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知這篇文章的過程頗為神奇,這幾天潛水摸魚在知乎衝浪的時候,我看到飛奔的馬達說他給一本討論霍耐特的論文集中的一篇文章寫了書評,然後我在那本論文集的目錄裡發現了我和一位朋友的「老熟人」Sally Haslanger的影子,隨即下載下來看了一眼,我感覺還挺有意思的。然而在之後我又找了幾篇霍耐特來看,發現似乎好像我讀得這幾篇霍耐特和我讀的Haslanger這篇文章裡講得霍耐特又不太一樣。Anyway,無論Haslanger到底讀沒讀對霍耐特或者我讀沒讀對霍耐特和Haslanger讀得霍耐特都不太重要,更重要的是Haslanger在本篇文章中呈現的實質性觀點,儘管這些觀點可能在我們看來確實過於激進甚至naive。
以及復旦大學馬哲和外馬的公眾號上貼出了對這本論文集中四篇文章的評論(包含飛奔的馬達那一篇),但是四篇之中並沒有人選Haslanger這一篇論文,也不知道為什麼,攤手。當然我本人肯定沒有那四篇書評的作者厲害,但是各位或許可以對比一下這些被評論的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及書評對於文章的選擇之間的關係(笑)。儘管我不是批判理論的專家(準確地說,是門外漢);但是,批判理論(不管是英語語境下的還是德語語境下的)和法蘭克福學派究竟在中文語境中被以什麼樣的面貌呈現,是個有趣的但是又不出所料的問題。
當然,Haslanger或許確實過於奇特,以至於我的一位朋友在世界哲學大會聽完她的主題演講後甚至想直接上臺和她一對一真人PK,但是可能因為想和她PK的人太多,最後只能在臺下望Haslanger興嘆。
文章信息(我手頭也沒有這本書,不知道本文在原論文集的第幾頁):
Haslanger, S. (2020). Taking a Stand: Second-Order Social Pathologies or First-Order Critique. In Christ, J., Lepold, K., Loick, D., & Stahl, T. (Ed.). Debating Critical Theory : Engagements with Axel Honneth. 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新開通的公眾號沒有留言功能,歡迎各位直接後臺戳我或者用這個玩意↓https://www.tapechat.net/9LW57E/Q6LK61WQ
(複製連結到瀏覽器)
我在本次推送中調整了字體大小和頁面邊距,希望能更方便閱讀。
另:我們現在有個抽獎,好像是明天晚上截止,在公眾號後臺回復「錢永祥」即可獲得抽獎連結,獎品是錢老師在大陸新出的《動情的理性:政治哲學作為道德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