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72個日夜一千多場戲,由呂飛執導的24集青春勵志劇《未經安排的青春》在寧波殺青。呂飛也終於得空把目光轉到我們的採訪上,這位1982年出生的卻有著豐富經驗的年輕導演本是繪畫專業出身,從業十多年,他對視覺營造有著敏銳的把控能力,擅長用最直接和最富有衝擊力的畫面進行表現,並且精於鏡頭敘事與畫面美感營造。
導演呂飛
個人——
Q:能談一談您的一些基本情況和這些年來的發展史嗎?
A:個人的發展和大多數的北漂很一致,大學畢業後來到北京,也算是一直在影視行業裡,剛起步的時候在大大小小的影視公司上過班,做過前期,做過後期,這個行業,平步青雲只是傳說,更多的還是要一步步走,前幾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話,想分享一下:你不想努力,來北京幹嗎?嗯,北京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Q:平時是怎樣去尋找好的劇本的呢?
A:大多數時候都是自己不經意間有一個念頭,覺得是一個不錯的題材,有深度有廣度,然後和團隊成員一起論證變成一個可以執行的項目 ,我一直覺得好的劇本可遇不可求,我們現在做的項目還都是原創為主,好編劇需要對生活有敏銳深刻的洞察力,有無限的熱愛和好奇,還得有耐得住寂寞的毅力,還要有慈悲心。挺難的,好編劇和好劇本只能碰,很難找。所以現在的項目都是我們積攢下來的故事創意,已經夠拍好幾年了。
Q:有沒有哪些電影或者導演對您有重要的影響?
A:巖井俊二和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在前些年對我在影像風格上有些影響,喜歡的導演還有諾蘭和史匹柏,都是高山仰止一樣的存在。其實後來發現更多的時候被影響的是某一群人的堅持和精神,影視行業需要面對的困境還是挺多的,有時候抬頭看看各位前輩的影子,也就覺得沒那麼孤單。
呂飛
Q:您覺得對於年輕導演來說,現實的最大問題是什麼?怎麼樣解決它?
A:我本身也是一個年輕導演,現實最大的困境還是自身和周遭大環境的處理吧,說白了還是理想和現實的契合點,這個需要年輕導演都要想明白處理好,都有時候合適的契合點的,現實中最大的問題是心態問題吧,導演是一份職業一個工作,不能自我神話,非要當藝術家那就是另外一個概念了,我覺得導演就是個手藝人,把自己的手藝玩好,有追求、有情懷、有匠心、有初心、有真心,問心無愧就挺好。
呂飛
Q:您覺得您個人有什麼不一樣的"個人風格"呢?
A:個人風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這一樣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其實更多的是觀眾從一個導演歷來的作品上解讀出來的,我其實覺得創作者不應該去想自己該是一個什麼樣的風格,電影語言發展到現在已經很成熟了,不一樣的只是每一個作品有自己最適合的表現風格,這個是需要導演去找出來並從始至終保持在一部作品裡的東西,風格永遠和某一部作品相匹配,和個人沒太大關係。導演的個人風格應該是多變的才對。總是想自己的個人風格,我覺得是一條彎路。
Q:對於未來的發展,下一步的計劃是什麼呢?
A:未來還是一部部的拍片子,把每一部作品拍出它應該有的樣子,要對得起投資方的資金,對得起現場團隊的辛苦,對得起劇本,這就是我現在最真實的想法,做一個職業導演,靠不斷的拍片完成自己的使命,這個事讓我覺得很幸福。
呂飛
呂飛
關於《未經安排的青春》——
說到導演,不少人想到的都是導演是藝術家,平時不怎麼修邊幅,胸中有丘壑,浪漫而隨性,那是因為他們對這份職業理解得太淺,他們沒看到過導演一心一意為拍某部戲拼盡全力閃閃發光的樣子,在《未經安排的青春》整個拍攝過程中呂飛就是這樣,大家都親切的稱呼他"飛爺"。
Q:當初是怎麼想到要拍《未經安排的青春》這樣一部網劇呢?
A:也是一個契機,正好有這麼一個想法,看到大四畢業季的學生面臨很多的人生選擇,找工作、考研、回鄉,放棄理想或者繼續堅持,畢業的情侶去誰的城市?選擇分手還是繼續,這個時期的年輕人面臨的選擇像是一場人生的動蕩,初次面對社會的侷促和不安,友情愛情的得失,有故鄉和異地的空間選擇,很多種可能性要集中在這一個時期面對,作為劇情足夠戲劇,又貼近現實,非常寫實的現實題材,所以我們決定做這麼一部劇,走進這個群體的生活也讓每個人重走一趟青春。
Q:能簡單談談這部劇的創作流程嗎?
A:這部戲的執行效率還是挺高的,從我們開始決定做這個項目開始,我是先組織了一個編劇團隊,在北京懷柔的山裡閉關了8天聊完了所有的人設和大的故事線,5月份我們編劇團隊就直接去了寧波正式閉關創作劇本,閉關用了2個半月的時間,劇組開始正式做拍攝籌備,我們走的是一個正規的創作流程,演員提前進組熟讀劇本,所有主創一起圍讀劇本,剩下的是演員排練,這也保證了拍攝期間所有主創和演員對整體感覺的把握度。
呂飛在拍片現場
Q:關於我們這部劇的演員們,你有什麼評價呢?
A:因為是青春劇,整體演員都是95年左右的,每個演員都充滿了青春,每個人都很美好,我開始會擔心她們年紀小會有一些耐不住性子的問題,後來接觸下來,每個演員都挺認真的,有一次我無意中看到她們自己作的人物分析筆記,還有的詳細寫下了每場戲自己的情感狀態分析,那種狀態是讓我挺感動的,就是所有人都在拼盡全力完成一個目標的合力,是挺讓人心潮澎湃的。
Q:拍攝這部電視劇過程中您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
A:最擔心的還是天氣的狀態,開機前我們經歷了寧波最炎熱的季節,每天都有人中暑,每個人現場都在喝藿香正氣水,很怕天氣原因影響狀態,後來炎熱過去了是歷年最多的颱風過境,這個行業真像是老天爺賞飯吃的行業,最後還好,大家也都堅持了下來,狀態都挺好的。而且在這麼短的周期內完成這麼多拍攝任務,也是大家一起努力堅持的結果。
呂飛和《未經安排的青春》部分主演
Q:我們這部劇的亮點是什麼呢, 如何讓它從眾多的青春題材網劇中脫穎而出?
A:大多數的青春劇都是描寫的純校園題材,而且以高中居多,也多少會飄的高一點比現實,劇中人物也都是只能活在想像中的完美形象,我們這個劇比較算是寫實,從創作最初我就和編劇團隊定了一個方向,講述年輕人的真情真境況真感受,做戲劇化處理,整體還是講述了一個現實題材的青春,裡面每一個角色都能在你現實生活中找到影子,你身邊總會有一個"林沫"或者一個"施暢",或者她們就是觀眾自己本身,我覺得這是本劇不一樣的一個地方。
另外是故事發生時間,我們放在了大四實習期的畢業生這樣的特殊群體,社會和校園、遠方和故鄉,愛情、親情、那些彷徨失措,無處安放的情感,外界的誘惑和夢想的堅持,她們要處理的東西太多,所有的情感和選擇要壓縮在這樣的周期裡解決,這本身就是一個青春命題。有愛有傷有笑有淚。這就是他們的青春,獨一無二的美好,轉瞬即逝的歲月。
Q:當下的青春網劇市場紅火,有種逐漸搶佔電視劇市場的勢頭,關於此您怎麼看呢?
A:青春是永恆的題材,走過的人把最美好的瞬間和感懷留在了青春裡,正經歷著青春的人美好自知,青春是每個人一生的路口和情感坐標,裡面容納了太多的情愫。因為美好和感傷,它容易和所有人的內心 搭上線,形成通感,輕鬆又感懷,我認為這是這個題材的優勢。
認真工作的呂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