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叫烏拉那拉的女子站在紫禁城之巔憤然喊出:我要離婚!——我看《如懿傳》之人性喪與光

2021-03-04 彤話

連追了兩部宮鬥劇——《延禧宮略》《如懿傳》,前者讓我覺得是一出宮廷偶像劇,在嬉笑打罵中嘻嘻哈哈,直接乾脆的爽,讓我笑。後者亦步亦趨中哀哀怨怨,令人留了不少眼淚,感慨萬千,讓我哭。

《如懿傳》是部大戲,總體製作華麗精良,表演到位,拍出了宮鬥之外的一點人性思考。但是兩大硬傷難以說是瑕不掩瑜。其一,這部劇的宣傳噱頭真是我沒見過的高,又是主演高片酬,又是五次審查不過,千呼萬喚不出來,把觀眾的胃口調到了最高,結果頭兩集出來,直接撲街。縱觀87集,漸入佳境,真是最難看的就是前兩集了。我真是不知道導演怎麼想的,一桌子好菜,非要先端兩盤榨菜出來待客。你找兩個年輕漂亮的演員演弘曆清櫻的小時候能費多少事多少錢,非要大家在極高的期望下集體吐槽「回眸一笑弘曆哥,後宮粉黛皆褶子。」想當初周迅正是憑藉出演《大明宮詞》中飾演少女太平公主一角而一鳴驚人,如今歲月輪迴到了她自己,卻沒有給另一個「少女如懿」一鳴驚人的機會。雖然後面皇帝登基,皇后冊封大典如此恢宏,但是這最初「老黃瓜刷嫩漆」的傷害真是難以撫平。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真的任何人都沒有資格拉著觀眾的衣角哭訴,我後面東西好,你等等我。你應該處處東西都好,尤其開始!這一點人精一樣的於正很懂,你看看《延禧宮略》開篇的精緻,這也許算不上一個優點,但絕對是一個缺點,《如懿傳》的創作人員應該引以為戒。

《大明宮詞》中周迅扮演的少女太平公主

第二,整個《如懿傳》雖然略有拔高到愛情婚姻的層面,但其實還是宮鬥的內核,在諸多的宮鬥劇之後看,有點審美疲勞了,無非就是害你不能懷,非要懷了就害你不能生,非要生了就害你不能養,非要養了就害你活不長!都是一個套路,而且不多比較,僅僅拿《甄嬛傳》比較,那裡的嬪妃琴棋書畫才藝明顯多一些,雅一些,壞人的層次也豐富一些。看看《如懿傳》裡的魏嬿婉簡直壞的莫名其妙,為了壞而壞,而且一個沒有後臺背景,宮女出身的嬪妃居然憑藉個三言兩語,就可以買通整個紫禁城的人為她服務使壞,滴水不漏,讓我覺得太出戲了。想當初光緒帝以天下誘之,袁世凱都照樣出賣給了最高權利慈禧太后,區區一個魏嬿婉最多憑一點點銀子就讓紫禁城中太監、宮女、各種嬤嬤前赴後繼搭上自身和全家性命的去害皇后、黃嗣。更是在做實了其母害死皇后子嗣的罪行後,魏嬿婉還能步步高升,好像封建皇權的毒辣到魏嬿婉這裡就變得民主通達了。這個層次的編劇就跟小學生似的,不知道現在的觀眾不但看過了眾多宮鬥大戲,還看過眾多高質量美劇,這種八十年代的編劇風格,讓我覺得這麼大製作的大戲真是暴殄天物。

好了,畢竟老老實實一分鐘不差的追完了87集,先說幾句不好的,也是當自己的孩子自己愛,說的再不堪,也是被吸引著看完了,精良用心的製作很養眼,還是特別想說幾句感慨。

歷史上真實的如懿是沒有留下名字的,只有一個姓氏烏拉那拉氏,斷髮的乾隆繼後,由於其相關的資料被毀得非常嚴重,我們無法準確的知道她的容貌,尤其是畫像,都已不可尋。一個女子在封建王朝沒有幸運的一下子被選為皇后,而是依靠自己諸多努力,在乾隆的三宮六院中逐步走上了權勢的最高峰——皇后,這對於一個女人,一個紫禁城中的女人已是極致,但這也不是僅此她一人,雖然難卻也有人做到過。真正極致的是,這位皇后又斷髮被廢,史料無載,留下了最多的神秘和猜測,可以說以這種方式比被記載留下的更多。《如懿傳》的故事是一種猜測,我認為是一種比較合理的猜測。看完全劇,尤其是最後一集,啜泣不已,站在高樓看著茫茫黑夜,我在想,幾百年前的烏拉那拉氏,那個已經走上女子權利巔峰的皇后,在看透富貴、權利、愛情、婚姻、人生後,是如何能決絕的毅然斷髮,好像對著戒備森嚴的紫禁城,高喊著從來沒有人喊過,想都沒有人敢想過的「我要離婚!」那個年代,沒有人能和皇帝離婚,沒有女子能嫁給皇帝後獨自離開紫禁城,烏拉那拉氏為此付出的代價不僅僅是交付了所有的稱號和權利,更是交付了生命。兩百多年後,也有一個在權利巔峰的女人喊出了「我要離婚」,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她的名字叫黛安娜王妃。可是兩百多年啊,是怎樣的思想穿越給了那拉。

我同意那拉迷們說的,在那拉身上最值得珍惜的一點就是,她五十歲了,在生活不順利的時候,還有一些自己對於生活的渴望,還會去爭取,還會去掙扎。

這一點有著很好的現實意義,21世紀了,我還經常聽到有人說,早就想離婚了,只不過為了孩子,為了財產,為了好多理由還在忍耐。真不知道,這些人離個婚,比那拉皇后失去的還多嗎?他們只不過是躲在一個所謂的舒適圈裡不願意越雷池半步。每個人都只有一輩子,每一步的選擇權都在自己。那拉死都不怕,無懼任何,活的真我,暢快淋漓。一個受三從四德教育長大的女子,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權最重的紫禁城居然有女權意識,時光推進了兩百多年,我們卻對比之而汗顏。活的不是自我,不如不活,那拉的人生常常讓我淚流滿面。因為我們做不到,往前穿越兩百年更加做不到,就算往後穿越兩百年一樣可能做不到。可見在自我意識的覺醒中,起作用的不是時間,不是文明的演進,而是自我思想的堅守。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對的,適應環境的最終才能被留下,那拉無疑是進化論裡最早被淘汰的「倔頭」,她堅持自我,早早就被毀滅了,可是人類的發展,只有進化論被留下的東西嗎?那些被毀滅的思想不照樣穿越千年萬年的時光,讓每個感受到其光芒的人都潸然淚下嗎?在這個意義上說,怎樣是被毀滅,怎樣又是被傳承?!

每年七月份畢業季,我特別討厭報紙上一種報導——「人生贏家」,就是結了婚,生了孩子,還拿到了學位,可謂人生贏家,這種贏的觀念在宮鬥劇裡就是一定要戰勝所有嬪妃,要麼做到皇后,要麼最得皇帝寵愛,最後讓自己兒子做了皇帝。正是千百年來,我們這種換湯不換藥的「贏」的理念,我們才把所謂的成功定位的那麼狹隘,狹隘到了有錢有權有勢這一種標準。所以在這種意義上看《延禧宮略》就爽,看《如懿傳》就憋屈,因為如懿最後不是「人生贏家」,甚至是個宮鬥失敗者,第一屆冠軍「嬛嬛」這個王者也帶不動她這個青銅。但在我看來,這也不失為一種「贏」,如懿贏在保有了自我意識,自我覺醒。她斷髮看透了愛情和婚姻,也正是因為她執著的相信過愛情和婚姻。這種「贏」不比很多隻知「鬥」不知「愛」的「贏家」要豐富的多。

按照社會輿論「人生贏家」的教導,王菲嫁給了同齡沉穩的李亞鵬,謝霆鋒迎娶了同齡貌美的張栢芝,他們本可以在社會認可的各自舒適圈裡生子度日,終生如此,可二人居然大膽的各自離婚,重新又走到了一起,這一步走的不容易,想想也沒那麼難,不管別人怎麼說就行了唄。我在這段關係裡看到了那拉的精神,如若那拉知曉,她會微笑嗎?

韓松落在文章《如懿傳,從解脫中得到快感》中說,「年輕,其實是一場彩排。是過家家,是對以後人生的模擬,他們並沒有真正進入人生,對人生沒有實質的經驗。彩排中的年輕人,容易非黑即白,容易把青春當信仰,只求舌尖嘴利的一時之快。年輕人有這樣的狀態,不奇怪,奇怪的是,很多成年人也長久地處於這種狀態之中,不肯長大,不肯拋棄非黑即白的觀念,不肯接受人性的複雜,甚至不願意看到成年人的面容,成年人的生活狀態,要爽,要及時反饋。所以,我們的電影電視裡,很久都沒有現實題材,只有奇幻玄幻;我們看到的故事,必須大團圓必須爽;我們的演員,一過三十五就沒有戲演。因為,大家都賴在『彩排』現場不肯走,不肯進入真實的生活,不肯面對複雜的人生。在人均壽命三十歲的時候,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但人類平均壽命70歲以上的年代,『彩排』現場能賴多久呢?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凱特·米利特曾經寫過一本名為《性政治》的書,在這本書裡,她告訴我們,在面對整個社會的權力結構的時候,很多人願意扮演孩子,或者停留在童稚狀態,矮化自己,弱化自己,向掌管權力的精英示好、示弱。在孩童式的求爽裡度過的一生,其實都是次一等的人生。這是我選擇追看《如懿傳》的原因。」

我覺得這段話寫的很深刻,很好。在如懿看來,順服貼耳,泯滅個性,哪怕做到皇后,也只是次一等的人生。如懿不要!如懿說,不管曾經怎樣的青梅竹馬,最後也走向了相看兩厭,這其中曾經的《牆頭馬上》是真的,最後的「蘭因絮果」也是真的,這是愛情婚姻的實質。時間慢慢的改變了一切,唯獨留下記憶徒傷悲。正所謂沒有經歷過光明,本來可以忍受黑暗。把愛情婚姻全部都寄托在一個男人身上,何況這個男人還是把皇權看得大於一切的皇帝,這樣的皇帝站在權利最高峰,威風跋扈卻又如履薄冰,憂心忡忡,疑心重重,是真正寡德、寡仁、寡義、寡情之人。哪怕他的名字是乾隆,下過幾次江南,留下一點風流韻事,也終是一個「寡人」,翻譯成彈幕用語,就「渣龍都是大豬蹄子」,他們坐擁大好江山,還要什麼愛情,不過是前朝大事後的一點生活調劑,不過是對各式嬪妃保有各式點滴新鮮感,代代新人換舊人,各領風騷就幾年,笑到最後的不過就是恰巧在皇帝死的時候領風騷的人罷了,根本不是「鬥」出來的,更多就是「熬」出來的。最終認清了這一切的如懿只能從失望走向絕望,她的愛情幻想全部幻滅了,她的人生信仰也全部倒塌了。

如懿的信仰倒塌了,但其實如果可以離開,她不是非死不可的。如懿還有最終終於贏得了上屆宮鬥冠軍嬛嬛的敬佩肯定,還有容佩這樣誓死追隨的忠僕,最重要的她還有同樣和愛情一樣是奢侈品的友情,海蘭如海一般深廣的金蘭之情。聽說電視劇最後刪掉了精彩的一幕,甚為可惜。海蘭在聽聞如懿死後,一夜白頭!如懿走了,永琪死了,因為給皇帝生孩子有了妊辰紋,皇帝也冷落了,活了八十歲的海蘭像一片枯葉一般在風中飄落,四十七年未曾晉封,未有子嗣。這樣的海蘭以自己的方式在明爭暗鬥的諾大後宮,在如懿的生前死後都對如懿從未有過絲毫「背叛」,以命相助,她用這最珍貴的「友情」給了如懿生命裡唯一的一點「溫暖」,同樣讓人可嘆可羨。

海蘭是如懿後期如果沒死的「活著」版,可是這樣活著,「雖生猶死」,如懿不要!看透一切,又逃不脫走不掉的如懿只有一死,但這樣的「死」,「雖死猶生」!還要強調一句,愛情、友情都是奢侈品,不是必需品,沒有不會死。如懿之死不是死於愛情的消亡,是死於看透人生真相後又無處可逃的信仰崩塌。這種死猶如「梵谷之死」「海子之死」「三毛之死」,是失個小戀就去自殺的人永遠無法明白的。上下五千年文明鑄就的人性之喪,人性之光,皆由此來。

電視劇給了我們一個相對「美好」的結局,乾隆晚年拿出一個精緻的金盒,裡面裝的正是如懿當年的斷髮,華發追青絲,生死兩茫茫,一切已惘然。

當然這裡說的「美好」也只不過是表面的,我覺得其理也是深層次的悲哀。正如《雷雨》中周樸園懷念魯侍萍,空留一屋子舊家具,什麼不開窗的習慣,不過都是葉公好龍,真的本人來了,麻煩來了,恨不得對方早死。這種懷念體現的所謂「愛情」不值一錢。年少時,我以為周樸園那也是愛,我以為別人給我一顆糖就是最甜蜜的愛情全部了,在課堂上不知天高地厚的大放厥詞,記得當時的語文老師只深沉的說了一句,「這不是愛人,這只是愛己。」當時不懂,如今方謂。表面做這麼一點點愛情的「善」平衡一點點內心愛情的「惡」,不過就是極端的自私。如此這般,哪裡還有半分「美好」,除了那個純金的盒子雕琢的很美好,再無其他。每次覺得自己深入其理的想到這些層面很喪,可是這人間的真相就是「不值得」啊……

最後愛恨情仇,富貴權利裡的人都死去了,枯萎數年的綠梅終於抽芽了。

 

有人覺得這是希望,我卻也覺得是更深層次輪迴的悲哀。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歷史就是一次次的重複。第一屆嬛嬛贏了,第二屆如懿輸了,第三屆嘉靖帝的嬪妃們又該粉墨登場,磨刀霍霍,一場廝殺了。一場宮鬥大悲劇又該重演一回。

這樣說也許太悲觀,放一張圖片,如果這是來生,也許真的還有些許希望,哪怕是虛無縹緲的希望。這個希望還能叫做——愛情。

 來生……

經濟學家薛兆豐教授在《奇葩說》裡說,愛情婚姻不過就是偶然事件,剛好你就遇到了你們村的他就結婚生娃了,這個世界根本沒有什麼生命裡的唯一。蔡康永說這樣說好喪。大家笑了,我卻想哭。所有人生的真相好像都是這麼喪。少年夫妻老來伴,中年夫妻怎麼辦?涼拌!很多人就像涼拌菜一樣,不鹹不淡的過了,不想其理,表面過過,隨便過過,很快也就是一生。

在這很喪的愛情婚姻的真相裡,對於我而言,唯一的希望不是枯木逢春,不是遇到一個天使一樣的男人,而是兩百多年前,有一個被抹殺了一切,可能叫烏拉那拉的女子,貴為皇后,看清一切真相後,不妥協,不屈服,不將就,不隨波逐流,而是站在紅磚綠瓦的紫禁城之巔憤然喊出:「我要離婚!」然後頭也不回的毅然斷髮,跳進歷史的深處,從此史書裡再沒有她的記載,歷史的回音壁上卻處處都是她的聲音……

相關焦點

  • 《如懿傳》火爆,歷史上的烏拉那拉.如懿是誰?乾隆真的愛她嗎?
    文|夢煥菇涼除了《延禧攻略》,最近的宮鬥劇要屬《如懿傳》最為火爆,雖然周迅飾演的烏拉那拉.青櫻年少時的模樣被網友詬病,但「迅哥」的演技還是俘獲了一大批粉絲。熟悉《甄嬛傳》的都知道,在電視劇的結尾,乾隆皇帝的側福晉青櫻,而這個青櫻就是《如懿傳》中的如懿。
  • 《如懿傳》烏拉那拉如懿真實歷史結局如何?如懿歷史原型是誰?
    視劇即將在騰訊播出,這部劇經歷各種「磨難」終於開播了,如懿和乾隆的愛情故事也將搬上熒幕,可最後如懿還是輸給了魏嬿婉,難道如懿真的鬥不過魏嬿婉?那她成為繼後靠的是什麼?令妃魏嬿婉是乾隆中後期寵妃,而如懿只是空有皇后虛名而已,乾隆對她從深情到無情,只能說一生一世一雙人在深宮從來都不存在。那麼歷史上的如懿是誰呢?如懿在真實歷史裡為什麼會斷髮與皇帝決裂最後形如廢后呢?
  • 如懿歷史原型是誰?烏拉那拉如懿真實歷史裡斷髮廢后原因
    電視劇《如懿傳》即將在騰訊播出,這部劇經歷各種「磨難」終於開播了,如懿和乾隆的愛情故事也將搬上熒幕,可最後如懿還是輸給了魏嬿婉,難道如懿真的鬥不過魏嬿婉?那她成為繼後靠的是什麼?令妃魏嬿婉是乾隆中後期寵妃,而如懿只是空有皇后虛名而已,乾隆對她從深情到無情,只能說一生一世一雙人在深宮從來都不存在。那麼歷史上的如懿是誰呢?
  • 乾隆為什麼那麼恨如懿,烏拉那拉如懿真實歷史揭秘
    烏拉那拉如懿真實歷史是什麼呢?令人好奇不已。
  • 如懿是歷史上真正的烏拉那拉皇后嗎?
    如懿是歷史上真正的烏拉那拉皇后嗎?想必大家最近都應該聽說過這樣一部特別熱播的電視劇,那就是《如懿傳》了。在這個電視劇裡面,周迅作為主演,詮釋了一個滿族的女孩,從一個非常單純的小姑娘,經歷了許多的宮鬥之後,最後成為了大清的皇后這樣的一個故事。
  • 如懿傳—愛難如懿,相愛之人緣何反目?生當無愧,且像綠梅永存傲骨
    皇帝後來亦三緘其口、諱莫如深,這樁皇家秘事最終成了歷史懸案。乾隆皇帝和那拉皇后之間,到底有過怎樣的愛恨情仇、恩怨糾葛,後世已無從知曉。不過歷史的空白,給了後人巨大的想像空間。不同的文學、影視作品中,對這個故事做出了不同的精彩演繹。《如懿傳》便是其中上乘。2如懿原名並非如懿。踏入那道宮牆之前,她是烏拉那拉青櫻。
  • 三分鐘帶你看完如懿傳
    這些面子,是做給外人看的,敦肅皇貴妃年世蘭如此,淑嘉皇貴妃金玉妍亦是如此。明明有人活著,心之所愛,卻因天象所礙,流言所傷,為他斷了發,被他禁了足,收回皇后冊寶,冊印,被妃妾欺凌,最後竟消失在紫禁城的紅牆裡,沒有畫像,不留史冊,就連死後的體面和尊貴也不顧了,生前的皇后之尊草草以塞在純惠皇貴妃墓室一側了事。聞所未聞!
  • 如懿的歷史真容
    細心的朋友們會發現,佘詩曼飾演延禧攻略的輝發那拉氏、周迅飾演如懿傳的烏拉那拉·如懿、張妍飾演甄嬛傳的青櫻、還有還珠格格的戴春榮,他們在劇中飾演的皇后角色的名字,甚至姓氏都不一樣,那麼哪個才是歷史當中皇后的真實姓名?
  • 《如懿傳》喪到了最後一刻
    可萬萬沒想到,在《如懿傳》第86集,她竟然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哀家把那些經幡,送到安華殿的時候,心裡真是敬服如懿。哀家活了這一輩子,看盡了前朝後宮的明爭暗鬥,波詭雲譎。可在如懿這裡,恩寵也好,權勢也好,後位也好,她都沒放在眼裡。唯將情分盡到底,求一個善惡有報,生死無怨。這哀家有時候在想啊,我在這宮裡,苦熬了這一輩子。
  • 看《後宮.如懿傳》有感
    這個畫面真是不敢直視了,顛覆了我少年時代被《還珠》傾注的那點歷史知識。看過無數遍的《甄嬛》,我對《後宮如懿傳》也充滿了好奇和期許,前幾章貌似和《甄嬛傳》如出一轍,但越往後看越覺得劇情滂渤怫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後宮女人多如牛毛,每個女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在敲打著,有的聲音清脆響亮,有的沉悶暗啞,每一條關係鋪就出層層疊疊的網,捆綁著每一個人。
  • 《如懿傳》終於播了,期待的「爽劇」模式並沒有出現
    》緣起於西湖上乾隆與烏拉那拉皇后的斷髮傳說,她是乾隆后妃中的謎,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棄後」。不僅周迅,《如懿傳》對每個女性角色的選擇都很符合人物氣質,顏值個性鮮明,如董潔飾演的富察皇后,表面端莊大氣、溫良恭儉,實則老謀深算,城府極深。只是作為後宮之主,她看重皇后之位多過看重與皇帝的情分。
  • 《如懿傳》:一部被嚴重低估的中國電視劇典範之作
    《如懿傳》今天因版權問題下架。這部作品命途多舛,上映之時,古裝劇的「限額」、對「宮鬥劇」的批評似乎構成了其幾度上星播出失敗的重要原因。但也並未影響《如懿傳》及之前完結的同題材作品《延禧攻略》的高點擊率、討論度和話題度。但我認為,對《如懿傳》始終欠缺一個恰如其分的評價。
  • 如懿傳首播 真實的「如懿」什麼樣?想像空間大
    如懿傳首播,由汪俊導演,周迅、霍建華、張鈞甯、董潔等多位知名演員出演的《如懿傳》,因為被視為《甄嬛傳》續集,個別觀眾也為《如懿傳》的播出而擔心,畢竟正在熱播的《延禧攻略》和《如懿傳》講的同樣都是乾隆時期後宮爭鬥的故事。
  • 蘭香如故--烏拉那拉·如懿
    如懿雖然溫婉嫻靜,內裡的堅韌卻在苦難中昭然。深情如她,與乾隆相知相許,從少女至宮婦,她始終未變;珍情亦如她,與海蘭在宮中互相扶持,視永琪永璜為己出。更難得的是,她不忘在體面之時提攜恩人,也不忘向一朝沒落的宮人伸出援手。可到底天家薄情,於龍椅上端坐之人愛美人更愛江山。如懿仰賴這份情,只因乾隆一句話而心甘情願坐上後位。
  • 《如懿傳》海報是歷史畫卷啊~太美了~
    你作證我的冷暖悲歡 夢短路長你拉我的手 繡一件孤單絲綢堆了月光說用來取暖 誰敢命在誰命裡 愛恨是雙影一端美麗 另一端無語遠遠走來 沒有字的未來被時間教會 也許情斷留情誼 忘記是雙影一天冷淡 另一天想起但願我們永遠 走在光裡這一生如此多雲
  • 《如懿傳》:看懂了阿箬,你就看懂了人性
    因為在有些人的眼中,你必須要滿足她的所有欲望,如果沒有,那你就該死。當她遇到任何不如意時,對你的恨就會多一分。所以,不要對一個人太好,大恩既大仇,當你對一個人越好,她對你的期望和要求就越高,一旦不如意了,對你的恨也就越深。—— by 圈姐
  • 如懿傳:甄嬛為什麼一定要毒死烏拉那拉皇后
    以張廷玉為首的保守派大臣主張要放出烏拉那拉皇后,兩宮皇太后並立。而甄嬛乾脆直接趁著兒媳婦們伺候吃早餐的時候,警告如懿兩個人不能並存。如懿給甄嬛做的是火腿雞湯,甄嬛就借著這道湯說事。甄嬛說火腿和雞都是鮮味足的東西,單用還好。若是兩個一起燉,就會沒有主次,壞了味道。實際就是在告誡如懿,烏拉那拉氏和甄嬛,如懿只能選一個。如懿為了讓弘曆不為難,提出了折中的辦法。
  • 如懿傳甄嬛傳角色對比,如懿傳甄嬛傳是什麼關係?
    《如懿傳》是由新麗傳媒出品的古裝宮鬥劇,汪俊執導,原著作者流瀲紫擔任編劇,周迅、霍建華領銜主演,講述烏拉那拉·如懿與乾隆皇帝在宮廷裡演繹了一段從恩愛相知到迷失破滅的婚姻歷程。凡是看過甄嬛傳的人再看如懿傳一定會有一個感覺,那就是,都是一個套路。情節相似,人物也大概可以對應。
  • 現在才入坑《如懿傳》?那我們掌握的獨家「內幕」可能會讓你無法自拔!
    《如懿傳》劇組也並未「不用心」,事實上,整個劇組包括演員在內,都集中上了大量的課,包含歷史講座、清代禮儀、宮廷史等培訓,感受了更多歷史,全劇也有清代史學家作為顧問,創作組再從通俗文學角度,為歷史上關於烏拉那拉皇后的種種未解之謎
  • 《延禧攻略》的輝發那拉 =《如懿傳》的烏拉那拉?
    《如懿傳》要上了,估計比《延禧攻略》能吐槽的多多了。因為聽說《如懿》很多都是有違史實的。關於《如懿傳》的故事後面再講,先來說說這倆劇中的「嫻妃」這個人物的姓氏,也就是乾隆第二任皇后那拉氏。《延禧》中,嫻妃的名字叫做「輝發那拉·淑慎」;《如懿》中,嫻妃的名字叫做「烏拉那拉·如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