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有三種,一種是讀而不懂,另一種是既讀也懂,還有一種是讀懂書上所沒有的東西。—— 俄國劇作家克尼雅日寧
01孩子閱讀能力高低和大腦工作原理有什麼關聯
先來看兩個孩子的閱讀能力對比:
A孩讀完一篇英語短文,隨機就能輕鬆做出對應的閱讀練習題;
B孩讀完大腦一片漿糊,完全沒有記憶點,對閱讀理解題目更是無從下手。
這並不是說B孩腦子笨、讀不懂。認知學家說:孩子的閱讀困難,是大腦記憶的問題。
我們只有充分了解大腦的記憶原理,才能找出孩子閱讀困難的癥結所在,從而對症下藥,改善提高。
什麼是閱讀理解?
說白了就是要搞明白一段文字說的是什麼含義,不僅是每個單詞、每個詞組的含義,更要懂得每句話的含義。然後把這些字面上的含義和已學到的知識結合,深入到更深層次領會新的知識內容。
整個閱讀理解的過程其實是大腦的思考活動,而思考依賴的是已知的知識架構。
大腦在思考的過程中,需要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產生長期記憶信息存儲起來,這樣才稱之為有效的閱讀。否則,沒有任何長期記憶點,讀過就忘,那就是無效閱讀。
02有效閱讀下,大腦是怎樣工作的
大腦處理信息需要一個場地,這個場地就是大腦的記憶區。記憶區的大小直接影響信息處理的效率,決定孩子的閱讀能力高低。
我們來看一下大腦是怎樣處理信息的:
1. 大腦集中注意力在文字上,如果孩子眼睛盯著書本,大腦在神遊,那看多久都不會接受到任何信息。
2. 看的過程中,調動感官把信息輸入大腦記憶區;輸入的詞句,大腦第一時間從已知庫存裡尋找信息類似的進行匹配。比如「ill」這個單詞,大腦提取的匹配信息包括由這個單詞作為詞根衍生出的近義詞:illness;由該單詞作為組成部分的相似詞:illegal/illustrate/illicit...... 再往外擴展,還會提取到跟這些單詞相關的短句、文章片段等等。
這也是為什麼用詞根記單詞是最好的方法,因為符合大腦的記憶原理。
3. 大腦提取到這些相關知識內容後,與獨到的文字內容糅合加工。
4. 加工後的新知識,經過不斷地重複記憶、複習鞏固,最終形成長期記憶存儲進記憶區。
這一來,我們就清楚了,孩子閱讀水平不高,讀不懂,取決於大腦的長期記憶區有多少儲備信息。
南開大學曾做過一個實驗,初、高中學生中,閱讀理解能力弱的,大腦長期記憶去儲備量明顯要低於閱讀理解能力強的。
如果面對複雜的文字信息,需要調動的儲備信息更多,那儲備量少的學生明顯難度更大。
03提高孩子閱讀能力的3個方法
明確了閱讀和大腦工作原理的關係,我們就能從中找到提升閱讀能力的高效方法。
1. 閱讀不求快、不盲目加量
總有人認為閱讀量越大越好,恨不得一天讀上幾十本書。快,不是王道。對於孩子來說,過於追求速度和閱讀量,消耗掉的是閱讀興趣,也樣不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選一本吸引孩子讀下去英文原版小說,讓孩子在精彩紛呈中的故事中慢慢體會語言的魅力。將自己置身故事的跌宕起伏中,和主人公一起悲、一起笑,讀到的東西和自己的情緒感官融合,和大腦調動的知識儲備有效地糅合,有助於將新知識加工轉存到長期記憶裡。
最好的英文原版小說莫過於經典文學名著,比如《老人與海》。
2. 積累擴充詞彙量,找準合適的難度級別
最基本的閱讀包括單詞、短句、語法和語篇的上下文情境。這些閱讀到的信息處理,需要調動到已有的知識儲備幫助消化吸收。如果知識儲備裡沒有相關的信息,全是生詞和複雜難懂的語法結構,大腦也不是機器,很難處理。
既然已有的知識儲備決定了閱讀信息的處理效率,那麼,有意識地擴充詞彙量可以幫助孩子加速閱讀理解。孩子的詞彙量越大,閱讀起來就越順暢。
另外,給孩子選書的時候,要注意選擇難度適當的英語讀物。太難,會降低孩子的閱讀興趣;過於容易,又不利於鍛鍊孩子的閱讀能力。
而分級讀物剛好合適。
3. 鼓勵孩子邊閱讀邊畫思維導圖
我以前的文章寫過,大腦記憶偏愛圖形勝於純文字。圖表記憶:大腦更喜歡的學習方式
鼓勵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畫出思維導圖或者圖形,幫助孩子深入加工信息,一次達到長期記憶的目的。
圖形也是一連串的知識架構,日後作為長期記憶儲備,被大腦調取時,也是一拉一大串,不會是碎片化的無效信息。
04寫在最後:
大腦是會遺忘的,即時記憶再清晰也別忘記多次複習鞏固。只有不斷地重複記憶,才能加強記憶的深刻度,牢牢印在腦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