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音與音準就像聲樂學習路上的兩隻攔路虎,許多人為此苦惱,找不到有效的解決辦法。其實不管是高音還是音準有問題,都可以從生理性和技巧性這兩個方面予以分析,明確問題的根源之後,再對症下藥,最後解決問題。
沒有高音怎麼辦?
高音是衡量演唱者技術程度的重要標準之一。在聲樂學習與訓練的過程中,演唱者常常需要花上數年的功夫,磨鍊聲區轉換與換聲的技術,完善擴展高音的能力,從而掌握正確的超水準高音演唱技法。然而,事實上很多人都無法克服高音的問題,這裡面既有生理性的原因,也有技巧性的原因。
生理性沒有高音
生理性沒有高音是指聲帶天生閉合能力較差、收縮能力不強,無法做到聲門減震。這類人群唱到高音的時候,容易出現唱不上去、擠卡或者破音的現象。他們始終唱不過換聲區,最後導致發高音困難或者根本沒有高音。
這種情況可以通過聲門閉合、聲帶收縮和科學的呼吸支持等訓練來解決,但所需的時間會比較漫長。
技巧性沒有高音
技巧性沒有高音是指本身具備聲帶閉合和收縮能力,也具有唱高音的能力,但因為缺乏科學的氣息支持和發聲位置不對,導致唱高音時比較吃力。
這類情況可以通過正確的呼吸支持訓練和調整聲帶發聲位置的訓練,很快得到解決。
跑調的煩惱
唱歌會跑調,是因為音不準。
音準訓練是聲樂學習者一生都需要做的功課。音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生理性沒有音準
生理性沒有音準是指有先天生理性缺陷,聽不到音準,也無法唱準,更無法判斷出音準不準。這種五音不全很難通過訓練得到解決,基本是無法學習唱歌的。當然這類人群屬於極少數。
技巧性沒有音準
技巧性沒有音準是指因歌唱方法不正確所造成的唱不準音,比如聲音太重、聲音偏低、聲音不受控制,以及由氣勢過猛所造成的跑調。這些情況可以通過音階訓練、找準正確的音層關係和歌曲的旋律線來解決。要培養良好的音準辨別能力離不開音樂聽覺的訓練(即練耳)。聽覺訓練與聲音訓練相輔相成。耳朵是唱歌的引導者,只有耳朵的音樂聽覺能力提高了,發聲和音準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