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瑪妮》:吉卜力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

2021-02-08 機核

▋導語:直到前段時間,筆者才把這部譽為「吉卜力工作室最後的作品」看完。雖然日本本土和國內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並不高,但筆者從這部電影中還是感受到了很多複雜糾結的情感在裡面,不僅有劇情給予我們的思考,還有製作者們許多細微且無法輕易察覺的心聲。

吉卜力工作室標誌

洗個澡,泡杯茶,關上房門一個人靜靜地品味著屬於自己的那份人生。在這裡我們拋開一切偏見,讓自己的心遠離這浮躁的社會一會兒,就這麼一會兒,讓我們變成一個安安靜靜美麗的人,來欣賞世界帶給我們的珍品。

《記憶中的瑪妮》海報

《記憶中的瑪妮》講述的是一個女孩的成長故事,全片圍繞佐佐木杏奈和她的外婆瑪妮展開。佐佐木杏奈因病而在暑假來到位於北海道札幌市的養母親戚家進行療養,當她看到一棟位於海邊的老舊西式別墅的時候,杏奈和瑪妮的姻緣線便開始互相牽動,在一個令人難過卻又奇妙的夜晚,杏奈和瑪妮在那座西式別墅相遇了。

那晚以後杏奈每天傍晚便來到西式別墅和瑪妮玩耍,對她來說那是一段非常快樂的時光。同時,一個搬進西式別墅居住的女孩彩香也和杏奈成為了好朋友,彩香偶然從自己的房間中發現了瑪妮的一本日記,杏奈卻覺得瑪妮只是自己幻想中的朋友。

在與彩香的交談中,杏奈對於瑪妮的存在越來越迷惑,當她再次見到瑪妮時,她決定帶瑪妮到穀倉克服她心理的畏懼感,而瑪妮卻留下杏奈獨自一人在穀倉裡,讓她一個人面對可怕的暴風雨,這傷透了杏奈的心,也使得她因此發了高燒。在夢中瑪妮不得不與杏奈分別,雖然傷心和憤怒,但杏奈依舊原諒了瑪妮。

最後杏奈和彩香從久子阿姨的口中得知,瑪妮就是曾經住在那棟西式別墅裡的女孩,是真實存在過的人,而杏奈也從養母翻到的舊照片裡得知瑪妮便是自己的外婆,最終一切釋然,少女在短短的一個暑假裡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礙並成長了起來。

讓無數人淚目的《螢火蟲之墓》

整部電影要講的故事很簡單,就是一個小女孩成長的故事,這種模板的故事基本上屬於隨處可見的題材,但它出彩的地方並不是故事的內容,而是講述故事時整體的結構。吉卜力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不論是《螢火蟲之墓》還是《輝夜姬物語》,都讓觀眾們體會到了如果一部電影會講故事,那帶給我們的震撼是有多大。

《記憶中的瑪妮》同樣也是如此,雖然這是一部極力擺脫宮崎駿色彩卻反而使其自身顯得平淡的一部電影,但它的水準和質量依然是業界內的一流,只是它身上被人們寄託了太多的「新傳奇」希望而黯然失色。

《輝夜姬物語》

電影都是布下疑點使其成為懸念,通過影片的進展一步一步為觀眾揭開之前鋪墊的懸念,好的懸念設置可以讓觀眾在欣賞電影時一直處於亢奮的思考狀態,讓觀眾自身與電影進行互動,以促成良好的觀影體驗。

《記憶中的瑪妮》就成功使用了這個方法,首先電影開場杏奈的呼吸問題為後面到養母親戚家療養做好了鋪墊,也成為杏奈排斥他人時能夠給自己找的一個理由。來到札幌後,坐車看到山丘上陰森的廢棄穀倉為後面一個高潮埋下伏筆,同時也在暗示這是杏奈心中那一直不可逾越的圍牆。

十一先生孤零零地在湖中划船為杏奈與十一先生在別墅的相遇做鋪墊,象徵著此時杏奈個人在與人交際上的狀態,與後面離開札幌時彩香和十一先生在船上向杏奈揮手告別交相呼應,表現出來到札幌時和離開札幌時兩種不同的心理特徵和人際關係。來到大巖家女兒的房間看到她快樂的畢業合影和各種獎狀,杏奈的表情變化向觀眾暗示了杏奈內心把自己和大巖家女兒做對比而得出的結論,自己是不合群的人,不是別人不容納自己,而是自己不願意與他人相處。

被老舊的西式別墅吸引的杏奈為與瑪妮的相遇做鋪墊,在小鎮祭典上信子誇獎杏奈外國人一般美麗的藍色眼睛為杏奈的身世埋下伏筆,接著杏奈拒絕和信子的進一步交流,表現出杏奈對自己的厭惡和對與他人成為朋友的恐懼。杏奈跑出房間去找瑪妮時,她的側臉與寫生本上瑪妮的側臉疊化的鏡頭也是暗示她和瑪妮的血緣關係,同時也是在暗示杏奈對自己關於外婆記憶的一個追尋過程。

而在穀倉中瑪妮留下杏奈一個人離開,杏奈的無助、恐懼和憤怒,在筆者的理解中也可以看做是,瑪妮去世而留下杏奈一個人獨自面對未知世界時杏奈內心深處的想法,這是全片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和高潮點,為後面久子講述瑪妮人生與杏奈自身的成長做鋪墊。而杏奈最後回想起小時候外婆瑪妮給自己講她經歷的片段,其實是在告訴觀眾之前在札幌遇到的瑪妮都是杏奈潛意識裡對外婆瑪妮的記憶,經由這個記憶而幻想出來的情節。

最後杏奈和彩香在十一先生的船上談論瑪妮時,從不主動說話的十一先生用低沉且充滿悲傷的聲音說:「瑪妮,被關在藍色窗戶後面的少女,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則是為觀眾留下了一個有遐想空間的懸念,「十一先生是怎麼知道瑪妮的?」「難道十一先生曾經去過瑪妮家的聚會?」「十一先生究竟是誰?」等等,這些讓觀眾欲罷不能的想法都會成為人們心中作品升華的因素。

「這個世界存在著眼睛看不見的魔法圈,圈圈分成圈內和圈外,這些人是圈內的人,而我則是圈外的人。」

從電影開場佐佐木杏奈的第一句話,吉卜力便直擊主人公的內心情緒,清晰明了地向大家展示了一個被青春期問題所困擾的女孩。杏奈由於不幸的家世和童年留下的心理陰影,導致她沒法像其他普通的孩子來直面自己的煩惱,自卑自厭的情緒越來越深,以至於她中斷了與他人的交往,把自己封閉起來漫長而無目的地等待著。

出於尊敬和不信任,杏奈總是叫她的養母賴子為「阿姨」,刻意劃清界限保持與他人的距離,雖然她的內心深處知道這樣會傷害到一直愛著她的賴子,但不坦率和無法信任她人的原因使得杏奈和賴子終究沒有突破那道關口,兩人保持著傷害與被傷害的關係。

對於自己到大巖家養病,杏奈認為那是因為賴子覺得自己太麻煩才把她扔給親戚照顧,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杏奈的心理問題是很難處理的,當從小到大就缺乏愛的杏奈遇到向她展開懷抱的賴子時,開始變得畏懼和排斥,因為幼小時成為孤兒的她被家族裡的人拒絕收養,杏奈擔心著自己是否擁有被愛的資格,擔心著自己會再次失去愛她的人,遲疑不前的腳步造成了心理隔閡和傷痕的擴大,最後為了保護自己而選擇了與孤獨為伴。

「每一天都過得很普通。」這是杏奈在祭典上寫下的願望,看似平淡實則奢侈,這並不是表明杏奈每天都過的是特別的生活,而是表現出她想過得像其他人一樣,沒有人因為她是孤兒而區別對待她,身邊時常有朋友相伴,會偶然遇到一個讓自己心跳不已的男生,有人會因為她的畫很好看而誇獎她,即便這種生活非常平淡,自己的存在甚至會和其他人重疊,但也比現在這種被人忽視的情況要令她好受得多。杏奈的心理問題成為全片貫穿各個線索的引導線,每一個線索就可以看成是杏奈心中的每一個問題,在札幌不僅是治療杏奈的身體,也是拯救她心靈的一個重要經過。

《記憶中的瑪妮》經典場景之一

片中杏奈曾對瑪妮說:「你是個幸福的人,我如果是你就好了,我是一個沒人要的孩子。」她羨慕瑪妮有一個完整的家庭,卻沒有看到那看似完整背後的巨大空洞。而瑪妮也對杏奈說過:「我很羨慕你,被領養的你應該感到幸福才是。」

她羨慕杏奈有一個時刻愛著並陪在自她身邊的親人,她們互相憧憬著彼此的生活,就像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羨慕那些「人生贏家」,別人家才是最好的,國外的月亮才是圓的,正因為老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以外的地方,所以自己的優點總是被我們忽視,向別人展示的自己永遠都是庸俗不堪,更不用說活出自我了。

這段對話其實也是在告訴我們,每當我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內心脆弱不堪時,總有人比我們更加不幸,但他們卻比我們更加地堅強和強大,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矯情地說自己很不幸呢?影片並不只是在講杏奈的心理疾病,同時也是在告訴觀眾治療心理問題的方法,不僅是針對青春期的小孩子,而且也是針對所有的成年人和老人。身體上如果很多問題沒有及時發現並解決,往往會陪伴我們走完一生,而心理上的疑難雜症則更加難以解決,因為每個人的心靈都是獨一無二的,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其他人並沒有辦法能夠幫助你,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或許吉卜力一直擔任著我們心理醫生的職位也說不定。

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的煩惱會一直陪伴著我們,甚至直到我們生命結束的那一刻都在我們的心中久久不能消散。不管是天真無知的小學、懵懂羞澀的初中、中二暴躁的高中、自由迷茫的大學、複雜難熬的社會還是幸福沉重的家庭,總是會有幾個問題對我們糾纏不清。

當它們在人們面前現身時,遇到的只是人們無情的驅趕和殘酷的鞭笞,而當它們在人們面前隱身時,人們卻又會時常提及它們,就像是在回憶一個消失已久的舊友,懷念著辛酸著時而還幸福著,人生就應該是這樣,在不同的年齡變換著我們那無法企及的夢想和煩惱,直到在追逐夢想和解決煩惱的途中死去,才會獲得身為人最大的價值。我們實現自己價值的過程也許在別人的眼中可能顯得荒誕不經,但是正因為這些荒誕不經的行為,我們的人格和價值才會得到升華,這就是向世人展示我們與「自己」戰鬥的時刻。

敵人永遠比你想的更強大,而敵人永遠都只會是你自己。

杏奈在札幌的成長經歷就是告訴我們與自己戰鬥的意義,超越以往的自己,不管過去的自己是有多麼地弱小,多麼地遜色,多麼地令人不屑一顧,只要你比那個時候的你強大了那麼一點點,帥氣了那麼一點點,吸引了別人那麼一點點的注意力,你就在這一次的戰鬥中成為了勝者,在自己人生的路上邁了一大步!

人生就是由這些步伐構成,人類的命運也是由我們每一個人的小腳步組成,或許意思很抽象,但大家要知道的一點就是——歷史不僅僅只是留名的偉人構成,偉人得以留名那是因為他們能夠為大家指引方向,能夠告訴人們該怎樣去和「自己」戰鬥,而他們留名的核心意義也僅僅只是這一點,今後的路今後的世界是毀滅還是繁盛,只能是後人抉擇,由人類自己決定。

歷史只是充當著人類的心臟,大腦只能是我們每一個人。

《記憶中的瑪妮》在筆者看來也是吉卜力對自己人生的一個交代,這部作品不是和其他同期上映的電影一爭高下,而是和自己過去幾十年的所有作品作比較。是作為業界的偉人留名後世還是繼續在追夢的道路上奔跑下去,吉卜力早就在心中知道了自己的命運。即便無法戰勝曾經自己所創造的輝煌,但依然在解散之前放手最後一搏,這便是吉卜力與自己最後的戰鬥。

今後他將作為動畫界歷史中的偉人為我們人生的航船指引方向,作為沙漠中的綠洲為我們提供心靈的棲息地,或許今後他會被歷史埋入棺材,或許今後他會被歷史刮成荒漠,但請記住他把我們生命拉回航線時的訓斥話語,記住他在我們口乾舌燥時帶給我們甘甜的生命之水。

世界充滿死亡卻又生機勃勃,生活充滿悲傷卻又歡欣鼓舞。

更多內容請關注機核網

點擊【閱讀原文】給原作者點讚!

↓就這兒!戳死我!

相關焦點

  • 吉卜力新作《記憶中的瑪妮》試映 有村架純飆淚
    吉卜力新作《記憶中的瑪妮》試映 有村架純飆淚 時間:2014.07.0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姬忠鵬 分享到:
  • 《記憶中的瑪妮》|神交的最高境界
    吉卜力工作室於2014年推出的動畫電影《記憶中的瑪妮》講述了城市女孩杏奈來到鄉下親戚家養病,通過在農村的一系列奇遇改變自己的性格,最終和養母解開心結坦誠相待的故事,該片改編自英國作家
  • 【記憶中的瑪妮】
  • 吉卜力新作《回憶中的瑪妮》追加聲優
    預定於7月19日在日本全國上映的吉卜力工作室最新劇場版動畫《回憶中的瑪妮》再次曝光多名聲優。與故事的舞臺北海道深有淵源的表演組合「TEAM NACS」的5名成員將集體成為本作的聲優。TEAM NACS由森崎博之、安田顯、戶次重幸、大泉洋、音尾琢真5人組成,他們此前就經常與吉卜力工作室合作。
  • 電影記憶中的瑪妮
    《記憶中的瑪妮》曾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提名,改編自英國作家瓊安·G·羅賓森的文學作品,講述了內向的少女安娜與神秘女孩瑪妮之間的故事,畫風清新優美。 剛開始看到這部影片的名字時,看成了《記憶中的尼瑪》,和某連載漫畫中的名偵探尼瑪一樣,感覺囧到不行。
  • 《記憶中的瑪妮》:吉卜力鮮為人知的神作,卻被誤解為百合向
    這是一部關於女主杏奈精神與心靈成長的奇幻故事,當然也加入了一些超自然的現象。故事採用雙女主為題材和主軸,這點也為動畫埋下了一個深沉的伏筆,當中的一些對白和片段貌似是在表達百合之類的故事內容?如果這樣想那可就錯了,一個適合闔家觀賞的吉卜力動畫不會上演這種情結,其實本作在傳達的是有關親情和友誼的故事情節。故事的主角佐佐木杏奈是一個12歲的少女,個性孤僻,不擅長與人交流,或許是因為自己是養女,跟養母賴子之間總保持著刻意的禮貌問候。
  • 《記憶中的瑪妮》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動畫電影
  • [繪本]《回憶中的瑪妮》吉卜力動畫告別作原著小說
    》When Marnie Was There[文]瓊•G•羅賓遜(Joan G Robinson)[圖]Lisk Feng[印]中文版2014年12月|253頁因為諸多原因,影片《回憶中的瑪妮》是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最後一部電影了。
  • 回憶中的瑪妮:源於現實,又超越於現實,又一個成長蛻變的女孩
    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回憶中的瑪妮》又一部能夠將人感動到哭的作品,這部作品由於沒有採用宮崎駿形式的表現手法去創作,導演並非是宮崎駿,而是米林宏昌,所以他的知名度並不高,從劇情預告和簡介,很容易讓人誤會,這是關於兩個女孩子之間友情故事,實際上,當你看到最後,才知道這是一個能夠感動人的親情故事,瑪妮居然是女孩杏奈的婆婆。
  • 書摘|《回憶中的瑪妮》後記
    我母親已經去世多年,無法再給大家講述她是如何著手寫《回憶中的瑪妮》一書了,就由我根據自己的記憶來講講故事的來源,以及我們在北諾福克的一個小村子裡度過的暑假吧。從那以後,我父母每天仍要去沙丘小島。他們遊完泳後便會費力地爬上軟軟的沙丘,我母親會在沙丘上構思瑪妮和安娜的故事,並用一個黑色的小硬皮筆記本匆匆記下來。她對自己童年時的感受記憶猶新,對於安娜那面無表情的樣子以及被排斥在圈子之外的感受也非常清楚,她自己童年時代也曾差點淹死。那年夏末,我父母回到家中,母親繼續在本子上寫作,她已經寫滿了幾個筆記本,故事的輪廓已經明朗。
  • 回憶中的瑪妮:杏奈的遭遇告訴我們,被需要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
    該影片劇情改編自英國小說家瓊安·G·羅賓森的兒童文學作品,講述女主人公安娜與少女瑪妮之間一個動人的故事,是一部有著些許童話色彩的動畫。影片的名字雖然叫《回憶中的瑪妮》,但故事的主角並不是瑪妮,而是一個叫杏奈的女孩。
  • 周末影院:《記憶中的瑪妮》
    暑期到來,為了治療哮喘,她乘車投奔養母居住在札幌的親戚大巖夫婦——愛講鬼故事的清正和心寬體胖的阿節阿姨。大巖家坐落於毗鄰海邊的小村莊,在純樸自然的環境裡,附近溼地中央一棟古舊卻散發著獨特魅力的西式建築引起了杏奈的注意。那棟建築似曾相識,仿佛勾起了心底被時光之塵所層層覆蓋的遙遠的記憶。杏奈向村裡人詢問它的來歷,卻得知那裡已經數十年不曾有人居住。
  • 【回憶中的瑪妮】靈魂裡的親情:叛逆與孤獨中成長的童話(劇透,慎入^0^)
    《回憶中的瑪妮》是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動畫電影,也是米林宏昌繼《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後執導的第二部動畫電影。影片於2014年7月19日在日本首映。一部唯美的作品,在一所世外桃源般的漁村中講述著一個充滿親情,伴著傷感的故事,繼續延續著吉卜力工作室的精品路線。
  • 進入一個圈子究竟有多難?|《回憶中的瑪妮》·兒童文學
    這個世界上,存在著用眼睛看不見的魔法圈,分為圈外和圈內,而我是在圈外的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直到有一天,兩顆寂寞的心,相遇了。    「這個世界上,存在著用眼睛看不見的魔法圈,圈分成圈外和圈內,而我是在圈外的人。」
  • 《回憶中的瑪妮》中文繪本
    《回憶中的瑪妮》將是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最後一部電影,因為票房以及創始人宮崎駿先生退休等諸多的原因,創作曾經陪伴我們童年的《龍貓》、《千與千尋》的那些可愛的人兒和影片本身,都會慢慢走進我們的回憶……影片於2014年7月19日在日本首映,劇情改編自英國小說家瓊·G·羅賓森的兒童文學作品
  • 日本動畫:吉卜力工作室的故事
    可悲的是,在現代動畫範例裡面,好萊塢的敘述手法以及認為動畫電影不只是針對孩子的指導思想,都是些外來概念,擁有豐富多彩的手繪2D動畫技術的吉卜力工作室對其是不屑一顧的。和《螢火蟲之墓》同時上映的《龍貓》——一部天馬行空的搖籃曲式影片,正是吉卜力工作室的傑作。
  • 《記憶中的瑪妮》:愛是這個世上最美的語言
    故事從一個有哮喘的女孩杏奈到鄉下療養說起,她自幼父母雙亡在這個世界上早已沒有親人了。被養母送到鄉下的朋友那邊過暑假,孤獨自卑的她總是帶著刺蝟般的鎧甲用言語傷害向她靠近的人。儘管事後她很後悔也因此很討厭這樣的自己,直到她遇見了真正的朋友瑪妮。那個住在大家說的鬼屋裡的美麗姑娘。詭異的是她每次去那邊都是晚上,而在別人眼裡那邊卻一直荒涼沒人居住。她和瑪妮一起野餐、參加派對、一起划船、直到一起去可怕的穀倉瑪妮自己走了她也病倒了。
  • 【盤點】這些吉卜力動畫你也看過嗎?細數不是很著名的吉卜力作品
    《我的鄰居山田君》講的是平凡的山田一家人的平凡故事,普通職員爸爸,家庭主婦媽媽,青春期的兒子和小女兒,毒舌的外婆和一臉不爽的寵物狗。而作為觀眾,我們可以在他們平凡的故事中感受生活的苦辣酸甜和家庭的溫暖。第3位 《熊貓家族》(1972年)
  • 《回憶中的瑪妮》,米林宏昌的治癒故事:打破抑鬱的屏障
    很久以前,在溼地別墅裡住著一個金色長髮的姑娘,她的名字叫瑪尼。很久以後,在禮幌住了一個普通的女孩,她的名字叫杏奈。這兩個女孩相遇的故事,就是米林宏昌在吉卜力的第二部作品——《思い出のマーニー》電影開頭,杏奈是一個性格極為內向的女孩,這種內向已經相當病態,並伴有哮喘的併發症。她的內向和自負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她是被人收養的,而在信件中知曉自己的家庭每年會從政府領到補助金,這令她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被人關愛,養母賴子到底是不是為了補助金才收養她的。因為這一點,杏奈覺得自己是不受人喜歡的角色,出門寫生與人隔開坐,很少與人交流。
  • 回憶中的瑪妮:親情純愛的「百合」電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直到有一天,兩顆寂寞的心,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