體廣場。二是加大非遺扶貧力度。
  • 南昌縣向塘鎮:發展枳殼特色產業 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南昌縣向塘鎮:發展枳殼特色產業 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2020-12-12 1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巧用資源 設計賦能鄉村振興(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為鄉村設計,還要發揮設計整合、協同創新的作用,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用設計將鄉村的發展資源轉化為生命力,繪就鄉村美好圖景。巧用鄉土資源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
  • 安徽巢湖:「5+N」模式破題鄉村文化振興
    為建設文明城市,振興鄉村文化,安徽省巢湖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抓手,以紅色文化為底色,堅持因地制宜、挖掘特色,按照「5+N」模式(「5」即打造一批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點、鄉村記憶館、傳承家風家訓示範村、群眾性評比活動、文化旅遊線路,「N」即特色文化產業項目或文化品牌節慶活動)精心謀劃,不斷破題,重點突出鄉村治理、紅色文化、文旅融合等主題分片打造
  • 為鄉村振興注入鮮活動能 ——農行煙臺大辛店支行服務「三農」側記
    今年5月,農行煙臺大辛店支行作為農行山東省分行首批美麗鄉村特色網點重裝開業,為大辛店鎮特色產業發展注入鮮活動能,金融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特色網點,打造美麗鄉村「新體驗」。  走進大辛店支行,智能化的電子設備,富有蓬萊仙境特色的網點裝修令人耳目一新。
  • 莒縣:「財政+」為鄉村注入「金動力」 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5.17億元
    包裝車間裡,工人們仔細地將一束束鮮花整理裝箱,準備發往全國各地花卉市場。「大棚是為玫瑰花種植量身打造的,這裡種出來的花,一點兒都不比雲南本土的差。」負責大棚運營的雲南禾韻花藝有限公司董事長姬翔生說,莒縣財政統籌扶貧資金建設花卉大棚,同步配套建設供暖管道、路網、電力、排水以及周邊綠化,企業只需帶著技術和花苗即可「拎包入住」,讓他們在這裡紮根發展,既省心又安心。
  • 【地評線】桂聲網評:中國扶貧在路上描繪時代畫卷
    《中國扶貧在路上》歷時3年拍攝,行走46845公裡,採集1326個扶貧故事,最終收錄11省21個扶貧案例,展開了中國扶貧工作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這是一幅描在中國藍天下的逐夢畫卷,這是一幅繪在中國大地上的奮鬥畫卷,這是一幅畫在廣大人民心中的幸福畫卷。《中國扶貧在路上》用樸實的畫面、真實的故事、動人的旋律,記錄了中國拼搏奮鬥的歷程,為世界減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人類社會裡程碑式的成就。
  • 濟南市濟陽區文化和旅遊局再次成功推選山東省「非遺助力脫貧...
    5月14日,濟陽區文化和旅遊局成功推選濟陽街道入圍全省「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典型鄉鎮(街道),這也是繼仁風鎮以來,濟陽區文化和旅遊局成功推薦入選的第二個省級典型鄉鎮(街道)。根據《山東省「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工程實施方案》有關要求,省文化和旅遊廳安排部署第三批全省「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典型鄉鎮(街道)申報工作,依託非遺項目典型,區文化和旅遊局完善項目信息,整理項目資料,積極申報,經專家評審委員會審議,濟陽區文化和旅遊局推薦項目成功入選,項目所在地濟陽街道列入山東省第三批「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典型鄉鎮(街道)
  • 《石頭開花》第八單元《雲寨大灌籃》非遺文化助力產業扶貧
    《雲寨大灌籃》由著名導演高群書執導,王佳佳、蘇鑫、馬書良領銜主演,聚焦「產業扶貧延續難」的問題,講述扶貧專員來到雲寨後,發現當地的產業實際不少,西瓜、鳥籠、蠟染可謂是雲寨的三顆珍珠,而且還有銀器、造紙等特色,許多項目都申請了非遺。然而三家靠此致富的村民卻「技術保密」,無法帶領全村致富,導致雲寨一盤散沙,各自為戰,年輕人失望地去外省打工,老弱病殘則在村裡愈加得封閉。
  • 中國日報網評: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高質量做好「三農」工作
    會議提出,務必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這為新發展階段努力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高質量做好「三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實踐路徑。
  • 安徽長豐縣羅塘鄉:推進產業扶貧 助力鄉村振興
    產業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首要與關鍵,只有做好特色產業發展才能真正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持續、健康發展。羅塘鄉把繼續推進產業扶貧作為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以產業發展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作為重要舉措,依託本鄉的地理位置優勢,抓住產業發展、農業產業化開發等機遇,重點加快發展草莓、甜瓜、稻蝦共養、生態養殖等特色優勢產業。
  • 高密農商銀行「三大工程」注入鄉村振興金融活水
    在轉型發展過程中,高密農商銀行黨委緊盯重點工作,將產品服務著重向「三農」傾斜,全力推動「三大工程」,助力轄內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注入金融活水。 與文明辦、地方金融監管局、婦聯、人民銀行等職能部門攜手,積極對接「村委黨建先進、產業優勢明顯、鄉風文明」的村莊,著力打造一批「服務鄉村振興省級樣板村」,對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形成示範帶動作用。二是規範流程,提高貸款可獲得率。按照「兩回訪、一補籤」工作要求,對前期已授信未用信或符合條件未籤約授信的客戶再次回訪補籤,提高授信籤約覆蓋面。
  • 【地評線】魯網網評:這,就是榮譽的「份量」
    【地評線】魯網網評:這,就是榮譽的「份量」 2020-08-05 16: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