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鮑勃·迪倫到痛仰樂隊,非常崇拜一個人,他的作品被認為是聖經

2020-12-25 海報有話說

從鮑勃·迪倫到痛仰樂隊,每個人都崇拜一個人,他的作品被視為聖經。

在目前國內搖滾圈。痛仰樂隊一直是各大音樂節的終曲。在那些舊的搖滾樂逐漸消失後,樂隊很快成長為搖滾圈裡的一個大樂隊。

他們的音樂不僅有搖滾的味道,也有人性的味道,尤其是他們的代表作《再見傑克》。

如果你不知道這個名字傑克,你可能不會明白你在唱什麼。

這首歌中的傑克指的是美國著名作家傑克魯亞克,他是「垮掉一代」的代表。最著名的作品叫做《《在路上》 》,這是一本意義非凡的書。

如果我們簡單地介紹這本書,它可能會偏離本文的主旨。這本書在全世界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只提到幾個熟悉的數字。

鮑勃·迪倫,唯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歌手,特別喜歡傑克.kai 魯亞克。甚至在採訪中直截了當地說:我想看看傑克魯亞克寫了什麼。

仿佛在他的腦海中,傑克魯亞克寫的是他的精神食糧。

在歌曲鮑勃·迪倫中,你也可以聽到很多傑克魯亞克的影子。像著名的《答案在風中飄揚》一樣,這個名字本身就能反映傑克的精神。對自由和真實自我的渴望是不可抗拒的。

許多文藝界對傑克讚不絕口。許巍曾出版過一張名為《在路上》的專輯。一方面,它回顧了他多年的音樂旅程;另一方面,它向傑克致敬,他讀了古典文學和佛經,而不是許巍。在他心中,他也是一個傑克的粉絲。

除了這些文藝界。賈伯斯曾說他在《在路上》的影響下創建了蘋果。可以說,這部作品對人們的影響由來已久。

起初,這本書在我國被禁止。大約在20世紀90年代搖滾音樂在這個國家興起的時候,許多年輕的搖滾人都以閱讀這本書為榮。

改編自這本書的影視作品也相繼出現。最近的一部在2012年上映。這部被許多粉絲和書迷期待已久的電影沒有在中國上映,因為它太忠實於原著了。我不得不說這很遺憾。

無論是書、音樂還是電影,他們想要表達的是一種精神內核,即人們對自由和美的嚮往。原著中的人物經常徒步或搭便車走遍全國,為的是找到一個地方來平靜內心的激情。

永遠年輕,永遠流淚,《在路上》都是給人最好的禮物。

相關焦點

  • 不是選秀場對不起痛仰樂隊,而是痛仰樂隊對不起選秀場
    當一個人群把自己的立場預設到大眾和主流文化的對立面,他們就會顯得格外敏感且脆弱,他們認為自己的所有行為必須得到道義上的保護,但凡只要出現質疑的聲音,那就是與自由精神對立。 有時候他們儘管說反對管控和壓制,卻在一次次或真獲假的被傷害過程中得到高潮。 艾未未曾經說:「被威脅是很上癮的事情。當權力都會鍾情於你,你感覺到你被重視。」
  • 鮑勃·迪倫的夏天,樂隊的夏天
    1964年的《時代變了》給迪倫永遠貼上了「抗議歌手」的標籤(雖然他自己並不認同),而《鮑勃·迪倫的另一面》更集中體現了他超強的原創能力,創作出整張專輯11首作品,迪倫只用了一晚上,準確地說是六個小時和一瓶博若萊葡萄酒。1965年初,迪倫推出了評論家認為「難以超越的」《全部帶回家》,不到半年,這位24歲生日才過去三個月的明尼蘇達猶太男孩又拿出了更偉大的《重返61號公路》。
  • 痛仰樂隊:不要停止我的音樂
    無疑,痛仰樂隊把全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而這也是第二期節目中最後上場的一支樂隊。一直都特別喜歡歌中重複的「讓我歡樂一點」,直到看完他們的整個表演,還是讓人沉浸其中。張亞東是第一次看到痛仰樂隊的表演,也對他們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們的表演非常開心,非常放鬆,沒有像他們的名字一樣,給我那麼大的壓力,我覺得是搖滾的那個感覺,在享受音樂。」
  • 痛仰樂隊:即使樂隊成立二十多年,他們卻依然《在路上》
    而痛仰樂隊演唱的歌曲,詞曲大部分是由高虎完成的。 雖然樂隊知名度不算特別高,但他們的歌大家卻很可能聽過,那首非常火的《公路之歌》就是痛仰樂隊的代表作之一。
  • 是時候曝光痛仰樂隊了!
    二十幾年前,剛到北京的高虎信誓旦旦地說:「我能幹很多事,戰地記者、冒險家、做音樂,我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後來,組樂隊、出唱片、被人喜歡、被人質疑,他再回頭看看當年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兒,忍不住笑出來了聲。
  • 痛仰樂隊:你的不期而遇,是我的如期而來
    高虎的目光顯得有些不自在,這是他們樂隊的首場演出。在上臺之前,他無數次的告訴自己不要緊張,結果還是吞吞吐吐的向觀眾介紹自己:「大家好,我們是來自北京迷笛學院的樂隊,我們的名字叫痛苦的信仰,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們的音樂。」演出非常成功,高虎一點也不怯場,事實證明,痛仰正是為現場音樂而生的。
  • 痛仰樂隊真的來海嘎小學啦!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彭妲7月25日,痛仰樂隊與六盤水大灣鎮海嘎小學的學生們攜手來了一場網絡直播。直播過程中,雙方合奏多首歌曲。「我和學生們一直期待痛仰樂隊的到來。能和偶像近距離接觸,孩子們心情非常激動。」海嘎小學教師顧亞告訴記者,早在6月份,他就在網絡上發布了海嘎小學「未知少年樂隊」演奏痛仰樂隊作品《為你唱首歌》的短視頻,並被對方轉發。「隨後不久,我就接到痛仰樂隊經紀團隊電話,說想來我們學校一趟。」接到電話後,顧亞老師立刻將消息分享給正在排練的學生。學生們將對偶像的期待轉化為動力,排練更加努力。
  • 痛仰樂隊真的很low嗎?
    當然,如果你有亟待解決的問題,也可以通過評論區或者私信來向楊主播提問,同時你也可以通過文末的「閱讀原文」轉跳到知乎的原問題,來收看更多其他zhuangbility答人的答案。那麼我們今天要回答的問題是:痛仰樂隊先舉個小例子。
  • 樂隊的夏天痛仰樂隊的成員都有誰?痛仰樂隊有什麼含義
    小編不是很懂音樂,但是最近看了樂隊的夏天這個綜藝就特別被吸引,以前就聽過這些樂隊其中幾個的一兩首歌,但是看這個節目很開心,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發現各種音樂都很好聽讓人感動,像裡面亞東說的要去多聽各種類型的音樂,別浪費了耳朵。而節目裡痛仰樂隊也是備受關注的,那麼痛仰樂隊的資料是什麼呢?
  • 是時候曝光痛仰​樂隊了!
    後來,組樂隊、出唱片、被人喜歡、被人質疑,他再回頭看看當年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兒,忍不住笑出來了聲。就像很多人賦予搖滾樂的定義一樣,憤怒、反抗、吶喊...到最後才懂得搖滾是有「心」的。從一支花臂長發的硬核樂隊慢慢轉變到如今柔軟、平靜,他們背負著太多的罵名與質疑。但如果你了解高虎,了解痛仰,撕下柔軟的外衣,你會發現他們的音樂是走心的。幾天前,痛仰樂隊為紀錄片《棒!
  • 樸樹現《樂隊的夏天》再次語出驚人,痛仰樂隊告訴你什麼是音樂人
    樸樹現《樂隊的夏天》再次語出驚人,痛仰樂隊告訴你什麼是音樂人不知道大家還記得樸樹之前參加《跨界歌王》被邀請與歌手合作演出嗎?當主持人問他為什麼要來的時候,他說為了賺錢啊,當時就把大家驚到了 ,如此直白的流露,如此精簡的表達,令得主持人不敢再問,主持人都說,從來沒有一個嘉賓能把自己的語言減到如此,她最怕的就是和樸樹對話,而樸樹其實真的就是這麼一個人。
  • 被張歆藝和痛仰樂隊的智商震驚了
    還有一件事是前幾天就有的八卦,說國內有個樂隊的樂手走私毒品被抓了,當時說是痛仰樂隊吉他手田然。更讓我震驚的是痛仰樂隊的態度。摩登天空避而不談,很明顯是怕惹禍上身,田然離隊了其實你們打著「他不歸我們管」的旗號也能躲過去。包括腦殘粉也是先幫他們這麼辯解的。
  • 樂隊的夏天:痛仰的《再見傑克》表達的是什麼?
    再見傑克之後我看了痛仰的書《我們還會在一起漫步》,這是痛仰樂隊成員高虎、張靜、遲功偉、宋捷分別從各自的角度敘述了他們學習音樂的經歷,以及和痛仰的故事。書裡,高虎說他很喜歡《美麗失敗者》臺灣譯本序言中一句話:我要面對教條微笑,但是誓死反對它。他覺得這句話和痛仰樂隊所追求的理念非常契合。《樂隊的夏天》中馬東問他們:痛仰的靈魂改變過嗎?
  • 清爽的痛仰樂隊和油膩的樂評人
    鄒小櫻和痛仰樂隊的上次交集出現在去年充滿樂隊記憶的夏天。鄒在他的節目裡對痛仰進行了一番批判,從三個方面——不動彈,邏輯自洽和沾沾自喜——來論述這支樂隊是多麼的油膩。海龜的《男孩別哭》,旺福的《兩個恰恰好》,旅行團的《逝去的歌》,刺蝟的《火車》都是樂隊代表作,甚至冠軍新褲子,唱的也都是自己的熱門單曲。包括鄒小櫻後期喜歡的盤尼西林,《雨夜曼徹斯特》難道不是樂隊之前的代表作嗎?此人雙標程度令人髮指。當然,痛仰全程沒有理過他,畢竟樂隊和樂評人的關係就是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關係。
  • 痛仰樂隊2018《今日青年》百城巡演
    痛仰樂隊最難能可貴的精神是這也是他們作為一支老牌樂隊最搖滾的一面。   很多人認為他們不像以前那樣「躁」了,似乎也不再搖滾了。恰恰相反,他們在音樂上的這種轉變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也是他們成長的必經之路。作為樂迷,他們期待音樂人給予自己更躁的感覺,或是很好唱的歌,於是很多樂隊都停留在了這個層面,樂迷喜歡什麼便迎合著去做什麼。
  • 民謠 痛仰樂隊 痛苦的信仰
    成立於1999年的痛仰樂隊(Miserable Faith)是當下中國享有最高聲譽的搖滾樂隊之一。
  • 痛仰樂隊高虎老婆寧寧是誰 痛仰高虎個人資料哪裡人
    歐陽娜娜和高曉松參加過一檔綜藝,它的名字叫《樂隊的夏天》,不知道大家看過沒有。《樂隊的夏天》最新一期節目,痛仰樂隊閃亮登場,它的主唱高虎很受關注。有爆料說,高虎已經結婚,他的老婆叫寧寧,是一名富二代。這樁爆料的真假,隨即引起討論。痛仰高虎和演員高虎同名,卻不是同一個人。演員高虎的感情狀態,有的人可能知道一點。痛仰高虎呢?
  • 痛仰樂隊:再見傑克,我們要上路了
    特別是痛仰到了最近幾年的作品。恰恰是印證了哪吒的成長史---從叛逆走向相對舒緩的反抗世界方式。比如「願愛無憂」「再見傑克」「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這些都是在延續美國垮掉派的文學血液。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再見傑克」的「再見。傑克。再見。我的凱魯亞克。」哈哈哈哈。這不是傑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嗎。其實不難發現,痛仰是將他們對世界的憤怒轉變成了博愛,一種相對平和的反對世界方式。
  • 痛仰樂隊捐出100萬,「願愛無憂」詮釋搖滾精神!
    所以,搖滾似乎就要脫離大眾,要嘶吼,要暗黑,甚至常與D品、性等聯繫在一起,才是真搖滾;而那些趨於大眾的、正面陽光的、和平與愛的東西,卻紛紛被歸到「偽搖滾」一類而遭不齒。 就痛仰樂隊來說,其實這支樂隊分為兩個階段,以2007年為分水嶺。從前是「痛苦的信仰」,後來是「痛仰」。
  • 《樂隊的夏天》痛仰、南無、woohoo、九連對節目呈四足鼎立
    《樂隊的夏天》,夏天裡的樂隊,這個名字本身就挺好玩,可以翻過來調過去地念,怎麼念都是一句人話。一看就是人,就是聰明人取的節目名字,《樂隊的夏天》。到現在已經更新兩期了。只因前一期很吸引小編的眼球,所以第二期就早早地等在某視頻網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