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空谷暇思」
來源:《中華讀書報》(2013年12月4日),原標題為:「九·一三事件」謎團解析——評舒雲《「九·一三」十大謎團》。
1971年林彪外逃的「九·一三事件」,至今雖然已經過去40多年了,但真相撲朔迷離,史料支離破碎,坊間不斷流傳著各種說法,不同版本很多。在這些說法中,有的是需要進一步理清楚的真問題,大量的不過是些傳言和臆想,許多還是人為製造出來的假問題,亦有一些人故意簸土揚沙的造謠惑眾之事。筆者在撰寫《「九·一三」事件循時考》文章時,曾看到了紀實文學作家舒雲女士的大作《「九·一三事件」十大謎團》
(載《文史參考》2011年9月上,第17期),對作者精心設計的「十大謎團」頗感詫異,試為一解。 舒雲女士自詡為「九·一三」研究專家,時不時就有「爆料」出現,製造些譁眾取寵的噱頭。這些「爆料」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離奇古怪,對其質疑聲一直不斷。這篇《十大謎團》,是舒雲女士的一篇核心文章,脫胎於她在海外出版的《林彪事件完整調查》一書,文章中的閃爍其詞之處,在該書中都有詳細的描述。
(下文所引舒雲女士文字與觀點,均出自《謎團》與《調查》,不另行註明)《林彪事件完整調查》是一本以「完整調查」為賣點,以大陸觀光客為銷售對象的書。作者書中提到的許多當事人,筆者也曾直接或間接地採訪過,他們所談的情況與作者所述的情況出入很大。「完整調查」中的「調查」,有的是大量羼水,有的是隨意曲解,有的乾脆就是作者託名被訪者的故意編造。該書羅列的32個問題,其實不過是一些唬人的噱頭。其敘述內容時間錯亂,邏輯不清,頭緒雜亂,前後矛盾,史實錯訛甚多,實在難以置評。好在這篇《十大謎團》問題比較集中,是「完整調查」的一個壓縮版,代表了作者的基本觀點,比較方便我們探討一下舒雲版的「九·一三」之「謎」。 《十大謎團》文中所羅列的10個「謎團」,基本不在一個問題層面上。不僅各「謎團」之間缺乏邏輯聯繫,夾雜不清,而且篇幅大小也嚴重失衡。有的「謎團」佔到4頁半,有的「謎團」只有一頁的1/3。儘管文章的邏輯混亂,錯誤百出,有些重要人物的職務還都搞錯了
(如文章中稱江騰蛟的職務是空軍政治委員,實際上江騰蛟當時的職務只是空軍政治部黨委書記),但其中心思想還是能夠分辨出來的。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是:林彪的「九·一三」外逃,是毛澤東和周恩來精心設計的一個敲山震虎的「局」,讓林彪家族掉入了彀中,倉皇外逃,最後機毀人亡。由此,作者發揮出了超人的想像力,試圖在北戴河和中南海之間建立某種秘密聯繫管道,在林立果的「小艦隊」和林彪身邊尋找毛澤東的「臥底」……從而編造出了這個「十大謎團」的假說。這個關於「九·一三」事件的「謎團」假說,綜合了坊間的眾多流言,加上作者的臆想,過程編造得更加完整。本文撮其要點,重新組合問題,按時間排序,將其「十大謎團」逐個解析,一探究竟。
4 毛澤東專列調動之謎
舒雲女士為證明毛澤東南巡是「打草驚蛇」,故意逼跑林彪,還提出了一個「福爾摩斯」式的破案假說,斷定林立果「小艦隊」的一舉一動,毛澤東都了如指掌。《謎團》內稱:9月9日林立果、周宇馳、江騰蛟等,在西郊機場工字房據點商量在上海一帶謀害毛的計劃,毛澤東就提出轉移專列。汪東興藉口防曬,讓為專列搭一個棚子。汪東興在上海時還為在專列150米外的虹橋機場油庫放雙崗。作者的意思是說:林立果們在北京暗中討論謀害毛澤東的每項計劃,毛澤東馬上都會迅速地採取防範措施,這是因為毛在林立果身邊安排有「內線」。舒雲女士對她的這個「內線說」頗為得意,當作是獨家研究的驚世新發現。在她的《完整調查》一書中是這樣講的:作者
「驚人地發現毛的每一步都在林立果剛剛議論之際,好像毛有千裡眼順風耳一般。毛到杭州,正是林立果議論如何殺毛的時候,毛分外警覺。林立果說炸專列,毛馬上命令專列轉移,汪東興還提出在專列上搭個棚子防曬(實際是防轟炸)。林立果說炸碩放橋,碩放鐵路沿線馬上派部隊巡邏,嚴查鐵路涵洞、橋梁。毛突然調回專列,緊急開往上海。林立果想燒上海虹橋機場的油庫,汪東興命令油庫加雙崗,毛澤東到了上海不下專列,隨時準備出發。最後毛突然回到北京,怕林立果轟炸中南海,白天到了豐臺,卻一直到天黑才回到中南海。……這一切都說明,林立果身邊有毛的耳目。這是一個重大的發現。」 作者還說:「毛澤東回到北京,誰報告的林立果?這才使林立果連夜飛往北戴河。……為什麼林立果的三個方案(註:指殺毛、南下、北逃)都沒有展開,更充分地說明了毛有內線。」
這個假說有著天方夜譚般的想像力,以為那時的信息環境如同今天手機網絡時代這樣便捷了。林立果們在北京有什麼風吹草動,「臥底」們立馬就報告給正在南方巡視的毛澤東那裡。毛澤東對林立果一舉一動明察秋毫,都在掌控之中,即時採取措施。猶如一隻狡猾的老貓在玩弄這些小耗子,伺機向他們伸出利爪。但是只要稍加考察,就不難看出,這又是舒雲女士編造的一個缺乏基本常識的拙劣故事。我們來查看一下毛澤東調車時間與林立果回京時間,看其能不能構成舒雲女士所說的因果關係。 從毛澤東方面:毛澤東9月3日下榻杭州後,給當地黨政軍負責人南萍、熊應堂、陳勵耘談話。9月8日晚21時左右,毛澤東給汪東興提出把專列從筧橋專用線調開。當時汪東興沒有找到負責杭州警衛工作的空五軍政委陳勵耘,讓陳的秘書辦理的調車手續。陳勵耘是在晚上22時10分接到的汪東興調車通知,馬上辦理了相關事宜。9日凌晨1時許,毛的專列從以往停放的飛機場專運線,轉到了靠近紹興的專線上停放。按照汪東興的要求,隨行人員給主車和餐車上搭了防曬棚。
(汪東興:《汪東興回憶毛澤東與林彪反革命集團的鬥爭》,當代中國出版社)
從林立果方面:9月8日晚上21時48分,林立果攜帶林彪的「九八」手令,與劉沛豐等人從北戴河飛回北京。當日深夜至次日凌晨,林立果分別在空軍學院和西郊機場工字房召集「小艦隊」成員開會,密謀刺殺毛澤東。林立果提出三個辦法:一是用火焰噴射器和四○火箭筒打火車;二是調一○○高射炮平射打火車;三是要王維國乘主席接見時動手。周宇馳還提出:「用日本人搞皇姑屯事件的辦法」;「把碩放機場的油庫燒著,然後帶著部隊去救火,乘混亂之際動手」。江騰蛟畫了油庫和車站的位置圖。林立果說:「首長講,誰能完成這個任務,誰就是開國元勳。」
(江騰蛟1971年9月24日的交代,《粉碎林彪反黨集團反革命政變的鬥爭(材料之三)》,中發【1972】24號文件;總政林彪審判工作辦公室預審組:《林彪反革命集團陰謀活動大事記》,1980年8月———該材料為「兩案」的機密資料,由舒雲在其博客公布於眾,以下未注處均來自該材料)把這些史料擺出來,這個「謎團」的荒謬性也就不證自明了。 首先,從時間上看,是毛澤東調走專列在先,林立果策劃謀殺毛的陰謀在後。也就是說,毛澤東決定調走專列時,林立果還在北戴河飛往北京的途中,還沒有跟包括周宇馳在內的「小艦隊」人員策劃謀害毛的事情。除非毛澤東有千裡讀心術的神通,在林立果剛剛產生了要謀害他的念頭時,就立即察覺到了將有生命危險,這才會有事先調走專列的先見之明。 其次,林立果和「小艦隊」這時候的刺毛密謀,還沒有提出用飛機轟炸專列的計劃,提出用飛機炸是9月11日的事情。
(魯珉1971年9月18日的交代,江騰蛟1971年9月24日的交代,《粉碎林彪反黨集團反革命政變的鬥爭(材料之三)》,【中發(1972)24號文件】)這段時間,毛澤東本人還住在杭州,不住在專列上。舒雲女士提出的毛澤東調專列是為了「防轟炸」?真不知這是從何談起。至於在主車和餐車上搭防曬棚是為了防空襲,更純粹是作者自己缺乏基本軍事常識的臆想了。連小孩子都知道,如果要給專列做防空偽裝,全部專列都得做,並且要與周圍地貌保持一致,如果只單獨給主車和餐車做,反而使得目標更突出了,是適得其反的效果。至於「防轟炸」之說,搭個防曬棚大概也只能起到防鳥屎的作用吧。 再則,部隊和民兵巡查毛澤東專列沿途的涵洞、橋梁,這是中央領導人專列運行的安全防範措施,直到現在的專列安全保衛工作也還是這樣做的。這個問題太常識了。至於專列到上海時,汪東興在離專列150米的虹橋機場油庫放了雙崗,這更是很正常的警戒保衛工作。如果不這樣做,倒真是汪東興和警衛部隊的失職了。很難想像得出來,舒雲女士怎麼能夠將這些再正常不過的專列安全警戒工作和林立果的刺毛密謀聯繫起來的? 最後,說到底,林立果等在密室商議的這些謀害毛澤東的計劃,都是不著邊際的空想而已。林立果動員空軍副參謀長王飛、空政黨委書記江騰蛟、空軍作戰部長魯珉和他誆騙來的原林辦秘書、駐洛陽陸軍第127師政委關光烈等人去幹,均遭託詞婉拒,給他擺出了一大堆實施不了的困難,最後林立果的刺毛計劃只能是胎死腹中。林立果當時騙關光烈等人說是去打張春橋的專列,還沒敢說是去謀害毛,他們已是畏縮不前了,林立果無計可施。也只有《謎團》的作者,才會把這些兒戲般的密謀設想當作可以實施的行動計劃,煞費苦心地要去尋找毛澤東敲山震虎的所謂「線索」,編造出了一篇「防轟炸」的故事。
「謎團」之五是李文普的跳車槍傷之「謎」。李文普是跟隨林彪多年的警衛處長,林彪出逃的重要證人,他聽到林彪在車上問「伊爾庫茨克有多遠?」,知道林彪一家要叛逃蘇聯,決心下車,在下車時挨了林立果一槍。關於李文普是否自傷的事情,坊間炒作已不是一年兩年了。關於李文普的流言,如他的槍傷是自傷,他是「臥底」,他與專案組有交易等等,源頭就出自林家人之口。林立果的未婚妻張寧在請人捉刀寫的《自己寫自己》的書中,硬說李文普挨的這一槍是自傷,還把林彪的司機楊振剛
(在溫都爾汗墜機死亡的九人之一)也當作「臥底」,在海內外很有些影響。李文普被迫予以反駁,在《中華兒女》登載了他的口述文章《林彪衛士長不得不說》,說明了他到林辦的經過,他在林辦工作的情況,「九·一三」這幾天北戴河的情況,他目睹的林彪一家外逃的經過,澄清了許多事實真相。之後,坊間說李文普是「內線」的聲音逐漸沉寂。
舒雲女士在文章中斷定李文普的這一槍是他自己打的自己,其理由是李的槍傷沒有得到鑑定。為此,作者東拉西扯了一大堆人來作證明,如中央警衛團的張耀祠、張宏、姜作壽、陸軍醫,林立衡的未婚夫張清林,北京軍區281醫院的醫護人員等,最後還舉出了一個大人物汪東興出來說話:「算了,小節,不要幹擾」,按下了這件事。
《謎團》作者拉扯出的這些人,其實與鑑別李文普槍傷的關係都不大,證明不了什麼問題。文中講的所謂張耀祠說「那時懷疑他(李文普)是自己打的」,以及所謂周恩來、汪東興等人的講話,都是作者自己的編造,沒有此事。李文普第一時間向北戴河警衛部隊報告時,講的就是林立果打傷他的。中央警衛團當時給周恩來的電話報告,也說是林彪一行打傷了警衛人員外逃。李文普當時給為他包紮臂傷的醫生說「槍走火」,這是敷衍外人的說法,並無不妥。至於《謎團》中說李還「偷偷」給護士留下了幾張紙,更是作者胡思亂想了。李文普本人堅決否認張清林給他包紮過傷,還能給一個素不相識的女護士留什麼紙條嗎?至於作者提到的汪東興、張耀祠等人,他們都不在事發現場,起不了證明人的作用。汪東興是中央級的大人物,根本管不到小人物李文普頭上來,更沒必要親自出面去為李文普的槍傷一事解釋什麼。汪的這個「算了」的講話,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場合,對誰講的,作者都沒有交代。顯然,這又是作者在編造史料,故弄玄虛了。
《謎團》作者一口咬定李文普的槍傷是「自傷」,翻來覆去糾纏不休,非得要把這件事證死不可。但是說李「自傷」的證據是什麼?「自傷」本身能說明什麼問題嗎?
首先,從現場的情況看,李文普挨這一槍是完全可能的。據李文普回憶的現場情景:林彪汽車衝破8341警衛部隊在58樓處的阻攔,從山上疾駛而下。李文普在副駕駛位置上,見狀急喊停車,車立即停下,李隨即下車。葉群見狀,氣衝衝地喊:「李文普,你想幹什麼?」李說:「你們究竟要到哪裡去?當叛徒我不去。」接著他轉身朝58樓(8341部隊二大隊大隊部)方向喊話:「來人哪!」此時,車內林立果向他開槍,近距離1米左右,子彈擦過李的前胸穿透左臂,造成粉碎性骨折。從李文普下車,面對車內與葉群的答話,到他左轉身向車左後方58樓的喊話,再到車內向李開槍,這些連續動作,是符合李文普左臂挨槍的射擊彈道角度的。再則,警衛部隊阻攔林彪汽車的地方距離李文普下車處僅有100米左右,李文普如果真的有什麼自傷動作,緊隨追趕過來的幹部戰士都是能看到的。二大隊大隊長姜作壽、中隊長肖奇明在事後寫的材料中,都證明是車內開槍擊傷了李文普。當時肖奇明一直追到離汽車只有五六步的距離,為阻止汽車開跑,還對著司機開了兩槍,沒有擊中。汽車車門都沒有關,就開跑了。在他們的眾目睽睽之下,是能夠分辨清楚李文普自傷他傷的情況。
從另一方面講,李文普自己打自己一槍有什麼意義嗎?誠如李文普所言:「我已從林彪汽車上跳下來,幹嗎還要打自己一槍?」
(李文普:《林彪衛士長不得不說》,李海文主編:《中共重大歷史事件親歷記》第二編,四川人民出版社)這話問得很理直氣壯。 其一,如果李文普是毛澤東派到林彪身邊的「臥底」,那應該是奇功一件,勝利完成任務的功臣,為什麼還會把他作為重點監護審查對象關押了4年之久。後來,林辦工作人員全部解除審查後重新安排工作,李文普則因為沒有及時向中央報告林、葉要逃跑的情況,被認為是「參與了陰謀活動犯有嚴重政治錯誤的幹部」,降級安排到最差的地方,在山西一個貧困縣的石棉礦幹了6年,是林辦工作人員中受「九·一三」事件牽連吃苦最多的一位。《謎團》作者說對李文普的處理「輕而又輕」,這完全是閉著眼說瞎話。
其二,作為一位警衛「副統帥」多年的老資格警衛幹部,李文普為什麼要跳車?他難道不知道放棄警衛對象的嚴重後果嗎?如果林彪的車子只是在外邊轉了一圈又回來了,如果林彪乘飛機只是到大連、廣州或國內的任何地方,那麼就憑李文普這個擅離職守的行為,就得被立馬拿下問罪了。放棄保護林副統帥的警衛職責,不顧林副統帥的生命安危,自己跳車逃跑了,這可是殺頭的重罪啊!李文普他敢嗎?所以,李文普如果不是聽到了林彪講「到伊爾庫茨克有多遠」的話,也一定是聽到了同樣嚴重的話,能夠肯定林彪他們此行是要去國外,這一去就回不來了,否則他是不敢頂著這個殺頭重罪擅自跳車的。
其三,即如《謎團》作者所言,李文普是跳車以後又自己打了自己一槍,那只能說明一點,這就是在汽車裡發生的事情,性質上是非常非常地嚴重了。已經不是什麼葉群、林立果要叛逃的問題,而是林彪自己要叛逃的問題了,李文普不打自己這一槍是沒法給組織上交待清楚的。如果不是林彪自己要跑,如果中央警衛團在山海關機場把飛機截住了,抓住了葉群、林立果,成功地「解救」了林副主席,那麼,李文普也同樣脫不了擅自放棄保衛「副統帥」職責的追究,仍然還是殺頭的重罪。所以,如果說李文普的這一槍是自傷,其實並不比被林立果打傷的事件性質更輕,甚至還會更嚴重些。可見,糾纏李文普的自傷和他傷的問題,並沒有任何實質意義,實際上是一個假問題。因為無論說是自傷說還是他傷說,都不會改變關於林彪外逃這一基本事實的判斷。
《謎團》作者為了說明「九·一三」事件是毛澤東與周恩來共同布局算計林彪,還引用了毛澤東的理髮員周福明的回憶為根據。引文如下:
「9月12日晚上,南巡剛回來的主席吃過飯就睡下了。往常總理來之前都要事先通知,這次匆忙闖來,又神態嚴肅,我憑著多年來在主席身邊工作的經驗預感到出了大事。總理對我說,快把主席叫起來,有事向他匯報。不一會兒,總理出來了,對我們說,林彪要逃跑了,其他情況目前還不清楚,為了主席的安全,必須馬上轉移。屋裡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我迅速收拾東西。汪東興告訴我,在保證主席需要的情況下,輕裝上陣,做好打仗的準備。」中央警衛團立即部署警戒,中南海隨之完成臨戰準備。 事實情況是:9月13日零點35分許,中央警衛團團長張耀祠分別接到張宏從山海關機場打來的電話,林立衡從北戴河打來的電話,報告說林彪乘飛機跑了。汪東興也在場。當聽到林彪出走的消息後,汪立即打電話給周恩來,請他一同去中南海遊泳池向毛澤東親自匯報當晚發生的情況。當時,毛澤東還在睡覺,並不知道林彪外逃的事情。
筆者再查周福明回憶的原文,這段文字是這樣講的:
「9月12日晚上,主席吃過飯睡下了。總理得知林彪出逃的消息立即來到主席遊泳池住地。往常總理來之前都要事先通知,這次沒有提前通知,而且總理來時匆忙,神態也很嚴肅。周福明憑著多年在主席身邊工作的經驗預感到出了大事。
總理對周福明說:『快把主席叫起來,有事向他匯報,林彪逃跑了。』
周福明聽後感到非常震驚,他知道主席在此以前點過林彪,林彪有些問題,可誰能想到他會逃跑呢。
總理進主席臥室匯報去了。不一會,總理就出來了。總理對周福明他們這些工作人員下令:『林彪逃跑了,其他情況目前還不清楚,為了主席的安全,必須馬上轉移。』
屋裡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仿佛空氣都要凝固似的。周福明迅速地抓緊時間收拾所需要的東西。負責主席警衛工作的汪東興還告訴周福明:『在保證主席需要的情況下,輕裝上陣,做好打仗的準備。』」(亓莉:《毛澤東晚年生活瑣記》) 對照這兩段文字可見,《謎團》作者是把原文的「林彪逃跑了」,改成了「林彪要逃跑了」,同時刪去了「總理得知林彪出逃的消息立即來到主席遊泳池住地」等文字。另外,《謎團》作者還同樣方法改寫了中央警衛局副局長鄔吉成回憶錄的文字,把中南海、釣魚臺國賓館警衛部隊在林彪外逃後採取的備戰措施,提前到了林彪外逃之前。
(詳情見鄔吉成、王凡:《紅色警衛——中央警衛局原副局長鄔吉成回憶錄》,當代中國出版社)經過《謎團》作者的惡意刪改,事情發生的時態就完全變了,從過去時變成了將來時,硬是生造出了一個毛、周共同布局設計林彪的陰謀「謎團」。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