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項目所在的府前路片區在整個餘姚陽明古鎮規劃中的定位是塑造後王陽明時代的頌歌,即通過豐富的業態設置結合餘姚母城古鎮的改造,將陽明心學這一深刻的哲學精神轉化為大眾語言,融合進城市生活中。
一、循序更新,有機疊加
場地內原有建築和空間的情況較為複雜,建築需修復,改建,新建的程度不一且分布無序,針對這樣的情況,首先對整個片區根據需要更新的程度進行層層梳理——保留建築,已經過修復並在使用,不影響整體氛圍的房;歷史建築,目前留存具有年代感,建築細節保存較完好的建築;修繕建築,歷史細節不明顯,但具有歲月使用的年代感;改善建築,已根據歷史建築復原新建單空間氛圍單調的房屋以及老舊房屋;更新建築,與預計整體風貌不符且在空間節點具有靈活度的項目。
二、心靈治癒驛站
在整個片區中圍繞中央廣場的建築組團,這個建築組團需要面向主要動線和面向廣場及次要動線形成統一的風貌,並成為整個片區的核心區域。 區域內業態涵蓋餐廳,民宿,手工零售,健身,咖啡畫廊,形成一個微型社區場景。設計圍繞治癒之旅的主線,根據業態條件,將建築立面和空間結合芳香植物為主的景觀植入多感官的治癒元素進行有機結合。
「無夢之夢」
微民宿
利用內院,增加位於主次動線之間微民宿的私密性,並通過開窗角度的調整,避免住客之間發生對視,並將場地原有建築標誌性的波浪形屋頂元素融入景觀塑造,強調「屋頂之上」的天空夢境。
食愈花園
原有宅子前本有一方菜地,樸實且具有生活氣息,設計中延續這個概念,將果蔬架,有機菜園和外擺結合,烘託出自然有機風格的輕餐飲。再外擺利用新鮮果蔬的販賣功能結合景觀塑造,融合休憩空間,提供身心放鬆的健康治癒環境。
鹽集坊
手工,零售,健身,形成現代多樣性的社區生活活動,利用陳列面的露出和主動線廣場景觀結合,形成序列感的治癒效果
咖啡畫廊
作為承接主動線至廣場客流公共空間屬性,咖啡畫廊本身十分契合這一需求,設計上保留了原有房屋的院落空間,利用鋪地將內外空間貫穿,利用原木色自然材料呼應整體治癒性氛圍,包容感極強戶外平臺能夠容納多種停留休憩形式。並保留原有建築的梁柱結構,對柱子進行修復並將其置於咖啡廳入口的廊道灰空間出,增強歷史風貌感。
業主單位:開投藍城
項目負責人 :鄭宏傑
文化創意:鄭宏傑、孫建彪、高升、王文娟、宋凡珍
規劃設計: 鄭宏傑、張晶、王文娟、全文玥
建築設計:鄭宏傑、張莎、張晶、唐玥、全文玥、吳穎穎、麥景朗
景觀設計:潘瑩星、國宏玉、李逢、汪竹園、王志成、譚羽琪
項目位置:餘姚市
項目規劃用地面積:529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