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九泉 藍小姐和黃小姐
大家發現了嗎?雖然我們嘴裡一直念叨著:臺劇已經徹底沒落了,過時了。
但這幾年,影響力能輻射到兩岸,並且聚焦到社會現實問題的作品,大多還是臺劇。
▲ 抽絲剝繭,精巧構思,劇火了,連帶著許光漢成了迷妹們第一季度的新男友。
今年一開年的《想見你》就不用多說了,看似穿越題材的外衣下,實際上是在嚴肅探討青少年成長和性取向問題。
▲ 這是臺灣版的片段。保留了臺詞:「你來那個的第一天哦。」
▲ 這是大陸播放的片段。我們口中不屑的臺劇,卻往往能做到我們做不到的事。具體什麼原因,大家也都懂。只上一張圖,哭笑不得。請問女生來生理期這句臺詞,大陸版有什麼可刪減的呢?女性經期在我們的影視作品裡就這麼見不得人麼?敢情人都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唄?
去年引發兩岸強烈關注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對社會法律公正、死刑犯的權利探討,劇本立意之深刻,團隊拍攝之出色,說真的,我們目前真的望塵莫及。
▲ 男主吳慷仁,女主賈靜雯,配置是近年來臺劇超強組合。
所以,人人口中已經「沒落」的臺劇為什麼還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爆出這種熱劇呢?
在聊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來介紹今天文章的主角——吳慷仁。
你可能不太熟悉他,正常。
因為他一直在臺灣拍戲,除了參加過幾次兩岸電影的交流會,還一直沒有來大陸發展。
但如果你看過去年那部大熱的《我們與惡的距離》,裡面那個讓人氣得牙痒痒的「老好人」律師王赦,就是吳慷仁演的。
這個角色不好演,想想看,為一個恨不得人人得而誅之的殺人犯辯護,這樣的律師必然也是要招致輿論很多罵名。
▲ 這段長達近10分鐘的獨白是本劇的高潮之一。論紮實臺詞和劇本的重要性!!!
自然,劇集一開頭,就是王赦走出法庭,被憤怒的受害者家屬和義憤填膺的圍觀群眾潑糞的場景,非常有衝擊力。
這部劇之所以爆,不靠狗血,不靠顏值,靠的是它具備極強的現實主義色彩,和對社會現實的關切。
一部真正優秀的影視作品一定能引發觀眾乃至整個社會的思考和反思。
這部劇的精彩影評很多,我們在此不贅述。還沒看的,建議快去看看。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去年金鐘獎的最大贏家,包攬14項提名,最後拿下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以及分量最重的戲劇節目獎。
▲ 有點震驚,入行多年的賈靜雯居然是第一次入圍金鐘,並且成功封后。穩定幸福的婚姻和家庭真的滋養女性,賈靜雯這幾年狀態回春,繼續憑高質量作品重整旗鼓。
▲ 歌手出身的曾沛慈在聽到自己得獎後,一度不敢置信。熱愛唱歌的女孩被公司推著走上表演之路,也算苦盡甘來。
▲ 模特出身的溫升豪也是金鐘獎提名常客,這次也靠《我們與惡的距離》這個優秀團隊拿下了最佳男配角。客觀來說,他在劇裡的角色發揮空間不大,但他盡力了。
當晚最終大獎——最佳戲劇節目獎依然被大熱門《我們與惡的距離》團隊摘得,全體工作人員激動上臺,表達了對臺灣影視產業的信心和艱難跋涉的創作歷程。
▲ 這種全員上臺的場面超震撼。
非常喜歡結尾大家的疊掌鼓勁,場面很動人,優秀的作品永遠是整個團隊的功勞。
開獎前眾人紛紛看好的最佳男主角沒能花落吳慷仁,堪稱最大遺憾。
▲ 對於視帝的頭銜,吳慷仁本人態度倒是很隨緣,他在新劇中減肥扮老讓人幾乎認不出來,在上臺給其他人頒獎時,動情得講了一番話,成為當晚最佳金句。
不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應該是,長江後浪接前浪。我們要接住後浪,給年輕人支援。
不要怕,你沒看錯,這個黑黑精瘦的光頭男就是吳慷仁,當時他正拍攝新戲《傀儡花》,為了角色減重22斤,並且曬黑到爹媽都認不出來。非常敬業。
▲ 減肥22斤的吳慷仁在古裝新戲是這麼個造型,老了起碼十歲不止。
這麼一番老人式的「諄諄教誨」,卻出自80後的青年演員,但又贏得了在場同業的所有掌聲。
因為大家都有目共睹,臺劇想從低谷爬起來,有多難,吳慷仁在其中又貢獻了多少力量。
一個年近30歲才入行的愣頭青,是如何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艱難又迅速地成為臺灣影視圈領軍演員的?
今天,我們來講講吳慷仁的故事……
吳慷仁,1982年生於臺灣高雄。
▲ 最右的男孩是吳慷仁,左邊是他哥哥,中間是他們的媽媽。
長在單親家庭,家境不好。他自己也不是愛讀書的乖乖仔,初中畢業後讀了職高,但也只把學校當成睡覺的地方,從13歲就開始進入社會打零工,一直沒有任何固定工作,賺錢的唯一手段就是不停的打零工。
他後來回憶,自己光20歲之前就曾經幹過近50種臨時工作。
▲ 他幹過餐廳服務員、夜市擺攤、工地粗工、焊接工人、收垃圾的清潔工……
年輕又精力旺盛的學渣,什麼都想幹,也什麼都學得快。即使窮得只剩幾百新臺幣,不知道下一份工作是什麼,買個吐司就能熬一天的日子,他也有過。
▲ 十八九歲的時候,吳慷仁去工地腳手架做工人,他回憶自己當時不戴安全帽,也沒有系安全帶,像個猴子一樣爬上爬下,現在想想覺得很危險,但年輕的時候根本不在乎這些。
年少不知愁的日子過得很快,20歲出頭的時候,他離開家鄉高雄,來到繁華的臺北,進入一家酒吧開始當酒保。
在酒吧工作的吳慷仁開始遇到人生的第一個小難關:他發現自己一直堅信「有手有腳就能把事情做好」的想法被打破了。在「專業」面前,他的一切身體優勢都只是「笨手笨腳」而已。
不懂酒,也看不懂英文和法文的酒名,吳慷仁只能負責結帳和給客人倒白開水。
帶著南部口音的受挫年輕人一度被酒吧熟客當成透明人,只能去洗杯子,一洗,就是半年。
年輕氣盛的人終於明白,這裡沒有人義務教你,一切只能靠自己看、問、學。
吳慷仁為了學好調酒,在24小時營業的敦南誠品書店讀調酒書讀到通宵,早上再被店員叫醒。又攢錢去日本拜訪店家,背著20瓶在臺灣買不到的酒自己研究。
▲ 1989年開業,營業31年的敦南誠品書店在2020年5月31日正式閉店。這裡一直是臺北東區的文化標杆,文藝青年的摯愛。
當他終於調出讓客人稱讚的酒時,改變他命運的人出現了。
吳慷仁無意間在酒吧結識了導演李啟源,受對方鼓勵,進入娛樂圈,開始拍一些雜誌和廣告。
▲ 吳慷仁將李啟源視為啟蒙恩師,去年還給李啟源的新書做宣傳。
▲ 十多年前的廣告照片多少還是有點土氣哦,這髮型真是不太適合他……
幹著幹著,吳慷仁終於擺脫了一直以來的赤貧狀態,靠著調酒師的薪水和拍廣告的收入,吳慷仁幾乎已經年入百萬新臺幣。
如果就這麼一直知足過下去,過著小康的日子,也蠻爽的。但要是這樣的話,也就沒有後來的演員吳慷仁了。
畢竟不是科班出身,在一次廣告拍攝中,吳慷仁被導演訓斥:怎麼搞的,連表情都不會做?!
不甘心的吳慷仁心想:那我就去學學表演到底是怎麼回事!
▲ 吳慷仁回憶:當時廣告拍了8天,他有整整6天都在被導演罵。
帶他入門的導演李啟源後來回憶吳慷仁當時破釜沉舟的勇氣:
他就像花豹一樣,只挑準好的獵物。一旦鎖定目標,就全心耐心守候,絕不因任何事情分心;而且一出手,就會讓別人看見。
吳慷仁推掉了所有廣告邀約,在僅有5%的錄取率下,考進了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碩士班演員培訓班。隨之而來的,是忍受著幾乎整整一年半都沒有收入的尷尬境地。
簡而言之一句話:專心學好一件事,豁出去了。
2009年,已經27歲的吳慷仁被導演陳慧翎相中,演了電視劇《下一站,幸福》的男配角花拓也,這也是現在很多臺劇迷一眼就能叫出名字的角色。
▲ 男二就是給觀眾用來心疼的……
▲ 儘管兩年前就演過社會主義兄弟情短片《沿海岸線徵友》(尺度再大的不敢放了哈哈哈),但演《下一站,幸福》的時候,吳慷仁的表現依然是非常生澀。
不懂走位,經常擋住安以軒或者其他演員的鏡頭。
▲ 被導演調侃「因為你大家無法收工」,新人吳慷仁懊惱地像個孩子……
短短5個字的臺詞,也經常NG多次。
在後來觀眾印象深刻的哭戲中,他更是NG了20多次。
▲ 導演說,那時的吳慷仁不會演,就是真哭,哭得鼻涕眼淚一起流。
電視劇很成功,花拓也這個痴情男二的角色也博得了不少存在感。這也是吳慷仁第一次正兒八經地接觸演員這個職業。
▲ 在《下一站,幸福》拍攝快十周年的時候,吳慷仁還曬出了當年的片場照。這部劇對他也是意義深刻,他也極其感謝當時導演對他這個新人的信任和鼓舞。
但當年吳慷仁沒想到的是,他剛剛出道的時刻,也正是臺劇飛速衰落的時代。
最後一部火爆兩岸的臺劇大概是2011年林依晨和陳柏霖主演的《我可能不會愛你》。自那之後,再也沒有什麼傳統的言情臺劇影響力能超過自身以往的戰績。
也就在那段時期前後,我們童年記憶中那些臺灣偶像劇演員:林依晨,鄭元暢,明道,郭品超,吳尊,陳喬恩,差不多都開始來大陸發展撈金。
幾乎是一夜之間,臺灣影視產業的演員中堅力量消失了。
沒啥知名度,年齡尷尬的新人吳慷仁繼續堅持在臺灣拍劇。
臺劇沒落的因素有很多,但最大的原因,是窮。
論片酬,沒有大陸有誘惑力。
論製作費,大陸一集就是上千萬,哪裡比得了。
艱難的現實條件很難留住人,更何況,精明快消的娛樂圈也不像公司還能給你談情懷,畫大餅,人人用腳投票,去能賺錢的地方發展。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吳慷仁繼續跌跌撞撞地拍著低成本、在臺灣之外幾乎沒啥影響力的劇。
和他一起拍戲的,也都是周幼婷、黃姵嘉、夏于喬這些在大陸名字很陌生的非著名演員。
▲ 不過周幼婷的老公,我們就很熟悉了,是藍正龍。
在這種大環境就很窮的情況下,他拍過一些爛戲,也拍過兩部頗受好評的劇。
一個是《出境事務所》,編劇就是後來創作出《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呂蒔媛,另一部就是和許瑋甯、黃建偉共演的《麻醉風暴》,並憑藉後者拿下2015年金鐘獎迷你劇集最佳男配角獎。
矮子堆裡拔將軍,那時的吳慷仁,終於在臺灣影視圈混出了一些名氣。
也迎來了事業的轉機——《一把青》。
▲ 《一把青》電視劇海報。
▲ 《一把青》的原著是白先勇《臺北人》中的一個短篇小說。篇幅很短,只有幾頁,一萬多字。《臺北人》是白先勇非常經典的短篇小說集,裡面收錄的其他故事還有我們更耳熟能詳的《金大班的最後一夜》《遊園驚夢》等等,《一把青》在裡面真是著實不起眼。簡單來說,講的是抗戰期間,一位女學生朱青和空軍隊員郭軫的愛情故事,同時也刻畫了當時空軍和空軍眷屬的群像生活。
▲ 導演曹瑞原(最右)跟白先勇(中)的淵源很深了,2003年改編過他的《孽子》,2005年改編過他的《孤戀花》,《一把青》是他看中的第三個故事,這部劇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因為曹瑞原精準的眼光、不懈的堅持。
▲ 能把一萬字小體量的故事改編成31集的長篇電視劇,編劇黃世鳴也是功不可沒,他幾乎「再創」了這個故事。不誇張地說,這是一部可以超越原作的電視劇。
《一把青》的抗戰空軍題材註定了這是一部需要很多「大場面」的「大製作」,需要龐大的製作費。
▲國破家亡,生離死別,是縈繞這部劇的永恆主題。
對於擅長小成本言情劇的臺灣影視行業,這是個難啃的骨頭。
今年爆紅的《想見你》,一集的製作成本只有35萬人民幣,大陸版一共26集,總共加起來製作費才900萬人民幣出頭。放到大陸,這點錢恐怕連塞牙縫都不夠……
而5年前的《一把青》總製作成本高達3700萬人民幣。
其實當我敲出「高達 」這個詞的時候,有點哭笑不得。
因為幾乎同期大陸的《太子妃升職記》,號稱「最窮劇組」,全靠鼓風機撐起來的網劇,製作費用居然也有近2000萬。
▲ 而2000萬的成本在大陸劇中已經算是很低的了……《想見你》只有不到它的一般,臺灣影視業者真是把一分錢掰成兩半花。
相比於《太子妃》始終在橫店取景,《一把青》除了在臺灣,還到南京、上海等地取景。
臺劇因為產業萎靡缺乏資金而導致的艱難困境已經到了要把創作者逼瘋的地步。
不被看好的歷史題材,過於高昂的製作費用,讓傳統的商業電視臺敬而遠之,最後,公共電視臺伸了一把手,《一把青》才得以完成拍攝。
▲ 真·人肉拖飛機……
事實證明,只要劇本好,演員到位,製作團隊靠譜,「窮」也能創造奇蹟。
▲ 劇是好劇,甜的時候是真的甜,後面虐也是真的虐。看哭一包紙巾沒問題。
經過8個月的艱苦拍攝,《一把青》順利殺青。並在2016年的金鐘獎頒獎典禮上一騎絕塵,成為最大贏家。
吳慷仁也憑藉《一把青》中一眼難忘的飛行員郭軫,拿下金鐘視帝。
▲ 給吳慷仁開獎的嘉賓之一是天心,她也是《一把青》的主演,在念出吳慷仁的名字時,幾乎是激動地喊出來的。同獲視帝提名的還有邱澤,鏡頭還壞壞地給了邱澤一個鏡頭,注意邱澤的表情。
《一把青》的成功,不僅震撼了大陸觀眾,一定程度上也提振了臺灣影視同仁們的士氣。他們也開始自救。
陷入低谷多年的臺視聯合導演王小棣,展開了從培訓演員到劇集拍攝的全線計劃,他們選出了24名新人,進行表演、臺詞和劇本解讀等全方位的培訓,許光漢就是其中一位。
▲ 找到許光漢了麼?
經過一年多的培訓,2016年,被稱為臺灣影視業「一場溫柔的革命」的「植劇場」的8部劇開始陸續播出,其中有三部劇脫穎而出。
吳慷仁主演,許光漢共演的《戀愛沙塵暴》豆瓣評分8.4,這也是許光漢第一次被觀眾熟知的角色:一個愛上了「假小子」的眼線男。
▲ 吳慷仁戲路挺寬的,深情痞氣的飛行員演得了,嘴賤色色的月光族也演得惟妙惟肖。
▲ 26歲的許光漢花了妖嬈的眼線,超級帶感。這部劇的基調比較輕鬆,尤其是許光漢和陳妤這對CP的支線劇情,個人認為是全劇最有看點的。
楊丞琳主演的《荼蘼》,豆瓣評分8.6,當年播出的時候,「人生兩種不同抉擇帶來的生活」的話題真的戳中了很多社畜的心。
▲ 很多人也是從這部劇中真正get到楊丞琳的演技。
盧廣仲主演的《花甲男孩轉大人》,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0。
在這個培養新人以擴充臺灣影視圈新人力量的創新劇集中,吳慷仁不經意間也起了「前浪」的助推作用。
現在有個說法是:一看到演員表裡有吳慷仁,基本上就可以放心了。
這幾年,吳慷仁也沒讓觀眾失望,無論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還是《俗女養成記》,只要是優質的臺劇,就一定能看到吳慷仁的身影。
▲ 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裡,吳慷仁客串了一個相當神秘的「引誘者」。
▲ 在謝盈萱主演的《俗女養成記》裡,客串了也幼時女主的叔叔。
這就是一種身為演員的「靠譜感」。
說到這兒,會不會有人疑惑:既然吳慷仁是個這麼優秀的演員,為啥不來大陸發展呢?
畢竟,許光漢剛憑一部《想見你》爆紅,就立刻接下和章若楠的電影新片,還拿下不少代言。
▲ 先是官宣了和章若楠合作的新電影。
▲ 又拿下娃哈哈和凱迪拉克的代言人,多少人豔羨的資源啊,勢頭不可謂不猛。
這恐怕就跟個人性格和情懷有關了。(這裡沒有貶低誰的意思,去哪兒發展純屬個人選擇。)
吳慷仁這個人吧,從他放下一切悶頭苦學表演的時候就能大概猜到,他是個有點倔的人。想一門心思幹好一件事。而他現在貴為臺灣一線男星,甚至沒有籤約公司,也沒有經紀人,所有工作邀約或者合作事宜全都是自己通過郵件處理。
他對此的態度是:有得接就接,沒得接就……隨緣咯!
他不止一次在採訪中說自己的表演基本功還不紮實,臺詞功底也不是很好,希望能再自身狀態都更好的時候,遇到合適的機會,再去大陸發展,而且他覺得大陸的好演員有很多,不缺他一個。
2018年,吳慷仁還專門報班去學臺詞發音訓練。
▲ 念臺詞和聲音是一名演員表演的一部分,可惜太多小鮮肉們根本不在意。
所以他跟大陸的交流可能就僅限於跟隨臺灣電影代表團來大陸參展了。
▲ 去年5月,吳慷仁跟隨臺灣電影代表團來到北京參加活動。自拍的傻樣和他拍的英俊簡直判若兩人……
對了,他說自己的大陸演員偶像是李雪健。哈哈哈。
▲ 這彩虹屁給滿分不怕你驕傲。
但他對大陸粉絲還蠻寵的,合影拍照來者不拒,在大陸收到粉絲送的信,拿回臺灣,在一個天氣很好的下午,慢慢讀,還曬圖反饋,明明是很溫馨的場景,加的標籤也是非常搞笑了。
吳慷仁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敬業程度真的同齡人無出其右。
去年上半年客串完《俗女養成記》之後,立刻為了曹瑞原導演的新戲《傀儡花》瘋狂瘦身並曬黑,簡直判若兩人。
殺青後又為了新電影瘋狂增肥40斤。電影拍完後又為了新戲繼續減肥,這一切都在短短一年內發生,雖然敬業,但對身體也是真的太殘酷,太拼了。
▲ 瘦成這樣還能勉強認出來。
▲ 繼續減肥,外加曬黑,再加上光頭……不好意思你誰?
▲ 電視劇殺青後,為了電影繼續增肥,體檢報告已經呈肥胖狀態。時間間隔太久,體重浮動過大,真的太傷身。
吳慷仁始終堅持在臺灣拍戲的一個原因,可能真的有是一種情懷和擔當在支撐。
這種感情倒也不難理解。
他摸到過臺劇最後巔峰期的尾巴,又眼睜睜看著它衰落至今。
從去年金鐘獎發言獻詞就能猜到,他真切希望自己作為這個行業的一員,能用自己的力量慢慢改變一些事情,讓臺灣的影視從業者更有尊嚴,更有活力。
對一切文化產業來說,錢都很重要,但在一顆初心面前,錢又是最不重要的。
金錢易得,真心難求。
說回吳慷仁這個人本身,我最佩服的就是他身為公眾人物,真的願意利用自身的影響力,為一些值得關注的社會事件發聲,並且身體力行地為弱勢群體發聲。
→ 支持女性:
▲ 「什麼時候我們可以不再用『良家婦女』這次的詞彙冠在女性身上呢?」
▲ 義務拍攝防性侵宣傳片:臺灣每37分鐘就有一位性侵受害者。女性說「不」,就是「」不。
→ 幫助公益:
雖然我們總嘲臺灣演員土,但說真的,見慣了在微博上從不主動(哪怕被動也行啊!)為女選發聲的男藝人們,那些只會跟風轉發官媒「哥哥來了」或者官方主導的公益活動微博時,我真的想瘋狂為接地氣的吳慷仁打call。
在臺劇這塊貧瘠的土壤裡繼續播種,他從不放棄,是身為演員的堅持,也是身為曾受益者的回饋。
人們總讚美「識時務者為俊傑」,無論嘴上如何,心裡也總是欣賞處事圓滑不跟錯隊的人,吳慷仁在臺灣影視圈的堅持在有些人看來就是固執。但如果人生真的就只朝「錢」看,好像也沒太大意思。
臺劇未來的路,可能依舊艱難,但有了新生力量,就有見到光明的一天。也真的希望我們華語影視圈能再度起飛,多拍一些真正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片子。『
因為人活短短一生,我們要努力對得起自己和自己所處的時代呀。
原標題:《人物||吳慷仁:他就像花豹一樣,只挑好的獵物》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