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德國,就會想到青蔥的山崗、蜿蜒的河流、茂密的森林和靜靜的湖泊,格林童話就是在這樣的樹林和水邊寫成的。可是,我們卻很少將德國作為夏日度假的目的地,每次最多只是穿越她,為了去南方尋找陽光和海灘。可能是因為離得太近,反而沒了神往之情吧。
今年對長距離開車心生怯意,就在離家三個半小時車程的德國Eifel山區租了一個小屋。離家近,不怕沒有絕佳的風景,就怕沒有宜人的氣候,這是不願意遠行需要冒的一點風險。因為附近的西北歐地區,夏季的氣候是不太穩定的,可以很熱很燦爛,也可以很冷很陰。在陽光充足的地中海邊你不妨租一個小小的屋子,甚至搭一個小小的帳篷,因為大多數時間你一定會在戶外活動;可是在氣溫和陰晴變數較大的西北歐,你最好預訂一個寬大一些奢侈一些的房子,以便在陰雨綿綿的日子裡躲在屋內遊戲、閱讀、看碟片、聽音樂……而不至於委屈了自己。
Eifel地區是一片片柔和起伏的山巒,廣闊的原野上青綠的牧場和金色的麥田相間,不由得讓人想起「青黃相間,自然之紋」的名句,這不就是大自然最美的圖案嗎?一萬多年前,這裡曾經是火山活躍地區,所以如今還有一彎彎靜靜的火山湖,藍綠色的湖水像一粒粒明珠,奪目卻不耀眼,又像大地的眼睛,無語卻含著柔情。
我們的房東是一對慈祥的老年夫婦,提奧和海蒂,他們開始熱情地向我們介紹房子的一切,據說是五星級的標準。可惜他們只會說德語,我們只好憑著荷蘭文和他們連蒙帶猜,好在這兩種語言比較接近,很多詞彙、句式都相似,所以簡單的日常交流可以基本維持。房東早早地在大門上掛上了我們的名字,說:這就是你們的家!並告訴我們當天晚上在他的小木屋「提奧」內有一個聚會,給新來的客人們介紹當地的名勝古蹟和風土人情。
晚上我們來到「提奧的木屋」參加聚會。山鄉的夜晚冷颼颼的,木屋內燒著壁爐,溫暖明亮。新來的客人們紛紛到來,多數來自荷蘭,提奧夫婦招待大家喝德國啤酒和本地河谷產的白葡萄酒,一邊告訴大家附近都有什麼好玩的去處,把酒談笑,其樂融融。談話間我們知道,老夫婦從1982年起開始經營家庭式度假屋,從當時的一所屋子,發展到今天的六所,每一所房子都是他們自己親手一磚一瓦建造起來的。他們有四個孩子,小女兒夫婦幫著他們一起打理家庭公司。六所房子分別以他們夫婦和四個孩子的名字命名,所以有「提奧」、「海蒂」、「馬賽爾」,我們住的叫「帕斯科」,是他們最小兒子的名字,如此看來是最新的房子了。
老夫婦還講了很多逸事,從語言的誤解到有趣的見聞。印象最深的是曾有一家荷蘭大家庭,有13個孩子,當時不得不租了他們兩所房子,非常熱鬧非常可愛。臨走的時候,孩子們要負責把自己的衣物放進汽車,把垃圾扔到規定的大垃圾箱裡,結果有一個孩子卻把一袋垃圾放進了汽車,而把自己的一袋衣物當作垃圾扔掉了。一大家子回到荷蘭才發現這個「調包」事故,趕緊打電話來問大垃圾箱清理了沒有,結果是爸爸又開車回來領「衣物」。
來自荷蘭的客人們也聊得很愉快,交流一些在本地旅行的經驗心得,其中有一對來自荷蘭北方的夫婦,妻子是德語老師,所以常自告奮勇充當我們的翻譯;丈夫很幽默,告訴我們他們去韓國旅遊時可風光了,所到之處男女老少爭相同他合影,因為都說他長得像那個荷蘭足球教練希丁克,那可是他們心目中的英雄啊!聽了他的話我仔細端詳了他一番,還真有那麼點像啊!
夜深了,客人們告辭,微醉而返。這樣的聚會熱鬧又有效,一下子拉近了房東和客人,客人和客人,還有遊客和本地的距離,讓人對未來幾天的假期充滿了新的期待。(摘自:法國《歐洲時報》,作者:章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