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快滿16歲的曉風給了自己第一個答案,換個地方獨立生活。
在此之前,曉風從沒離開爸媽一周以上,更別說一個人獨自打理所有生活的瑣事。她還記得被送到機場的那天,外公因為不舍,她還沒來得及給他一個擁抱,他就轉身揮手離開,這讓她有點失落。
爸爸則和平常一樣冷靜,催她別誤了飛機,而媽媽呢,則紅了眼眶,帶著哭腔說,「寶貝,寶貝,照顧好自己……」。
往後四年的航班,她也常常一個人飛行。這就是她的四年,和很多留學生一樣,奔波在兩個城之間。很多人不解,相比國內的優越環境,究竟是什麼鼓勵她走出了家門?曉風說,很簡單,她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
但是,曉風說,不管她走到哪,心底裡總住了個家。
因為疫情的擴散,曉風期待了四年,每一晚閉眼都想像了無數種告別方式的畢業典禮,卻在她心裡留下了問號。
她開始去為自己尋找答案。
她構想了一個以疫情為背景的留學生藝術攝影展(活動),名叫「貳拾」,策展的團隊都是和她年齡相仿的留學生,都是二十的好年華,所以她就把這次活動取名「貳拾」。
曉風說,這個活動是她送給自己,以及夥伴們的畢業典禮、成人禮,她的「貳拾」(二十),不僅僅只是兩個數字拼湊起的記憶,更像一座正走出一半路的獨木橋,搖搖晃晃,相比選擇後退的猶豫和慌張,她更願意邁出新的一步。
對於她,還有她的留學生小夥伴們而言,被不理解的人附上的定義詞就像是一層繭,早已習慣,他們想努力衝破,只為了靜候下一刻的華麗變身。
她還想借「貳拾」發個聲,想感謝疫情期間,一路把她,還有留學生們平安送回家的白衣天使們和社區工作者,也感謝這四年求學路上陪著他們的親人和夥伴。
她說,貳拾,就是在不諳世事的年紀,追求絢麗的理想本身。
「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常讓我獨立面對問題,她告訴我,我得摸著自己的心跳活著。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外,我都得學會做自己。這就是我做展覽的初衷,這就是我們九個人的『貳拾』,保持青春的絢麗,且不被定義」。
四年越野跑,所有努力都是為了在更廣闊的天地裡追逐夢想
四年前,曉風離開家。
兩個笨重的行李箱加上一隻雙肩包是她給自己的賭注,每天跨出新的一步是她給自己的期許。
就在那個和家相隔一個白晝的地方,她嘗試了很多新鮮事兒。
因為酷愛運動,在學校的三個季度她都會嘗試不一樣的運動,很多還都是她前16年從沒聽過的。
她的公眾號裡有一篇文章「我在美國玩運動」特別分享了她的運動故事。
她說,令她記憶最深的就是參與了四年的越野跑,「從第一年的『進步最大的運動員』獎,到第四年被教練們授予的『教練獎』,憋著的這口氣終於證明,誰都不能定義我不行。我不怕逆著風跑,即使渾身傷疤,我也某方面成就了我自己。
「『貳拾』(展覽)對我來說就是接受批評和肯定,我沒有想做一個專業化的藝術展,相比那些界內有名的藝術家們,我們9個策展人的作品在用筆、用色上還是很稚嫩的,但我想把它分享出來,就是因為它表達了我們現在的心境,我們想讓大家知道我們(留學生們)到底在外做了些什麼。
「我心懷感恩去接受讚美的同時更不畏懼聽到刺耳的聲音,對我來說,能被不同的人所注意,就是幸運的。」
或許有著更多的機會來了解這個世界的寬廣,他們緊緊地抓住了,並以個性和趨於完美的方式回饋給他們的熟悉的這片土地。
曉風和她的夥伴們,不願被陳式的標籤和定義框住手腳,他們有著不一樣的衝勁,願意衝破那些不理解的聲音,保持自我、以心相待,在更廣闊的天地裡追逐自己的夢。
希望通過活動證明我們:我們學到的不只是書本上知識,重要的是超越自己
曉風說起初的策劃到實施,都悄悄摸摸的,放在桌上的計劃表都害怕爸爸媽媽看到,「可能擔心被否定,我知道他們更希望我過得輕鬆快樂」。
曉風的爸媽是杭城文化圈內很有名氣的民營書店店主,總理還曾到訪他們的書店。
「說到我媽和我爸,圈內都很有名。做他們的女兒很幸福,不僅僅書店給我自帶光環,更是因為爸媽他們常常不辭辛苦的讓我站在他們的肩膀上看世界。但這一次(舉辦『貳拾』這個展覽),我想說,我不只做他們的女兒,我更要做我自己,我想帶他們進入我的小小世界,把我看到的風景分享給他們。」
曉風寫完方案就召集了她身邊的一幫朋友,「他們都義無反顧的信任我所有的決定,一直幫助我,給我各種各樣的建議。我們一起連夜修改方案,一起設計衍生品,一起溝通所有活動的細節。第一次舉辦活動,常常亂了陣腳。雖然真的忙的像個無頭蒼蠅,但有這一幫和我經歷、景相仿的朋友,就覺得每一步走的都倍感踏實。」
直到最近,曉風才把想辦這個活動的想法告訴爸爸媽媽。
「我知道他們還是會質疑,我也會反駁他們的質疑,這就是我和爸媽之間的對話。但我也打保票,他們不管怎麼樣也一定會支持我,因為他們這十幾年都一直在幫助成就我。但我也希望通過這場展覽告訴他們,在外四年學到的不只是書本上、生活上的一些知識,更多的是在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上怎麼超越原有的自己。」
曉風說,「『貳拾」(展覽)是她從四月揣到現在的寶貝,從起初和朋友設想的個人藝術展,到和八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夥伴們一起舉辦,「我們希望這個展覽能代表一個群體發聲,以不同的視角講述千禧這代的貳拾年,我們沒有墨守成規,更沒有偏見。
「貳拾(展覽)和我的二十歲承載了我滿兜子的對於未來的期待。它是我剛踏上的列車,雖然我也在琢磨著它具體會開哪兒去,但我知道它去往的地方是朝著我所期望的方向的時候我就讓它一往直前。」
青年節時,b站(Bilibili)這個年輕人文化社區發布了演講《後浪》。「時代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你們)善良,勇敢,無私,無所畏懼。是心裡有火,眼裡有光。」在曉風的眼裡看到了同樣的火和光,熱情和自信為它點亮。
桃李弱冠,「貳拾」年華,曉風組織的這場公益性留學生藝術攝影展,也將帶我們更走進千禧一代。
「我們得玩有意思的。「曉風說。
為這次攝影展,他們邀請留學生小夥伴開張了「貳拾的廚房「,想和朋友們」炫耀」一下留學生們在外鍛鍊起的廚藝。
組織「貳拾的樂隊」,在盛夏一起唱起年輕人的單曲;同時在現場,還會開起「貳拾的小賣部」,出售他們精心設計的衍生品。
當然,重頭還是在「貳拾的客廳」,和曉風一起策展的朋友們都是在美國頂尖的藝術大學,相信他們也可以帶大家看到世界的交融。
對於留學生辦展,曉風說,「我理解大家對留學生產生的非議,我不會過多的辯解。因為每個人經歷的事情不同,所以我們都有理解世界的不同面。但我和我的策展夥伴們正在做的就是把我們所學習到的,欣賞到的美的事物加以自己的理解和創新,融合中國的元素把具有特指性的美獻給『養我們和生我們的地方』。
「在我的眼裡,藝術不僅僅只是藝術,更是一個媒介可以給我帶來幸福。藝術和我們做的音樂會就是有律動性的,把這份活力傳遞給更多的人就是我們所期望的。做一次展覽,把我們積極的東西傳遞給身邊人。
「我們不會被那些負面的評價所牽絆,不會改變我們現在想做的事兒。但是也請他們能夠尊重我們和聆聽到我們的聲音。希望他們能在聽到我們聲音之後,能對我們的想法有新的改變。」
曉風的公眾號裡記錄過她的「疫情」經歷,從芝加哥到杭州兩天一夜的歸程到十五天的隔離生活,字裡行間都能體會到她的感性和對生活真誠的熱愛,以及希望寄託文字而傳達對一路上醫護人員、志願者、工作者的幫助照顧的感謝。
曉風將這場策展「貳拾」作為回饋的禮物送給這些人,「因為有他們,貳拾和我們,才能迎著風繼續奔跑」。活動時間7月18日,玉皇山路曉風書屋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