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
內地流行樂的最後狂歡。
作者:大丹
本文為咪咕閱讀原創
前段時間看了某臺晚會,又是跟買買買有關的。那些演唱的曲目聽得我面無表情,但內心很不淡定。
晚會請的多半是內地歌手。曾經,港臺歌手如風向標一般佔據各大晚會重要環節,如今,內地歌手挑大梁了。
本該是偷著樂的事兒,可是這味兒變得,太多了。
想起1996年,二十四年前,也是鼠年,那可是內地流行樂最狂歡的一年。
那年大丹還在讀小學(暴露年齡了),時至今日仍會懷念那個純真年代。
1996年之前,內地流行樂蓬勃發展,摸索出了自己的特有路數。
1996年之後,香港回歸,港臺音樂大面積流入,內地流行樂逐漸流失了自己的獨特韻味。
時至今日,已經變成了韓流港颱風的夾雜糅合產物……
今天就帶大家來領略下,1996年的內地流行樂有多麼華麗。90年以前出生的讀者們可以先準備紙巾了。
餘威猶在
1996年,幾元一盤的磁帶略帶奢侈,很多人只能通過廣播和電視節目收聽自己喜愛的歌曲。
這一年,唱片行業經過了1993年的茁壯發展,內地流行樂開始「南北對峙」的局面。
北方以西北風為特色,夾雜著傳統音樂的氣息。範琳琳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以一曲《黃土高坡》開闢了西北風唱法,成方圓、杭天琪等歌手緊隨其後。
成方圓是當時家喻戶曉的人氣歌手,當年威猛樂隊來華辦演唱會,主辦方怕外國歌曲內地聽眾不熟悉,於是先找來成方圓唱中文版。
與此同時,南方,廣州唱片圈,大量模仿港臺模式,打造出許多偶像實力派歌手,代表人物就是1993年的「金童玉女」毛寧楊鈺瑩。
1993年毛寧以一曲《濤聲依舊》成功霸佔了內地卡拉OK點唱的冠軍,「這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這句歌詞多年後趙本山在小品裡還不忘融入一下。
那年能和這首歌比肩熱度的,只有臺灣地區黃安的《新鴛鴦蝴蝶夢》。
多年後,《鐵達尼號》主題曲《我心永恆》的中文版演唱人就是毛寧,當時人氣無二。
電視臺也是當時推廣流行樂的主力軍,孫浩和陳紅的《中華民謠》上央視節目的次數已經無法計算,歌詞一出,旋律立馬浮現在腦海:
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風雨之後,醉人的笑容你有沒有,大雁飛過菊花插滿頭。
南方的電視臺,更喜歡播放江珊的《夢裡水鄉》。
演員江珊賦予這首歌的意義不是普通歌手能做到的。她沒有撕心裂肺的唱功,只是娓娓道來,配合悠揚的笛聲,淡雅的詞綴。
那時候馬路上只要放起這首歌,人們總會駐足多聽一會兒,無數旅遊景點搶著用這首歌作為宣傳曲。
1993年-1995年,內地流行樂之外還有李春波的《小芳》、老狼《同桌的你》、李娜的《青藏高原》。
說起《小芳》《同桌的你》,這種民謠鼻祖型歌曲,當年的流行度絲毫不亞於當下的《成都》,時至今日仍有影響力。
春晚浪潮
1996年的鼠年春晚,小品演員們幫觀眾複習了一遍上一年的流行歌曲。
趙麗蓉在經典小品《打工奇遇》中,改編了韓磊的《走四方》、謝東的《笑臉》。觀眾們樂了,看完小品,原唱咋唱來著?忘了,哈哈哈哈就是了。
另一個小品一樣出彩,潘長江的《過河》:
哥哥面前一條彎彎滴河,妹妹心中唱著一支甜甜滴歌。
陳少華在那年春晚唱了《九月九的酒》,人們大年初一就會哼了:
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鄉沒有烈酒,沒有問候……
春晚過後,元宵晚會上演。周冰倩拉著二胡演唱《真的好想你》,從此紅遍大江南北。
那年有個新聞,一位老阿姨聽完這首歌,熱淚盈眶,從此每天對著昏迷在床的愛人唱著,不知唱了多少個夜晚,愛人醒了。
看到流行樂如此蓬勃,那年的內地唱片公司也紛紛祭出了各種殺手鐧。
1994年,歌路暗淡的屠洪剛自己組建公司,籌備了一年多,於1996年推出了《霸王別姬》,第二年推出《中國功夫》,1999年推出《精忠報國》。
1996,是屠洪剛重新拾回信心的一年,大街小巷傳唱《霸王別姬》,電視臺花式輪播MV,小學生都會唱!
那年,剛考入文工團的滿文軍拿到了一首歌《懂你》,雖然不識樂譜,但作者薛瑞光看中他的聲音,免費給他唱。
這首歌后來找宋春麗拍攝了音樂錄影帶,那時候宋春麗是老少皆知的國家一級演員。
20年多後,宋春麗又出演了《延禧攻略》的太后。
歌后之爭
女歌手方面的大戰更是一觸即發。
1996年,人氣如日中天的田震發行了《同名專輯》,內有《野花》《執著》。
《執著》的詞曲作者是當時才27歲的許巍。第二年許巍終於發行了首張個人專輯《在別處》。
那英在1996年唱了首片尾曲《祝你平安》。驚訝吧!這首歌最早是給那英唱的,1994年到了孫悅這邊。那英沒唱紅,孫悅卻一唱而紅,並買下版本拍攝音樂錄影帶。
憑藉《祝你平安》,孫悅橫掃大大小小數十個獎項。1996年的孫悅登上了春晚,隨後又被美國電臺邀請去拉斯維加斯舉辦3場演唱會。據說多年後孫那二人因此結怨。
插句話,江珊的《夢裡水鄉》最早是給陳紅唱的,是《常回家看看》的陳紅,不是陳飛宇的老媽陳紅。
這就是當時的內地樂壇特色。一首好歌就能帶出一位新歌手,歌手間搶好歌幾乎到了白熱化的程度,這當然也要看創作者的選擇。
1996年,孫悅新專輯就得到了當時著名音樂人高楓的垂青,高楓貢獻了許多華麗作品。同年,高楓憑藉《大中國》人氣更上一層樓。幾年後,高楓突然病逝,身邊陪伴他的只有孫悅的經紀人。
曾經高楓的女友還是章子怡,章子怡因為音樂而愛上他。這位影后選對象真的很看中音樂細胞。
高楓看中的另一個女歌手是陳琳。當年陳琳以《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走紅,1996年又發行了《害怕愛上你》。
多年後,陳琳又以《愛就愛了》擊敗那英的《一笑而過》拿下了內地音樂多個大獎。
看到其他女歌手們大放異彩,老牌藝人韋唯坐不住了,也在1996年發行了精選集,其中就收錄了90年代初的傳唱神曲《愛的奉獻》。
各顯神通
內地流行樂造星能力一直不俗,但在那個年代,並非有唱功就一定能紅。
1996年,已經出道六年的孫楠,去香港唱片圈溜達了一圈沒啥起色,最後回到內地,發行了《紅旗飄飄》,終於打開了人氣的閥門。
之前咱寫過2000年的神劇《永不瞑目》,當時導演安排孫楠唱片尾曲《你快回來》,但主題曲位置為了保險起見給了當時人氣正旺的羅中旭。
沒錯,早在1996年,羅中旭以一首《星光燦爛》出道,為奶油小生歌手爭到了一點面子。
那年的奶油黃格選,有專輯《月夜的情人》。還有如今變成做菜達人的林依輪,直到1996年還在傳唱他的《愛情鳥》。
然而,他們仿佛只是港臺歌手的翻版,真正能代表那個年代的男歌手還是堅持內地特色的那群人。
馮曉泉在1996年推出《冰糖葫蘆》。很多人不認識馮曉泉,但一定聽過《冰糖葫蘆》:
都說冰糖葫蘆兒酸,酸裡面它裹著甜。都說冰糖葫蘆兒甜,可甜裡面它透著那酸。糖葫蘆好看它竹籤兒穿,象徵幸福和團圓。把幸福和團圓連成串,沒有愁來沒有煩。
簡單的旋律,簡單的詞,透露著濃濃的家的味道。每每聽到,過年的氣息沁人心脾。
還有,刁寒在1995年唱了《花好月圓》,1996年徹底爆紅。那旋律,你想起就熟悉。
那年的傳唱曲,絕對不能忘了黃鶴翔,《九妹》。音樂錄影帶的出演者是當時年僅15歲的謝娜。
1996年,電視劇也在蓬勃發展,而電視劇歌曲依然是流行樂的主力軍之一,這裡就不得不提劉歡。
這一年,《胡雪巖》熱播,震撼觀眾的除了陳道明的演技,還有劉歡的音樂。片頭曲《去者》,片尾曲《情怨》,尤其後者,成了當時劉歡商演的必唱曲。
時至今日,人們依舊佩服劉歡創作的高度,無論詞曲,都精準詮釋了紅頂商人胡雪巖的一生。
十幾年後,寶刀不老的劉歡又為《甄嬛傳》操盤音樂。內地電視劇的音樂最華麗的部分總少不了他。
狂歡過後
經過了1996年狂歡,1997年開始,內地流行樂逐漸進入迷失狀態。
1997年,香港回歸,港臺流行樂大面積流入,「四大天王」、林憶蓮、葉倩文、林子祥……
1998年,那英拉著一直在港臺發展的王菲唱了《相約九八》,王菲正式打開了內地市場開始為人熟知,而那英也趁勢往港臺地區發展,推出了《徵服》《乾脆》。
同年,張惠妹在香港回歸一周年晚會上演唱了《站在高崗上》,內地觀眾真正認識了這個高山族妹子。
那年能打敗一眾港臺歌手奪得傳唱冠軍的,是劉歡的《水滸傳》主題曲《好漢歌》。
對了,那年不分伯仲的是《還珠格格》的音樂。
1999年,謝霆鋒正式出道,王力宏成了最年輕的金曲歌王,新生代出場,開始橫掃大中華區音樂。當時的內地有金海心《把耳朵叫醒》,還有初入歌壇就帶動巨大人氣的趙薇。
2000年,周杰倫、孫燕姿、蕭亞軒、蔡依林、梁靜茹接踵而來,內地流行樂在主流市場徹底被掩蓋了光芒。
直到2005年,超級女聲選秀意外讓內地歌手看到了新曙光,然而,在此之後,再難聽到十年前那種能打動一代人的音樂了,取而代之的是廣場舞必備的網絡歌曲。
寫在文末
內地流行樂的獨有特色究竟是什麼?這大概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的。
作為聽眾的我們,最需要的是感動。
當你聽到袁婭維的《阿楚姑娘》、王錚亮的《時間都去哪兒了》、樸樹的《平凡之路》,那種其他類型音樂所無法替代的感動意味,大約就是內地流行樂骨子裡的精華。
看完這篇文章,你大概能揭開一個疑惑,為何這些年越來越歌荒?
明明歌手那麼多,排行榜歌曲每天都在更新,可就是,再難遇到那種一聽就剝開心扉的好歌了。
內地流行樂只是一個縮影,即便是歐美流行樂也已大變樣,從90年代的成人抒情風到00年代的節奏布魯士,再到10年代的舞曲和RAP風潮……
當然,時代在前進,內地當下仍有張靚穎、袁婭維、譚維維這類優質歌手,譚維維嘗試融入民族特色曲風,袁婭維也在探索中國風。
只不過,當這些繼續探索的曲風被大量泡泡糖歌曲掩蓋流量時,一切的進步都顯得很蒼白。
作者:大丹,本文為咪咕閱讀原創發布,轉載請聯繫微信號miguread。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