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馬薦文】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關注生活方式公眾號「一直優生活」
【上期導覽】
白成一道光,什麼是值得長期回購的美白精華!
《都挺好》講述不被愛的魔咒,蘇明玉們如何過好這一生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關注你們的作者「MISS南」
最近在影院上演的《綠皮書》成為這次奧斯卡的大贏家,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以及最佳男配角。
同時,網上也對《綠皮書》引起了不少爭議。
從故事原型Dr Shirley的家人提出電影和真實情況有出入,到不少業內人士的批評,以及也收穫了不少影評人的差評。
一位黑人編劇發推吐槽:「《綠皮書》?我看更像是白皮書。」
還有一種說法是《綠皮書》取代《撞車》成為最差的奧斯卡贏家。
而《紐約時報》也刊登了一篇長評,標題是《為什麼奧斯卡持續沉迷於種族和諧的幻想之作?》。
而在國內,豆瓣《綠皮書》目前的評分是8.9分,大部分觀眾都肯定了這部電影。
當然也有部分差評。
我看了電影,也看了喜歡和不喜歡這部電影的觀眾們雙方的觀點,我想來談談我的看法:
第一:這部電影到底有沒有「白人救世主情懷」。
《綠皮書》更像是《白皮書》,這句話背後的含義就是很多人批評的主要內容,他們認為這部電影其實還是講一個「白人拯救一切」的故事。
受了高等教育的黑人鋼琴家唐,有天賦,才華,努力和社會地位。
在1962年的美國紐約,是一個令人羨慕的社會精英。
而義大利裔的司機託尼是當時的社會中下層。
他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粗俗、粗暴和濃濃的社會習氣,不擇手段各種小偷小摸小騙賺錢,還是一個種族歧視者。
鋼琴家唐接受了唱片公司的安排,要去全美巡迴演出,其中包括去當時對黑人很不友好的美國南部。
他為了安全考慮,僱傭了託尼做自己的司機,開始這個一路驚險的旅程。
在這個過程中,兩個人從一開始的隔閡到後來的互相欣賞,鬧了很多笑話,也有一幕幕溫情的時刻。
我認為電影中講述的是一個多維度的人際關係空間。
故事發生背景是1962年,當時南北戰爭已經結束了近100年。
可黑人們在美國南部的日子還是不好過。
比如說有很多餐廳不能讓黑人進入,用洗手間也要和白人分開。
鋼琴家唐作為被南部一些有錢人邀請的嘉賓也不能因為身份而倖免。
他還是要遵守《綠皮書》的指導,待在黑人可以呆的地方。
而本來在社會階層上要低很多的義大利裔司機託尼,卻因為膚色的關係,在美國南部獲得比黑人們高的待遇。
這種階層錯位,膚色不同,造就了這個故事充分的戲劇衝突。
黑人鋼琴家幫助粗俗的義大利裔司機寫優美的家書,告訴他做人要正直,要禮貌,要有修養。
要用尊嚴去換回自己想要的一切,而不是用暴力。
在義大利裔司機衝動打了挑釁找事並且帶有種族歧視的警察之後,是黑人鋼琴家打電話給當時的美國政府高官去解決了這件事。
義大利裔司機本來自己也是一個種族歧視者。
他曾經是一個要把家裡被黑人工人喝過的水杯扔掉的人。
可在他跟隨黑人鋼琴家去巡迴演出的第一站,他就被唐優美的鋼琴技巧所折服。
黑人鋼琴家身上有很多美好的品質,他是一個痛苦而近乎完美的人。
而義大利司機是除了小聰明,沒什麼特別優點的人,但他很快樂,也毫不留情,毫不忌諱去追求自己要的東西。
所以,這不是什麼簡單粗暴的「白人拯救世界」的價值觀,而是兩個人互相的救贖,彼此從對方身上找到溫暖。
第二:《綠皮書》是不是比《撞車》更差的奧斯卡電影?
我真的想為《撞車》和這部《綠皮書》給他們五個黑人問號臉。
藝術電影應該屬於生澀,應該被普通觀眾看不懂才是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解讀一部電影,也不是從一兩個鏡頭中讀出惡意的。
這部電影的偉大或者世界上任何偉大的,有意義的電影給予人們最重要的就是,看完之後對真善美產生眷戀和衝動。
種族,性別,文化,性的取向,社會階層,如何去融合,去包容,去彼此諒解和理解。
《綠皮書》看完,再想想真實世界,短短幾十年,人類文明從黑人不能進某些餐廳到了歐巴馬當總統,這不僅僅是美國一個國家的事情。
也是人類文明的巨大進展。
這背後的努力是無數《綠皮書》倡導的價值觀和人們真心地相信這一切,才帶給我們現在更好的世界。
所以,我個人並不支持那些批評。
當然,也可能因為文化的關係,我並沒有美國黑人們對歧視的感悟那麼深刻。
作為局外人去看待這部電影,是更容易看到閃光的一面。
但作為局內人,也比我們更能體會到電影中體現的方方面面,也許真的有不夠完善或者觸碰了黑人痛點的內容。
為了更理解電影,我看完之後,代入目前我們的情況去想了一想:
比如,一個如今北上廣大城市的女孩,去了網上說的那些女性不能上餐桌的地方吃飯,她到底是上桌好?還是不上桌好?
如果她上桌和一群男人在室內抽菸的環境下吃飯,她開心嗎?
如果她不上桌,她去廚房吃飯,她開心嗎?
大家試試把自己代入這個環境下想兩秒,感覺一下,還能不能呼吸。
但這種討論每一年春節都會在網上進行一次。
這是不是也是我們的《綠皮書》呢?
指導婦女在某些地區應該蓋著傳統的遮羞布去遵守這些對人極度不尊重的「規矩」。
鋼琴家唐在南部某地進行最後一場演出,演出前夕,他被要求在一個狹小的儲物間更換衣服;
然後,當他準備前去餐廳吃飯,吃完飯就進行演出的時候,被告知他不能在這個餐廳吃飯,因為黑人不允許進入這個餐廳吃飯。
託尼說:他是你們請來的嘉賓藝術家,你們竟然這樣對他?
餐廳經理說:我們沒有冒犯的意思,但這是我們的傳統。
「他就不能入鄉隨俗嗎?」
多麼熟悉的話語啊!
如今是2019年,離開1962年又過去了57年。
可就在上個月剛剛過去的春節裡,網上還是在為了女性能不能上桌吃飯吵翻天。
我這一生沒機會見到女人們躲在廚房,男人們坐在主桌的這一幕,我也不要見。
本是兩個世界的事情,如果從來不知道,就是幸福的。
但通過網際網路,我們知道原來和我們同一種膚色,同一種語言,同一種性別的人們,就在飛機幾個小時的地區,還在過著這樣的生活。
無疑,放眼整個世界,確實還有比女性不能上桌吃飯更誇張,更噁心的事。
但不代表在2019年,還可以用「傳統」、「習慣」去制定這些反人類的「規矩」,並且去傳播這種思想。
這真的是每一年看到最辣眼睛的事。
這樣代入一想,我可能理解了《綠皮書》在美國被批評的原因,也許他們更了解這種文化,對細節也就更挑剔。
不過,對我來說,劇中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點,在於一塊綠色的石頭。
這個石頭是義大利裔司機在路邊的某個小店,偷偷撿到的。
當時這塊石頭不小心掉在地上。
他的邏輯是掉在地上的東西就不是「偷」。
可鋼琴家唐堅決認為這是不可取的行為,要求他去還掉這塊石頭。
託尼表面上看上去是還了,但其實還是把石頭偷偷拿走了。
最後,這塊石頭被唐看見了,唐反而接受了這塊石頭。
唐接受這塊石頭等於是接受了託尼粗鄙的價值觀和打擦邊球的社會習性。
這和唐一貫受到的高等教育,為人的誠實、優雅背道而馳。
唐的這種接納是不是可以看作:對粗鄙的妥協,對不完美的世界,不完美的人的妥協。
也是他打算走出他自己內心的象牙塔的標誌。
無獨有偶,這塊石頭也是綠色的,吻合了《綠皮書》。
一個是看似溫情,其實內在是滿滿歧視。
一個是看似粗鄙,其實內在也並沒那麼粗鄙。
最後,我想說黑人鋼琴家唐這個角色的扮演者馬赫沙拉阿里贏得了這次的奧斯卡最佳男配角。
在很多人心裡,他是這個電影最有亮點的男主角。
這個角色的光環不僅僅是因為他外表的優雅和專業的高難度。
更重要是黑人鋼琴家唐有著一顆無比勇敢的心,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劇中,託尼曾經表示,為什麼唐要去南部演出,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唐的合作夥伴大提琴手告訴託尼,唐在紐約演出的價格,比去南部鄉下演出高三倍,並且安全,被人尊重,還不用離開溫暖的家。
託尼不理解,可大提琴手說:「你之前問我,為什麼Shirley博士要做這些事。我告訴你,因為光靠天賦是不夠的,想要改變人心需要的是勇氣。」
當大提琴手說這段話的時候,我想到劇中有一幕是託尼和唐來到南部,車子爆胎了。
他們下車修的時候,旁邊的棉花地裡正在種植的黑人們都停下來望著這對奇怪的組合。
是的,雖然奴隸制結束了。
可和唐一樣的膚色的黑人,在南部大部分地區都依舊從事著過去當奴隸的時候做的事。
他們沒有被尊重,並平等當成一個人類。
他們必須在小餐廳,小旅店吃飯,在戶外的茅廁裡上廁所。
唐離開自己的安樂窩,來到這樣的地方,冒著危險,也曾經被人從舞臺上揪下來。
可是他還是要做這一切。
他想要用自己,告訴南部那些人,黑人和白人是一樣的。
可這個過程中,他自己的傷疤一次次被揭開,尊嚴一次次被踐踏。
這就是唐最大的光環。
這種偉大的力量遠遠勝過他優雅的外表。
比較起只會罵罵咧咧,但永遠不會去女性不上桌地區去吃飯,去感受,去交流,去反對的我,感到無比汗顏。
小河馬福利時間
為了表達我對這部電影的安利之心和喜歡,在評論中抽選三位留言最走心的讀者,每人各送出兩張《綠皮書》的電影票,後天公布中獎名單哦!
兌獎方式:地點時間你選,選好了憑票根後臺找我們報銷就可以啦。
今日二條文章,小河馬繼續為你帶來全球時髦尖貨:
MISS南好物精選 | 春裝上新!這個春天流行穿什麼,看這篇就夠了
歡迎打開此條文章閱讀
上期閱讀:
白成一道光,什麼是值得長期回購的美白精華!
《都挺好》講述不被愛的魔咒,蘇明玉們如何過好這一生
相關閱讀:
《瘋狂的外星人》,寧浩到底嘲諷了誰?
《你好,之華》,好姑娘的悲劇究竟是因為宿命還是感情教育缺失?
千萬不能錯過的《我不是藥神》,中國電影裡程碑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