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賀歲檔電影很多,但最歡樂的,還是這部《澳門風雲II》。它是一部缺點和優點都有的電影,畢竟,想到這是王晶的作品,就可以理解了。
因為去年《澳門風雲》在春節檔大放異彩,所以今年第二集也如約而至。周潤發+王晶,這個組合有著80年代的《賭神》在,很難讓人不去重視。畢竟,周潤發當年扮演的賭神高進,在華語電影史上留下了經典的銀幕形象,而後在周星馳的《賭聖》、劉德華參演的《賭俠》等一系列電影裡,賭片竟然形成了一個自有的世界觀,不同班底的導演和演員聯手打造出了一個虛擬卻又很迷人的賭博江湖。現在漫威玩的這套幾部電影聯合一個宇宙觀的《復仇者聯盟》系列,其實當年劉鎮偉王晶他們就已經玩得很熟練了。
其實,時至今日,《賭神》系列已經二十年沒有正統續作了,王晶在拍《澳門風雲》前的本意,也是重拾這個經典。只是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在國內,賭博根本就不能拿來作為電影的噱頭,「賭」字更加不可能出現在片名裡,更何況是「賭神」呢!如果王晶非得一意孤行拍《賭神》,那在大陸公映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即便勉強上映,也會改得面目全非;而單靠在香港上映,那票房數字恐怕連發哥的片酬都付不起。所以,在現行電審制度沒有改變的情況下,想再見到賭神高進的傳奇故事,我是絕望的。
從港版的《賭城風雲》到內地的《澳門風雲》,片名做了改變,故事內容倒沒什麼太大的變化,當年特地看了港版和內地版,發現最大的區別就是粵語與內地方言版,故事上是一致的。顯然,改片名還是因為那個「賭」字用不了的緣故。第一集主要還是王晶翻炒自己的冷飯,風光歸來的絕世高手,訛人錢財的騙子三人組,外強中乾的反派BOSS……這些元素在王晶的作品裡屢見不鮮,只是這次由謝霆鋒+周潤發的組合拿來再用,還是給了觀眾一些新鮮感。
第一集贏得了逾5億的票房,成了王晶在內地最高成績的作品,遠勝於他野心勃勃卻鎩羽而歸的《大上海》。於是乎,續集重裝上陣,陣容變成了周潤發+張家輝+餘文樂+劉嘉玲,連客串一下的都有姜大衛這種級數的老戲骨,更別提結尾驚鴻一瞥出現的劉德華。於是,《澳門風雲II》比起第一集豪華許多,可看性、娛樂性也更強。
這次的《澳門風雲II》,其實和澳門的關係已經不大,除了開頭結尾在澳門之外,故事發展到整個亞洲,泰國、深圳都有不少的戲份,周潤發甚至還在泰國來一場「激戰」。這點很像《賭神II》,當年的第二部賭神也是從歐洲橫跨亞洲,讓高進一路在亞歐大陸冒險,格局遠遠超出了一部賭片的範圍。
而這次,王晶似乎也想複製賭神系列的模式,第二集裡冒險成分遠遠多過了賭博,牌桌子上那點事已經不是重要的了。張家輝扮演的DOA首席會計師帶著150億美元東躲西藏,周潤發一路追查,兩人亦敵亦友,在中泰展開連場冒險。裡面沒少得了一些老港片迷會感慨的細節,例如張家輝扮演的「小馬哥」的稱號,《上海灘》的主題曲,以及對於《賭神》元素的反覆運用。總之整個過程熱熱鬧鬧,情理之外,意料之中。槍戰部分火爆,搞笑部分低俗,反轉部分也很王晶——總結一條:這就是一部典型的王晶作品。
我想王晶對於當年自己親手打造的高進還是充滿了情懷,雖然在目前條件下沒有辦法拍高進的故事,但在《澳門風雲II》裡總算是「借屍還魂」。高進在第一集的結尾來了客串,這次第二集的結尾更加大手筆,不但高進出現,連他的徒弟刀仔也驚喜地出現了,這讓人禁不住在想——莫非第三部還能請到周星馳來扮演星仔嗎?如果做到這一點,那王晶就牛逼大發了,而賭神,也能夠堂而皇之的歸來了!這大概,也算是一種曲線救出被廣電囚禁的賭神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