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把英語踢出高考?這一議題火了。
有兩派陣營:浙大教授鄭強贊成一派,英語培訓大咖俞敏洪反對一派。
筆者觀點:支持把英語踢出高考主科,可以高考。
很多家長從孩子3歲就開始報英語輔導班了,理由也很多,從小提供學習環境,適合孩子學習特點等等,最真實原因是小學到考研一直都很重視英語,一直都在三大主科裡。不得不學。絕大多數人會花十幾年時間學英語,花了大把時間,工作後卻用幾年時間就把英語忘記的差不多了。
「英語不是語文」,我們每天看各種文件看各種資料用的是語文知識。和人說話能成語不斷,能深入淺出,講話風趣是語文學得好,日常生活語文知識一直都在。「英語不是數學」,各種數字計算要用到數學,做大工程要用數學統計,做生意經常用到大數據,數學給我們做事情提供很多便利、能簡化,大大提高了效率。
英語呢?我們學的英語能幹什麼?
想想,可以當英語老師,可以去外企業,可以做翻譯,這些崗位能用到多少人?需要全民努力學高水平英語嗎?答案是不需要
隨著我國發展,國際上的業務也確實越來越多,國際聯繫也越來越密切,所以,英語可以放到高考科目裡。有志於此的學生可以選擇英語學科,努力學習,效果是一樣的。但要是全民陪學,那會浪費大家太多精力和時間了。利弊很明顯。
學習英語花費的時間,搶佔了別的學科時間
每天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英語學習的時間多,別的科目時間分配的就少,從投入產出比,英語投入時間多,效用卻沒想像中大;而別的科目投入時間少,用的地方卻很多,這是不成比例的。造成了大量的時間精力浪費。沒有意義,得不償失。
英語學習,是眾多中小學生、家長心中的痛,是考研學生的桎梏
很多孩子,就是學不好英語,因為語言環境也不夠,特別是邊遠山區,英語學習更是難上加難。不能理解著學,就是死記硬背呀,背的學生頭大,很多父母輔導不了英語科目,便去否定孩子,增加孩子心中傷痛,只能一聲嘆息!還有好多考研學生,就是英語過不去呀,因此而無緣好大學,無緣研究生。
英語是一門語言,是為了方便說話,方便溝通。我們是中國人,又不用做英語學術研究,能說會用就可以了。現在英語卻成為了一道坎,困住了很多人。
以前,我們國家英語人才少,為和國際接軌,大力發展英語,這是形勢需要。現在情況變了,全民素質普遍提升,大學生很多很多,會英的人大大超出了實際所需,花了那麼長時間的學習,最終又都還給了老師,這是一種浪費。此時把學英語的時間抽出來一部分放在別的學科意義會更大,不是說就不學了,是權重要下調,中小學的英語分值比例做調整,讓佔比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