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下午,在熱烈的掌聲中,州委七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恩施州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議》是如何產生的?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和舉措?本報全媒體記者專訪了州委副秘書長、州委政研室主任向定山。
全媒體記者 胡軍
12月22日下午,在熱烈的掌聲中,州委七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恩施州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建議》是如何產生的?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和舉措?本報全媒體記者專訪了州委副秘書長、州委政研室主任向定山。
廣泛聽取意見
制定好我州「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的具體行動。
向定山介紹,州委對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高度重視,謀劃得早、部署得早。成立了由州委書記柯俊和州委副書記、州長劉芳震任組長,州委常委、常務副州長丁輝和州委常委、州委秘書長夏錫璠任副組長,以及有關方面負責同志組成的州「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由州委、州政府有關部門組成的文件起草專班。
今年7月13日,州委財經委會議專題研究「十四五」經濟發展基本思路。9月18日州委常委會會議、11月9日州政府務虛會議,廣泛聽取職能部門和分管領導意見,就「十四五」時期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和若干重大問題進行了研究,為起草專班起草《建議》打下了良好基礎。
今年8月以來,州委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省委書記應勇在聽取「十四五」規劃和明年經濟工作意見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為起草專班起草《建議》釐清了思想方法和工作路徑。
起草專班反覆修改、數易其稿,經州委常委會會議審議,形成了提交州委全會審議的討論稿。
州委把加強統籌謀劃與堅持問計於民結合起來,先後召開縣(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政協委員及黨外人士座談會,人大代表及州直部門座談會,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
「起草專班對座談和書面反饋的500餘條各類意見建議全面匯總、逐條分析,做到能吸收的儘量吸收。」向定山說,起草專班對建議稿增加、改寫、精簡380餘處,全面提高了建議稿質量。
12月18日,州委常委會會議審議了建議稿,起草專班作了進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提交這次全會審議的建議稿。
向定山說,凝聚著集體智慧的《建議》站位高、定位準、目標實,為謀劃未來我州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新提法新亮點
細讀不難發現,綠色發展貫穿於「十四五」規劃建議的各領域各方面,不僅有專門章節進行部署,其他章節也有相關論述。
讓生態綠色成為恩施永遠不變的主題和主基調,這是省委對恩施州提出的具體要求。
綠色發展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產業轉型升級更加注重綠色、低碳,有利於我州更好保護和利用生態資源,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競爭優勢,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經濟與生態相融,加快實現綠色崛起。
「州委制定的《建議》提出了一些新的發展要求和重要舉措,有多個方面的創新和突破。」向定山介紹。
一是對「一谷、兩基地、三示範區、四大產業集群」具體內涵進行調整完善、深化拓展,以更加適應「十四五」發展形勢和任務的新變化新要求,更好引領我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這次調整主要有兩處,一處是將「兩基地」調整為「『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國優質休閒康養基地」。新提出的「建設『兩山』實踐創新基地」,是我們作為生態功能區踐行「兩山」理論、探索轉化路徑的有效載體;「建設全國優質休閒康養基地」,是我們深挖「世界硒都」「華中藥庫」「鄂西林海」「天然氧吧」等資源優勢,厚植生態底色、加快綠色崛起的有效路徑。
另一處是將「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調整為「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新提出的「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是省委、省政府對恩施州構建全方位開放格局提出的新要求。
這次調整既是對「十三五」時期發展思路的延續,也是根據「十四五」時期新要求新特徵作出的創新,其中「一谷」「兩基地」是定位,「三示範區」是目標,「四大產業集群」是支撐,彼此之間相得益彰、高度契合,形成了我州「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
二是關於「十四五」時期和2035年遠景目標。「十四五」時期力爭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高於全省,「4+N」產業集群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縣域經濟實力大幅增強;到2035年,全州綜合實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突破4000億元,力爭在2020年基礎上翻兩番,人均GDP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建成全國先進自治州,建成「富裕恩施」「綠色恩施」「開放恩施」「法治恩施」「幸福恩施」。
三是關於恩施州區域發展布局。省委提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加快「宜荊荊恩」城市群建設。「十四五」時期,我州如何對接全省區域發展布局,如何進一步優化我州區域發展布局,是全州上下普遍關心的問題。經過深入研究、反覆磋商,提出著力構建「一核支撐、兩翼並進、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布局,這是適應新發展形勢、加快融入全省區域發展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恩施方案」。
「一核支撐」,即推動恩施市、恩施高新區、宣恩縣合力打造州域經濟發展內核,逐步擴大對州域經濟的集聚和輻射作用,解決州域經濟缺內核、缺龍頭、缺引擎的問題。
「兩翼並進」,即以建始、巴東、鶴峰為東翼和以利川、鹹豐、來鳳為西翼,打造助推全州高質量發展的東西兩翼。
「全域協同」,強調做實全州「一盤棋」,支持各縣市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特別要以縣城為主體,以高速設口、鐵路設站鄉鎮為節點,以鄉集鎮為支撐,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支持擴權強鎮建設,特別要支持野三關鎮完善城鎮功能、聚集發展要素、提升承載能力,打造我州對接宜昌、荊州、荊門的重要連結點和東部橋頭堡。
《建議》中還提出了很多新的發展要求和重要舉措,在即將出臺的規劃《綱要》中會準確體現。
建議框架解析
向定山說,《建議》總共有15個部分,分為三大板塊。
第一板塊為總論,包括第一、第二兩個部分,主要闡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新發展階段我州面臨的機遇和挑戰,2035年遠景目標,「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必須遵循的原則和主要目標。
第二板塊為分論,包括第三至第十四部分,分領域闡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重點任務,安排了12個部分,明確了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堅持創新第一動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全面深化改革、優先發展農業農村、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文化強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發展與安全等重點領域的思路和重點工作,並作出工作部署。
第三板塊為結尾,第十五部分,主要闡述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加強民主政治建設、推動規劃制定落實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