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對於職業的選擇到底應該怎麼選才算的上是對自己最好的規劃呢?這件事讓很多人,尤其是讓應屆生格外的煩惱。在大部分的人意識裡,去大城市進大公司爬上管理層才是主流王道。大勢所趨的時代裡無數人才削尖腦袋嚮往上爬,只想做人上人,不願做人下人。
可是每個時代裡總有那麼一、二個人喜歡特立獨行,不願意隨波逐流,反倒逆勢而行。
正如今天故事這位主人公一樣,她是一位在湖北紅安天台寺修行的年輕尼姑,法號釋正孝同,關於她的真名已無從考證。如果你以為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出家人從小在廟裡清修靜養那就大錯特錯了。而事實上的她是985大學的高材生,會舞蹈、會聲樂,會拉小提琴,19歲那年才選擇出家做尼姑。
那麼青春正當年的她為什麼要選擇出家為尼呢?在她的身上有發生什麼的故事呢?想要解開這些謎團,還要從她未出家之前的人生細細說起。
自小與佛結下塵緣
釋正孝同1989年生於河南,自小長的可愛乖巧,性格善良,她的生活環境與同齡人無異。只不過由於母親是個虔誠的佛教徒,所以釋正孝同在母親的耳讀目染下,從小便會讀佛文、誦佛經,對佛教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
當然彼時的她年齡尚小,對於佛經的意思也是一知半解。父母並沒有過多幹涉她對佛學的愛好,只是希望她將來能好好讀書,日後能做個成功人士。
釋正孝同的學業上確實很優秀,加上父母還在藝術道路上培養她,年紀輕輕的她能歌善舞,朗誦詩歌、拉小提琴,做主持人樣樣都不在話下。之後的她不負眾望,一舉考入山東大學藝術專業。
看上自己的女兒考上國內數一數二的名牌大學自己的懸著心也就放下來,想著這麼多年的栽培沒有白費,期待著女兒大學畢業後能找個好工作安定下來。
但是釋正孝同並不是這麼想,她有著父母不懂的煩惱,她的內心裡懷揣著對現實環境的不安,她渴望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
高考結束那個暑假,她和同學約好了一起去天台寺的畢業旅行,天台寺的嫋嫋青煙和聲聲鍾靈讓她不得不放慢了腳步,沉靜了心靈,她從來沒有感到自己內心這麼放鬆過。
之後她觀看寺廟裡的文藝匯演,才了解到寺廟裡不是像外界想像的那麼嚴肅莊重,也需要一些能歌善舞的文藝表演者用通俗易通的方式來傳播佛教文化,領悟佛學境界。她被這種新奇的表演方式所吸引了,這種形式的表演不但觀賞性極佳,更能發揚佛教理念和精神。
釋正孝同回家之後始終念念不忘在天台寺的所見所聞,她太喜歡那裡的環境了,在那裡不但學習佛經理念,更加可以洗去凡塵俗世的煩惱。儘管她之後順理成章的去了大學報到,但是她卻常常夜有所思,日日輾轉反側,終於一個大膽的念頭在她心中爆發了。
斬斷青絲遁入空門
釋正孝同雖然按部就班的在大學上著課,但是她早就厭煩這裡的生活,更準確的說是在這個社會生活裡的生活。她聽到了、見到了太多的活生生或是血淋淋的現實例子,要麼爾虞我詐、勾心鬥角,要麼落井下石、委曲求全。
她早就看不起這個社會的喧囂浮誇,人心浮躁。對於這個世界的某些事、某些人、某些作風感到的太過無奈和失望。她很想眼不見為淨,卻苦於每天睜開眼就要面對這個世界。她很想趕快逃離這個世界,去尋找能讓她內心平靜的藏身之所。
事實上她已經找到了,天台寺一遊讓她感觸頗深,之後她又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裡佛祖來到她身邊告訴她,她是佛祖的身邊童子,需要她回到佛祖身邊才能更好的度己度人。夢醒之後釋正孝同更加堅信了自己想法,只有寺廟才是她的歸寧之地。
不久之後她就宣布要中止學業出家為尼,儘管她這種想法引起了她父親的強烈不滿,但是她心意已去,毅然堅定著自己的信念。幸虧得吃齋念佛的母親的支持,母親能明白她虔誠向佛的心,願意放她而去。
於是,19歲那年她正式跨入天台寺,跟過去的生活告別,斬斷了三千青絲,自此遁入空門,不再過問凡塵俗事。
從此以後陪伴她不再是朗朗的讀書聲,也不再有同學的嬉笑怒罵。只剩下打坐蒲團下的聲聲木魚響,亦或是嫋嫋銅盞燈上陣陣誦經聲。但是她的內心卻得到無與倫比的平靜。
佛門生活義無反顧
這樣的生活釋正孝同在天台寺一過就是很多年,她毫不後悔,也絕無半點雜念。如今離她出家已過去了十幾年,她也年近而立,當人們還在懷疑她是否會有想通了還俗的念頭,可是她根本並無二心。佛教的世界與她的生活早已融為一體,彼此不相分離。
如今的釋正孝同除了做出家人例行功課外,她還兼任天台山藝術團的文藝演出者和主持人,在寺廟的法會上常常亮相,發揮著她以前的專長。
並且,她的僧人形象與大家先入為主的觀念還是有所不同,除了傳統莊嚴的禮佛外,她時常會組織尼姑們練習小提琴,也會組織大家學習佛教名著,到了晚上也會聚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拉進彼此的距離,豐富大家的娛樂生活。
釋正孝同不但有著出色的組織能力和業務水平,一席淡色僧袍的她,依舊擋不住她的清秀臉龐和白皙皮膚,讓她在一眾尼姑中十分的亮眼。
不久之前,曾有遊客和媒體注意到她青春靚麗的身影,偷偷拍下她的照片上傳到網上,隨即在網絡引起一陣熱議,她本人被稱為「中國最美尼姑」,她的身世背景也就這樣被公之於眾了。
儘管她本人在網絡上被迫出名後,來天台寺遊客多了很多,香火也旺盛了許多。很多人都是慕名前來在看上一眼這個「最美尼姑」,但是她本人卻並不以為然,她依舊低調過著修行的生活,履行著她僧人的職責。
有傳聞統計,自從釋正孝同到來後,天台寺一年就能收入2000萬。但是這些收入都以寺廟的名義拿去做慈善,做禮佛,她自己分文未得。也許她本人並不在乎於此,她只想安安分分的做個修心人。每天有敲鐘聲、木魚聲、誦經聲陪伴她已經足矣。
選擇自我無愧於心
很多人熱議釋正孝同的選擇到底值不值得,其實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他中意做的事。我們無權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她能享受自己的事業、享受自己的人生,獲得舒坦便是最大的價值。
相信她在出家之前的內心也是經過反覆思量,反覆比較的。她又有多少的含淚不舍和心酸苦楚呢?最後她能放下自己的學業,放下其他人的指指點點,放下自己的前途毅然決然的跨入佛門,經歷的一定是無比的糾葛和煎熬。她是痛苦的,因為她承受太多異樣眼光的負擔才能去追尋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是她也是幸運的,因為她有母親能理解她、支持她。
這個世界有太多人做著別人不敢做或者不願意做的工作,並非是因為工作內容的不合法,而是工作的性質和環境,不容易受大眾的接受。但是我們總需要這樣的人,打破常規,擺脫束縛,去解放人們的思想或是去揭開人們的心事。
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無愧於自己,無愧於自己在這個世界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