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啟示錄:功夫在詩外,打破思維固執的圈圈

2020-10-20 求心內佛

人類的思想跟人類的卵子很相像。卵子有一個「關閉」機制。當一個精子進入後,它就「關門」了,其餘的精子就進不來了。人類的思想普遍有這類特徵。

認知上面,就形同於思維空間的「固執」,陷入一種偏見,誤判

每個人都有認知的偏見,程度不同,很多時候我們無不就是覺得自己知道了解到的,就是最正確的,很容易陷入一種「誤判陷阱」之中。

《天道》中,劉、馮、葉三人,雖然都曾是商人,腦子裡面是具備一定的商業思維。但是,在吃官司的時候,還是擺脫不了思維空間限制,認定「官司一定會輸掉」、「事情一定會這樣發生」、「事情的本質一定是這樣」,最終做出了讓他們都後悔的「誤判決定」。三個臭皮匠,還是沒有頂過一個諸葛亮。

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普通人,其實也與這3人一樣,會碰到很多「一定會這樣」的問題,事實上,結果往往背道而馳。我們如何避免這種誤判?

功夫在詩外

陸遊在《示子譎》告訴兒子: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不能僅僅局限於一時、一地、一物。

我們一生真正工作的時間其實很短暫,按照1萬小時理論,差不多10年時間我們才能夠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但是,光是一個領域的知識,肯定是不夠用的。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其實都無不是在給我們啟發。

《天道》中,當伯爵公司願意650萬收購格律詩公司以後,肖亞文苦思冥想不得其解。碰巧,有一名男子去搭訕她。她把兩件事一聯想,就通竅了:伯爵公司不就很像這名男子,我不就是格律詩公司,伯爵公司的真正目的不就是意在接近、了解,看有沒有機會,對於伯爵公司來說,只是一種「試探」而已。

在文學中,這種手法叫做類比。很多時候,我們把生物學、醫學、計算機學、化學、物理學、市場學、心理學、哲學、宗教學等等學科結合起來,做一個融會貫通,就會發現很多新的東西,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創新

打破思維固執的圈圈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天道》中,3人遇到官司,按照思維的慣性,覺得自己真的是做了一件「錯事」,所以他們會主動上門去「認錯」,可惜人家不吃他們這一套。

歐陽雪還比他們好一點,執意堅持「商業摩擦」,而非「不正當競爭」,不然真真就是「不打自招」。

在兩性婚姻之中,很多人都在談論「原生家庭」這個詞。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兩片葉子。同理,也不存在著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兩個人有著不同的底層的「成長碎片」、「情感邏輯」。

這種思維固執的圈圈的例子很多:鳳凰男與鳳凰女,就是現代社會,對於兩種思維群體不同,貼上的標籤。

要打破思維固執的圈圈,無疑是痛苦的,類似於鳳凰涅槃、破繭成蝶。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地跳出「舒適圈」。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進化自己的大腦

很多時候,我們無不是在盲人摸象,都對,都不對。

網際網路時代,各種信息爆炸式呈幾何式信息熵增。各種信息紛至沓來,讓人顧及不暇。

在當今時代,對於我們每一個個體來說,腦袋無疑是最重要的武器。我們想要在當今社會,立於不敗之地,必須不斷的進化自己的大腦。

我們對於事物的認知,一般來說,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總是有一個認知過程在裡頭。但是,我們也不可能在完全認清楚了以後再行動,這無疑也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認知。我們可以先行動起來。

做事情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學下「踏門檻效應」,先要求自己做一件小事,然後引導自己一步步地「更上一層樓」。

遇到事情,我們按照這3個步驟或許就會少很多後悔:

向多數人請教、找少數人商量、自己做決定。

葉、馮、劉3人,假如吃官司以後,向丁元英請教,找丁元英商量,結果肯定就是皆大歡喜了。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電視劇《天道》:宛如人生啟示錄
    不得不說,國產電視劇《天道》就是這樣一部作品。《天道》中演員的演技毋庸置疑,王志文那精湛的臺詞功底和表演,將一個三分靜氣、三分貴氣、三分殺氣、一分痞氣的男人演繹得淋漓盡致《天道》改編自著名小說,早已經在觀眾群中有一定的基礎,是經過無數觀眾品讀出來的好書。
  • 《天道》:肖亞文的兩個「榨油」思維
    男人想要有一番作為,務必要學一學肖亞文的3個「榨油」思維,絕對受益匪淺。但是她花這個錢特值,如果沒有芮小丹的關係連著,也沒有後來成為格律詩一把手的機會。還有後來格律詩被樂聖起訴,她自告奮勇入股格律詩,並在格律詩訴訟前加入,這種勇於承擔風險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
  • 《天道》中王志文代表強勢思維,有個人的思維境界比王志文還高?
    《天道》這部由王志文領銜主演的電視劇。二十四集,短小精悍。這部劇播出時並沒有引起轟動,但看過的人無一不被其中的思維思想所震撼。從觀看量來說,它是小眾的。由於內容的深度,註定它不會有一個吸引大眾的賣相。參演的都是老戲骨,題材也不是言情,它旨在探討文化背景對人思維的影響,探討哲學和宗教,乃至探討一種純粹的人生觀。
  • 《天道》:男人若不想甘於平庸,請牢記天道的3個「人脈」思維
    ,同樣也有很多人認為肖亞文才是《天道》中最大的贏家。在《天道》中肖亞文本來只是其他公司一個普通的職員,在格律詩面臨最困難的時候選擇入股格律詩,最終從一個小小的職員搖身一變成為了格律詩的董事長。人之所以碌碌無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的思維方式會做出不同的選擇,而不同的選擇就命中注定有不一樣的命運。
  • 真正喜歡《天道》的人,懂得「天道思維」,知道強者和弱者的區別
    丁元英是《天道》這部劇的男主人公,由王志文飾演的,是一個無所不能的大人物。在劇中,芮小丹與丁元英因音響結緣,為了感謝丁元英芮小丹準備了一個飯局,還專門請來兩個文化人作陪,酒過三巡,便詩興大發,本來想在丁元英面前炫耀一番,自命清高賣弄文化,沒想到被丁元英的一首《卜算子-自嘲》羞辱的無地自容,在高人面前自慚形穢,知道不是一個檔次的人,只能灰頭土臉告辭了。
  • 天道思維:沒錢沒人脈時,學會這兩種老闆思維,出人頭地是早晚的事
    當你去研究一些行業的佼佼者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人都說從零開始,當你沒錢沒人脈時,學會三種老闆思維,早晚出人頭地。1、敢於冒險、主動出擊擁有老闆思維的人,往往不甘平庸,敢於冒險,敢於不斷跳出自己的舒適圈。他們不喜歡被動去接受,更喜歡主動地去創造一切,永遠都有一顆不安分的心,一腔奮鬥的熱血。
  • 《天道》芮小丹宴請丁元英,一首自嘲詩,為何「文化人」卻走了?
    丁元英隨口的一首詩,意境高遠,雖說有那麼點窮酸秀才的味道,但是丁元英此時的詩還是很應景的。三個「文化人」的離開並不是因為丁元英展現出多厲害的才華,而是因為詩的本身,對於不懂詩的人,那麼它只是幾行字而已,比如:歐陽雪和馮世傑,並沒有因為丁元英這首詩而感到有什麼不適。
  • 天道:什麼樣的思維讓天道這麼火,讓丁元英這麼厲害?
    大家好,我是江貳郎,天道思維解讀發起人,開始之前,簡單介紹下從商業的角度來解讀天道,你會發現,無論是天道所展示的劇情,還是我們回歸現實所接觸的實際情況。任何時候,有資金的人追著有項目的人跑,有項目的人追著有思想的人跑,天道開篇就塑造了丁元是一個有思想,有文化的人。這個社會,不缺錢,不缺項目,只缺有思想,有文化底蘊的人,你和你的目標之間,只是缺少一種思維模式,什麼樣的思維模式?
  • 電視劇《天道》中的逆推思維
    電視劇《天道》,根據《遙遠的救世主》一書改拍成電視劇,我從2012年開始發郵件向朋友推薦天道這部電視劇到現在差不多已經間接影響了幾萬人看這部電視劇,他們都有不同的受益,也有些爭議,總之這部電視劇開啟了一個人的思維格局和意識,強烈建議總裁你一定要看一看這部電視劇,比單純的看書或者上課理解的更深刻。
  • 《天道》:丁元英隱藏的3種頂級思維,看起來簡單,悟懂很難
    隨著《天道》中很多小視頻的傳播,對於這部劇好奇與欣賞的人越來越多,劇中「怪才」王志文飾演的丁元英也是越來越讓人想捉摸透,特別是他在劇中所透漏3種讓人離成功更近的頂級思維。關於此部劇中的臺詞,應該是很多人都是渾渾噩噩地聽著,能真正懂得理解的還是很少。
  • 天道思維:劇中丁元英說的「井沿」是什麼意思?為何指向劉冰?
    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有這一段臺詞:「什麼是神話?不過是強力作用的殺富濟貧,扒著井沿看一眼而已,不解決造血問題,誰敢拿著一個村子的農民去證明扒井沿兒看一眼的結果?那就不是錯了,是罪。如果真理是人做出來的,那也不叫真理了,叫主義。」
  • 《天道》:選擇思維是人生成敗的關鍵
    最近重看電視劇《天道》,又一次驗證了這個真理。 《天道》由王志文、左小青領銜主演,講述了年輕的女警官芮小丹通過朋友結識了商界怪才丁元英,丁元英異於常人的性格和讓人瞠目結舌的才華深深吸引著芮小丹。 《天道》是許多人心中永遠的神劇,
  • 《天道》思維:丁元英,原來是豆豆喝著「蒙牛」構思出來的?
    牛根生的運籌帷幄,第一來源於他異於常人的精妙布局,布局中最大特點就是逆推思維。而丁元英在《天道》中把布局做到了極致,每個環節控制得分毫不差,按結果進行倒推,倒思逆行,讓人直呼看不懂。一直到跟格律詩達成合作,這才看出端倪。特別是身在其中,又無法看懂事情走向的古城三人組懊悔不已。
  • 電視劇《天道》:當你窮困潦倒時,不妨試一試天道思維方式
    一直推薦電視劇《天道》是因為,通過這部電視劇能夠啟迪你的思維,每次觀看都會有新的解讀,如同劇中所講,就好像打開了一扇窗戶,能讓你思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聽到不一樣的聲音。至少比每天在短視頻上,以及各種真假難辨的網絡信息中,耗費大量時間要有意義的多。通過劇中幾位人物的刻畫,被討論最多的是強勢思維造就強者,期待救世主的弱勢思維造就弱者。
  • 《天道》思維:破解思維密碼,你也可以成為丁元英
    親愛的各位《天道》道友:你好,我是你的老朋友楊拾郎,今天來我們一起來聊聊《天道》思維。所以,他認為正常的為人處世風格,在眾生看來……丁元英的思維顛倒,倒行逆施,有著超常人的思維方式,不按常規出牌,為人處世與眾不同,讓人不可理喻,似乎一切的人和事都在他的算計之中,就被人們認為是似魔似鬼就是不像人的高人。那麼到底丁元英的思維模式是怎樣的呢?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 讀懂《天道》中的思維,你也可以成為高人
    所以你必須提高努力自己的思維層次,其實你讀懂《天道》的NT思維,悟透它,你也可以成為高人」在微信群跟「心富財來」分享這些話的人,是一個特別低調的老總,他以前做傳統的實體生意,幾次破產,幾次翻身,40多歲後,因悟透了《天道》高人的思維模式,開始進入陌生的網際網路行業,運用《天道》這NT思維模式進行巧妙的布局,最終賺到了網絡一大桶金,並一直持續盈利到現在
  •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
    李嘉誠曾經說過:「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如此,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如果你等待別人從外打破你,那麼你將註定成為別人的食物,如果你自己能從內打破,那麼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成長,相當於一種重生。
  • 楊拾郎天道:能成大事者,都有這兩種思維,後一種是高人做局的關鍵​
    這世界最厲害的不是金錢,不是權力,不是資源,而是思維,掌握思維的人能夠調動金錢,權力和資源,你能站高望遠,會對一個項目,一件事有思路,有角度,有方向。能成大事者,都有這兩種思維,只要你掌握好,前途不可限量!1、雙贏思維什麼是雙贏思維?
  • 天道思維:決定一個人命運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種思維方式
    一個人有能力是好事,但是有能力不代表你一定會成功,更不能因為自己有能力就可以恃才傲物,一個有能力而總是抱怨沒有機會,抱怨老天不公平的人,他們往往是因為沒有掌握這兩種思維。1、灰度思維灰度思維是一個成熟人必備思維,在很多人眼裡,這個世界上非白即黑,相互對立,認為好人性格好,道德高尚,長得也好;而壞人往往是長得兇神惡煞,脾氣也壞。而具有灰度思維的人的眼裡,世界不是黑與白,而是黑白共同的世界。他們能巧妙地融合不同的人組成一個團隊,把相互對立的事情,布局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 天道思維告訴我們: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從來不是能力和智商
    格局決定未來,思維決定行動。真正決定你命運的,正是這種天道思維。在影視劇《天道》裡,劉冰,有很多小聰明,辦事靈活。除了有些愛慕虛榮外,葉曉明交代的事情,他都能很好地完成。北京格律詩初創時,在葉曉明的帶動下,迅速打開局面嗎,一票同行都敬他三分。然而,這兩個人最終的結局雙雙失敗離場,劉冰更是還上精神絕症,跳樓自殺……他們失敗的原因除了心胸狹窄以外,還有模糊不清的目標思維導致沒有魄力,只將個人眼前利益至上。這就是沒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