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開始拾掇院子,當時有一種無論如何我都要種了一棵荷包牡丹的心理,快到端午節了,我這個「無論如何」的源頭,也甦醒了……
七八歲時,在我姥姥家,一個端午節的午後,一直在操持各種農事的姥姥,收拾完農具後,一回身看到了一旁閒玩的我,突然說:「給你做一個小荷包兒」。
滿滿地期待和喜悅,我趴在炕上看著姥姥開始製作小荷包兒,手巧的姥姥三下五除二的做了一個非常小巧的荷包,粉色的像一朵荷包花,還帶著綠色的葉子,太好看了!
(記憶模糊,姥姥做的是結合這兩種的樣子吧)
然後她把這個小荷包,縫在了我的衣服的腋窩處,這是我們本地老輩兒人端午節的習俗。
這一次美好的經歷,就一直儲存在我的記憶裡。再加上小時候老家人經常會在院子裡種一大簇荷包牡丹,所以當我自己有了院子,就一定要種上了。
呵呵,原來啊,我種的不是花,是「回味」!
對於我,它與溫暖、愛、童年連接在了一起!
中國人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鄉,是懷舊,是留戀童年的味道。
——《舌尖上的中國》
這就是我說的手工的意義:把溫暖和時光裝進了一個小物件!
昨天晚上,身在日本的好朋友晶晶,在群裡分享了她做五彩線的照片:
我看到她把手工,變成了一種心的修煉,她去覺察自己這個探索的過程,這和姥姥們那時候做女紅又不一樣了!
手工成一個讓自己暫時隔離開高頻動蕩的信息流,安守心神的一個載體。它可以作為一個修煉的工具。
嘗到越來越多手工和創作的「甜頭」的我,瞬間就感覺「手癢」了,中午就給兒子做了一個可耐滴小熊:
平時這個皮小子,手腕上怎麼也不願意戴東西的,今天他竟然跟我說:「媽媽,我可以一直戴著他嗎?」
非常意外吖!
這些都是手作的「甜頭」,而這些甜頭,又讓我奮筆疾書的在這裡分享……
上一周在溫暖手作群,跟群裡朋友分享了我原創的手工福氣盒的做法:
這兩天,行動力強的朋友們紛紛在群裡分享了自己的作品,不可思議的是,她們都說了這樣的話:只有親手作才知其中的美好!
這是多麼美好的體悟啊!
我的心被這樣的反饋給溫暖到了!
這不就是手作的意義嘛!
端午節快到了!這是一個給我們的孩子對別人驕傲地說:「這是我媽媽做的!」的機會耶!(怎麼變成了臺灣腔)
順便問一句:
你們有打算自己包粽子嗎?
自己做五彩繩?
自己做點小玩意兒?
如果心裡會覺得費事,或者懷疑道:「又不一定好吃!」,就徹底把積極性壓下去的。
其實……
即使自己做的皺皺巴巴的小東西,也比超市和大街上成排賣的「義烏批發來的」可親可愛呢!
我收集了幾個手工小方案,給手癢的朋友們提供參考!
NO1.五彩繩的編法
五彩繩的編法非常非常多,今天列了幾種僅供參考!
最傳統的編法:
編法1.
編法2.
編法3.
編法4.
編法5.
NO2.鉤針小粽子
NO3.福寶媽原創手工福氣盒
五月,過去被稱為「毒五月」,內心平安,就是日子吉祥最大的保障!
為家人做一個個小手工,溫暖會在你心裡生起,也會在家人之間流動的!
點擊「閱讀原文」會進入我的微店,能看到我準備的幾樣材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