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寶媽·手工原創·端午篇】只有親手做,才知其中的美好!

2021-02-07 合悅身心

今年春天開始拾掇院子,當時有一種無論如何我都要種了一棵荷包牡丹的心理,快到端午節了,我這個「無論如何」的源頭,也甦醒了……



七八歲時,在我姥姥家,一個端午節的午後,一直在操持各種農事的姥姥,收拾完農具後,一回身看到了一旁閒玩的我,突然說:「給你做一個小荷包兒」。


滿滿地期待和喜悅,我趴在炕上看著姥姥開始製作小荷包兒,手巧的姥姥三下五除二的做了一個非常小巧的荷包,粉色的像一朵荷包花,還帶著綠色的葉子,太好看了!


(記憶模糊,姥姥做的是結合這兩種的樣子吧)


然後她把這個小荷包,縫在了我的衣服的腋窩處,這是我們本地老輩兒人端午節的習俗。


這一次美好的經歷,就一直儲存在我的記憶裡。再加上小時候老家人經常會在院子裡種一大簇荷包牡丹,所以當我自己有了院子,就一定要種上了。


呵呵,原來啊,我種的不是花,是「回味」!


對於我,它與溫暖、愛、童年連接在了一起!



中國人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鄉,是懷舊,是留戀童年的味道。

——《舌尖上的中國》


這就是我說的手工的意義:把溫暖和時光裝進了一個小物件!


昨天晚上,身在日本的好朋友晶晶,在群裡分享了她做五彩線的照片:




我看到她把手工,變成了一種心的修煉,她去覺察自己這個探索的過程,這和姥姥們那時候做女紅又不一樣了!


手工成一個讓自己暫時隔離開高頻動蕩的信息流,安守心神的一個載體。它可以作為一個修煉的工具。


嘗到越來越多手工和創作的「甜頭」的我,瞬間就感覺「手癢」了,中午就給兒子做了一個可耐滴小熊:



平時這個皮小子,手腕上怎麼也不願意戴東西的,今天他竟然跟我說:「媽媽,我可以一直戴著他嗎?」


非常意外吖!


這些都是手作的「甜頭」,而這些甜頭,又讓我奮筆疾書的在這裡分享……


上一周在溫暖手作群,跟群裡朋友分享了我原創的手工福氣盒的做法:



這兩天,行動力強的朋友們紛紛在群裡分享了自己的作品,不可思議的是,她們都說了這樣的話:只有親手作才知其中的美好!





這是多麼美好的體悟啊!


我的心被這樣的反饋給溫暖到了!


這不就是手作的意義嘛!




端午節快到了!這是一個給我們的孩子對別人驕傲地說:「這是我媽媽做的!」的機會耶!(怎麼變成了臺灣腔


順便問一句:

你們有打算自己包粽子嗎?

自己做五彩繩?

自己做點小玩意兒?

如果心裡會覺得費事,或者懷疑道:「又不一定好吃!」,就徹底把積極性壓下去的。


其實……


即使自己做的皺皺巴巴的小東西,也比超市和大街上成排賣的「義烏批發來的」可親可愛呢!



我收集了幾個手工小方案,給手癢的朋友們提供參考!


NO1.五彩繩的編法


五彩繩的編法非常非常多,今天列了幾種僅供參考!



最傳統的編法:


編法1.


編法2.


編法3.


編法4.


編法5.


NO2.鉤針小粽子



NO3.福寶媽原創手工福氣盒



五月,過去被稱為「毒五月」,內心平安,就是日子吉祥最大的保障!


為家人做一個個小手工,溫暖會在你心裡生起,也會在家人之間流動的!



點擊「閱讀原文」會進入我的微店,能看到我準備的幾樣材料包!

相關焦點

  • 端午將至,香包做起來!
    端午將至,香包做起來!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端午將至
  • 西安特殊兒童手工製作中藥香囊 體驗端午節習俗
    圖為西安中醫腦病醫院組織孤獨症兒童手工製作中藥香囊。西安中醫腦病醫院供圖中新網西安6月24日電 (黨田野 張麗姝)記者24日從西安中醫腦病醫院了解到,在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該院組織孤獨症兒童在家長、醫生和護士的引導下親手製作中藥香囊,在情景式教學中,讓孩子們體驗端午節習俗,鍛鍊動手能力。「過端午,掛香包,蚊蟲不來身邊鬧。」
  • 重慶墊江:親手做香囊 分享別樣端午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記者 柏青青「五月五過端午,掛香包、插艾草。」這是端午習俗的民謠,如今傳統的端午香囊是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喜愛。在重慶市墊江縣不少社區的端午活動當中,自己動手縫製香囊吸引了很多人去參加。
  • 端午將至 孩子們親手製作香包
    學生們正在製作中藥香包(人民網時雨/攝)人民網南昌6月19日電(時雨)端午節即將到來,19日,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胡家小學的孩子們正在學習製作端午香包,香包所用的艾草等中藥材,產自學校小農場。孩子們親手碾藥、裝藥、制包,完工後還把香包掛在校園的樹木枝頭,以此加深對中國傳統節慶習俗的了解。學生們正在製作中藥香包(人民網時雨/攝)人民網南昌6月19日電(時雨)端午節即將到來,19日,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胡家小學的孩子們正在學習製作端午香包,香包所用的艾草等中藥材,產自學校小農場。
  • ...巧手做香囊」開封順河區宋門街道黨工委開展端午節手工製作活動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崔平新)端午佳節,艾草飄香,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端午節,6月23日下午,開封市順河區宋門街道黨工委、宋門街道工會聯合開展了以「濃情過端午 巧手做香囊」為主題的手工製作活動。
  • 齊魯志願者丨拿起針線做手工,為爸媽做一件端午節香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倩拿起針和線,在端午節假期裡縫製一個端午香囊。沒錯,這是一群小志願者在端午節假期裡做的事情,這件事情也被一些孩子稱為今年上半年做過的最有意義的事情。端午節假期第二天,齊魯志願者邀請民間手工藝專家王愛萍在齊魯志願者百花洲工作站舉行端午香囊製作課堂,孩子們在這裡親手實踐,完成了香囊的縫製。「今天是什麼節日?」「在端午節有什麼樣的習俗呢?」照例在開始之前,王老師給小志願者們普及端午節相關知識,一起了解傳統文化習俗。
  • 巧手做香囊 安康過端午
    巧手做香囊 安康過端午 2020-06-29 0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布藝手工] 端午將至,自己動手用零碎布頭做香包,好看又實用
    特別是要給孩子戴香包,具有驅蚊蟲,提神醒腦等作用,還包含著盼望孩子健康平安的美好祝願。香包的做法有很多,好多刺繡的很費時間。我們就用零碎布頭做一種很容易上手的小香包。端午節放假當親子手工帶孩子一起做,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製作過程:準備材料。小布頭、香料、珠子、金線;針、線、剪刀。
  • 感恩節手工,現在就做!
    這裡是創意盒子touchbox的微信公眾號,與24萬父母分享與藝術,生活,孩子,創意相關的原創內容,希望能帶給父母更多的啟發和幫助!歡迎個人轉發,有公眾號需要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謝謝:)關於我們創意盒子Touchbox,不只分享精彩的創意內容,還出產原創的兒童創意手工產品,每月定期發布新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頁底的「閱讀原文」到微店來看看:)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西方國家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感恩節」,雖然國內沒有過這個節日的傳統,但對父母來說,是給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時機。
  • 【端午手作活動】最具端午範兒的手作是什麼?
    一年端午節又來到,作為手作人,總感覺要要親手做點什麼,才能開心得度過這個節。
  • 活動報名 | 端午迎安康,手工製作香包活動來啦~
    活動報名 | 端午迎安康,手工製作香包活動來啦~ 2020-06-20 03: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們的節日·端午」巧手做香囊 安康端午節
    ■記者 劉建新攝東方聖城網訊(記者 唐修嶽 通訊員 孫聰) 沐浴蘭湯、懸掛香囊、燻蒸艾草、酒飲雄黃……這是傳承了上千年的端午習俗,而佩戴香囊是人們最為熟知的習俗之一。近日,為傳承傳統習俗,同時加強志願服務隊之間的溝通交流,更好地促進津浦愛心義工團的發展,任城區津浦街社區以端午節為契機,邀請一批志願者共同開展了一場「巧手做香囊,安康端午節」活動,用香氣怡人的香囊迎接端午節的到來。
  • 合肥火車站社區:迎端午 學民俗 送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傳統習俗之一。6月23日上午,合肥市瑤海區長淮街道火車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一片歡聲笑語,來自社區和社彩中心的志願者們圍坐一起,學習製作端午香囊,傳承民俗文化。活動伊始,首先由志願者向大家簡要介紹端午香囊的縫製方法,居民們穿針引線忙活開了,很多居民還是第一次親手製作香囊,大家仔細研究香囊製作步驟,從穿針引線到填充香料再到釘扣收尾,一招一式認認真真地學、仔仔細細地做,把最美好最真切的祝福縫進香包。在歡快的討論聲中,很快色彩豔麗、玲瓏美觀的香囊已縫合完畢,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平安香囊」「祝福香囊」誕生了。
  • 粽飄香·敬老情,85度C端午公益行
    迎端午、品粽香、佩香囊、祈安康…6月22、23日端午節前夕,85度C愛心志願者一行赴上海華匯養老院、徐匯區社會福利一院、二院和泉州的敬老院服務點和特困家庭,送去共計500多份粽子禮盒。期間,志願者們與老人們聊家常、縫香囊,讓他們感受到子女般的溫暖。
  • 包粽子、做香囊、送愛心……婦聯姐妹們邀您一起過濃情端午!
    包粽子、做香囊、送愛心……婦聯姐妹們邀您一起過濃情端午!柴橋「巧手們」還開展了迎端午手工香囊製作活動。在白峰白峰各村(社區)紛紛組織姐妹們開展端午包粽子活動,還把包好的粽子送給了區內困難家庭、高齡老人、老黨員、殘疾人員等,給大家送去節日的問候和祝福。
  • 20元手工|我可以親手做一個聖誕花環或一份聖誕餅乾送你嗎?
    記得以前讀書的時候,每到聖誕節前夕平安夜的日子,男生會買好一顆大大的紅蘋果,自己親手把蘋果裝扮包裝好,或放進精美的盒子,或系上鮮豔的紅繩。等到最美妙的平安夜到來,男生親手把精心準備的禮物,交給心愛的女生。
  •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粽」情相約:吳忠秦媽手工傳統粽糕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節日之一。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每逢端午節都有包粽子的習俗。吳忠市利通區工商家屬院的秦媽製作的粽葉糕繼承了古老傳統。對於老一輩而言,親手做適合的食物,更意味著對傳統生活方式的某種延續。
  • 臨湖社區意園居委會:開展「濃情端午,手工香囊」製作活動
    臨湖社區意園居委會:開展「濃情端午,手工香囊」製作活動 2020-06-22 15:10:01   來源:網絡
  • 布藝香包,曾經的民間手工藝品,學會了親手做一個,送喜歡的人
    古代女子的傳情信物很多時候,都是以貼身攜帶的香囊為主的,在如今,手工香囊也掀起一股復古風,那麼,我們怎麼樣才能給心愛的親手做一個DIY香囊呢,現在就教你哦。香包有很多稱呼,比如容臭、香袋、香囊、香纓、佩幃。今人也稱香包為荷包。它是古代勞動婦女創造的一類民間刺繡工藝品。
  • 唯美新勢力 李世龍原創手工銀飾作品賞析
    初見餘味原創手工銀飾,是一畫展上遇見的這位80後手機裡的照片。原創設計,純手工製作,在這個流行私人定製與眾不同的個性年代,一下子讓人記住了。空閒的時候,隨心所欲畫著草圖,沒有限制和拘束,只為心中的美好變為有靈氣的首飾。晚上變身工匠,各種敲錘鋸銼,如此手工,才會使首飾富有生命力和意義。一半設計,一半手工,讓2009年畢業於蘇州工藝美院首飾設計專業的李世龍,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世界。身為某著名品牌的珠寶設計師,他更願意人們記住餘味這個名字,恬適有餘,味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