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們來看到下面的梁姓的堂號。堂號有個儀國堂跟保善堂。這個堂號的典故都是來自於宋朝時候的一位右丞相梁克家,梁克家面對親戚、權貴、寵幸,等等這些來做請託,古人叫請託,現在我們的語言叫做關說,來關說的時候他還是秉公處理,按照原則來辦事情。所以他曾經受到朝廷的褒揚,封為儀國公。因為他能夠秉持他自己的原則來做事情,所以他的家庭,他的後代,也都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後來又以保全善良之人為典故,也立堂號叫做保善堂。所以這兩個典故都是由梁克家而來的。
從這邊其實我們也可以去反思。我們在現在很多的社會的人事,不管你今天是在哪一種工作崗位,公家機關也好,在學校部門也罷,或者是私人的企業,一旦我們當上了主管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認為這個權力來之不易,然後很多人就會擅用這個職位,來為自己謀名謀利,所以上下其手的有之,然後作威作福的也有之,然後接受關託,關說、請託,這種的狀況也比比皆是。所以一旦如果我們喪失了原則,接下來人家會怎麼看待我們?接下來你自己又會淪落到什麼樣的地方去?所以像梁克家這樣,能夠秉持自己的原則,秉公來處理,即便會受到一些人的怨懟,認為你怎麼那麼沒有彈性,你怎麼不近情理,可是這樣才是最好的保全之道,保全他自己的名聲,保全他自己的職位,其實還是要以這樣的態度才是最正確的。
好,我們再往下看,我們看到下面第十二頁歷史名人,第一位梁鴻。梁鴻好像就沒有那麼高的知名度,但是他的太太孟光,卻是一個很有德行的人。東漢的梁鴻他其實出入太學,這個所謂的太學,就等同於我們現在的大學,也就是比較高等的學府,進入到太學,算是一個很不容易的事情。進入到太學學習之後,他後來又回鄉,娶了這位孟光做為他的太太。
這位孟光有德無容,什麼叫做有德無容?在古代有所謂的三從四德。婦女有四德,四德是哪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德、言、容、功。德就是婦德,要有德行,要有涵養。在古代,因為男主外女主內,有的時候,男生在外面可能有很多的公務事務,太太在家裡面就要撐起半邊天,教養子女,侍奉公婆,而且還要任勞任怨,所以這個德排在首位。言也是一樣,言就是說話,說話要溫順。所以很多人都說,閩南話有一句諺語,我經常會拿來用,就是它這麼說,它說心好沒有人知道,嘴巴最厲害,就說你,我是一個善良的人,你說我自己的心多好多好,多麼的善良,可是沒有人看得到,我怎麼看得到你的心到底好不好?你的心好,可是如果你管不住你的嘴巴,嘴巴經常都是講一些是非,或者是講話太直白,容易刺傷別人,言語的表達是最直接的,如果你言語的表達是如此的狀況,那你說你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大家也會打一個問號,自然也會給你打折扣。所以心好沒有人知道,心好沒有人知道,嘴巴最厲害。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婦言也是這個意思,就是講話要識大體,要知所進退,要能夠得體。德、言、容,婦容就是容貌。大家會說,是不是要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當然不是,它強調的是我們雖然說不必花枝招展,可是基本的容貌、體態還是要維持。因為在古代,尤其是官夫人,有的時候她也有一些場合,必須要陪著她的夫君,我們現在講應酬,有的時候客人來,總還是要接見一下女眷,所以還是要有一些基本的容貌、體態,還是要保養。最後一個是婦功,這個功我們一般是寫成功勞的功,其實這個功講的是女孩子的針織手藝。因為在古代,女孩子如果手藝好,刺繡、紡織這些針織活能夠做得好,就比較容易許配給好人家當媳婦。所以自古父母親,在小孩子比較大的時候,就會教女孩開始縫縫補補,做一些手藝。所以有這四德,德、言、容、功。很顯然這位孟光就是有德,可是容貌就長得差一點,可是非常有德行。
後來梁鴻也因為有一些狀況,為朝廷所搜捕,他只能夠改名換姓逃到南方,來為人幫傭,來為人當作佃農。然後東家見到梁鴻他們兩夫婦,舉止不像一般的人家,因為孟光每一次要做飯,然後給先生來享用的時候,都是舉案齊眉,很符合士大夫的那種規範。所以他的東家一看也知道,這個不是一般人,因為都很守規矩,夫婦之間的分際非常嚴明。所以就覺得說,應該要好好的以禮相從。所以梁鴻在他的東家,就不必特別去幫忙耕田,東家待他很好,讓他可以讀書,然後可以教他們家自己的子弟,當起了私塾的老師。所以他們夫婦倆的一些記錄,也就在《後漢書》有記載下來,也有一些作品流傳於後世。所以梁鴻他們夫婦就表現出了中國傳統的夫婦關係,後來也變成了一個很為後世所標舉的一對夫妻。
當然有德無容,這個對很多比較年輕的同學們來講,大概是比較難去接受,因為我曾經也問過我的學生,絕大部分,其實我們人跟人相處的時候,第一印象還是取決於什麼?容貌,對不對?因為容貌好不好看,長得帥不帥,長得漂不漂亮,身材苗不苗條,這一看就知道。所以我都說,大部分的人都還是外貌協會的會員,就是看外貌。所以外貌如果可以對得上眼,至少可以達到基本的要求,才會有進一步的發展。可是古人因為大部分都是媒妁之言,所以很多的情況都是,在正式的洞房之前,彼此都沒有看過對方,也就是聽媒人婆來介紹,哪一家的女兒,哪一家的兒子,他的言行舉止如何如何,然後得到鄉裡的稱譽,所以他們都是以行為表現做為標準,然後來媒合,至於說容貌如何,倒是沒有那麼的必要。反觀現在,因為大家審美的觀念比較突出了,都喜歡找一個年輕的,長得漂亮的,長得帥氣的,感覺好像自己的另一半,如果能夠跟自己匹配,比較能夠跟大家交流,也比較可以帶出去跟大家介紹。所以古今對於容貌的比重,看待得不太一樣。
我是覺得,德行到了我這個年紀的時候,我會覺得反而是比較重要,可是年輕一點的時候,總是覺得外貌長得漂亮,長得好看比較重要,所以這個角度還是跟年齡,還是跟閱歷有一點差別。所以我想在座的各位,如果未來有這個因緣要組成家庭,可以考慮一下,不一定說一定要長得很帥很漂亮,但是至少順眼就可以了,多了解對方的一些價值觀、理念,這未來才是真正能夠可長可遠的,因為容貌它總有一天都會老去。想當年我也是帥哥,現在已經變成歐吉桑,歐吉桑聽得懂吧?聽得懂,就是大叔,沒有到老伯,謝謝,到大叔了。所以容貌總有一天會不見的,會消失的,所以德行才是真的能夠伴隨我們可長可久的。
好,我們再看到下面一位,梁夫人,這位梁夫人,是宋朝的抗金名將韓世忠的繼室,所謂的繼室就是他後來的太太,不是一開始的太太,是後來續弦的,也就是野史裡面所講的梁紅玉。所以梁紅玉的這個故事,在宋朝的幾本典籍裡面都有記載。當然在民間的流傳,說梁紅玉驍勇善戰,是一位女元帥,是一位女英雄,所以在民間的一些戲曲裡面小說裡面,對她的鋪陳也就非常的飽滿,所以描述她的面相就很立體。但是,我們歸本於史料的時候真有其人,但是不是像小說演義講的那麼神勇,那就可以稍微再考慮一下。因為她出生的地方,當地的百姓很感念她,她後來為朝廷效力,所以就為她建了祠堂,叫做七奶奶廟,而且現在她出生地,其實還是有人去繼續這個香菸,還有人繼續供奉梁紅玉。
所以我們這一生所作所為,就剛剛我們上一堂課所講的,不僅希望能夠讓我們後代子孫引以為豪,如果能夠為社會國家做一點貢獻,我們這一生也就不枉費來這麼一遭。所以每一個人都是這個社會大機器的小螺絲釘,每一個小螺絲釘如果都能夠上緊發條,都能夠擺對位置,就能夠發揮它的功用,假以時日,這個小螺絲釘還可以小兵立大功。所以千萬不要妄自菲薄,說不定在座的各位,哪一天也可以是在教育界發光發熱的,為人師表的一代名師,也不一定,對不對?各行各業也都有大家可以表現的舞臺,也不一定。所以像梁紅玉一介女流,在中國古代,那個是很難有舞臺讓她伸展空間的,可是她把握了那個機會,跟她的夫婿並肩作戰,也為後世所稱譽。
好,第三位梁姓的名人是梁啓超。梁啓超時代就已經到了清朝末年,到了民國初年,他留下來的文章也廣受大家的喜愛,所以他有一本文集叫做《飲冰室合集》。為什麼叫《飲冰室合集》?因為他有一個號叫做飲冰室主人。因為他有另外一個號叫做任公,所以我們一般在學術界也稱他叫做梁任公。
梁任公他是康有為的弟子,康有為先前我們介紹過了,他是在清朝末年的時候,倡導要維新,要變法,所以他有所謂的百日維新。雖然說有這麼好的理想,不過因為當時國家的體制已經病入膏肓了,而且當時手握權力的慈禧太后,其實是不同意這個事情的,所以只有短短的一段時間,後來變法就失敗了。當然梁啓超也跟著他的老師康有為,因為變法失敗,所以向東跑到日本去。後來在日本也留了一段的時間,可是他在海外也繼續做革命,雖然說在政治上的革命沒有辦法好好的表現,可是他在文壇也做了一些革命的運動,所以後來也有機會能夠發表他的理論。所以他對於中國近代的文學思潮的轉變,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像梁啓超他在政治上的表現,其實就不如他在文學上的影響力那麼大。到現在其實我們很多人也還在研究梁任公他當時的一些文論。也是值得大家敬重的一位文壇的前輩。
好,我們看到下面一個姓氏,一百二十九杜姓。杜姓在中國大陸現在排名第五十三,在臺灣排名第五十五。杜姓的源頭是來自於祁姓,是堯帝的裔孫劉累的後代。相傳堯他的兒子叫丹朱,被舜受封在唐這個地方,所以在文獻上面我們稱他叫唐侯,唐侯丹朱的裔孫劉累,因為也能夠馴養龍,所以他也被封為御龍氏。所以這個御龍氏其實是一種職官,是一種官職。所以前面我們講到有另外一個御龍氏,這位劉累他也是御龍氏,也都是善於馴養龍這種動物。後來到了西周初年唐國被滅了,周成王就把自己的弟弟唐叔虞封在了唐。原本丹朱後裔的那個唐,就被改封到了杜,所以他還是有繼續傳下煙火,只是換了一個地方,換到了杜。所以我們在文獻上面,就把他稱之為杜伯,後來杜伯因為被周宣王所殺,所以杜國就滅國了,所以杜國的子民就以國名為姓。好,所以是比較主流的一個源頭。還有一些支流的源頭,就請各位可以參看一下。
我們最後還有一句,其實杜姓早在黃帝時代就已經出現了,因為這是另外一個更早的源頭。因為在黃帝時代,就有一位叫做杜康的大臣。相傳杜康就是釀酒的鼻祖。所以曹操的《短歌行》裡面,他也提到了對不對?唯有杜康,所以他用了這個典故。後來我們也把杜康當作是酒的借代詞。
我們再往下看。我們看到遷徙分布的部分,就請各位來參看。再來看到第三個,堂號,堂號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堂號,叫做詩聖堂跟少陵堂。這兩個堂號都跟唐朝大詩人杜甫有關。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到下面的第二,歷史名人的第二,我們看到杜甫的介紹會比較清楚。杜甫他的字叫做子美,所以先前也跟大家開過玩笑,中國第一位有英文名字的詩人就是杜甫,因為他的英文名字叫做Jimmy,杜子美。因為他自己是少陵人,所以他有一個別號叫做少陵野老。也就是因為有少陵野老這個別號,所以杜甫的後代子孫就以少陵做為堂號。我們都知道他跟李白齊名,合稱為李杜。大家知不知道李白跟杜甫他們是認識的,很多人都以為他們大概有年輩上的差距,可能不認識。杜甫對李白是非常的崇拜的,就好像小粉絲看到大明星一樣,看到他的時候,心裏面應該也是很澎湃很激動。而且李白那個時候已經名滿天下,所以見到這個小老弟的時候,還對他訓勉一番。杜甫後來也非常的興奮,他還寫了幾首跟李白的詩,據說好像也有一二首送給李白過。杜甫寫詩的時候,裡面還有一首叫《夢李白》,因為見到他心目中的偶像太興奮了,還作夢。《夢李白》,這首詩還收錄在杜甫的全集裡面。所以他們是見過面的,雖然說年輩是有一點差距。並稱為李杜。
先前也跟大家說明過,晚唐的時候還有另外一組李杜,所以我們為了要加一個區隔,就把晚唐的這一組李杜,把它稱之為小李杜。
杜甫這一位大杜、老杜,其實他在詩壇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大家都非常的敬重他,以詩歌的方式記錄了安史之亂之後,社會的殘破,人民的痛苦,他的作品可以補史料的不足,我們把他的作品稱之為詩史。他自己因為有悲天憫人的胸懷,我們又尊他為詩聖。前面的堂號我們提到,有一個詩聖堂就是因為杜甫有詩聖之稱,因此而得名。他的幾組的詩歌其實都為後世所欽仰,像《三吏》、《三別》,表現出了人民對於官員的那種貪腐,對於官吏的這種盤剝不滿的一種內心的痛苦,透過了《三吏》、《三別》來做呈現。杜甫的詩歌還有一些風格是很清新的,尤其他到了成都之後,他有一段生活比較富裕的時間,所以那個時間他所表現的詩歌的情調,又跟安史之亂剛剛爆發的時候的那種風格,又有點不太相同,表現了一種田園風光的安逸生活。所以那一段時期的作品,我個人就很喜歡。所以杜甫的詩算是多面向的呈現,但是他主要的基調還是在社會寫實,所以我們還是在唐詩分類的時候,把他歸類在社會寫實派,但是他各種的題材都很擅長。
杜甫他算是一生遭歷了磨難,連他最後往生也是相當的令人不舍。因為他最後要去尋求出路,所以不得不拖著老邁的身體,搭著船順著長江而下,希望能夠去拜會一些官場上的朋友,然後可以有謀得一官半職的機會。後來因為遭逢水災,所以帶在身邊的糧食已經不足了,連續餓了好多餐,已經餓到七葷八素了,然後後來得到了救援之後,因為救援的人帶來了酒,帶來了肉,所以他就狼吞虎咽,因為已經餓到前胸貼後背了,所以他就狼吞虎咽,又沒有消化,最後據說是脹死,脹死的。他最後的遭遇真的是令人感到唏噓,一代詩人,居然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結束他璀璨的一生,的確是讓人感慨。
可是他留下來的詩歌有一千五百首之多,影響後代非常非常的大。所以像先前我們講到黃庭堅,黃庭堅的江西詩派,一祖三宗,祖述的對象就是向杜甫學習。後來他的影響力那就不必多說,不僅在中國本土影響很大,連我們周邊受到漢文化影響的,像越南,像韓國,像日本,也都影響到他們詩歌的發展,是一個全方面的詩人。
我們看到第三位,這位就是我們剛剛講到小李杜的那個小杜,就是杜牧。杜牧他其實祖輩都是很有顯赫的身世,所以他是宰相杜佑之孫,是杜從鬱的兒子。杜從鬱的鬱請各位幫我改一下,鬱在轉換字形的時候沒有轉好,它事實上是,我寫一下好了,左邊是一個有沒有的有,右邊是這個耳朵邊,是這個鬱,鬱。我們再往下看,杜牧他自己也在官場上很有歷練,當然,各地方的職官他也有一些地方的經驗,也有中央的編修、校書郎,這些中央的職官的經歷,所以從政經歷算是相當的完整。他自己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而且以詠史抒懷為主。尤其在晚唐的時候,有一些國家的沉痾已經逐漸的浮現了,而且他自己在官場上的歷練,他也知道官場有很多腐敗的事情,因為要直陳弊病是會受到大家攻擊的,所以他就用古代的歷史做為依託,來表達他對於官場的現實的不滿。所以詩人有的時候,他必須要拐彎抹角來表現出一些他想要講的話,因為說得太直白,不僅他自己會遭到一些攻擊,恐怕也會引起朝廷對他的關注,嚴重的話還會惹來殺身之禍,所以他就以詠史抒懷為主,講古人的事情,事實上他是在諷喻當代的一些弊病。杜牧又跟李商隱齊名,所以也是另外一組李杜。
第四位是一位女性,杜秋娘。杜秋娘就是因為杜牧為杜秋娘寫了一首詩,所以杜秋娘這個小人物才被大家注意。杜秋娘也記錄在《資治通鑑》裡面,可是在《資治通鑑》裡面記錄她,是因為她曾經是李錡的妾侍。李錡又是何許人也?李錡原本他只是一個官員,後來起兵造反。起兵造反之後,後來就被捕了。被捕之後,李錡的家庭就被抄家。抄家之後,原本家裡面的這些親人統統都貶為奴隸。像杜秋娘她就被納入宮中,納入宮中當然就是去做宮女,甚至於是官奴,地位很低下。可是她在宮中又受到唐憲宗的寵幸,後來地位在宮中就稍稍的被提拔,也就沒有去做很卑下的工作。也因為因緣際會,杜秋娘又成為一位太子李湊的保姆。李湊後來又被廢了太子的身份,被貶為漳王,杜秋娘因為跟李湊關係非常的親密,也因此受到牽連,所以也出宮,然後回鄉去養老。雖然說一般人生的歷練,可是杜秋娘還是非常的積極,回鄉之後,她還是不斷的去做一些地方上的公益事情。也就巧遇了杜牧,杜牧就把她這一生的事跡寫成了詩歌。後來我們才知道,原來在唐朝晚期還有一位這麼奇女子,身世如此的坎坷,所以杜秋娘的名號也就流傳於後世。
好,我們看到下面一個姓氏,一百三十,阮。阮姓在中國大陸沒有進入到百大,可是在臺灣也有九十三的排名。阮姓的遠祖起源於商代,根據古書裡面的記載,阮原本是商代的諸侯小國,在岐山與渭水之間,渭水就是我們現在陝西省中部的渭水,岐山是在陝西省中部比較靠近甘肅這邊,所以在這個地方有一個小國叫阮國,後來就被周民族給滅國了,所以阮國後代子孫就以阮為姓氏。現在在亞洲地區,阮姓比例最高的當然就是越南,所以越南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姓氏,阮姓是最大宗的。
再後來我們看到歷史名人,阮姓的歷史名人,我們看到第一位有阮籍。談到阮籍,我們就會想到跟他同時代的一個文學集團,叫做竹林七賢。阮籍因為曾經擔任過步兵校尉,所以人稱為阮步兵。然後他跟嵇康合稱為嵇阮,阮籍跟嵇康,還有等等這些文學誌同道合的朋友,組成的所謂竹林七賢,因為他們時常就在竹林裡面聚會,在竹林裡面吟詩,唱歌,喝酒,玩樂,所以我們史稱為竹林七賢。先前我們也跟大家提到,因為這一批文人,其實都有很好的家世背景,而且在民間也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朝廷對他們事實上是很關注的。尤其阮籍在民間的聲望是很高的,所以原本司馬昭是想要跟阮籍結親家,司馬昭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個司馬昭。阮籍也知道跟這種官宦世家,尤其是已經蠢蠢欲動,準備取曹魏天下而代之的司馬家,是千萬不可以跟他有任何的關聯,因為你不知道他後來會怎麼樣發展,如果今天司馬昭他真的取而代之了,他成為了皇帝,那我們阮家跟他結了親家,身世就落差更大了。所以古人講門當戶對,它在某個程度上面還是有它的道理。所以如果司馬昭他真的能夠取而代之,我們身世不匹配,不適合結親家。反過來如果司馬昭他發動政變,他想要取而代之失敗了,我跟他結了親家,我們一家也全卷進去了。所以他考慮了很多,他就給司馬昭碰軟釘子,所以他喝酒連續醉了六十幾天,大醉酩酊,司馬昭三番兩次來提親,就找不到機會來開口,後來就作罷了。阮籍其實也是設想很周到。
當然我們都知道,後來司馬昭取而代之了,司馬炎變成晉朝的開國皇帝,他們司馬家,從此就身份不同於一般的世家大族了,已經變成了皇族。所以阮籍的考量是很正確的。但是也因為這樣,就被司馬家給盯上了。阮籍為了不要讓朝廷對他很注意,他的朋友們也就跟他一起呼應,然後大家就開始喝酒、玩樂,目的是什麼?目的就是要讓朝廷知道,向朝廷表態,我們都是一些不脫離酒色的凡夫俗子,所以不必對我們特別的關注,就是以此來明志,不希望自己惹上政治的是非。所以在那個時候,就有所謂的民間的清談,就不希望涉足一些政治的事情,所以那時候的時代風氣,就是朝向清談,品評人物,文學那個方面去做發揮,政治的事情就一概不談了。這是阮籍。
我們看到另外一位清朝的,也是在官場上非常發達的封疆大吏阮元。他不僅在官場上飛黃騰達,更重要的是阮元他刊刻了《重刊宋本十三經註疏附校勘記》,他自己親自來做校對,而且也花了重資來刊刻了《重刊宋本十三經註疏附校勘記》。在上一周跟大家介紹過,如果大家對《十三經》有興趣,要來做研讀,我們還是買阮元校勘的,而且是沒有點校的那個版本,是比較好的。
這個阮元他是封疆大吏,什麼叫做封疆大吏?就是他在地方上面擔任過,現在我們叫做省長,擔任過省長的,就是一方的大員,封疆大吏。阮元他不僅擔任過一省的省長,你看到最後一行,他是九省疆臣,在晚清時期,大概是地方上最有實力的一位大員。怎麼來算這九省?各位來看一下第二行,他是浙江、江西、河南的巡撫,巡撫就是管一個省,以清朝的編制,巡撫就是管一個省,就是等同於我們後來講的省長。他又當過湖廣總督。總督它原本在清朝初年的時候,它不是常設職,它原來不是常設的,不是固定的編制。每一個省的省長叫做巡撫,可是後來就有一些因為任務的需要,在巡撫之上會加一個總督,總督又比巡撫更高,有的時候總督會管兩個省,有的時候會管一個省,不一定,因為它原本是任務型的一個職官。到了晚年的時候,清朝晚年的時候,它就變成是一個固定的職官,通常是管兩個省之上就會有個總督。所以這邊的湖廣總督是管湖北跟湖南。很多人都以為說湖廣應該是廣東、廣西,不是,這個廣不是那個意思。所以它是講湖南跟湖北。湖南湖北古稱叫湖廣,所以有一句話講「湖廣熟,天下足」,就是湖南湖北如果這兩個省份,秋天的時候農作物如果能豐收,全天下大概就不缺糧了,是一個農業大省。再來,兩廣總督,兩廣總督就是廣東跟廣西,這個沒問題。雲貴總督這也沒問題,這個就是雲南跟貴州。在當時還有一個大家比較沒有聽過,叫做直隸總督,直隸,這邊沒有寫,順便提一下好了,清朝還有一個直隸總督。直隸,好像在現在的行省裡面沒有這個省,其實直隸就是河北,就是我們現在的河北省,因為河北省它是直接直轄於朝廷,所以它叫直隸。直隸都有總督,因為它直轄於朝廷,所以它除了有巡撫之外,常設有總督,所以那個位階不一樣。就像我們現在的,好像這樣比喻也不好,大臺北地區,以前我們泛指大臺北地區,就是包括了臺北、新北,還有那個基隆,那是泛指一個大臺北,所以直隸就有點像是大臺北那個味道,可是又不太一樣,想不到好的比喻。總而言之它就是直隸於朝廷,所以它那個名稱就叫直隸。阮元算是於當時的政治,於當時的文獻學,還有儒家的典籍,都有相當大的功績,所以在這邊也為大家介紹一下阮元。
我們來看到下面一個姓氏,下面這個姓氏是藍。藍這個姓氏在中國大陸未進入百大,在臺灣排名六十六。對於藍這個姓氏的起源,古書沒有很詳盡的記載,只知道藍姓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受封於藍田,秦子向他是一個人,然後被封在藍田,所以被稱之為藍君,後來秦子向的後代就以封地名為姓氏。
好,大家有沒有看到一個很奇怪的,叫做梁惠王,戰國時代有梁國嗎?戰國時代有沒有梁國?印象中沒有。可是為什麼會突然冒出一個梁惠王?這個就是先前我跟大家介紹過了,以國都名代稱國家名,它其實就是魏惠王,韓趙魏的魏,當時魏的國都在大梁,就這個梁,大梁,所以我們又把魏國稱為梁國。所以在《孟子》裡面,我們就稱他叫做梁惠王,事實上就是魏惠王。所以這邊就剛好找到一個很標準的例子,讓大家可以知道這個意思。
好,再來,古書還有記載,在戰國時代,中山國有一位大夫叫做藍諸。所以藍姓的郡望是中山,它有一個郡望是中山,可能就跟這個中山國有關,具體它的源承如何,沒有很明確的記載,只知道戰國時代就已經有藍這個姓氏。藍還有另外一個源頭是在南方,像這個就可能比較明確一點,它是從羋姓派生而來的。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大夫名字叫做亹,這個字的讀音大家比較不熟悉,尾巴的尾讀音。後來他擔任了藍縣的縣長,所以在文獻裡面稱他叫做藍尹亹,藍尹亹後代就以藍做為姓氏。很多這個藍被誤寫為蘭花的蘭,其實兩個源頭是不一樣的,所以在這邊特別跟大家說明一下。
我們看到堂號,堂號裡面有個戒君堂。事實上戒君堂的典故,就跟剛剛我們談到那個藍尹亹有關。這個典故,其實我們先前也曾經跟大家說明過,伍子胥還有伯嚭,他們原本伍子胥跟伯嚭的父親,他們的祖輩都是楚國的官員,不過後來楚王因為暴虐無道,所以伍子胥還有伯嚭就逃離了楚國,然後到了吳國去,在吳國經過了一段時間發展之後,就建議吳王要去攻打楚國,所以吳國就興兵來犯,一路打到了當時的國都郢都。後面那個故事我們都知道了,伍子胥氣憤難消,因為殺父兄的仇恨支持他一定要報復,所以當時的楚王早就已經往生了,楚平王已經往生了,把他的棺材掘出來鞭屍,這個先前我們曾經講過。當時的楚王,還在位的楚王叫做楚昭王,楚昭王面對吳國興兵來犯,就只能夠出逃。所以楚昭王原本逃,逃到了成臼河的河邊的時候,剛好有一艘船要離岸,要擺渡到對岸去。楚昭王就認得在這艘船上的,那不就是藍尹亹還有他的妻兒,所以楚昭王就要求要搭船,也要渡岸,才能夠去逃命。結果藍尹亹根本就不理他,然後就跟他說,你想一想,今天我們楚國會到這種地步是誰害的?就是你,你現在還有什麼臉面逃離國都?你應該跟國家共存亡。就不理他,他就擺渡就離開了,就渡到對岸去了。好了,當然楚昭王不會坐以待斃,他就找了另外的管道,逃離了當時的國都地區,然後逃到了隨國去。逃到隨國去之後,當然就是有一番故事了,最後他在隨國就被保護下來了,後來才有機會回到楚國去。
當時誰去秦國搬救兵?有一位楚國的大臣叫申包胥,他到秦國去,去討救兵,在秦王的朝廷之外哭了七天六夜,飯也沒吃,水也沒喝。後來秦國的國君看他這樣子,這麼忠心耿耿,不出兵感覺好像自己沒血沒淚,好,那就出兵吧。後來秦國派了部隊來,楚國自己的部隊在整備之後,也隨同秦國的部隊一起向吳國進犯的部隊來反抗,最後才解了國都之危。吳國因為自己發生內亂,才自己退兵,楚國才因此苟延殘喘,才能夠接續下來。這個時候,楚昭王就從隨國回到了國都去了,好,回到國都去之後,又開始要重新建設,收拾殘局,重新建設。
這個時候藍尹亹回來了,藍尹亹回來跟楚王說如何如何。楚王當然很生氣,說你這傢伙,當時要請你讓我上船,你講那一番話你還記得嗎?結果這個藍尹亹說,當然記得,我當時就是要用這個話來點醒國君你,你要好好的勵精圖治,現在有這個機會,我們還可以重新開始。如果當時我在成臼河邊,如果沒有我這樣子點醒你,你現在坐回來這個位置,你還會勵精圖治嗎?而且我現在回來,不是我厚顏無恥,我就是要監督楚王你,讓你好好的改革。所以你把我這個仇人擺在身邊是正確的,因為我就是你最好監督的一個原動力。所以後來楚昭王想一想,好,這樣也好,擺在我身邊,我看到你就會恨得牙痒痒的,然後我就會要求自己努力的改變,努力的創造我們楚國的新時代。藍尹亹後來不但沒有被貶官,而且還升了官,留在楚王的身邊。
從某個角度來看,藍尹亹這傢伙,真的很有戰國時代那種遊說之客的那種味道。有點詭辯,而且有點厚顏無恥,但是就是這種人,才能夠在這樣險峻的時代活得下來。如果是一般很有風骨的人,早就罷官回家了,歸隱山林了。這也是在不同社會角度的需求之下,所闡發出來的一種求生之道。
好,我們看到歷史名人,我們看到第一位藍採和。藍採和到底有沒有這個人?當然正史裡面我們找不到,可是在民間就有很多的傳言。藍採和我們都知道他是八仙其中的一位。八仙是哪八仙?各位可以看到第十七頁,從上面算下來的第五行,有李鐵拐,鐵拐李,鍾離權,就是漢鍾離,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採和,韓湘子,曹國舅。其中只有一位是女性,哪一位是女性?何仙姑。很多人會以為是藍採和,其實不是。藍採和他是一位男性,至少在民間的描述他是一個男性,而且就是穿得破破爛爛的,而且有一點裝瘋賣傻的樣子,又向人乞討,乞討來的錢要麼就拿來喝酒,要麼就拿來接濟窮人,夏天的時候穿棉襖,冬天的時候又穿得很單薄,總是很特異的一些行為舉止,讓人不注意他也難。而且也據說有人宣稱,以前年輕的時候曾經看過這個瘋子,隔了幾十年,我都已經老了,那個瘋子沒變。所以後來民間又謠傳說,這個藍採和有神仙之術,他瘋瘋癲癲的,事實上是藉由這個方法,來行世,來濟人,來度化眾生。所以民間就有這樣的說法,說他其實是神仙轉世而來,然後後來由漢鍾離,由鍾離權來度化他,然後也成為八仙之列。當然八仙這個詞彙,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有這個詞彙,可是沒有具體講明是哪八位。八仙被填上名字是後來的時候,有這樣的一組人物。所以後來我們在民間,在很多民間信仰的廟宇裡面,壁畫,還有雕像,也都有畫八仙過海這樣的故事。藍採和被誤會為是女性,也不是沒有緣由,因為有一些典籍描述他事實上就是女性,所以他有男生也有女生。一般我們都知道,佛祖法相為了要顯示,可能有一些比較偏向於男性的法相,或者比較偏向於女性的法相,可是真正的成佛之後,事實上有沒有性別?是沒有性別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他男女特徵兼具,或者是有時候是男相,有時候是女相,其實也是符合了一般我們對於佛的一個認知。
另外一位藍姓的歷史名人藍繼宗。這位藍繼宗也是能徵善戰,而且隨著宋太宗去出徵北漢,而且還自己領兵作戰,收復了渭南河谷,讓渭南河谷的這些蠻族能夠歸順於宋朝朝廷,所以對於邊疆的一個治理,有很重要的貢獻。更重要的是為什麼特別提到他?因為看起來這個藍繼宗,既然可以成為宋太宗身邊的要員,而且還可以領兵作戰,他應該是武將出身吧?不對,他是宦官,他是一位宦官,所以他很特別。一般來講宦官,我們大家對宦官的理解總是認為,他應該是身份很卑下,出身很不好。可是像藍繼宗就是古往今來裡面,算是很特異的,很少數的,而且很有才能的宦官。
一般宦官出身,通常都是他的原生家庭經濟狀況非常的差,所以才會送到宮裡面去,就想說至少還可以有口飯吃,還可以平安的長大。雖然說身體有了殘缺,但是畢竟還是可以順順利利的平安走完這一生。第三位藍玉。這個藍玉何許人也?他是明朝的開國將領,開國功臣。他是常遇春的妻舅。常遇春我們先前講過,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那一位開國將領,藍玉是他太太的弟弟。常遇春又是太子朱標的嶽父,太子朱標就是朱元璋的兒子,可是朱標很早就往生了,所以朱元璋往生的時候,是直接傳給皇太孫,因為皇太子已經往生了,皇太孫就是建文帝。建文帝我們先前講過,他的廟號就是明惠帝。後來他的叔叔來搶位子,他就跑到海外去了,所以就有這樣的一個關聯,他們就有這樣的姻親關係,藍玉就變成是太子妃的舅舅,跟皇室就有很密切的關聯。因為要保護太子朱標的儲君地位,就跟燕王朱棣交惡,雖然說朱標太子的地位保下來了,可是朱標沒多久就往生了,所以他們就去保護朱標的兒子建文帝。當然後來,朱元璋也有他自己的私心,雖然說這些姻親,這些將臣,他們都輔佐朱標,可是朱元璋總是擔心,這些人如果活著,總是會有變心的機會,所以後來也就大殺功臣。藍玉也就被扣上了謀反的名義,而且處以極刑,你看到它這邊講「剝皮實草,傳示各地」。剝皮先前跟大家講過,就是因為他藉著謀反的罪名去殺了藍玉,而且以此來做為警告,告訴各地方有心要造反,有心要押寶,押寶朱標、押寶朱棣的這些有心人士,你們都要特別留意,一旦被我查明屬實,你們的下場就跟藍玉一樣。所以這個案子藍玉案牽連了很多人,總共死了一萬五千多人。一萬五千多人可能大家都沒有感覺,有感覺嗎?有感覺。很多學生對於那個數字都沒感覺。
像以前大家讀書的時候,一個年級大概多少人?在國中的時候?一個年級有沒有二十個班?沒有二十個班,假設二十個班好了,一個班我們算四十個人,好,一個年級大概就八百人,有的時候全校會開朝會,國中三年級,三個年級統統都在操場開朝會,所以操場上面站滿了學生,大概就是二千四百人,那樣子就是二千四百人。這樣有感覺了,有畫面了。所以乘以好多倍就是一萬五千人。先前我們曾經講到方孝孺誅十族,總共殺了八百多人。八百多人學生沒有畫面,我就說一個年級二十個班,一個班四十個人,八百個人站在操場上,然後人頭落地,那樣你就有感覺了,所以是很可怕的。一萬五千多人,那個牽連是非常廣的。
所以古代這些殺功臣的事件不絕如縷,而且每幾年就來一次。你可以想到帝王之家,他們為了要鞏固他一家一姓的天下,耗盡了所有的氣力,就為了保護這個身份,保護這個龍椅,可是他們所造下的殺戮,卻是非常非常的重,罪業深重。
所以很多人,如果大家相信所謂的前世今生,如果大家有相信前世今生,有人就宣稱說,他的哪一世是什麼皇帝,你不要去羨慕他,他雖然說那一世當了皇帝,他可能錦衣玉食,可是他造下了多少孽?你有沒有看到他可能這輩子也過得不好,因為他還在還那一世的業,真的。所以平平凡凡、平平安安這個最好,不需要去追求什麼我們能力之外的事物,那個不需要。
好,來,我們再看到下面藍廷珍。大家對他也就比較陌生,但是他對於臺灣的貢獻其實也是滿高的。在清朝的時候康熙年間,臺灣曾經發生過一個民間的起義,領頭的就是朱一貴。朱一貴當時在臺灣南部發動了一個起義,因為他自己是養鴨人家,所以我們在民間稱他叫做鴨母王,鴨母王,鴨母王朱一貴,所以當時就造成臺灣南部整個震蕩。後來清廷就派了人要來做彈壓,所以就派藍廷珍來做敉平。徵戰完畢之後,他又繼續留在臺灣,署理提督的職務,前後三年。在藍廷珍治理臺灣的期間,他也有一些措施,為後來臺灣建省做了一些基本的建設跟貢獻。一般我們談到臺灣建省,或者是臺灣後期的一些發展,後面的幾位人物比較會出現,藍廷珍大家就比較少知道,也藉這個機會讓大家曉得,他也是臺灣早期開發重要的清朝的官員。
我們看到後面一百三十二個姓氏閔。閔這個姓氏,在中國大陸在臺灣都沒有進入到百大。閔氏出自於姬姓,是以諡號為氏,怎麼說?春秋時代魯國在魯莊公往生之後,本來有一位公子啟繼位為國君。這位公子啟,我們在史書上面就稱他為魯閔公。可是魯閔公當國君不到兩年,就被慶父所殺。慶父在先前我們曾經介紹過他,他就是後來魯國三桓的孟孫氏,又叫做仲孫氏開世的第一代。後來被殺之後,當然就是另立新的國君,所以他們又操控新的國君,把持整個魯國的朝政。閔公這個諡號為什麼會當作諡號?因為閔跟悲天憫人的憫音義皆同。因為他很早就被殺,早夭早逝,所以用閔來做為一個標記。我們看到用閔來做為標記的君王,或者是諸侯,大概命都是不長的,在位期間都很短的,都有這個特徵。
閔姓的這個分布就請各位參看。我們看到下面的歷史名人,談到閔姓的歷史名人,大家應該就會想到閔子騫,《二十四孝》裡面,閔子騫的故事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他的父親叫做閔世恭,閔世恭本來跟太太生了閔子騫,後來太太就往生了。所以閔世恭就想說要續弦,照顧這個孩子。後來續弦的太太又另外生了兩個兒子,所以至少我們看到他有三個兒子。你要知道,這個連續劇都是這麼演的,後母一定虐待前妻的小孩,連續劇都是這麼演的,但是不一定每一位後母都這樣,閔子騫的後母就是這樣。冬天來了,大家要做冬衣,所以這個閔媽媽也做冬衣,三個兒子都做冬衣,可是自己親生的兒子裡面塞滿了棉花,好保暖。閔媽媽也給前妻的兒子閔子騫做了冬衣,裡面是塞蘆花,看起來很蓬鬆,也滿紮實的,可是不保暖。
所以冬天來了下大雪了,閔世恭有一天要駕馬車出去,就叫閔子騫去把馬車整理好,然後駕車載他出門。下著大雪,寒風刺骨,閔子騫拉著那個韁繩,身體抖得不行,然後好幾次就失控,讓那個馬車偏離了車轍。偏離車轍會發生危險,爸爸就很生氣,於是三番兩次告誡他好好的駕車,小心駕車,可是還是發生狀況。所以閔世恭這個閔爸爸一怒之下,就拿那個馬鞭抽了一下閔子騫的棉襖。結果一抽,棉襖外面的那一層布就被打裂了,就繃開來了,結果風一吹,衣服裡面的蘆花都飛出來了。閔爸爸想說怎麼回事,你這裡面穿的是什麼東西?就脫下來伸手進去摸,根本是蘆花,不保暖,就說咱們回去,我們回去找你母親問個清楚。回去之後二話不說,就把兩個兒子的棉襖給扒開,裡面都是棉花。
當然閔爸爸就很生氣,就責難太太。太太知道事情已經紙包不住火了,所以就向他認錯。爸爸就很生氣,我請你來幫忙照料這個家庭,子騫也是我的孩子,也是你的孩子,怎麼這麼偏心?這個時候爸爸就很生氣,揚言要休妻。在古代休妻是一件大事,不像我們現在動不動說離婚就離婚,很方便,所以休妻是一件大事。閔媽媽當然就是很羞愧。閔子騫趕快跪下來求情,說媽媽很辛苦,媽媽如果今天在的話,了不起就是我比較辛苦一點,我當大哥的辛苦一點也是應該的,可是媽媽如果離開這個家了,我們三個孩子就沒有媽媽幫忙照顧了。所以你看,閔子騫這麼的乖巧,這麼的孝順,閔媽媽對他非常的感動,至少他願意在這個時候幫她求情,沒有落井下石,先前大概也給閔子騫吃了不少排頭,可是閔子騫也都沒有計較。所以後來閔媽媽就痛改前非,一家和樂。所以這個故事就留在二十四孝裡為後世所稱揚。後來閔子騫就離開了魯國去宋國發展,也在宋國留下很好的一些典範。
好,時間也到了,我們今天就先到這邊,我們明天繼續。《百家姓》第1集
《百家姓》第2集
《百家姓》第3集
《百家姓》第4集
《百家姓》第5集
《百家姓》第6集
《百家姓》第7集
《百家姓》第8集
《百家姓》第9集
《百家姓》第10集
《百家姓》第11集
《百家姓》第12集
《百家姓》第13集
《百家姓》第14集
《百家姓》第15集
《百家姓》第16集
《百家姓》第17集
《百家姓》第18集
《百家姓》第19集
《百家姓》第20集
《百家姓》第21集
《百家姓》第22集
《百家姓》第23集
《百家姓》第24集
《百家姓》第25集
《百家姓》第26集
《百家姓》第27集
《百家姓》第28集
《百家姓》第29集
《百家姓》第30集
《百家姓》第31集
點擊下方圖片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