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日本少女漫畫的讀者,對女主/配角們忽閃忽閃的大眼睛怕是一點都不陌生吧?
甚至可以說,得益於這種描繪手法,少女們可愛、靈動的形象才躍然紙上。
然而,二次元中這種賞心悅目的角色形象,放到三次元來卻是違和感滿滿。
日本70後漫畫家北村ヂン所做的實(tu)驗(cao)。
同樣在漫畫中,我們也能夠看到這種隨處可見的違和場景,以及如漫畫家五十嵐燻筆下的誇張形象。
宮坂香帆《第一戀愛》中女主角第一次佩戴隱形眼鏡
五十嵐燻的反校園暴力作品《欺凌》。
真真是,眼睛才是少女漫主角的本體啊!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大得出奇、閃著亮光的眼睛,會成為塑造可愛的少女角色約定俗成的元素呢?
一、從竹久夢二到中原淳一:給傳統美人開了眼角
其實,在傳統的日本藝術中,對於女性角色的塑造並非推崇大眼審美。反而多數經典的女性形象,都是細眼小嘴。
在風靡一時的美人畫中,浮世繪畫師喜多川歌磨便描繪了許多「引目鉤鼻」的女性形象。
即在橢圓的臉部輪廓中描繪細長的眼睛、鷹鉤鼻和櫻桃小嘴,這種描繪手法本源於中國的仕女圖。
喜多川歌磨 《當時三美人》 1793年
即使到了明治末期,上村松園、鏑木清方所描繪的新女性形象中,也只是解放繪畫中女性形象的形態,而依然保留長眉細目的圖式。
鏑木清方 《秋宵》 1903年
上村松園 《瑩》 1913年
然而,竹久夢二的「夢二式美人畫」,在圖式的處理上卻不像上村等人一樣工整。他的線條隨意而流暢,獨創了慵懶、柔美、纖細的日本女性體態。五官的描繪則帶有暈染般的朦朧美感。
值得一提的是,他不再拘泥於長眉細目,而偏愛墨黑的眸子,並有意無意地勾勒出了細長的睫毛。
竹久夢二《黑船屋》 1919年
或許我們可以說,竹久夢二的美人畫,是對「引目鉤鼻」審美的一種突破。
這種突破,改變了人們對美人畫固有的認識和傳統的表達,其中受竹久夢二影響頗深的便有中原淳一。
日本多以「大正浪漫,昭和摩登」來形容大正與昭和兩個時代。
而從這一概括,我們可以試想中原淳一與竹久夢二創作上的不同之處。
《少女的港灣》 川端康成著、中原淳一繪製插圖 1941年中原淳一15歲時便進入日本美術學校,在繪畫科學習正統的西方繪畫。
便是在這一時期,他接觸到竹久夢二的作品,被深深感動。昭和初期,因女學生群體的增多,為順應崛起的女學生市場,許多面向女學生的雜誌崛起。
1937年,藉由為川端康成的《少女的港灣》繪製插圖,中原淳一一舉成名.
並長期擔任《少女之友》雜誌女學生服裝時尚頁面的插畫師,在當時以浮世繪為主流的雜誌中獨樹一幟。
中原淳一繪製的時尚插圖。中原淳一筆下的女性著裝時尚、身型苗條,豐潤的鵝蛋臉上有一雙睫毛濃密的大眼睛。
特別是二戰之後,他創辦了《太陽》和《向日葵》兩本雜誌,面向成年女性的《太陽》描繪了許多經典的歐美形象,而面向少女的《向日葵》則著重凸顯日本少女的含蓄美。
中原淳一《太陽》雜誌封面
中原淳一《向日葵》雜誌封面
描述至此,美人畫領域所發生的形式、風格的轉變,似乎與漫畫領域毫不相關。
然而,不同領域間的界限並非是涇渭分明的,下面我們要談及的這個人,便是此間的「橋梁」。
二、高橋真琴:我的少女眼裡有星星
出生於1934年的高橋真琴,現在可以說是一位老藝術家了。
他14歲那年在學校圖書館看到中原淳一的《向日葵》雜誌,對抒情畫心嚮往之,從而定下了自己的未來方向。
1953年,也即是手塚治虫開始連載《緞帶騎士》的同年.
高橋真琴以貸本漫畫《奴隸的王女》出道後又發行了以安徒生童話《紅色舞鞋》為藍本的同名漫畫。
在《紅色舞鞋》中,我們能發現高橋真琴的分鏡是傳統的舞臺式視角,連環畫的敘事方式,基本延續了戰前的連環畫形式,與手塚治虫開創的新漫畫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然而,在人物的刻畫上,卻是十分具有女性特色及浪漫主義色彩。
高橋真琴《紅色舞鞋》1953年 內頁
女主角有蓬鬆濃密的捲髮,身著裝飾華麗的長裙,更重要的是擁有一雙睫毛細長、閃著亮光的大眼睛。
這雙眼睛在人物面部所佔的比例,與後來的少女漫畫十分接近。
高橋真琴《紅色舞鞋》1953年
如果說這時高橋真琴的風格還顯稚嫩,那麼5年後他在《少女》雜誌上的成名作《穿越風暴》便已確立了他鮮明的個人風格。
芭蕾舞女孩像紙片人一樣消瘦頎長的身型,靈動優美的舞姿,順直飄逸的髮絲,這些刻畫都極大程度地表現出少女的特點。
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時高橋真琴關於少女眼睛的刻畫形式,已經趨向成熟。
高橋真琴《穿越風暴》 1958年 內頁
在《穿越風暴》發表後,高橋真琴越來越活躍,為雜誌描繪封面、插圖,也在素描本、筆記本、筆盒等文具用品上繪製裝飾畫,皆是惹人憐愛的少女形象。
商品裝飾畫
由集英社發行的少女漫畫雜誌《豪華·瑪格麗特》於1967年開始刊行,自創刊號始高橋真琴便為之繪製封面。
我們可以從這一時期的諸多作品中看到高橋真琴已成熟穩定的風格——華麗而甜膩的西式美少女。
1967-1970年高橋真琴為《豪華·瑪格麗特》繪製的封面
三、少女向漫畫:從豆豆眼到星星眼
在筆者的另一篇文章中,曾提到少女漫畫的開端是手塚治虫。
然而嚴格說來,在談論手塚治虫是現代漫畫的開拓者時,所指的是「故事漫畫」,而非廣義上的漫畫。
所以手塚治虫所開創的少女漫畫,更準確一點說,是「故事少女漫畫」。
那麼,在手塚之前,是否便沒有以女性作為主角的漫畫作品呢?
並不是的,二戰剛剛結束的日本,雜誌或報紙上便出現了諸如《海螺小姐》(長谷川町子)、《餡蜜公主》(倉金章介)等連載作品.
這些格子漫畫不具備故事漫畫緊張的敘事節奏,也不是冒險、科幻、魔法等超日常的題材,而是描繪基於日常的搞笑事件。
雖是以女性為主角,但是在繪畫風格較為簡潔樸稚,五官的描繪簡單,特別是眼睛,基本上就是兩顆「豆子」的形狀。
長谷川町子《海螺小姐》1946年開始連載
倉金章介 《餡蜜公主》 1949年開始連載
早在1920年代,迪士尼的動畫角色形象通過各種渠道進入日本,對河田水泡等一批漫畫家的角色形象塑造起到了不小的影響。
而眾所周知的是,手塚治虫圓圓的,用現在的話來說是Q萌的風格,有很大程度上也是借鑑於迪士尼動畫。
讓我們觀察手塚治虫對男女性角色的塑造。在初期的兒童漫畫中,他所描繪的正面形象的男女性角色並沒有太大區別(反而是反派角色更具特點)。
在眼睛的描繪上只是有無睫毛之分。這一點或許仿造迪士尼處理此類問題的方式——女性角色的眼睛圖式,是從男性角色的眼睛圖式派生而來的。
《瘋狂飛機》(1929年)為米妮第一次登場,可以看到對兩位主角眼睛刻畫的細微差異。
《遺失的世界》(1948年)手塚治虫對男女性角色的刻畫。
水野英子一類的受手塚治虫影響而崛起的少女漫畫家,可以說在風格的選擇及塑造上都在沿用手塚治虫的形式,並沒有形成獨屬少女漫畫的鮮明特點。
而高橋真琴,恰好填補了這一空白。
水野英子第一部長篇作品《銀色花瓣》(1958年)
描寫女扮男裝的公主的故事。除了已經開始使用星星眼,從題材到手法都帶有手塚治虫的痕跡。
在水野英子出道之前,少女漫畫的主筆者多是男性漫畫家,赤塚不二夫、石森章太郎、橫山光輝等皆試水過少女漫畫的創作。
所以彼時的少女漫畫呈現出一種混沌狀態,冒險、恐怖、偵探等題材此起彼伏,與同時期的少年漫畫並無太大區別。
閃著亮光的大眼睛、纖細的身材、華麗的服飾、浪漫的花卉……擅長描繪這些圖式的高橋真琴,在以上一眾男性漫畫家中,可謂是一股清流。
想來也是有趣,在日本故事漫畫的發展中,為少女漫畫注入女性色彩,使少女漫畫更少女的,竟是一位男性漫畫家。
或許可以說高橋真琴是以男性的視角來觀察少女,才能將所有使少女變得更為美好的東西賦予紙上。
而這些精緻的、具有裝飾性的、符合少女審美的元素也毫無疑問地成為成就少女漫畫的重要手段。
結語:
眾所周知,「誇張」是漫畫這一媒介所具備的特性。
在少女漫畫中,對作為「心靈之窗」的「眼睛」進行誇張處理,有助於渲染喜怒哀樂或更為複雜的種種情緒,無疑是凸顯少女漫畫情感的最佳來源。
正因為如此,少女漫畫才能鞏固其獨特性,成為漫畫這片「汪洋」的「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