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災難片多之又多,這種影片通常會內部事件與外部媒體報導雙管齊下,從上帝視角俯瞰,觀眾的心情會更加焦灼。
《孟買酒店》也是這樣一部電影,僅僅通過導演安東尼·馬拉斯個人的履歷,我們無法相信他能完成如此宏大篇幅的作品。
影片講述了兩名恐怖分子首先在交通最繁忙的CST火車站掃射,然後搶奪了警車,對路人無差別開槍,接著兩名恐怖分子來到一家餐廳,男女背包客正在爭執,突然服務員就被一槍打死了。
男女背包客都震驚了,緊接著地上出現了一顆手榴彈,男背包客馬上喊趴下避免了傷害。暴徒進入了餐廳又是對生存者一通掃射。男背包客看他們進入了廚房火力全開。趕緊趁機逃走。兩人和一大波路人拼命奔跑,打算前往泰姬陵酒店!
影片2個小時的時長太短,但又太長:真實甚至殘忍的記錄整個犯罪、普通人逃亡的過程,不僅是從頭至尾一個個驚險的畫面,還有不帶有批判立場的伊斯蘭信仰的展示。
相比於其他的危機救援類型電影,《孟買酒店》弱化了其中潛在的「英雄」形象的營救和道德審判。因為從客觀記錄角度,非常值得一看,而作為一場「災難」,缺失的是事件遞進過程中的轉折而讓不斷地暴行變成了重複,讓片長變成一個被感知到的部分。
影片最妙之處在於對絕望氛圍的營造。真正的絕望不是無盡的黑暗,而是黑暗之中讓你看到一絲光明,絕望之中讓你抓住一絲希望,當觀眾的希望隨著故事的推進積聚到最高點之時,「砰」的一聲,乾淨利落、不留情面地將其奪走。
我有一個設想,關於這種隨機殺人的電影,如果由大量一線明星來飾演片中大小角色,當他們一個個聞聲倒下的時候,對觀眾的心靈衝擊一定會是致命的。因為在觀眾的意識裡,明星本身就代表著光明和希望。
影片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殘酷到絕望的真實。由於是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而成,因而一位優秀的導演會最大限度還原那段歷史而不帶有任何情感的傾向性。
整部影片除了那位具有天使屬性的錫克教徒令人感覺是刻意塑造的以外,幾乎每一個人都無限貼近現實。最主要的是,在這部紀實類災難片中沒有一個人被塑造成拯救全人類的超級英雄,更沒有一個人帶有主角光環。
面對冷血嗜殺極端狂熱教徒的冰冷槍口,沒有一個角色表現出虛假的英雄主義,僅此一點就足以證明本片的成功。不論是強大美國的優秀公民,還是素以強悍著稱的戰鬥民族俄羅斯的前特種部隊軍官,在火器面前同樣被一槍斃命。
尤其後者在片中的人物表現,其飾演者應該是本片中最成功的一位演員。甚至他的死符合絕大多數觀眾心底意願— —不論他死在誰的手裡。狂熱的極端宗教必須被消滅,免得貽害人間。
影片最後,警方是捕獲了一名恐怖分子,但他始終不肯透露「公牛」的身份,並相信真主保佑,相信「公牛」會善待他們的家人。
可想而知,這個所謂「公牛」其實就是利用他們對真主的信仰來進行洗腦,利用人性的一場屠殺,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大概如此吧。
我真的慶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更是在祖國的保護下成長。這部影片讓我感受到美好的事物稍瞬即逝,應當更加珍惜眼前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