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爾巧遇海森堡,量子迷霧一掃光,普朗克常數再發威

2020-12-19 科學塢

書接前文,老郭在《只懂經典物理,就敢猜測原子模型,太膨脹了》一文中,提到了玻爾的原子模型打開了量子力學的大門,這裡來講一講,量子力學的大門究竟是什麼?

一、在通往量子力學的路上,玻爾巧遇驅霧人

話說,玻爾成功利用自己的氫原子模型解釋了氫原子譜線之後,立刻成為了那個階段物理學界中的明星。跟我們現在很多人出名了之後一樣,四處講學。

一天,玻爾在某個禮堂裡面向下面的聽眾描述他的原子結構。一般來說,這種講座很少有人會在下面認真聽臺上的人究竟在講什麼。但這一天,玻爾遇到了這樣一個年輕人,這個愣頭青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海森堡。

這個時候的海森堡才20出頭,本來是跟自己的老師索末菲出來打醬油的,但他在聽眾提問環節問了玻爾一個相當難以回答的問題:「偉大的玻爾教授,請問電子在兩個軌道之間躍遷需要的時間是多少呢?」

玻爾被難住了,尷尬地下不來臺,但是玻爾畢竟是玻爾,一個非常有經驗的演講者,他回答說:「這是一個好問題,年輕人。」如今玻爾的這個回答,已經成為很多教授迴避尖銳問題的必殺技。

我們現在回頭看玻爾的原子模型。我覺得有兩個問題,大家一定跟我一樣想知道答案,其實也是當時的物理學家們迫切想知道的答案:第一、當電子從一個軌道跳躍到另外一條軌道的時候,究竟發生了什麼?第二、如何確定電子在原子內運動的軌道是圓形或者是橢圓形呢?

為了說明這兩個問題,我們不得不從經典力學開始說起。

二、經典力學與量子力學之間的聯繫

很多非數學、物理或者力學專業的小夥伴估計都沒有聽說過經典力學其實還有另外一種形式——分析力學。這種力學我在其它文章裡也用到過,大家可以往回翻翻,那篇《狗攆包子為什麼走直線?》,還有近期寫《愛因斯坦的時空彎曲是怎麼來的?》,都是用的分析力學。

這個分析力學是個什麼東西呢?我們在使用牛頓力學研究一個物體的運動軌跡的時候,通常都會建立一個坐標系,比如速度-時間坐標。而這個分析力學的坐標是一種數學上的處理方法,它把描述物體的運動的物理量擴展為兩個,即廣義動量和廣義坐標。

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把二階微分方程(牛頓第二定律的方程就是一個二階微分方程)降為兩個一階微分方程,這樣就簡化了計算過程。我在前面文章裡計算穿越地球兩端的隧道所用時間的時候,用的也是這個方法。

這種處理方法的發明人是拉格朗日和哈密頓,他們倆都是數學家,所以你如果說,分析力學其實是一種數學或者是數學上更容易處理的經典力學也是可以的。

三、分析力學是如何看待電子的運動的呢?

從分析力學的角度來說,原子內的電子有兩個參數:動量和坐標。如果我們能同時知道這兩個參數,那麼電子的運動就可以用拉格朗日方程來描述了。這在經典力學力當然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在量子力學中,這卻是區別於經典力學的關鍵。

對於電子這樣微小的物體的測量,如果我們要準確測量它的位置,就必須用更短波長的光,我們的測量勢必要對運動的電子造成影響,電子就會立刻改變它的動量;而如果我們測量它的動量的時候,同樣會給它施加一個影響,就會改變它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說——

【劃重點】我們不可能同時得到電子的坐標和動量的準確值!換句話說,電子不會有所謂的軌道!

【注意】這個結論,是用分析力學(經典力學)的方法得到的。

四、h普朗克常數——量子力學的大門

就在物理學家們都在一籌莫展的時候,海森堡發現了量子世界的一個公式[x,p]=xp-px=ih/2π,這個公式稱為基本對易關係。根據量子力學原理,可以推導出不確定關係ΔxΔp≥h/4π。

從對易關係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出,氫原子坐標和它的動量的乘積得到的東西跟它倆的順序有關。從不確定關係式中我們可以看出,坐標的變化量和動量的變化量不能同時為零。如果量子世界滿足這樣的數學,那麼我們從分析力學中得到的那個結論:「我們不可能同時得到電子的坐標和動量的準確值」就是正確的。

等等,這裡好像有什麼地方不對?在小標題三中,竟然用經典力學就得到了位置和動量的不確定關係。如果這樣,那麼朱清時教授所說的,你的女兒同時在客廳和臥室是不是就存在著這種可能性呢?這豈不是會導致一個混亂的世界?

拯救現實世界的就是——h普朗克常數,它實在是太小了,其值為6.6260693×10^-34Js,這意味著,如果我們計算一顆子彈的不確定度,那就是可以與氫原子電子大小相比擬的數值了。一顆子彈如果在一個氫原子大小的尺度內不確定,並不會干擾到真實世界的秩序。

之所以要把普朗克常數稱為量子力學的大門的原因正是如此——只有普朗克常數發揮作用的現象,我們才稱之為量子現象。

結束語

雖然我們從分析力學中得到了動量和坐標的不確定關係,但真正讓物理學家們相信的是——電子是沒有按照一定的軌道來運動的。這是因為,科學家們從來沒有在實驗中觀測得到電子的軌道!實驗中,電子總是在這一刻的某個區域內,下一刻又會跑到另外一個區域,局域地看,電子似乎是在做無規則的運動。

但是如果疊加大量的電子的照片,我們就會發現,電子出現在某些區域的概率特別大,而其它區域出現的概率很小甚至是零。海森堡也因此提出:必須放棄電子軌道的概念。

從此量子力學拋棄了那些臆想出來的東西,只相信實驗觀測得到的物理量,在量子力學中,力學量開始用算符來代替,電子知識概率性地出現在氫原子周圍,並沒有確定的軌道。而海森堡用他的計算方法,完美地解釋了當時發現的一些物理現象,從而得到了那個時代物理學家們的信服。

關於量子力學的大門是什麼的問題,小夥伴們,你們搞清楚了嗎?

歡迎關注@郭哥聊科學,物理學專業科普作者,為科學代言,為愛好者答疑解惑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誕生後的120年,沒有人真正懂他
    普朗克推導的結果表明,能量不可以取任何值,而只能是一個常數(即後來的普朗克常數)的倍數。然而,能量具有離散的值在當時是難以被接受的。甚至連普朗克自己對他的發現也表示不解。他用了多年時間,試圖將的這個常數應用到經典物理學中,但都沒能成功。
  • 量子力學創始人普朗克,一開始不相信自己發現的理論
    導讀:本章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此文旨在幫助大家認識我們身處的世界。世界是確定的,但世界的確定性不是我們能把我的。不管你信不信,量子力學創始人普朗克一開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理論!這值得我們深思。
  • 揭開量子力學的真面目:了解到量子本質,能解開宇宙運作的奧秘?
    1900年,普朗克提出,不能假定電磁波連續輻射,必須假定輻射(或吸收)的能量不是連續地、而是一份一份地進行的,只能取某個最小數值的整數倍。這個最小數值就叫能量子,輻射頻率是ν的能量的最小數值。這就是普朗克方程E=hν。E表示能量,ν為輻射電磁波的頻率,h為一常量,即普朗克常數。即能量=普朗克常數×頻率。
  • 15位世界頂尖物理學大佬,20世紀最強大腦,匯集全球三分之一智慧
    盤點一下15位世界頂尖物理學大佬,20世紀的全球最強大腦,匯集了全球三分之一的智慧。 愛因斯坦(德國→瑞士→美國)--猶太裔物理學家,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 百年的超越:量子物理學與量子計算機
    一百多年以前,正式對於黑體輻射的深入研究,打開了量子物理世界的大門。光的研究有力佐證了量子理論,後面會說到十九世紀末的時候,人民普遍認為經典物理學已經非常完善了。但是很多實踐中的觀察發現,當處於高速狀態下的時候,經典物理學就會出問題。這其中重要的研究對象是光。我們都知道牛頓用三稜鏡把陽光折射成立七種顏色,牛頓堅持認為光是由一份份粒子組成的,因為光可以用鏡子反射。
  • 光速與普朗克常數引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及其命運的轉機:互為貴人
    一、機會青睞有準備的頭腦下面這段往事非常有趣。愛因斯坦原來以為自己的論文發表出來就會引起物理學界同行科學家們關注和熱烈討論,結果卻是幾乎沒有任何反應。他非常沮喪,抱怨也無用,只能繼續他小職員的工作,還好他會拉小提琴。
  • 量子力學那點事兒華山論劍之二:薛丁格的貓
    看著愛因斯坦離去的背影,玻爾一陣心苦,不由得想起了以往的崢嶸歲月。遙想當年,貴公子普朗克捨去了青春年華,帶來了量子烏雲,讓世界為之一震,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則似閃電,照亮了天空,物理界的暴風雨來了,自己在恩師盧瑟福的啟發下,也提出了自己的原子模型,三劍客聯手終於推翻了牛頓爵爺。
  • 普朗克—物理界的白月光
    第一次提出了黑體輻射公式,其中包括能量子概念和著名的普朗克常量h,並推導出了玻爾茲曼常數k。為了解決與愛因斯坦學術上的矛盾,組織了第一次索爾維會議。普朗克的一生推導出現代物理學最重要的兩個常數k和h,甚至他的墓志銘就是一行字:h=6.63×10-34J·S。這也是對他畢生最大貢獻——提出量子假說的肯定。
  • 玻爾和尼科耳孫:角動量量子化
    在玻爾模型中,如果一個電子從一個軌道跳到另一個軌道,其角動量的變化必須是h/2pai的整數倍。3.玻爾量子化假設玻爾提出兩個假設。第一個假設:軌道量子化的條件:L=mvr=n(h/2pai).角動量L不像經典物理學那樣任意取值,在第一條軌道中,L=1(h/2pai),在第二條軌道上L=2(h/2pai),在第三條軌道上L=3(h/2pai),......換言之,只有軌道角動量為量子單位(h/2pai)的整數倍時,軌道才是允許軌道,其中n稱為量子數。第二個假設:量子躍遷條件。
  • 【量子物理】顛覆思維,讓你十分鐘搞懂量子力學
    英國的博物學家胡克,提出了光的波動說,他認為光是一種波,與水波相似。荷蘭人惠更斯發表《光論》,發揚了這一理論。      他們的反對者,是牛頓。他提出了光微粒說,認為光是極小的微粒,遵循運動定律。      兩派觀點爭執不下,但都有瑕疵。      按照牛頓的觀點,光是微小的顆粒。他合理解釋了光的直線傳播和反射性質。
  • 虛粒子不是粒子,真空也不是空的 | 量子群英傳
    零點能的概念最早出現在普朗克(Max Planck,1858 -1947)1912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1],是他在重新表述他十幾年前開創的量子理論時提出的。之後,在1911年至1913年發表的一系列論文裡,普朗克提出他的"第二量子理論";他在重新推導的能量輻射子的平均能量中,給出了零點能量的表達式,即 (1/2) hν,h 是普朗克常數,ν 是量子諧振子的頻率,見圖22-2左上方的公式。根據普朗克新表述的輻射公式,量子系統所擁有的能量不能低於零點能。
  • 量子力學裡的「波函數坍塌」是由於人的意識導致的嗎?
    結論是:這隻貓的死活狀態並不是打開箱子那一剎那決定的。這是一個生活常識,是一般吃瓜群眾都知道的常識。如果投票,薛丁格的觀點一定會得到90%以上的支持率。但可惜的是,愛因斯坦和薛丁格都是用宏觀的一些常識和邏輯在套用量子領域的現象,後來證明他們是錯的。
  • 一本漫畫,讓你輕鬆看懂量子物理!
    可能會想起那隻被關在密封盒子裡、有著生與死兩種疊加狀態貓咪的思想實驗;又或許在欣賞的科幻作品時,創作者一遇到無法解決的困境或者難以解釋的死局,總會拋出一句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1927 年,索爾維會議在比利時召開,愛因斯坦、居裡夫人、玻爾、海森堡等等著名物理學家出席,這次會議確立了量子物理的理論基礎。
  • SHA256的浩瀚無垠與PQC的呼之欲出 | 抗量子研習社
    阿蘭·圖靈在1936年提出圖靈機,而在更早的1900年,舊量子創始人(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與創始人(海森堡,狄拉克,薛丁格)創立了量子力學,現在算起來也是百年有餘了。量子計算機也日趨成熟中。2019年穀歌公布的53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2020年12月,我們的「九章」量子計算機.接下來的視頻介紹了量子計算機的部分工作原理:看完這兩個視頻有什麼感受呢?如果感興趣,想繼續探討請留言,帶您認識一幫崇尚極度質疑,不怕問問題的小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