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的十大小眾高難度玩法

2020-12-18 騰訊網

和所有運動競賽一般,自行車運動越到深入專精的時候,所使用的器材更是分別越細,玩法也就更加多樣。下面小編就盤點一下自行車界的十大高難度小眾玩法。(排名不分先後)

1.DH ——一往無前向下衝

DH,Down Hill的簡寫,通常所說的速降。DH是最激烈的山地車運動之一,100%下坡可以瞬間讓車手腎上腺素飆升,不僅考驗車手控車技巧,更加挑戰內心的膽怯。專為下坡設計,高速下坡需要極高的穩定性和強度,雖然DH比賽中都儘可能輕量化,但DH是實實在在的重車型,200mm甚至更長的行程,強壯異常。寬大齒深的外胎在顛簸的彎道中提供足夠的抓地力,64度的頭管角度強度極高的車架,可以承受殘酷地形上帶來的巨大衝擊。由於衝擊性強烈,速降車的損耗也是極快的,同時也意味著需全方位保護自己。全盔,防風鏡,護甲,護頸,護膝,護腿板等360°無死角防護。這麼齊全的裝備在外行人看起來很厲害。如果有哪位妹子喜歡DH重口味騎行風格,一定會認為「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身披金甲聖衣駕著速降單車來娶我。」不過在多數人眼裡速降車手的形象是:「哎,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啊(嗯,就是狂拽酷炫速降狗)!」

2.FR——極限死士

「FREEDOM!」當年威廉.華萊士臨刑前的一聲高呼,不知喚醒了多少觀眾對自由的嚮往。FR即Freeride(自由騎),看名字就知道它對自由的渴求多麼強烈,騎上它,你可以去你任何想去的地方騎,想怎麼騎就怎麼騎,但對技術,和膽量要求都非常之高。同樣作為山地車的重型玩法,不強調輕量的需求,通常為15kg—20kg甚至更重;看重更長更好的避震,170mm—180mm避震行程;零件一切以強度為第一需求,FR的車架角度甚至大於DH,提供了越過自然地形障礙物所需要的角度。後來衍生出EFR((Free ride Extreme),極限自由騎,以RED BULLRAMPAGE(紅牛墜山賽)為代表。墜山,飛越,玩命為主。要求車子異常堅固,整車除了強度還是強度。代表電影:《車輪不息》

3.DS ——彎道技術哪家強

DS——DualSlalom,雙人彎道競速。強調高速過彎,飛跳,打泵(pump一種利用身體重心調整的技巧),車輛多為短行程或中等行程,由土坡,林道,AM,FR車改造而來。每組雙人同時出發,在各自彎道中齊頭並進。這是速度與技巧的對決,現場觀眾氣氛熱烈,觀賞性高。

4.4X ——是男人,就來硬碰硬

Mountain Cross, 4X racing是一種嶄新的騎行風格。4個車手一組,首先撞線者勝。這些車輛可能是擁有3至4寸後減震的全減震車輛,也可能是硬尾的車輛。而且車架非常的結實。前後都有導鏈器。前叉較鬆弛,車架後叉較短,這是所有山地車裡最火爆最刺激的一種。與DS不同的是,選手之間允許合理的身體衝撞,比賽中翻車事故比比皆是。絕對是刺激的選擇。賽道是人工搭建的場地,會有轉彎牆、土坡等各種障礙。中軸位置較低,都是為了更好的操控和加速四人在高速轉彎騰躍等技術難題中也需要時刻提防旁邊的對手。

5.AM——能上能下,全能王者

AM——All Moutain,全地形山地車。它是介於「XC」與「DH」中間的一種玩法,通常AM以全避震車架為主,並且擁有5.5—6.5英寸避震行程,毫米單位約為140mm—160mm,整車重量通常為13kg—16kg左右(根據車架的重量,以及配件的重量而定),個別品牌還可以將其做到10KG左右的輕量。之所以AM被稱之為全地形山地車是因為它擁有比XC更為堅固的車身,它能夠應對更為激烈的衝擊。既要求車手有爬坡的體能,又要求有下坡的操控技巧,所以駕馭AM的車手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膽量和體力;能上能下,是熱衷於探索未知地形玩家的最愛。

6. Enduro——翻山越嶺,耐力極限

Enduro(耐力賽)可以看成是AM的強化版本,30%上坡,70%下坡,車型與AM幾乎相同。近年來Enduro山地車耐力賽的興起,有不少自行車廠商推出了特別針對的Enduro的車款,更注重下坡。Enduro比賽形式則借鑑了摩託車耐力賽,又不盡相同。山地車耐力賽分為計時下山賽段與不計時爬山賽段兩個部分。一般來說,一場耐力賽由一系列不同的賽段組成,在比賽中選手要面對由各種自然因素組合而成的複雜越野路況,這需要選手們兼備優秀的車技與充沛的體能。在每個分賽段的比賽中選手都需要進行兩次打卡,一次是在出發點,另一次是在到抵達賽段終點時。雖說是耐力賽但可千萬別覺得這是不具有任何危險性的,就在2015年,美國車手手WilliamDean Olson在EWS(Enduro World Series)世界耐力巡迴賽的分站賽中因為摔車撞擊胸部而不幸遇難。

7.DJ——飛得更高

DJ(dirt Jump),俗稱土坡騰躍。土坡車追求的是空中騰躍技巧,在空中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NO-hands,table top等等技術動作,如果你不懂,嗯,只需要輕輕唱:旋轉跳躍我閉上眼。為了保持高速運行和在空中的穩定性,普遍意義上的土坡車架BB高度為負BB或者0BB(BB高度與水平線持平),擁有較長的上管,通常前叉只有100MM,頭管角度和XC大相逕庭。對頭管強度要求高,前後筒軸。DJ車手內心獨白:我是空中作死小能手,我的花樣最多最時尚!

8.BMX——玩酷街頭

要說花樣最多,BMX可就不服了。BMX全稱BICYCLE MOTOCROSS,一般所說的小輪車。BMX最初作為越野摩託的簡易替代版火速風靡美洲大陸,後來BMX拿到平地,滑板的場地裡玩,而且玩的花式比滑板更多,跳得更高,更刺激,就變成了BMXFREESTYLE(自由式BMX自行車),所以現在的BMX大體上分為泥地賽道上的競速小輪車和以技巧為主的自由式小輪車。火箭筒是BMX上獨有的零件,平花一般踩在上面做動作,或者手抓住火箭筒做動作,街式一般是滑竿,滑臺等用途。BMX不僅僅是自行車玩法,更是一種街頭文化。

9. Biketrial——沒有什麼是騎不上去的

trial(注意區別於Trail林道)在英文中有嘗試的意思,如果沒聽過Biketrial,那麼中文譯名攀爬車你肯定略有耳聞。攀爬車也叫障礙自行車,專為攀爬而生,通過技巧和平衡等,通過各種不同類形的人工或天然障礙物,是少數非競速自行車項目之一,也可能是所有極限運動中最不像極限運動的。更高?更快?更強?沒有,它只是一次一次挑戰你內心的障礙。車子需要高強度也需要輕量化,沒有避震裝置,通常也會選減震性能良好的鋁合金作為車架,根據尺寸分為26寸大攀,20寸小攀,和近年來興起的24寸攀爬車;根據攀爬風格可分為純攀和街攀。在廣場上、街道旁、山上的巖石堆裡,路邊的高臺,有障礙的地方就可以練習踩跳、蹬推、前輪定、正反腳等攀爬技術動作。攀爬界著名大神Danny MacAskill將更多的街車元素與街式BMX元素結合到街攀裡邊. 開創了一種新的街攀風格。攀爬車手內心獨白:沒有什麼是我騎不上去的,如果有,那就再試一次。

10. ARTISTIC CYCLING——車輪的芭蕾舞

小眾中的小眾,高難度中的高難度。ARTISTIC CYCLING又稱花式單車,看名字就知道了,能玩出花樣來才能稱之為花式。這也是除場地自行車之外為數不多的室內自行車運動之一。國際標準的花式單車採用死飛結構,沒有剎車系統,使用管胎,車身較短,前後輪相距離較短,頭管角度較大,沒有把立,前叉沒有偏移量,齒比接近1:1,目的是為了確保靈活操作,讓選手在表演時不受任何拘束。

相關焦點

  • 歐洲遊十大新玩法:美食、婚禮、馬術、極光……
    不少「小眾」國家成為「黑馬」。2018年,中國遊客人次增量最多的歐洲目的地國家為塞爾維亞、比利時、西班牙、俄羅斯、瑞典、丹麥、捷克、荷蘭、芬蘭。中國遊客赴歐洲旅遊呈現深度化、個性化趨勢,跟團遊70%佔據主流,這與歐洲遊所涉及的語言、籤證、文化等因素相關。此外自由行、定製遊等個性化產品佔比30%,相比往年大幅增長。
  • 十大輕奢首飾品牌排行榜,小眾平價又高級的飾品品牌推薦!
    十大輕奢首飾品牌有哪些?今天不聊卡地亞,寶格麗,蒂芙尼,梵克雅寶這些既貴又容易撞款的大眾品牌,來聊就聊小眾不貴,戴起來還提升品質感的輕奢首飾品牌,讓你花少錢就能輕鬆擁有「高級感」!下面就來分享一些小編認為國內國外最值得推薦的十大輕奢首飾品牌排行榜,全是大牌的標準,卻有著親民的價格,重點是出門再也不怕撞款。
  • 開州90後小夥玩轉極限單車帥到沒朋友
    從此以後,廖傑工作之餘,就玩上了極限單車,並和一群有著同樣愛好的年輕人成了好朋友,閒暇之餘,他們一起切磋單車技術,挑戰自我,發奮訓練。極限單車就是攀爬障礙自行車,該項運動不止是一項競技類的小眾自行車體育項目,也是一項新興的時尚體育健身娛樂項目!在安全鍛鍊身體的同時,能夠激發人身體潛能,找到突破生理和心理極限時的快感,打破常規突破自我。
  • 拼假10天開啟這些小眾玩法倍受...
    拼假10天開啟這些小眾玩法倍受關注!拼假10天開啟這些小眾玩法倍受關注!馬蜂窩旅遊發布的2020國慶黃金周旅遊趨勢顯示,自駕遊和定製遊在今年十一假期佔據C位,成為出行熱點。在疫情的影響下,遊客越來越傾向選擇自由度高、安全性更好的自駕方式出行。在今年長達8天的「加強版」國慶黃金周中,不少遊客選擇自駕前往內蒙古、雲南等地,開啟長線自駕之旅。
  • 「大圓TOP10」盤點十大高難度遊戲
    沒有最難只有更難,在遊戲史上有著許多高難度遊戲。那麼今天就讓我為各位看官盤點一下那些「難」的想讓你砸電腦和手柄的高難度遊戲。十、只狼宮崎老賊的作品,延續了系列高難度的設定。此遊戲繼承了黑魂系列高難度設定。四、茶杯頭《茶杯頭》是一款以BOSS戰為主的橫版捲軸類遊戲,遊戲難度也是變態的要命,通常打一個BOSS都要死個十幾二十次。
  • 哈羅單車四種「扣費」遭吐槽
    在眾多的共享單車品牌中,哈羅單車(Hellobike)是一家致力於為用戶提供輕活、自由出行工具的共享單車公司,官網顯示,哈羅單車先後在杭州、寧波、福州、廈門、天津、哈爾濱等城市進行投放,未來將投放全球市場,讓每一個消費者都能便捷出行。
  • 含全日空】東京/名古屋/北海道/小松/大阪 新鮮小眾新玩法精選推薦
    確實,日本可以體驗的玩法太多!本期製作人特別精選日本多地新鮮小眾玩法,以及超值機票特惠,包括東京、名古屋、北海道、小松、大阪!去小眾「日光」避暑五星直飛46kg行李,海南航空在剛剛頒布的,航空界奧斯卡Skytrax2019 十大航空公司又榜上有名!充足的 46kg 免費行李額也是服務貼心!
  • CCbike入局共享單車 新玩法對標摩拜
    網易科技訊10月27日消息,今日,CCbike官方對外發布CCbike一代共享單車,創始人張進自2009年從事和政府合作的傳統公共自行車系統企業。然而和摩拜單車的智能鎖不同的是,CCbike的智能鎖既可以獨立鎖車,又可以通過車輛之間互聯的方式鎖車(類似超市的購物車)。在張進看來,傳統的有樁公共自行車和現在的無樁共享單車各有優勢和缺點。無樁共享單車在使用上極大得方便了用戶,但是找車難、違停多、維護難等問題一直沒有好的解決方案;而有樁公共自行車雖然在管理維護上有著天然的優勢,但是受制於站點過少無法充分滿足用戶的出行需求。
  • 破風,華語片中少見的單車題材運動片
    首先華語片中以單車為主題的運動片很少,單車在國內很常見但並沒有作為主流運動項目進入人們視野,跟足球、籃球、桌球等項目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破風》可以說是彌補了這個空白。電影開篇就是一場追逐戰,新人仇銘和邱田作為鄭知元的破風手,幫助鄭知元拿下了冠軍。
  • 香港有哪些值得一逛的小眾隱秘好去處?丨工廠大廈篇
    作為旅遊雜誌編輯,經常要尋摸一些小眾、冷門的好玩地兒,久而久之也變成了一個「隱秘好去處收割機」。
  • 限定版米奇米妮單車空降魔都
    今天,一批「戴蝴蝶結」的摩拜單車出現在上海街頭。原來這是摩拜單車攜手迪士尼商店特別定製的米奇米妮單車。此次首批投放的限定版摩拜單車將分為「米奇車」、「米妮車」兩款情侶單車,並將現身上海熱門商圈。迪士尼商店與摩拜單車強強聯手,開啟線上線下跨界營銷新玩法,活動命名為愛在一「騎」。
  • 寶可夢新作:鋪墊多年的「高難度減法」
    從視頻上來看,《Let’s Go》依然是寶可夢系列的RPG玩法:有一張大地圖,主角在地圖上移動,寶可夢會在草叢裡出現,只不過將以往的不可見式遇敵改成了可見式的「明雷」。一個重要的改變是「戰鬥系統」,在路上遇到野生的寶可夢時,不再需要先將其打到殘血,而是直接扔球就能捕捉,遊戲還提供了一種新的操作方式:用Joy-con或者精靈球手柄做出拋擲的動作就能在遊戲中扔出精靈球。
  • 音樂故事之《單車》 - 陳奕迅,是對父親的控訴
    2001年,該歌曲榮獲2001年度無線電視兒歌金曲頒獎典禮十大兒歌金曲。點擊此處添加圖注內容 《單車》由黃偉文填詞,柳重言作曲,陳奕迅聽過小樣後覺得很感動,因為黃偉文講到非常喜歡單車,是因為他讀中學時爸爸曾經用單車帶過他去海邊,那次是他惟一和爸爸覺得有種親近和愛的感覺
  • 「流量」時代,綜藝文化開啟明星劇場新玩法
    不久前,綜藝《舞蹈風暴》第一季總冠軍胡沈員編導演的現代舞作品《流浪》在大寧劇院落下帷幕,一向小眾的現代舞現場竟座無虛席。近期大寧劇院又公布了一系列演出計劃,《聲入人心 2 》人氣成員袁廣泉將在本周六晚帶來個人音樂會,《舞蹈風暴》第二季熱門舞者黎星、謝欣、李豔超聯手主演的《大飯店》定檔於明年 1 月 22 日 至 23 日……青年新秀因綜藝節目「出圈」,也在不斷拓寬著劇場藝術的邊界。
  • 影片丨值得一看的高分單車電影
    自行車電影一直是個小眾題材,這讓我們很難在大熒幕上看見他們。但是近年來自行車題材電影卻沒因此氣餒,它們不3D,也不俗套,故事各異,但都用心。
  • 騎單車環島? 馬英九也玩網絡直播
    原來,退休後的老馬也不甘寂寞,學著時下年輕人當紅的玩法,在臉書上打卡、互動,玩直播秀。今天一早7點左右,他騎單車從住家附近的興隆公園出發,向北到淡水老街。據了解,馬英九這次騎乘的紅色單車與身上穿著的黃色騎士衣,都是他2007年第一次競選時,舉辦「青春鐵馬向前行」的裝備;當時馬在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楊渡建議下,花10天騎鐵馬從臺灣最南端的鵝鑾鼻,一路殺到最北邊的貓鼻頭。
  • 《十七歲的單車》「單車」為王的日子裡
    九十年代末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穿行著無數自行車自行車是那個時代的象徵在電影《十七歲單車》中單車是貫穿整部電影的線索,也是電影裡被賦予最多含義的最具代表性的符號。九十年代末,自行車雖然不再是曾經的「三大件」。
  • 單車電影單車環島:臺灣年輕人的成人禮
    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部電影除創下2006年臺灣電影最多戲院播放、最長放映日期等多項紀錄外,竟在全臺灣掀起一股單車環島熱潮,如今已然成為寶島上的一道亮麗風景。作為一種新的生活風尚和主張,在臺灣隨時隨處都能看到騎行者的身影,這些來自寶島內外的騎行者們不斷挑戰自我,用心感受著路上的風景與濃厚人情。
  • 魔都周邊小眾玩法曝光,動力飛行傘、星空野營...
    01 動力飛行傘+皮划艇+星空晚宴 桐洲島「水陸空」玩法浙江富陽的桐洲島,從上海自駕3小時左右,比建德更低調,比千島湖更近更方便,人少不說,光是島上豐富的玩法就足夠讓你眼花繚亂!
  • 與單車的一場戀愛:女力單車環島
    ,長大之後卻覺得很無力,年復一年的周年慶取代小時候的單車冒險。或許如此,也讓女性車友們在跨上單車,或是出發騎乘前總是考慮較多,腳步也跟著無法向前。  人生有些時候只是一個轉念,轉個彎看見不同的美好,也找到不同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