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
離開喧囂城市,退隱茶園山間,清茶為伴,度一段山居時光,正是當下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方式。
在谷城,有這麼一個村莊,它是電影《茶色生香》的主要取景地,這裡有茶有酒有美食,有山有水有鄉愁。她就是五山鎮堰河村。
五山,位於道教聖地武當山東南麓,境內群峰競秀,泉水清冽,綠茶飄香。巍然挺拔的馬鞍山、雲霧山、百日山、邱家山、李家山比肩而立, 「五山」因而得名。而擁有 「全國文明村」、 「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生態文化村」、 「全國綠色小康村」、中國最美休閒鄉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中國最佳宜居村莊等眾多稱號的堰河村,就位於百日山麓,有303戶,1050人。
秀水青山藏古韻,茶色生香蘊新村。
走進堰河村,清澈的堰河水穿村而過,依山就勢而造的茶園,是茶農在山林間的傑作。若隨無人機的鏡頭從高空看,層層疊疊的茶園更像一枚枚印在大地上的指紋,婉轉生動。登上觀景臺,憑欄遠眺,腳下的層層茶田,如同漣漪,圈圈圓圓地蕩開,直到遠處綿延的群山。白牆黛瓦的特色民居,掩映在青山綠水間,炊煙嫋嫋、白鷺於飛,如同人間仙境。
當地文人有佳句:「玉帝留戀不忍去,且聽堰河水潺潺。」在五山,玉皇街、玉皇殿、玉皇池等現存遺蹟,似乎也印證了當地傳說與玉皇大帝的淵源由來已久,甚至連茶,也與他有關。
相傳玉皇大帝雲遊四海,途經五山,為當地淳樸民風所感動。遂解下腰間佩劍,插於地下,寶劍化身為滿山茶樹。山民採摘製成茶葉,外形扁平,恰似玉皇寶劍,故名曰玉皇劍茶。
車輛沿茶山一路向上開,兩側連綿的茶園搖曳生姿,早已將外界的喧囂隔離開來。一個古色古香的茶壇,屹立於眼前。茶壇置身於五山鎮的最高點,拾階而上,豁然開朗。茶壇之下是萬畝生態有機茶園,一眼望去,滿眼皆綠。每一次深呼吸,似乎都帶著自然的清新。
堰河村遍山都是「生態經濟」。據玉皇劍公司總經理姚偉介紹,五山的茶園不施農藥化肥,全部用的有機肥。茶園安裝有病蟲測報燈,可減少蟲害。茶園裝有攝像頭,通過物聯網,可以實現茶園直播,讓消費者看在眼裡,喝得放心。
然而,你很難想像,過去的堰河「見山山禿頭,見路路斷頭,見水水斷流,見人人犯愁」,百姓窮,集體空,村裡債務背不動。
為了改變現狀,以村支部書記閔洪豔為代表的堰河人認識到,堰河窮是因為山,出路和希望也在山。從此,堰河村緊緊抓住「生態」這個法寶,在綠色產業、鄉村旅遊和宜居村莊建設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堰河人不僅農戶房前屋後種有竹,村裡還有一個楠竹園。以竹造園,竹因園而茂,園因竹而彰。竹園裡一根根粗壯筆直的竹高聳入雲,好似一個翠綠的大屏障,竹林下是一片排列整齊的石頭方陣。
據閔洪豔介紹,過去村裡沒有大型會議室,群眾大會就開在楠竹園裡,這些大石頭,成了村民們開會時坐的石椅。也就是在這片楠竹園,堰河村最早開始了垃圾分類、村莊環境整治,為村裡吃生態飯、走生態路奠定了基礎。
距堰河接待中心約7公裡的百日山,海拔760米。相傳「祖師爺」真武大帝先到百日山,後到武當山,並在此修煉過100天,因而得名「百日山」。百日山現存真武廟、轉運洞、祖師殿寨、朝聖宮等建築,始建於明朝末年,最後一次復修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
秋日的百日山群峰競秀,怪石嶙峋,水清林茂。景區內遊人如織,玻璃棧道、吊橋、彩虹滑道、旋轉木馬等遊樂設施讓遊客們樂不思蜀。
堰河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上,秉持「總體布局顯山露水,交通道路依山傍水,產業結構保山護水,生態資源養山潤水」原則。讓村民的生活與山水、生產、文化、環保、旅遊融合,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
如果你遊山玩水有些餓了,那就來遊客接待中心的年貨一條街逛逛吧,當地的特色美食 「五山八大碗」一定不要錯過。
地處谷城、丹江口、房縣交界地帶的五山人,生活習俗深受三地影響,具有一定的獨特性。五山人凡是紅白喜事,有八道固定的菜,被稱作「八大碗」。傳統的「八大碗」包括粉蒸肉、「梳子背」蒸肉、三角燉蹄、蒸排骨、樣米、蒸豆泡、豆芽、酸湯八道菜。「五山八大碗」傳統製作技藝已入選谷城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每到臘月,堰河的年貨一條街就特別熱鬧,在這裡,玉皇劍茶、農家自製的臘肉、臘魚、風乾雞、小灰雞蛋等堰河香系列及黃酒、獼猴桃酒、香菇、木耳、紅薯幹……讓人目不暇接,吸引眾多城裡人前來搶購。
閔洪豔說,村裡成立了堰河生態旅遊經濟合作社,把每家每戶組織起來,融資開發,對全村旅遊產品進行統一規劃和包裝,哪怕是每道菜的價格也要合作社統一來定。
如今,村裡每年舉辦的「過臘八節,吃百家宴」「打年貨,到堰河」堰河年俗文化節已成為谷城乃至襄陽一張靚麗的名片。
來堰河村一定要去民俗園轉轉,這是一個遠離塵囂的好去處,可以用歲月靜好來形容它。一棟棟統一規劃又各具特色的民居古色古香,紅牆黑瓦、木窗木門,增添了這裡的靈氣和秀美。
潺潺的流水在房前屋後環繞,青石板路、拱形石橋連通著戶戶人家,構築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這裡的四季是被定格的風景畫,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仿佛會呼吸,讓你前所未有的平靜安寧。你也可以在這裡看書喝茶曬太陽,時光也慢了下來。
閔洪豔介紹, 近年來,堰河村圍繞五山 「茶旅小鎮」的發展定位,以原生態嫁接現代文明,讓村民過上生態健康的美好生活,同時也讓來到村裡的城裡人找到遠古田園和農耕時代的記憶,體驗與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2016年,村裡規劃建設了堰河民俗園,民俗園裡有30多戶村民自發建起了高檔民俗,實現一戶一個傳統項目:如傳統作坊、竹編、奇石、石磨豆腐、傳統小吃、傳統米麵加工、曬醬等特產,帶動100多人就業,並能同時接納200多人入住,並成為堰河村旅遊的新景點。
截至目前,村裡已發展茶園、杜仲4700多畝,年產值3000餘萬元。五山堰河鄉村旅遊區年接待遊客40萬人次以上,實現旅遊綜合收入過億元。今年堰河將達到國家AAAA級景區標準,到2020年底,全村將實現一家一棟小洋樓,一家一部小轎車,一家有一個致富項目或者一名致富能人,人均存款達到十萬元的小康奮鬥目標。
茶裡時光慢,杯中歲月長。
來堰河吧!總得有這樣的時光,讓我們坐在如煙柳蔭下,走在蔥蘢茶園間,品一杯清茗,看庭前花開花落……在靜好的時光裡,淺笑嫣然。
【來源:今日谷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