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2021-03-01 王不二的網絡世界

文 | 文正軒文化

圖 | 不二

又將近歲末,我想人類起初應該是為了掌握農作物的生長與天時之間的關係,才設置出時間演算的概念的吧。

四季輪轉,周而復始,一直推著你走,不可悖離。人到底該索求什麼,生活的答案又各有不同。往日不可追念,只是留有遺憾,還是偶爾會去喟嘆。那是無可厚非的吧,「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無妨,喝茶去。

茶事並非禪苑清規,更多的是茶人以茶作為俯仰天地間的依歸。

如果人與人之間變得冷漠,那就從喵小姐那裡拾取一點溫存。

書裡說孤處則可以檢藏內在,梳理生命。


澀是茶的初味,回甘是茶對品鑑者的獎勵。

素處以默,妙機其微。飲之太和,獨鶴與飛。

飲真茹強,蓄素守中。

茶 , 點 。

好茶常有淡淡的苦味,苦味中總是透著較深的清香。人生常常如美中含苦,難以有十全十美之事,十有八九不如意,能有一二如意事,便也足矣。不如意,便是生活的苦味。

  茶,亦喜歡人對它格外尊重、格外親暱。我以前本不愛喝茶,那種工廠機械技術性生產出來的茶,難以引領我進入茶道,品出茶之真味。偶然有一次,陪一位朋友去深山老林中他家一親戚家做客、買茶,他家的女主人特地親手炒新茶,熱情洋溢地招待客人。她將新茶放在鍋中,慢慢地用手揉搓,似在對那些新茶進行親暱的按摩。那次,我喝的是純手工炒制的新茶,第一次讓我品嘗到了茶中的那種清新、爽口、溫潤、味長、香醇的味道,頓覺通體舒泰,心曠神怡。


茶中的美味,原來如此動人。從此,我深深地愛上了品茶。不管是手工茶,還是工廠機器製造的茶,我都喜歡細細地從其中品味出那一種滋潤身心、怡養性情的真味,那真味一定深藏其中,如大山深處的風景,需要一步步,淺斟慢飲地往深處走,奇美風景就在那萬綠叢中閃現出來,給人驚喜,給人愉悅。然而,一路風景皆美的還是手工茶,茶喜歡人對它的尊重、關愛、熱情、親暱,便一路打開了它風景的柵欄,美味的綿長,不再遮遮掩掩,原來世間萬事萬物,都要如手工茶一樣,形成相互尊重、相互關愛、相互體諒、相互協作的關係,方可達成和諧至美的境界。

  品茶如同品生活,品生活如同品茶,皆要學會從苦中品出甘美。《金陵瑣事》中說:「凡茶葉肥厚的,味道很甜但不香;茶葉瘦小的顯苦澀的則香。」可見世間萬物,濃縮的方是精華,醜陋的常有內秀,苦難中藏有幸福。《茶經》中也說:「啜苦咽甘,茶也。」懂人生者,不畏人生的悽風苦雨,雨後有彩虹奇景,苦後有幸福來敲門,苦是幸福的前奏,苦是幸福的通道,苦中自得其樂,苦中長志氣,增精神,練本領,出類拔萃日,成功來報喜,心香勝萬香,福在其中淌。那時方懂一句話說得真好:「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明豔,卻不知它當初的芽,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苦中有甘是暗味。苦盡甘來是真味。好茶總是先澀後香,人生總是苦中藏樂。先甜者,往往後苦,先苦者往往後甜。富不過三代,與茶之道也有想通之處。富一代歷盡千辛萬苦,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練就了過人的機智敏感,方可在錯綜複雜的社會浪潮中趨吉避兇。因為來之不易,所以萬般珍惜。有些富二代、富三代,之所以一代不如一代,正是因為他們坐享其成、不願吃苦,沒有在苦的煎熬中練就真本事,又不懂珍惜,故守不住富一代的財富,終是大浪淘沙,財富散盡。

  茶中有大道,悟茶通人生。細細品茶,神清氣爽,返璞歸真,超凡脫俗,漸入佳境,可以通神,而窮宇宙之理。


點擊閱讀原文更精彩

相關焦點

  •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無論是時光,還是往事,或是容顏,都如昨日之日一般棄我而去,任我多麼留戀,它們卻毫無回頭之意。而今日之日又有諸多煩憂紛紛擾擾,揮之不去。人生就是有這樣的錯覺:逝去的總是美好的,擁有的總是缺憾的,於是,在眺望昨日的背影時,眼裡只有煩惱的身影來來回回。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 李白的詩: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昨日之日」與「今日之日」,是指許許多多個棄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說,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時光難駐,心煩意亂,憂憤鬱悒。這裡既蘊含了「功業莫從就,歲光屢奔迫」的精神苦悶,也融鑄著詩人對汙濁的政治現實的感受。他的「煩憂」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煩憂」者也非止一端。不妨說,這是對他長期以來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個藝術概括。
  • 一詩一會|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昨日之日」與「今日之日」,是指許許多多個棄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說,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時光難駐,心煩意亂,憂憤鬱悒。這裡既蘊含了「功業莫從就,歲光屢奔迫」的精神苦悶,也融鑄著詩人對汙濁的政治現實的感受。他的「煩憂」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煩憂」者也非止一端。不妨說,這是對他長期以來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個藝術概括。
  •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 去日不可追,來日猶可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示順生胡翰(明)去日不可追,來日猶可期。朝採六藝英,夕玩忘其疲。海是眾水積,聖亦途人為。興衰成敗,可嘆也,時光之不可追,未來之可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活在當下,不要活在夢裡,不是要活在過去。志不可不高遠,夢不可不早悟。君子之志於道,居於德,合於義,遊於六藝,光陰之非虛也。一動一靜,合乎四時,一朝一夕,順乎陰陽。積石成山,積水成海。聖之可為,聖之可期。人貴自明,學貴自得。不亦君子乎!
  • 「昨日像那東流水,離我遠去不可留」,這句歌詞原來出自李白的詩
    「昨日像那東流水,離我遠去不可留;今日亂我心多煩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明朝清風四飄流。」這句歌詞是黃安的歌曲——《新鴛鴦蝴蝶夢》中的一句。這首歌曾在1993年左右家喻戶曉。其實這句歌詞的原型是:「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它出自唐代偉大的詩人,李白的詩歌《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這句詩歌的創作背景也是鮮為人知的。
  • 《昨日之歌》榀子的"昨日之歌"
    劇中榀子的形象在我眼裡是最立體的,魚住和發小都在試圖做出戀人的表示,榀子可能是膽怯,或是不願從自己內心裡的"昨日之歌"走出來,從而不敢明確回應兩人的要求,卻又對兩人割捨不了,結果被觀眾看成一個"壞女人",只是她的內心還沒有成熟到能接受"昨日的戀人"以外的人的告白,優柔寡斷又缺少走出來的勇氣。
  • ...像那東流水離我遠去不可留是什麼歌? 經典老歌《新鴛鴦蝴蝶夢...
    抖音昨日像那東流水離我遠去不可留是什麼歌? 經典老歌《新鴛鴦蝴蝶夢》好聽醉了,時間:2019-04-18 14:45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昨日像那東流水離我遠去不可留是什麼歌?
  • 惜我者,我惜之;冷我者,我棄之
    你若在乎,我便珍惜;你若不屑,我便棄之!01人心看不穿,真心難遇見。《增廣賢文》中有言: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與人交往,重要的是人品,不要讓真心待你的人寒了心。隨著時間推移,你會發現,最後留下的,才是最好的。02冷我者,我棄之。
  • 我追《慶餘年》
    這些天我就一直在追劇,追的我腰酸背疼脖子麻,欲罷不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 印光大師:今日是釋迦佛成道之日,亦是我等成道之日
    今日是釋迦佛成道之日,亦是我等成道之日。  何以故,釋迦佛今日成道後,即為眾生說種種成佛之法。我等但能依法修因,即可成就佛果,與我釋迦佛無異。而我佛大事因緣,亦於是得以圓滿矣。  現在我等壽命又短,智慧又少,皆應依念佛法門修持,往生西方。切不可自大,以為西方何足生,輕視念佛法門。  須知念佛,則汝心是佛。若不念佛,則汝心不是佛。  觀經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人即不念佛,不能無念。既不能無念,則若不念佛,必念六凡。妄想顛倒,皆成生死根株,所以應當念佛。行住坐臥,不離此念。念來念去,念到生死根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