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驗室裡能探索外星生命?

2020-11-19 大科技雜誌社

在美國系列電影《復仇者聯盟》中,大反派滅霸的老家是一個叫做泰坦的星球。實際上,宇宙中真的存在泰坦星,它是環繞土星運行的衛星中最大的一顆,不僅如此,泰坦星還被不少人稱為「另一個地球」。因為它是太陽系中有大氣層的4顆巖石星球之一(另外3顆為地球、金星和火星),而且泰坦星上還有液態甲烷構成的湖泊和河流。液態甲烷在整個泰坦星上,起到了類似地球上水的作用,它們不斷地蒸發到空中,冷卻成甲烷雲,然後形成甲烷雨,回到湖泊和河流,構成了完整的循環系統。

於是便有人開始思考,地球上充滿了生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液態水的存在。但在宇宙的其他地方,生命很可能是由不同的化學物質組成的,這些化學物質或許可以在像甲烷這樣的液體中溶解和聚集。不只如此,現在天文學家們新確認的系外行星越來越多,它們中的一些很可能擁有由己烷、醚類、氯仿或者其他的液體組成的海洋,這些液體很可能是未知的生命基礎。

目前,人類還不清楚這些星球上是否有新的生命形式,但是研究人員正在地球上的實驗室裡探索著一些可能性。

最基礎的生命模塊

對於簡單的生命來說,最基礎的組成部分是什麼?

答案應該是能夠攜帶遺傳信息的分子(DNA或RNA)以及能夠形成細胞膜的分子組合。因為遺傳信息是生命的核心,也是生命延續和傳遞的媒介,而且生命的運行需要一系列可控的化學反應,細胞膜可以將生命物質與外界環境分離開來,保證這些生化反應的可控性。因此,研究者們尋找新的生命形式,首先就要從細胞膜和遺傳因子入手。

然而地球上的生命化學機制不能適用於像泰坦星上那樣的碳氫化合物(碳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物質,比如甲烷、乙烷、氯仿等)形成的海洋。

在水分子中,氧原子所在的一端帶一點負電荷,而氫端帶一點正電荷,水分子不呈電中性,而是有極性的。這種極性會影響水和各種生物體組成成分的結合,比如,水能夠通過氫鍵(稍帶正電的氫與稍帶負電的其他原子間的相互作用)與蛋白質結合,影響蛋白質的結構以及生物學功能。

而大多數的碳氫化合物是非極性的,分子兩端都不帶電荷,呈電中性,很難通過電荷的相互吸引作用,與其他化學物質形成一些特別的化學鍵(比如,使水與蛋白質結合的氫鍵)。因此如果在泰坦的甲烷湖中有生命,那將是完全不同的一套構建體系。

關於新生命形式的各種試驗

科學家要想在其他星球上發現異質結構的生命,先要嘗試在地球上創造一些異質的東西。目前,世界各地的化學家和生物學家都在通過計算機模擬和實驗室的實際操作,探索新的生命分子和結構。

2015年,美國康奈爾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喬納森·蘭尼爾與另外兩名化學工程師一起進行了一項研究,探索在土衛六充滿甲烷的低溫環境中,生命形態是什麼樣的?他們使用計算機數字模型確定了一種名為丙烯腈的有機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在液態甲烷中,能夠組合在一起形成「空心球」,類似於組成生物體必須的膜結構。然後在2017年,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利用光譜望遠鏡在土衛六的大氣中檢測到大量的丙烯腈,這增加了土衛六上存在「另類生命」的可能。

除了上述數字模擬尋找細胞膜的方式,還有科學家在實驗中尋找可能構成細胞膜的化合物,美國康乃狄克州立大學的生物化學家莎拉·毛雷爾就是其中一員。她表示細胞膜參與了動植物細胞的化學反應,膜除了使細胞與外界保持相隔外,還需要有選擇性地運輸物質進出。

儘管甲烷和乙烷充滿了泰坦湖,但是這些物質只有在極低的溫度下才會變成液體,所以研究人員使用己烷來代替它們,己烷可以在室溫下保持液態。至於如何驗證某種物質是否適合作為細胞膜呢?他們將實驗測試的物質製成膜狀後,再觀察磷酸鹽(構成DNA和RNA主幹的小分子)——一種帶有輕微負電荷的分子能否穿過細胞膜。一般情況下,作為遺傳物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細胞內的磷酸鹽應該不能夠通過細胞膜。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分子生物學家勞倫·威廉士也計劃做類似的實驗,他希望將液態基底更換為氯仿,用矽酸鹽替代磷酸鹽,從而使分子更容易溶解在碳氫化合物中。他的團隊還準備用其他化學物質來代替我們熟悉的腺嘌呤、胞嘧啶(DNA核苷酸中的鹼基,組成部分之一)等,測試新的、可能的基因分子。

關於新的DNA分子的實驗其實也有很多。複雜的DNA其實只有四種鹼基排列組合而成,分別為鳥嘌呤、胞嘧啶、腺嘌呤和胸腺嘧啶,通常用字母G、C、A和T表示。四種不同類型鹼基的排列組合,儲存著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遺傳信息。

2019年2月份,美國佛羅裡達州阿拉庫阿應用分子進化基金會創始人史蒂文·本納領導的研究小組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研究人員成功地將4種人工合成的鹼基,與天然存在的四種鹼基結合,創造出了由8種鹼基組成的DNA分子,並且該DNA分子能夠像天然DNA一樣存儲和轉錄信息。該研究證明了,人工合成的鹼基能夠相互識別並結合,並且它們形成的雙螺旋結構能夠保持著穩定的結構。同時也證實了,宇宙中的確可能存在其他的生命基因系統。

另外,美國聖路易斯大學的布雷徹研究小組正在研究一種新的可能構成遺傳基因的分子,這種分子的鹼基不依靠氫鍵配對,而是通過共享一種叫做硫代脂的分子而配對。

尋找外星生命

上述實驗都是科學家對於新生命形式的探索。在這些實驗中,他們不會真的創造出外星生物,但實驗也許可以回答「是否有一種新的生命形式可以在液態碳氫海洋中生存」這一問題。

目前,人們尋找外星生命都是以水為前提的,如果上面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這意味著我們目前對生命的探索存在一個巨大的盲點。通過證明最基本的生命化學可以在其他的液體中產生,科學家可以開闢新的探索領域,或者指導我們如何梳理空間探測器收集到的大量數據。

例如,2005年,美國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的天體生物學家克裡斯·麥凱的研究指出,泰坦星上可能有生物通過代謝乙炔或乙烷生存,並表示它們會在泰坦星的大氣層中留下明顯的痕跡。然而在對環繞土星飛行、考察土星的卡西尼號空間探測器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篩查後,研究人員發現,衛星的表面既沒有乙烷層,也沒有乙炔,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推翻了這種說法。

也許在實驗室中探索外星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此,它可以指導我們到哪裡,又該如何去尋找和驗證外星的生命。

相關焦點

  • 疑是外星文明的囚禁,宇宙實驗室給出答案
    疑是外星文明的囚禁,宇宙實驗室論了解一下。到了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人類開始嘗試邁向太空,以蘇聯和美國為首的國家開始向外太空派遣太空人和發射人造衛星,目的就是探索深邃的宇宙,探究是否存在地外生命。儘管如此,人類科學家還是想知道,除了地球之外其他星球是否也存在生命。根據科學家的分析推理,太陽系處於銀河系的「郊區」,太陽系裡尚且存在一個能夠孕育生命的地球,那麼銀河系裡其他區域的星系可能存在著生命。不僅如此,有科學家還通過計算得出宇宙應該也是熱鬧的,不僅僅存在人類這一種文明,也不僅只有地球存在地外生命,但是幾十年的探索結果告訴我們,現實的宇宙就是一片死寂。
  • 為了保護地球免受外星病菌侵害,科學家籌建生物安全實驗室
    「龍宮」是一顆C型(碳質)巖石小行星,可能蘊藏著生命的基本元素。為了保持樣本的原始狀態,回收艙被迅速送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地外樣本管理中心,這是一個位於東京附近的實驗室,旨在防止宇宙物質被地球生物汙染。多年來,我們對行星保護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防止地球在太陽系裡「亂扔垃圾 」,為此,太空飛行器要進行消毒,太空人需要遵守嚴格的檢疫隔離協議。
  • 外星海洋裡的未知生命會是什麼樣子的?
    最近的發現使天體生物學家認為,衛星是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地方。現在,正計劃在未來10年內進行幾次重大的太空任務,以尋找那裡的生命跡象。如果有生命存在,它將依賴甲烷,而不是水,而且將是奇異的生命,我們所不知道的,真正的外星人。 薩塞洛夫說,泰坦上存在生命是有可能的,也是有道理的,但也是「完全不同的、獨立的生物化學」。薩塞洛夫的長期目標是弄清楚是否存在一種替代生物化學,以及如何在實驗室中創造它。
  • 外星生命入侵,人類就這樣玩完了?
    5月19日電影《異星覺醒》要給我們一種設想,這是一隊太空人首次接觸外星生命的故事,背景就是我們生活的2017年,作為一部硬科幻,劇情走勢完全就是現實生活的延展。影片中的異星生物是單細胞生物,這和現實中生命最初的形態是一樣的,它有著絕對真實依據的恐怖生物學特徵。異星生物畢竟是高等生物啊,它的每一個細胞都是多功能細胞,是肌肉更是大腦!你能想像一個行走的腦子有多聰明多好學多可怕嗎?
  • 如何正確的辨別外星生命?
    說起外星生命,首先浮現在你腦海裡的畫面是怎樣的?
  • 外星文明:人類永不止步的探索之境
    縱橫去看宇宙的變幻莫測,我們時常想外星人是否存在於宇宙當中,在我們生活裡有很多的資料表明外星人似乎曾經來到過地球,同時卻留下了很多足跡,讓我們去解讀它們的存在。我們也不知道,但是外星文明肯定是存在的,我們生活在這個地球是我們生活在一個維度空間,不能夠代表宇宙所有的維度!外星文明是一個未知的文明,我們現在拍攝了可能很多的科幻片,比如變形金剛以及一些外星類的探險電影,斯皮爾博格導演拍攝的《阿凡達》就是一個很經典的電影,裡面的高科技以及外星文明的高智慧讓我們正太,但是究竟外星文明有沒有如此高智慧的生命體拿?
  • ​外星生命真存在?探測器在冥王星拍到「蝸牛」,引發科學界熱議
    地球之外有沒有外星生命?自古以來,都是兩大充滿爭議的問題,說來也是奇怪,如果你在墳地裡多走幾回,或是在剛剛去世的人家多路過幾次,說不定就會夢到有墓碑立在你的床前,出現夢中夢的情況。心理學家表示這是一個人的心理在作祟,也許是墳墓、逝者引起了大腦的關注,但你並沒有意識到了,然後你躺在床上休息時,信息則反饋到了你的夢境。
  • 外星生命大雜燴電影——《衛星》
    《衛星》預告片好巧不巧,俄羅斯太空人遇到的是類似《異形》的神秘外星生物。好在外星生物暫時還不能完全適應地球生態環境,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這就給俄羅斯軍方提供了囚禁研究外星人的機會。突然踏入外星生物的未知領域,一切研究都要從無到有慢慢摸索。俄羅斯軍方眼看著研究進度遲遲不能推進變得一籌莫展,於是到處搜羅可以提供幫助的研究人員和研究手段。軍方物色到了一名以大膽激進治療手段著稱的女醫生塔尼婭,但軍方可不會一上來就開誠布公,只會給塔尼婭極為有限的信息。
  • 金星發現外星生命?三位諾獎物理學家獨家回應
    在地球上,磷化氫是一種難聞的氣體,但是這種氣體按照地球上現有的科學認知,被認為是只有生命可以製造出來的,也就是說,發現了磷化氫,可以推論出有潛在的生命跡象。金星向來被認為是不宜居的、環境惡劣的星球,並非探索地外生命的熱門星球。幾乎被天文界打入冷宮的金星此次卻出現了誘人的生命跡象,研究人員興奮地表示:這也許是個能夠顛覆天文物理界的大發現。
  • 美國研發智能「狗」探索火星地下洞穴,試圖尋找外星生命的奧秘
    他們打算派這種智能狗前往火星,探索這顆紅色星球下埋葬的秘密。研究人員正在給這個四條腿的機器人朋友裝備人工智慧,讓其為探測火星上的洞穴做好準備。機器人將自動測量火星地形,讓研究人員更清楚地了解遙遠的紅色星球。據《生活科學》報導,這種智能狗能夠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探索火星。
  • 費米悖論:簡單說明外星生命存不存在的問題,只說明沒定論!
    原子能之父,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而且是為數不多的兼具傑出的理論家和傑出的試驗家天才。先後獲得德國普朗克獎章、美國哲學會劉易斯獎學金和美國費米獎。1953年被選為美國物理學會主席,還被八所大學授予榮譽博士。費米的成就之大,從為他命名的事物就可以看出。費米子、100號化學元素鐨、美國著名的費米實驗室、芝加哥大學的費米研究院都是為紀念他而命名的。
  • 今天,探索外星文明不再是科學家的權限,試試ACC計算器吧!
    或者,就像著名的義大利物理學家恩裡科·費米(Enrico Fermi)說的:「大家都在哪?」宇宙中有這麼多的行星值得探索,我們的儀器和方法也在不斷更新迭代,尋找地外生命的工作的確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與此同時,這些發現推動了正在進行的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的大量新研究。其中包括物理學家史蒂文·伍德林和多米尼克·切尼亞發明的外星文明計算器。
  • 科學家發現與地球大小相似的「流浪行星」 或藏有外星生命
    關於外星生命一直是科學家們不斷探索的課題,近日一顆新發現的流浪行星為探索外星生命帶來新希望。據外媒報導,波蘭華沙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一顆與地球大小差不多的「流浪行星」正在銀河系飄蕩,該星球還有可能隱匿著外星生命。
  • Pkuer成長錄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安然:實驗室裡的痴迷與溫情
    在這種機會和平臺下,我對生命科學領域也有了更多的認識。」 這種支持,也包括讓本科生提早進入實驗室,真正接觸生物學科研工作。李安然在大一下學期就加入了實驗室,一呆三年半,泡實驗室成為了生活日常。「實驗室大概是我除了宿舍和教室以外,呆的最多的地方了吧。」
  • 霍金稱外星生命多達數十億,卻不能找外星人,他的預言怎麼說?
    談到歷史科學家,霍金絕對是大家熟悉的人物,其實霍金除了為人類留下了豐富的科研成果外,同時也是極少數承認外星人存在的科學家,他認為儘管星際上一片靜謐,可是至少存在著數十億外星文明的生命,他還認為不同的星球孕育出的外星生命是不同的,這些外星生命擁有著不同的外表,人類也很難見到。
  • 其它星球是否存在外星生命?如果存在,為什麼不來找人類?
    在對地外生命的種種設想中,科學家對類似人類的地外生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這一點在很多科幻電影早已有所凸顯。這些電影中的外星生命形象是根據人類形象建立而成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它們是人類在宇宙中的「兄弟姐妹」。
  • 顛覆你對外星生命形態的認識——《異星覺醒》電影解析
    火星的返回艙裡,有一個神秘的火星生命樣本——一個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幹細胞。黑人生物學家通過營造遠古地球的大氣環境,成功將其喚醒。通過給這個幹細胞餵養葡萄糖等營養液,火星幹細胞迅速成長。第25天,實驗室報警了!因為黑人生物學家有個扳手沒有擰緊導致實驗室構建的遠古地球環境發生了改變,此時已經長成海星狀的凱文進入休眠。
  • [安排] 好萊塢科幻巨製來啦,帶你探索外星生命,解密宇宙真相
    點藍字關注我們              看免費高清電影有想看的直接在公眾號裡發送完整的電影名稱,即可獲取免費的資源哦!超級方便有木有!!還不奔走相告!推薦給身邊朋友!!大家好呀!我是柚子!《星際探索》並不像主流科幻動作片一樣,它不是面對所有觀眾需求的那種爆米花爽片它是一種「太空歌劇」類型的電影「太空歌劇」是上世紀40年代發明出來的科幻流派,指的是對於龐大紛繁的宇宙,故事不必太過於拘謹物理常識,以傳奇冒險為主要目的,並從中能給觀眾啟發性。
  • 相比《異星覺醒》,這才是探索世界的正確姿勢
    使用了眾多大牌演員,表現也並無差錯,但是劇情實在是過於羞辱智商以致達到了令人憤怒的地步——一個用於研究未知外星生命形式的實驗室,一個應有能力處理具有導致人類種族危機潛在危險的生物的實驗室,竟然沒有獨立隔離的系統,完備的消毒和門禁。用帶電的棒子戳未知外星生物?在充滿氧氣的空間站裡使用火焰噴射器?用繃帶纏起來的方式處理粉碎性骨折的手?
  • 它認可了外星生命的存在,會被證實嗎?
    它表達了對外星生命的態度,會被證實嗎?雖然在人類歷史上,目擊不明飛行物或者外星生物的案例不在少數,但沒有證據證明有人類與外星生命體直接接觸過,因此引起了人們對外星生命體存在與否的思考,它們是否真的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