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首檔喜劇傳承綜藝《金牌喜劇班》已經官宣:陳佩斯作為首發導師,時隔20年重回央視舞臺。
對於陳佩斯,我想大眾的記憶都是從1984年春晚的合作表演小品《吃麵條》開始的。晚會上開創了小品的藝術表演形式。《吃麵條》也是他與朱時茂帶給我們最深刻回憶的作品。
他在小品中盡心盡力的表演,淋漓盡致表演將一個喜劇明星完好的展現在銀幕上。
圖源網絡
後來兩個人合作推出的作品,比如1985年《拍電影》、1986年《羊肉串》、1989年《胡椒麵》、1990年《主角與配角》、1991年《警察與小偷》、1994年《大變活人》等,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
然而,上世紀末開始,他們的身影不再在央視亮相,我們依然對於陳佩斯的深刻印象還在他飾演呆萌的陳小二角色裡,直到如今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
每一部作品都是對於角色的深刻詮釋,為了當回主角飾演主角八路軍,死纏爛打耍小聰明,最後依然是個叛徒的形象盡現熒幕。
對於每一部作品,我們都能看到他在盡興的表演,為自己的作品負責。更多的還為我們帶來了歡笑。
圖源網絡
對於那些青春,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是看客,但是對於作品,或許喜劇的背後有很多我們看不到的辛酸。有人說你回來了,我也老了,有人說快樂的青春裡還是帶著遺憾,也有人說你才回來,鄉音無改鬢毛衰,很多人已經不認識他了。
但那又怎樣呢?曾經盡興的表演,我們只要看到依然還是能夠開懷大笑,這就夠了。或許經典之於我們每個人都意義不同,但好的作品,能讓人難忘的真的越來越少了。
圖源網絡
我們感嘆時光易逝,感嘆年華匆逝,留在人心裡的那些,每一分鐘對於時間的嘆息,都在能夠看得見的歲月痕跡裡漸漸掩埋起來,我們假裝看不到的那些曾經。其實究竟怎樣的選擇是正確的呢?如果當時真的被封殺了,那麼現在又回來花費了多少時間和心力重返舞臺呢?真正熱愛的人,還是會回到堅持自己初心的地方吧。
重回央視舞臺,很多人都一直在等。歸隱多年的日子,他將自己心中喜劇之王的熱情在另一個舞臺上展示。那就是話劇。第一部話劇《託兒》開始到後來的第二部《親戚朋友好算帳》,一年內全國演出近60場,觀眾有8萬多人。
他更加貼近生活最真實的那一面。 面對荒誕的現實,曾經過去的磕磕絆絆已經不再重要。舞臺還是當年的舞臺,曾經闔家歡樂的感覺相信是在每個人的心裡,而不是在大家的嘴裡。
如果央視需要他重新回來,我想需要他回去的不是這個舞臺,而是喜劇。
圖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