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臺回復關鍵詞「目錄」,查看全部文章合集
電影《藝伎回憶錄》中,在苦難中看到了人生希望的小女孩跑過紅色長廊,將自己剛剛獲得的銅錢投進了祈願箱,祈禱自己能夠成為藝伎。十幾年前看這部電影時,還沒有鳥居的概念。數年後拜訪京都,得知電影裡的紅色長廊就是伏見稻荷大社的千本鳥居。
伏見稻荷大社可能是京都最為遊人所熟悉的景點之一。通過旅行冊子或是遊記的宣傳,那些望不到盡頭的朱紅色鳥居長廊,與鹿苑寺的金閣、清水寺的舞臺、祇園白川的藝妓一起成為大部分還未曾到訪過京都的人們心中,古都所擁有的模樣。我曾在2011年和2015年三次拜訪過稻荷大社,但電影中那樣能夠供人遐想連篇、像是穿越神明結界的鳥居隧道因為遊客的過度密集,早已難以尋覓。
▲ 伏見稻荷大社鳥居與樓門
▲ 狐狸是稻荷神的使者
▲ 正殿
▲ 稻荷山上的晨光
今年8月1號,請了一天假,去京都拍攝「八朔」。夜巴抵達時還是清晨,正好去稻荷大社看看,說不定還能拍到沒有遊客的千本長廊。前往伏見稻荷大社的交通非常便捷,從京都站乘坐JR奈良線到「稻荷」站下車,或者從四條河源町乘坐京阪本線到「伏見稻荷」站,再或者從京都站乘坐巴士「南5路」,大概十多分鐘就能到達伏見稻荷大社。
▲ 久違的京都站
▲ JR稻荷車站
▲ 京阪電車伏見稻荷車站,裝飾都是朱紅色的鳥居
伏見稻荷大社創建於711年,是全日本大大小小約三萬座稻荷神社的總本宮。
▲ 連綿不絕的朱紅色鳥居,是稻荷神社的典型標誌
伏見稻荷大社與松尾大社、廣隆寺一樣,在一千三百多年前,都供奉著庇佑秦氏一族的神明。
秦氏是在奈良到平安時代早期活躍在京都的望族。據說這批以「秦」姓自稱的族裔是秦始皇的後代,在秦朝滅亡後逃亡到朝鮮半島,又在公元283年從百濟逃亡到日本列島。秦氏祖先的這套說辭如今並沒有獲得學界的廣泛支持,但無論如何,他們帶來的土木、養蠶、紡織技術都讓當時的日本社會獲得了巨大的進步。秦氏一族在京都的經營為平安京後來千年的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稻荷山上
伏見稻荷大社的起源,可見於《山城國風土記》裡的描述——作為奈良時代編撰的《古風土記》系列裡的一冊,《山城國風土記》全書早已遺失不存,僅可於引述其內容的其他文獻略見一二。
▲ 「山城國」,從前秦氏一族活躍的地盤,大致涵蓋了現在的京都市區,圖為稻荷山上眺望京都市
秦氏的先祖伊侶具秦公當成箭靶射擊的餅化成白鳥飛走,落入山中,山裡長出了稻子。於是秦氏便在此山的三峰設置祭壇,用來祭祀稻荷神,後來漸漸發展成了供奉農耕之神的稻荷信仰:信仰的發源地即稻荷山、所建用來供奉神祇的社殿即稻荷大社。在農耕社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是一個國家安定祥和的根本,稻荷信仰保佑著整個日本列島的世代繁衍。
▲ 伏見稻荷大社境內
▲ 稻荷山參道
夏天天亮的早,方才六點半,太陽已經遠遠高過神社。神社境內零零散散分散著幾十名早起的遊客,伏見稻荷大社是他們奔波的第一站。
▲ 清晨六點半的伏見稻荷大社外參道
從參道走到正殿,一路都可見狐狸的雕像。通常神社的拜殿外都是狛犬守衛,稻荷信仰將狛犬替換為狐狸。從中世紀開始,狐狸被視為稻荷神的使者,從此其形象便出現在大大小小稻荷神社裡,含著象徵糧倉的鑰匙、象徵財富的珠寶、象徵豐收的稻穗、或是象徵智慧的捲軸等等。
▲ 伏見稻荷大社內的狐狸雕像
▲ 狐狸繪馬
▲ 狐狸與稻穗圖案的絲巾
▲ 神社境內賣店都可以買到的狐狸面具
穿過宏偉的樓門,即是體現著安土桃山優雅華貴風格的正殿。時辰尚早,神官們正在殿中準備,或是做著清晨的儀式。遊客們雙手合十,按照既定的形式在殿外祈福。
▲ 伏見稻荷大社正殿
繞過正殿,便見那綿延不絕的朱紅色鳥居了。如本文開始所述,千本鳥居是京都象徵性的存在,雖然整個稻荷山都有鳥居的分布,但從正殿到奧社奉拜所的這一段,兩條並行的鳥居隧道最為密集,似乎看不到盡頭。清晨的千本鳥居小路雖有遊客穿過,但稍有耐心,便總能等到沒有人的時機。比起前幾次鳥居下人頭攢動的場景,這一回伏見稻荷之行才讓我真正體會到這些鳥居的美感。
▲ 千本鳥居的正面,朱紅色常用於古代宮殿、神社建築,被視為可以伏魔的顏色;製作硃砂的原料含有水銀,可以作為木製鳥居的防腐劑
▲ 千本鳥居的背面,刻有捐獻人的信息;許多歐美人覺得這些刻有漢字的鳥居更為有趣
秦氏一族在傾盡全力將皇室迎入平安京後就漸漸衰微,不再被人提起。但曾經庇佑了秦氏的稻荷信仰卻在此後千年的日本歷史中被發揚光大。隨著工商業的發展,稻荷信仰從庇佑農耕擴展到了對於商業興盛、財源滾滾的祈願。江戶時代,人們認為供奉鳥居會讓自己達成所願,於是就在稻荷神社捐造大大小小的鳥居,而隨著明治以來企業雨後春筍般出現,前來奉納鳥居的群體越來越龐大,於是就有了如今伏見稻荷神社境內萬座鳥居連綿不絕的盛景。
▲ 不同大小的鳥居明碼標價
▲ 刻有捐獻人信息的鳥居遍布稻荷山
▲ 囊中羞澀的話,也可以奉納袖珍小鳥居
穿越千本鳥居,抵達奧社奉拜所之後,便是攀登稻荷山的參道。從這裡出發抵達山頂的一之峰、二之峰、三之峰參拜所大概需要一個多小時。沿途有許許多多小神社,也遍布提供紀念品和飲食的商店。八月正是酷暑時節,即便是七八點,也讓人覺得燥熱難忍。如今又是剛出梅,京都室外溫度三十五六度,在這種天氣下走山路,真是讓人體會到什麼叫做步履維艱。
▲ 稻荷山地圖
▲ 稻荷山登山路的起點
但即便如此,我也要一雪前三次參觀都未曾登頂的恥辱,頂著汗水朝上走。陽光透過樹葉和鳥居的間隙撒下來,參道上似乎蘊藏著無窮的靈氣。
朱紅色的鳥居一重接著一重,雖然沒有千本鳥居那裡密集,但這些大小不一的鳥居隨著山勢的起伏倒也不至於讓人生厭。爬了約莫二三十分鐘,早已汗流浹背,氣喘籲籲,這時候方才來到四辻,從這裡開始方才是登山頂的環線,前幾次到了這裡基本都是放棄了。在四辻稍作停留,可以眺望到京都市區的全貌。
▲ 沿途景色
▲ 四辻眺望京都市
從四辻開始完成三峰環線巡遊,大概需要四十分鐘左右。一之峰為稻荷山的最高峰,海拔233米,此處供奉著末廣大神。此外,二之峰供奉著青木大神,三之峰供奉白菊大神,間之峰供奉伊勢大神。
▲ 稻荷山頂,一之峰
▲ 稻荷山環拜路線,一、二、三之峰的神社參拜處
▲ 供奉末廣大神的香火
下山路比較簡單,如果不從奧社奉拜所返回,而是從三辻開始走另一條參拜路,還會看到更多的小神社,沿途也有許多懶散的貓咪,在夏日的悶熱上午癱瘓在地,人打身邊路過,它們看都不看一眼。
▲ 沿途神社
▲ 稻荷大社境內的貓
繼續往下走,出現了很多神奇的建築,像是各種稀奇古怪信仰的集合地,什麼「大日本大道教道場」、「鬼法教」等等。
回到正殿時已經八點,遊客多了起來,趕緊逃之夭夭。再過片刻,這裡怕是要人山人海。也勸諸君若是想體驗一下原汁原味的稻荷信仰,那麼前來稻荷大社時,最好選擇清晨時避開如潮的人群。
--- (全文完) ---
歡迎加入公眾號讀者群:
後臺回復關鍵詞「讀者群」可加入。
回復關鍵詞,查看日本旅行精華文章
日本|絕景|東京|京都|伊豆|富士山|日光|鎌倉|湘南海岸|瀨戶內海|箱根|靜岡|北海道|四國|東北|仙臺|巖手|青森|福島|山形|長野|和歌山|小笠原|衝繩|茨城|群馬|千葉|新潟|橫濱|金澤|宇治|白川鄉|輕井澤|神奈川|河津櫻|東京賞櫻|東京紅葉|京都紅葉|東京夏祭|京都夏祭|花火|溫泉|紫陽花|紫藤|向日葵|彼岸花|機場過夜
長按關注公眾號獲取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