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蔚曉賢
9月8日晚,濰坊市區玉清街蓉華路路口。
借著路口的路燈,一把塑料凳往馬路牙子上一擺,劉帥的路邊理髮攤開始「營業」了。
她用硬紙殼給自己做了一個招牌,上寫「理髮」二字,她看著過往的行人,有的是周邊的居民,有的是附近企業的員工,周圍高樓林立,萬家燈火,她掏出剪子、推子和梳子,靜待顧客。
白天她已經在生產線上工作了10個小時,吃過晚飯,她又出來在路口給人理髮。沒有洗染吹,只有簡單的剪髮,一次10元。
這個路邊理髮攤是劉帥在今年五月份開始擺上的,疫情緩解後,蓉華路兩邊冒出數不清的地攤,幾個月過去了,當初擠破頭出來擺地攤的人早已不知所蹤,只剩下劉帥的塑料板凳孤零零地立在馬路牙子上。
她自己心裡清楚,別人擺攤也許只是湊個熱鬧,而她是為了掙錢還債。
借來的錢,全都「長腿兒跑了」
劉帥是河北邯鄲人。她和丈夫在老家開了一個養雞場,兩人能吃苦又勤快,養雞場開了九年,「雖然有賠有賺,但養活全家人沒有問題。」外出打工這件事,兩人之前基本上沒有考慮過,趁著年輕在自家門口創業,和全家人生活在一起是他們為自己規劃好的理想生活。
養雞場的規模越開越大,2019年底,劉帥和丈夫擴建了雞舍,資金周轉不過來,就借親戚朋友的,銀行也貸了些款,最後劉帥的養雞場達到3萬隻肉雞的規模。如果這些肉雞順利上市的話,利潤還是很可觀的,按時還上借貸沒有問題。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2020年1月底,疫情爆發。出於防控需要,各行各業都按下暫停鍵,路也封了。「拉飼料的車進不來,屠宰場也關了門。」再過一段時間就能出欄的雞遭受沒頂之災。劉帥告訴記者,三萬隻雞太能吃了,一天就能吃掉數千斤飼料,庫存的飼料只堅持了幾天時間,飼料吃光了沒得喂,「雞餓得在雞舍裡亂撲騰。」不能眼看著雞都餓死,劉帥和丈夫四處求人拉飼料,但根本找不到肯運貨的人,而且路都封了,就算找到人,車也進不來。
眼看著雞都餓得奄奄一息,劉帥和丈夫只好趕在雞餓死前聯繫買家,可是這個時候,有誰會來收呢?終於有人肯來收了,但壓價很低,最後劉帥按每斤2元的價格賣掉了一些稍微大一點的。剩下的小雞怎麼辦呢?
這些小雞都是劉帥和丈夫精心挑選養大的,每天按時餵食,按時打防疫針,這些雞是全家人的希望,還貸款、孩子上學、贍養老人都靠這些雞了,可是,他們卻沒有能力再繼續餵養它們,家裡一粒飼料也沒有了。
那天早上,劉帥把雞舍的門全打開了,小雞們奪門而出。「與其關在雞舍裡餓死,不如把它們放了自尋活路。」因為不是蛋雞,村裡村民也不願意養,有看著可憐的,捉三五隻回去。看著四散的雞群,劉帥和丈夫蹲在地上嚎啕大哭,「這些都是從親戚朋友、銀行裡借來的錢啊,現在都長腿兒跑了。」
背80萬外債,無奈遠赴濰坊打工
劉帥和丈夫算了算,不僅前幾年掙的錢全搭進去了,還欠下80多萬的外債。丈夫急得精神幾近崩潰,家裡的老人也跟著抹眼淚。很快,聞訊而來的親朋好友就上門來打聽,旁敲側擊地來討債。
一下子背了這麼多債,劉帥和丈夫不禁責問自己,為什麼這麼要強,為什麼非要自己創業?如果和村裡的其他青年一樣外出打工,錢也不少掙,生活還穩定,這下好了,一家人的生活全完了。
看著空蕩蕩的雞舍,劉帥和丈夫想過死,「可是老人怎麼辦,孩子怎麼辦?」看著那些在疫情中失去親人的家庭,劉帥安慰自己,至少還活著,活著就有希望。
很快,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2020年2月底,全國各地陸續復產復工。也就是那個時候,劉帥從網上看到了一條招工信息,位於山東濰坊的歌爾集團正在招聘大量工人。劉帥和丈夫都報了名。
以前不願外出打工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如今外出打工是為了還債。
劉帥有兩個孩子,兒子13歲,女兒10歲。把孩子託付給年邁的父母,劉帥和丈夫背著行李踏上了未知的打工之路。
在劉帥的行李中,有一個小包,包裡裝著梳子、剪子、電動推子。養雞的同時,劉帥還在村裡開了一家理髮店,疫情期間,理髮店不能開了,養雞虧了錢後房租交不起更沒發開了。店裡的東西沒法帶走,好在手藝隨身走。「走的時候,我就打算一邊打工一邊給人理髮,欠這麼多錢,能掙一點是一點。」劉帥說。
擺路邊理髮店,老人免費理
來到歌爾後,劉帥和丈夫被分配到同一個車間,一天工作10個小時,住有宿舍,吃飯有食堂,為了省錢,兩個人每天每頓飯都選最便宜的6元套餐。兩個人每個月加起來能掙1萬元左右,「拋去生活費,每月能還8千左右的債。」劉帥告訴記者,現在大頭是還銀行,當時從兩家銀行貸了款,丈夫負責還一家,她負責還另一家。除了還銀行,還得還親戚朋友的,劉帥翻開自己簡訊記錄,長長的還款信息翻了好幾頁翻不到頭。
翻著翻著,手機簡訊的聲音又響起來了,劉帥打開微信,是一個好朋友發來的催債信息。劉帥看了一眼又關上,她不知道該怎麼回。
下了班後沒事幹,劉帥看到廠子附近晚上很熱鬧,員工多、周邊小區也多,五月底六月初,地攤一下佔滿了路邊。劉帥想,不如也去擺個攤,理髮。
她找了把塑料凳,帶著工具包,找了玉清街蓉花路路口的一個位置,這裡有個大燈杆,晚上特別亮,理髮沒問題。
她用廢紙殼給自己做了一個招牌,上寫「理髮」二字,招牌擺在地上。可是,一開始沒人來。
劉帥覺得這樣不行,等著顧客自己主動來理髮有點困難,周圍有的是美容美髮的店,為了打開局面,她給人免費理。她先給老人免費理,「看見有大爺大媽晚上遛彎路過,我就上去拉住,大爺理個髮吧,不要錢!」就這樣,劉帥給人免費理了近一個月的發,因為理得好,理得快,她的理髮攤慢慢出名了。
有人問她,總不能一直免費啊,得收錢,你準備收多少錢?劉帥說,10塊錢就行。
一個多月後,劉帥開始收費,不過遇到老人她還是免費。
8日晚,當記者來到劉帥的理髮攤時,她剛給一個女孩剪完頭髮。劉帥一邊收拾一邊告訴記者,一次她給一個出來遛彎的老大爺免費理了發,第二天晚上,老大爺硬給她送來10元錢。劉帥感動地為此錄製了一條抖音視頻,她對自己說,一定要堅持,一切會好起來的。
劉帥生於1984年,80後的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老10歲。「就怕父母在老家被人逼債,在外邊苦一點累一點不怕,再累也要把債還了。」
理髮的人並不是很多,多的時候五六個人,有時候一個人也沒有,劉帥堅持等到晚上10點,「如果能掙個三五十塊錢,這一天的生活費就有了。」
這天晚上,她一共剪了三個頭,掙了30元。剛要收攤,女兒打電話說學校要買學習資料,需要20塊錢。給女兒轉了20元紅包後,劉帥的眼淚奪眶而出。
她已經快半年沒見過女兒了,來濰坊時還是寒冬,轉眼已到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