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範閒一作成名的「萬裡悲秋常作客」,其詩可大有來頭

2021-01-20 明月長照

最近,藉由《慶餘年》這部影視作品,讓杜甫的詩那是又火了一把。

劇中,在詩會上,範閒(從現代穿越的主人公)被他人言語所激,隨即當場寫下(默寫)了一首詩,此詩讓他一作成名,在當時的文壇上闖下一番名聲,讓眾人無不拍手叫好。

還未做出此詩,範閒當即誇下海口:「你們要是能寫出更好的,我這輩子不寫詩了!」可見範閒對他所要寫的詩是相當有信心!

而讓範閒信心爆棚所寫的詩,其實就是晚年杜甫所作的《登高》。(也不知道杜甫知道範閒這樣隨便冒用他人的詩,會不會氣得起身來收版權費呀!)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唐代 杜甫《登高》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他相信大家都認識吧,無論是聽說過這個名字,還是背過他的詩,我們都對這位與「詩仙」李白合稱「李杜」的詩人再熟悉不過。在劇中範閒所說,「這首登高,人稱古今七言律第一」。

誠然,《登高》被稱作古今七律第一,是出自明代胡應麟的《詩藪》:

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名,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後無來學,微有說者,是杜詩,非唐詩耳。然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所謂七言,是指七絕平仄格式。全詩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動格式,不僅押韻,而且對稱整齊,其中精妙令人讚嘆!

這首詩作於大曆二年,由於前年關照杜甫的嚴武暴病離世,他失去了蜀中的靠山,所以攜家眷離開草堂,一路東下,於次年四月到達夔州。杜甫在夔州住了一年九個月,其間所創作詩篇數量450餘首,是流傳下來杜詩的三分之一。這段時間是最他窮困潦倒的時期,身體又經常抱恙,但「文章恨命達」,這也是他詩作爆發的階段。無論平仄、對仗等體式,還是起承轉合的文法,都是信手拈來。他的詩句在格律中遊刃有餘,功力已臻化境。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於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

由此,它能博得「曠代之作」的盛譽,便是理所當然了。

相關焦點

  • 《慶餘年》:讓範閒走紅的「萬裡悲秋常作客」,原來大有來頭?
    在最近的熱播劇《慶餘年》中,男主人公範閒在詩會上被他人用言語所激,於是便隨即寫下一首詩。此詩一出,詩會上的人無不拍手稱絕。而範閒也在當時的文壇上迅速走紅。值得一提的是,在還沒有寫出此詩的時候,範閒就跟眾人誇下海口說:「你們要是能寫出更好的,我這輩子就不寫詩了」!那麼,範閒究竟寫的是哪一首詩呢?
  • 《慶餘年》裡讓範閒走紅的「萬裡悲秋常作客」,原來這麼牛!
    文|依米悅恩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編輯|謙鍾素2019年,一部《慶餘年》火遍大江南北,其中男主範閒更是儀表堂堂,才智雙全。【萬裡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範閒被逼「詩才初現」之時,是在靖王府與人鬥詩,一句「萬裡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驚豔了四座,而這首被稱為「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正是出自杜甫之筆。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 萬裡悲秋常作客-《登高》
    去年看電視劇《慶餘年》時,男主人公範閒在他生活的時代,寫了第一首唐詩就是杜甫的《登高》,《登高》被一些人推為七律第一。主要內容是悲秋,那時杜甫已經接近晚年。於是一首悲秋作品就寫出來了。登高唐代: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 「萬裡悲秋常作客」──他範閒抄得,我就抄不得?
    可是平心而論,大部分早就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的人想起杜甫,難道不是因為更前一陣的《慶餘年》嘛?劇中,穿越回古代的範閒參加靖王府詩會。自己不會作詩不要緊,能背就好。於是他現場默寫了一首杜甫的七言詩《登高》,驚豔四座,碾壓全場,成就了他的高光時刻,還得了個「萬裡悲秋常作客」的外號。
  • 《蘭馨詩社》第四十九期嵌句「萬裡悲秋常作客」專輯
    嵌句萬裡悲秋常作客王宣球亂耳蟲音催晚行,驛寒山道遍黃荊。蕭蕭時下西風緊,翼翼空飛北雁鳴。萬裡悲秋常作客,孤窗冷雨漸凝聲。天晴廿四橋臨月,簫籟可吹東楚城。【七律】夢蟬文/詩與劍夢中恍惚化成蟬,透樹殘陽照影單。萬裡悲秋常作客,幾分執念已隨緣。
  • 《慶餘年》為什麼選杜甫這首詩?
    *《慶餘年》劇照一直想聊杜甫的《登高》,怕太深奧,沒敢動筆。這兩天看《慶餘年》,男主範閒用它一戰成名,改變了我對穿越劇的偏見。是時候聊聊這首神作了。01按美感來說,詩分兩種,一種是不需要解釋的,讀一遍,詩意撲面而來,李白、王維,尤其白居易,都屬於這種。
  • 杜甫《登高》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其詩沉鬱頓挫、律切精深,融合眾長,兼備諸體,五古、七律的成就尤高,被後人評為「集大成者」,被譽為「詩聖」,對後世詩歌發展有極大的影響。有《杜工部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jiān nán kǔ hèn fán shuānɡ bìn,liáo dǎo xīn tínɡ zhuó jiǔ bēi。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到底什麼意思,範閒說真的合適嗎
    喜歡的青年的朋友們一定要再度刷新了杜甫的《登高》,畢竟整整兩集的電視劇都在說一首詩。這首詩在劇中,更是書中主人公抄襲得來的時候,似乎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畢竟沒有哪個作者真的能夠像杜甫一樣寫出一首流傳千古的詩,小時候被強制背古試詞的經歷倒是很多。
  •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名作《登高》
    《登高》是唐代大詩人寫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被一部熱播電視劇引用,再次讓大家熟知。很多人好奇,這首詩到底是什麼意思。要想了解這首詩,還要從創作背景談起。這首詩寫於安史之亂後,唐代宗大曆年間的秋天。有人稱這首詩是古今七律第一,堪稱「拔山扛鼎」之作。
  •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2句詩寫出了9層「悲」
    杜甫的詩以「沉鬱頓挫」而著稱,在杜甫的詩中,尤其是那些在漂泊途中所寫下來的詩,總是有觸景生情之感,人生飄零之意。今天要說的這首詩,寫於杜甫途徑夔州的秋天,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從蕭瑟秋景寫起,漸轉入敘身世之悲。詩人長年羈旅漂泊、孤愁老病纏身,不免悲從中來。
  • 慶餘年第11評:滕梓荊的死和範閒的覺醒
    牛欄街刺殺案是《慶餘年》的一個高潮,也是一個轉折。在這集中,滕梓荊死了,為了保護自己的主人,更是朋友的範閒,與殺手程巨樹力戰身亡。他也曾說過,遇到危險會首先逃命,因為這條命是為他的家人而活的,但在刺殺時為保護範閒,他挺身而出擋住程巨樹。作為一部相當遵從原著的電視劇,《慶餘年》的改動不算太大,人物、角色、性格都比較統一。但滕梓荊這個角色,可以說是《慶餘年》中與原著出入最大的一角色。
  •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寫作業
    此外還要強調一點,我本人是很喜歡中國古典文學。讀大學之前,甚至古典詩歌就是我文學世界的全部。我自己的寫作,語言上其實還受很多文言文的影響,只不過近年來少下去了而已。所以我家娃上幼兒園之前,就有人問我:蔡老師那麼喜歡古典詩歌,你們家菜蟲肯定會背很多唐詩吧。
  • 慶餘年:司理理身份曝光,不僅是花魁,還是一名間諜
    慶餘年:司理理身份曝光,不僅是花魁,還是一名間諜 由張若昀、李沁、李純等主演的《慶餘年》正在熱播,從最新更新的劇情可以看出來,李純飾演的司理理的身份不簡單,她掏出一個簡單的腰牌,就可以調動幾名白衣女子,還能調動武功很厲害的一個叫程巨樹的人,這個人殺死了滕梓荊
  • 《慶餘年》,杜甫一首七律睥睨群儒,但他「潦倒新停濁酒杯」的真實...
    前幾天偶爾看了幾集熱播電視劇《慶餘年》,其中有這樣一段。範閒進京,但以一個「私生子」的身份,很是受人鄙視。機會終於來了,在宮廷大宴群臣的朝堂上,作為一個「穿越人」,他狂背唐朝名人詩句,並以古今七律排名第一的杜甫《登高》,睥睨群儒,大放異彩,從此名揚全國。杜甫的這首《登高》,被認為是古今七律第一。《慶餘年》是一個虛擬的朝代,但肯定是在唐朝之前了。
  • 《慶餘年》淑貴妃爆笑吸粉 尖酸狠辣丁敏君變文藝女青年了
    《慶餘年》這部劇精彩之處不僅僅在於劇情,更在於角色人物的刻畫。主角不必說,很多配角都刻畫得性格鮮明,以獨有的特質吸粉。範閒和林婉兒的婚事終於定了下來,因為林婉兒的身份特殊,所以範閒得進宮去見一見太后以及慶帝的各位妃子。新女婿上門,本來是有些緊張的。
  • 《慶餘年》詩會貽笑大方 其實古人鬥詩是這樣的
    2、平仄不對嗎郭保坤「獻醜」了以後,範閒沒說其明顯的押韻錯誤,但是說其平仄有問題,可見編劇對於舊體詩也是一知半解。郭保坤的平仄真得不對嗎?《慶餘年》中鬥詩的時候,並沒有限制用什麼詩體,所以範閒說郭保坤平仄不對其實很牽強。
  • 《慶餘年》深度解析,編劇太不走心,各種神仙操作讓人不忍直視
    太后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還不忘品評那首風靡京都的「萬裡悲秋常作客」,這就給了長公主重提推掉範閒婚事的話頭。在長公主埋怨皇帝哥哥非要將林婉兒許配給範閒的時候,太后忽然睜開眼睛,讓所有人退下,然後狠狠地扇了長公主一記耳光。在她斥責了女兒幾句之後,轉過身來對皇后說:「皇帝忙於政務,這種事情你就要多操操心……既然皇帝將晨兒許給了範家,你就不要多管了」。
  • 堪比詩詞大會的《慶餘年》殿前鬥詩:孩子會古詩詞多重要?
    而也只有古人留下的詩詞才會有穿透時光的「情感共鳴」。在熱播劇《慶餘年》中,主角範閒在宴席中,開掛式的將一百多首詩盡數背出,震驚四座。《慶餘年》裡,靖王世子殿前的鬥詩大會,各路鬼魅魍魎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從古今穿越而來的範閒提筆一首杜子美的《登高》,瞬間成為宴會的高光人物,驚嘆、咂舌聲連綿不絕,號稱「古今第一七言律詩」。
  • 杜甫 《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常,古音為裳,平素曰常。如常談、常事。《書·君牙》:紀於太常。傳:王之旌旗畫日月曰太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