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經濟」浪潮下的北京午夜

2021-01-18 新京報

夜裡11點,深夜食堂聚集很多年輕人。

深夜食堂標識。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雙興

晚上的國博,兩個小朋友在臨摹裡耶秦簡。

維修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對地鐵進行檢查。

「夜間經濟13條」頒布,打造「夜京城」地標、推出深夜食堂、策劃「文化IP」,公共運輸服務的配套完善都被提上日程

北京等夜來

立秋趕走了酷暑。

在北京,這座行色匆匆的城市裡,人們沒有立即注意到延長運行的地鐵、延長打烊的商鋪、延長收攤的夜市和延長閉館的博物館。

每天清晨,人潮從四面八方向城市中心聚攏;每天傍晚,又從城市中心向東南西北散去。在這座有著超過兩千多萬常住人口的都市,通勤的人們像潮汐一樣,遵循著特定的時刻,浩浩蕩蕩。

嘴裡戲謔著「996」的年輕人,真正脫離職場、屬於自己的時間大多在夜晚。而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調侃著:北京沒有夜生活。

七月中旬,肯德基的「川香燃辣擼串桶」和「香滷系列」上線,從上午供應至凌晨5:44。首批開售的城市共十個,上海、成都、重慶、哈爾濱……沒有北京。網友開玩笑:因為北京睡得早。

在網際網路上,有人說北京街頭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屈指可數,也有人用兩幅油畫形容對北京的印象,白天弓著腰拾穗,晚上倚靠在沙發上。配文寫著:白天搬磚好心酸,夜晚只想葛優癱。

最近幾天,結束了在北京為期半年的實習,90後姑娘小梁打算啟程去廣東了。

她在一所北方城市讀大四,幾年時間裡,藉由長長短短的實習機會,先後去了潮州、武漢和北京,一邊工作、生活,一邊偷偷打量這些陌生城市。

最喜歡的是潮汕地區。2017年夏天,她和七八個同學一起南下做暑期實踐,住在老城區,附近有許多菜市場、糖水店和大排檔,稍一流連,就到了深夜。用小梁的話說,「感覺外面那麼熱鬧,待在屋子裡就是罪惡。」

她的手機裡至今依然保留著那時候的照片,凌晨的街道燈火通明,大大小小的海鮮鋪在冰塊上,泛著銀光。每天的晚飯時間,他們都只是簡單吃點,留著肚子給深夜的大排檔。在燒烤和砂鍋粥的環繞下,一坐就到凌晨,「很雜亂,很喧鬧,但是也很有生活氣息,很有人味兒。」

那段時間養成的習慣,到北京後不知不覺被改變了。初來乍到,小梁照例在深夜掏出地圖,看看附近有沒有吃夜宵的地方,卻發現許多餐館已經打烊了,通宵營業的便利店也遠在幾公裡之外。實在沒有什麼去處,時間久了,便也習慣了在出租屋裡刷手機、看書度過夜晚時光。

不過,最近,總被調侃「沒有夜生活」的北京,開始著力把「夜間經濟」擺到了檯面上。7月12日,北京市商務局印發《北京市關於進一步繁榮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增長的措施》,被簡稱為「夜間經濟13條」。

其中,打造「夜京城」地標、推出深夜食堂、策劃「文化IP」等均有提及,公共運輸服務的配套完善也被提上日程。

有媒體嗅到了政策的新氣息,發布文章說:北京等夜來。

「深夜食堂」

夏秋之交的北京,夜幕在七八點鐘開始落。位於北京中軸線上的前門大街迎來了它一年中最熱鬧的時間段,和其他商區相比,這裡的茶器、漢服、文房和字畫更密集,別無二致的是,四處擠滿了前來旅行的遊客。放暑假的孩子們讓街區的音量提高了好幾度,有的被父母拉到全聚德門口合影,有的逐個摸路旁的噴泉,有的在旗袍店裡唱《夜上海》。

大柵欄西街的保安,下班時間從晚上10點鐘延長到了11點,「維持秩序」的工作大多數時候無所事事,他靠在路邊,看外賣員搶單。

40多歲的外賣員入行一年了,白天,送出一單外賣可以給他帶來四五元的收入,晚上則漲到五六元,如果熬到零點後,一單還能再多賺兩三塊錢。

夜裡10點,徐佳(化名)和男朋友穿過南鑼鼓巷,鑽進了震顫酒吧。這是她來北京實習的第一個周末,體驗酒吧,列在北漂願望清單的首位。

就著一杯馬提尼,聽完了好幾首《還珠格格》經典曲目。酒精和旋律「回憶殺」,促著年輕情侶聊起各自的童年經歷,這樣的瞬間對暫時結束異地戀的戀人而言顯得珍貴,徐佳覺得有點「上頭」。

十一點鐘左右,酒吧開始迎來最熱鬧的時刻,五道營的胡同也在這時開始甦醒。酒吧之外,服裝店、飾品店、餐館也在暮色降臨後陸續開門,標著「特價」的小東西被搬到最顯眼的位置,注視著邊走邊自拍的女孩子和吵著吃冰激凌的小朋友。

以前,人們說,到了晚上,北京只有簋街、工體、三裡屯值得一提。如今,越來越多的「深夜食堂」給北京的夜晚提供了更多的去處。

合生匯商場的燈光已經開始漸次熄滅了,一部分年輕人鑽進了回家的出租或地鐵,「夜貓子」們則轉移到了地下一二層的21街區。

這個出生於去年5月的「深夜食堂」如今已經有超過200家店鋪,接近凌晨,蘭州小吃店裡的雞蛋牛奶醪糟已經賣沒了,缽缽雞的攤位前擠了四五個人,奶茶店老闆不緊不慢地給兩個正吹牛的男孩子榨西瓜汁,年輕的情侶懷裡抱著新抓到的娃娃。

他們大多年輕,和朋友、戀人圍坐在一起,製造這座城市夜間的最後一重喧囂。

距離合生匯5公裡外的世貿天階也做起了夜晚的買賣。十餘頂帳篷分成兩列,支起在露天的空地上,中間排布著五十多張桌子,燒烤、串串、小龍蝦、啤酒,進入到五湖四海的肚子裡。

頭頂是北京漸深的夜色,還有世貿天階標誌性的電子屏,幻動的燈光給食物灑上不同顏色的霓虹,許多人拿起手機,拍了下來。

世貿天階的北側,緊挨著就是北京第一條延長營業到凌晨2點的商業街中駿世界城。110米長的主街,三十餘家商鋪分布在兩側的三層樓上,從7月1日起,它們的營業時間全部延長。

這裡不缺少顧客。調研數據也在悄無聲息地顯示著這裡作為CBD的榮光——三公裡範圍內,總人口達到196萬人,世界五百強佔283個,納稅超過1億的企業147個。77%的消費者是附近白領,他們中的大多數年齡集中在25到33歲之間。

傍晚七八點,二十多輛白色小車出現在街道一側,售賣茶具、飾品、或是滷味,她們在「夜間經濟」的政策背景下出生,也有著極為應景的名字:夜之光市集。

店鋪的外擺桌椅陸續坐上了顧客,你能見到深夜應酬的年輕人,能見到喝酒聊天的情侶,也能見到凌晨一點戴著耳機打王者榮耀的小姑娘。

30多臺客流計數器見證了「夜行者」們的印記。從7月初的深夜食堂項目開展以來,各門店晚上十點到次日兩點的總客流近9000人。

營業時間延長後,「硬體」們最先體驗到「加班」的感受。以往10點鐘熄滅的燈光如今亮到凌晨2點,與之作陪的還有空調、電梯以及LED屏。為此,商區的工程部增加了5個人手,不僅電需要維護,排水、門窗的保修也被劃分了任務。保潔和保安人員明顯增加,他們穿著制服出現在街區和內場,和空調、電梯一起下班。

到八月初,額外的營業時間讓商區增加了80萬元左右的額外支出。但收入也同樣顯著。

文化夜場

餐飲之外,文化也在拓寬夜間經濟的邊界。7月28日起,原本「朝九晚五」的國家博物館,在暑期每周日延長到晚九點閉館。消息公布的方式活潑誘人,官方微信的標題上寫著:想不想來國博看個展,從早九點到晚九點那種?

古稀之年的老丁在手機上看到了這條推文,從小在北京城牆根長大,一有空閒就到博物館走走。國博開夜場,還是第一次聽說。圖涼快、清淨,他斜挎著一個綠色帆布包就來了,老花鏡架在鼻梁上,貼近玻璃窗,盯著裡面的秦簡看。

秦代的縣政運行是怎麼回事,這位頭髮白了一半的老大爺可以講上十幾分鐘,從郡到縣再到鄉、亭、裡,每一級的職能都可以掰著手指頭說說。

八月初,央視在網絡調查中問:如果博物館、美術館開放夜場,你會考慮前去參觀嗎?參與投票的723人中,88.9%選擇了「會」,而主要原因一項中,夜晚的獨特體驗、不耽誤白天工作、避開高峰人群,各自獲得了超過30%的票數。

延長閉館的幾個小時給參觀者帶來便利,也給服務人員帶來更多工作。博物館的每一層都分布著八九位保潔人員,高度過膝的黑色塑膠袋裡,裝著廣西小朋友的零食袋,湖北高中生的溼紙巾,或是黑龍江夫婦的礦泉水瓶。這樣的袋子,他們每人每天要拎出去十一二袋,趕上延長閉館的周日,數字則會上升到十六七。

東城區的琺瑯廠也在「夜間經濟」的大潮下延長了營業時間。7月底開始,琺瑯廠每周五六舉辦夜場,原本5點的下班時間延長到了夜裡10點,這家63歲的國營工廠還是平生第一次見到披著夜色到來的參觀者和消費者。

彩雲碗上繪著飛天,國色天香瓶上滿是花鳥,銅胎掐絲琺瑯地動儀的八隻蟾蜍、八條龍在展廳角落裡閃著金光,一對琺瑯仙鶴銜著燭臺單足而立。造訪者大多是附近居民和暑期旅行者,比起紋樣設計、工藝流程,更容易被討論的是價格,36萬的琺瑯船被三個拍著肚子的中年人看了四五圈,一萬多塊錢的葫蘆罐聽到了來自南方的口音:「這個好看,就是太貴了。」

「別小看這廠,三五百能花出去,三五百萬也能花出去。」小王站在角落裡說。他胖乎乎的,能侃,愛笑。在白天,他是廠裡的技工,負責掐絲,按照工藝美術大師們設計的圖樣,把銅絲「一鑷子一鑷子地粘上去」;晚上的任務則是客串安保人員,同時也給來來往往的人解釋身邊的景泰藍們的材料和製作工序。

如今,每周五六延長的五個小時,給琺瑯廠帶來了為數不少的客流量,未必全都是消費者,更多的是參觀者。夜色之下,商業屬性減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佔了上風,小王把眼睛挑向轉角處的人群,「我們工會主席不也在那兒科普著呢嘛」。

列檢員「連軸轉」

夜38路駕駛員張凱已經握了十幾年公交方向盤,最近三年,暗沉的眼袋陪他一起開夜班車。從北二環德勝門一路向北,和西二旗、西三旗擦肩,抵達回龍觀。

一頭是不眠不休的市中心,另一頭是《感覺身體被掏空》裡唱的睡城。20多公裡的距離,張凱每天凌晨往返1.5次。

車上的乘客,大多是「帶著傢伙的」。有提著水桶抹布的洗車工,更多的是帶著摺疊車的代駕司機。人和設備一起擠在車廂裡,途經酒吧、餐館和夜市。

夜班車發車間隔長,錯過一班意味著多等30分鐘。時間長了,公交司機和代駕司機形成了默契。公交方向盤左打,即將出站,先側過車身,看一眼後視鏡,如果有燈光閃爍,就多等兩分鐘——等後面的代駕司機趕過來。都是都市夜行人。

留意「夜間經濟」運轉良好的城市,香港、倫敦早已有了越過凌晨的公共運輸,紐約作為「不夜城」,城市軌道24小時運轉。最近,北京公交發布通知,在既有36條夜間線路中,25條縮短發車間隔,並新開7條夜間接駁公交,溝通地鐵和住宅小區,方便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市民夜間出行。

一同為夜間出行提供保障的還有地鐵。7月19日起,1、2號線在每周五六延長運營時間,1號線延長60餘分鐘,2號線延長81到95分鐘,延長運營期間發車間隔為10分鐘。

地鐵列檢員最先感知到變化。2號線的維修中心有4個日檢班組,每個班組8人,白班從早上八點半到下午五點半,夜班從下午五點半到早上八點半,晝夜不停,365天輪轉。

每逢周五周六,10輛地鐵將在凌晨1點30分左右陸陸續續回庫,750伏的高壓電切斷後,兩名工作人員到列檢庫門口接車。

每輛地鐵120米長,由6節車廂、10萬多個零部件組成。列車廣播、空調是否運行良好,車輛部件是否鬆動、磨損,需要一位檢修人員繞行車輛一周,另一位進入車廂底部,從前至後檢查。

全部的檢修工作完成,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凌晨3點多,距離清晨首班車的啟動不足2小時了,忙完接車檢修的8位員工,緊接著要開始著手送車準備了。

以往,末班車不到夜裡12點鐘便全部回庫了。完成檢修工作,1點半左右,距離3點多準備送車,還有一個多小時的休息時間。檢修人員可以「喝點水,抽根煙,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下」。維修中心的值班室正中,放了一張長方形大桌子,每邊趴倆人,8個人正好。但如今,趕上周五周六的地鐵延長運行,它除了放茶杯,基本派不上用場。

從上世紀80年代開通運營以來,地鐵2號線沿著古城牆的痕跡,跑了三四十年。比起蔓延到城市四五環的地鐵線路,見證了現代化的車輪一點點從郊區荒涼的土地碾過,2號線守著最古老的北京城,日新月異的感覺降低許多。不過,它還是記錄了維修中心門口的臭水溝變成了綠化帶,崇文門的菜市場上長出了新世界百貨,破破爛爛的東直門變得越來越齊整,現代化的商場、企業叢生。

如今,這張蔓延在北京地下的龐大而細密的地鐵網,比普通人的想像更複雜,有井然有序的運行,也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嚴密。延長運行時間後,除了列檢員開始「連軸轉」,其他崗位也緊跟著調整。供電分公司開始制定新的巡視、維修計劃,通號分公司正在做設備故障演練,線路分公司把7到8公裡的巡檢區段調整到3.5到4公裡,科技發展公司要確保延長運營期間自動售檢票等設備運行正常……

2號線的工作人員常說,這條線任務多,遇到特殊節日和活動慶典,增加發車數量、延長運行時間都很常見。這位47歲的老員工可以一點兒不卡殼地列舉:過了元旦是春運,春運之後有兩會,清明假期和五一假期時隔不長,緊接著暑月、防汛、十月一,馬不停蹄。不過,幾十年來,臨時的變化雖多,像這次的每周五六都延長運行的長效改變,還是第一次。

夜間經濟慢慢「養」

前門附近的阿里山廣場也新開了夜市,小龍蝦、炒花蛤熱氣騰騰地出現在帳篷底下,廣場一側的舞臺偶爾會有演出。

夜晚十點多,廣場上只剩三四桌消費者了,東北口音的服務員穿著圍裙站在一角,她說,再過一個小時,基本就沒什麼人了。但夜市依然要開到夜間12點。

從讀書到工作,在日本生活了七八年的年輕人小顧(化名),回國後留在了北京,最近正在參與中駿世界城「深夜食堂」的籌備。在他眼裡,同樣是亞洲城市的東京,夜生活的豐富程度遠超過北京。

夜晚,茶餘飯後,年輕人聚集在居酒屋,度過長夜。最後一班電車出現在零點之後,往往迎來大批量的乘客,因為它的存在,人們知道「回得去家」,得以安然消遣娛樂。

而且,因為消費觀念、工作屬性、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差異,日本人很少有「攢錢」的習慣,它隱約增加著人們消費的欲望和底氣。

小顧看好最近實施的「夜間經濟」,也清楚消費習慣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很難一蹴而就,「夜間經濟」的市場,還要慢慢「養」起來。

「夜間經濟13條」出臺至今,一個多月時間很快過去了,有人覺得尚未感知到政策的東風,有人為宵夜有了新去處而欣喜,也有人在深夜尋找屬於自己的食堂。

北京夜幕降臨後,從餐飲、保健到文化、旅行,多元化消費漸次入場,政府在「夜間經濟」中扮演的角色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人們聚焦午夜市場的規範和管理,也觀望和等待新的藍海。

8月9日,地鐵延長運行的第4個周五,穿白襯衣的中年人夾著公文包,邊跑邊問:「1號線快要沒車了吧?」工作人員回應:「有,今天延長。」

西直門地鐵站。0點29分,轟隆隆聲由遠及近,2號線的地鐵末班車進站了。

乘客不多,戴著紅帽子的乘務員手裡捏了一個小魔方,從車頭走到車尾,只路過不足10位乘客。穿牛仔褲的女孩子對著手機笑,扶著行李箱的中年男人對著線路圖發呆,穿黑衣服的男生正在玩手機遊戲,有白髮的夫婦邊笑邊打量空蕩蕩的車廂……

地鐵工作人員說,很多市民還不知道地鐵在周五周六延長運行的消息,第一周,延長的時間段只迎來了四五千位乘客,平均每趟車只拉200人。不過,到第二周,這個數字上漲到了七八千。

周末的末班車裡,一圈下來需要45分鐘,乘客很快便寥寥無幾了,空礦泉水瓶隨著剎車和啟動在車廂裡滾來滾去。凌晨1點16分,地鐵燈光全部熄滅,末班車駛回列檢庫。最後一位乘客出站,鑽進更深的夜色裡。

新京報記者 王雙興 實習生 曾培銘

相關焦點

  • 太原:2020年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和「小店經濟」
    今年,太原市將大力發展夜間經濟,積極發展「小店經濟」,持續活躍假日消費市場,建設強大區域消費中心城市,釋放消費活力,促進消費升級。  會議透露,2020年太原市商務發展預期目標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5%,對外貿易實現穩中提質,利用外資保持平穩增長,開發區建設全面完成省市考核指標。
  • 夜間經濟豐富中國城市夜生活 深夜尋覓美食是首選
    從出行就可以看到夜間經濟的繁榮程度。根據滴滴出行大數據,全國夜間出行(22∶00—次晨6∶00)佔比最高的十大城市中,北京排在首位。排在第二位是雲南麗江,旅遊城市,去過麗江的人,都喜歡夜遊古城,古色古香和商業文化結合,讓人流連忘返。  根據大數據分析,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和部分珠三角及東部沿海城市,夜間出行極為活躍,18∶00左右和21∶00—22∶00出現兩個高峰。
  • 深夜書店,拓展上海夜間經濟新業態
    本計劃開到午夜12點的光的空間紹興路店,凌晨1點才送走最後一位依依不捨的夜貓子讀者;思南書局一樓至三樓的50張深夜書桌前,幾乎都能看到忠實粉絲暖燈夜讀的身影,還有媽媽帶著女兒特地從寶山區坐地鐵前來打卡……當城市的街燈漸次亮起,月色下的書店向讀者發出一張張「夜讀派對」邀請函。6日正式啟動的上海「深夜書店節」,放大了書店的種種表情,交織出滬上夜生活別樣的風情畫卷。
  • 首批夜間經濟試點城市發布,照明城市夜坐標
    2020共築幸福長三角、點亮「浙裡」夜坐標暨首批省級夜間經濟試點城市發布會在湖州長興太湖龍之夢樂園正式啟動。本次活動作為全國消費促進月活動浙江分會場,與北京主會場同步啟動。發布會的背後,還有浙江一系列點亮夜經濟的「大手筆」,在豐富市民業餘生活的同時,也大大提振了消費信心,激活了消費活力。
  • 夜星城點亮夜經濟!中國城市夜間經濟發展峰會10月28日啟幕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由負轉正,供需關係逐步改善,市場活力動力增強,就業民生較好保障,國民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這其中,夜間經濟因其強勁的消費促進作用,以及對商業活力的巨大激發作用,進一步成為國內各城市提振經濟發展的一大重點內容。
  • 龍崗街道「夜間經濟」活力迸發
    而不少商業綜合體配套的大廣場,人氣不斷集聚、吸金能力不斷蓄勢,更讓龍崗街道具備了發展夜間經濟的良好基礎,在雙龍天虹和南聯地鐵站之間,初步形成了多點帶動、連片發展的良好態勢。龍崗街道繁榮的夜間經濟,激活居民「FUN」生活月朦朧鳥朦朧,螢火照夜空……近期,細心的市民會發現,龍崗街道多處購物中心的廣場,燈光璀璨,精緻的夜景,隨手一拍就能刷爆朋友圈。
  • 「博物館奇妙夜」:撬動夜間經濟,博物館能四兩撥千斤嗎?
    今日看點 從「紫禁城上元之夜」開始,到近日上海試點博物館夜遊項目,再到北京剛剛頒布的夜間經濟13條,夜間經濟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博物館奇妙夜」舉辦各類文化活動,為白天緊張忙碌的市民或匆忙觀光的遊客提供獨特的夜間參觀體驗,讓遊客感受別樣博物館之美。
  • 夜間經濟大數據:南方人更愛出去「浪」,七成人圖的是吃吃喝喝
    夜間經濟是城市的一張新名片,也是近來一大熱點。8月28日,智聯招聘與美團點評聯合發布的《2019年中國白領夜間消費調研報告》(下稱《報告》)顯示,雖然全國有六成白領因各種原因無法在夜間得到充分放鬆,對加班族而言,無法享受夜生活的比例更高達89.8%,但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不斷延伸消費場景,餐飲外賣、「閃購」(通過線上下單線下即時配送上門的網絡購物模式)等「網際網路+生活服務」,已經成為白領夜間消費的新選擇。
  • 夜間經濟的另一種打開方式:深夜小菜場、夜間修車鋪
    圖說:小龍蝦、啤酒等夜宵美食正在帶動夜間餐飲消費增長 採訪對象供圖 下同上海首屆夜生活節正式開幕後,夜購、夜食、夜遊、夜娛、夜秀、夜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隨著市民的夜生活熱情被點燃,除了傳統的吃喝玩樂等消費,夜間經濟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那就是深夜小菜場和夜間修車鋪。夜間下單女性居多點亮上海的除了熱鬧的夜市、通宵營業的商場,還有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叮咚騎手」。
  • 政和縣東平鎮:內外兼修點亮「夜間經濟」
    東南網訊 一處燒烤大排檔,一晚上就有六七千元的銷售額入帳;一家羊肉檔,僅羊肉串一晚上就能賣出1000串……這樣的場景,是政和縣東平鎮「夜間經濟」升溫的一個縮影。沿著東平鎮振東街行走,飯店、燒烤攤、夜排檔、奶茶漢堡店等沿街一字排開,熱鬧非凡。
  • 北京今天晴天在線 夜間最低溫僅有-5℃
    來源:經濟日報今天(11月30日),北京晴天持續「在線」,最低氣溫僅有-5℃,夜間體感將會十分寒冷。明後天,北京雲量將增多,山區明天夜間或有雪花飄落,夜間氣溫仍將在冰點之下,公眾需注意厚裝出行,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 南寧市西鄉塘區:以優惠活動拉動夜間經濟發展
    覃永傑 攝廣西新聞網南寧12月24日訊(記者 胡瑞陽 通訊員 黃佳麗)「我城區將根據西鄉塘旅遊資源特色,以點帶面,著力開發夜經濟旅遊新業態。」12月24日,在南寧市西鄉塘區2020年「冬遊南寧 樂享西鄉塘」新聞發布會上,西鄉塘區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副局長倪偉介紹。
  • 「崇信縣夜間經濟」重磅!首批崇信縣夜間經濟電子消費券將於8月1日...
    「真金白銀」送給市民去買買買最近你是不是一直在羨慕別人家的消費券幸福正在來臨崇信的消費券馬上就要來了崇信縣夜間經濟電子消費券2020年首批崇信縣夜間經濟電子消費券將於8月1日早上8點進行投放。8月1日上午8點崇信縣電子消費券首批發放40萬元,面值50元券6000張(限消費滿200元使用);面值20元券5000張(限消費滿100元使用),每人每種面額均可領取一張。
  • 新邵舉行「夜間經濟」啟動儀式
    12月23日晚,新邵縣夜間經濟啟動儀式在新資江碼頭舉行,全面揭開全縣夜間經濟發展的序幕。此次活動由中共新邵縣委、新邵縣人民政府主辦,中共新邵縣委宣傳部、新邵縣文旅廣體局承辦。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目前,「夜間經濟」正成為街頭巷尾熱門話題,也成為一些城市亮麗的名片。「夜間經濟」從文旅層面上來說,實際上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夜間文化,是一種文化的體現。
  • 古鎮點亮「夜間經濟」 開啟「七寶夜市」新模式
    「點亮夜間經濟」已成多地拉動消費的首要關鍵詞,位於上海市閔行區的七寶,這座「千年古鎮」也於24日晚間正式點亮「夜間經濟」,開啟「七寶夜市」新模式。  七寶夜市項目總佔地面積約1.8萬平方米,攤位數量達103家,或將打造成上海「最大規模」的夜市。
  • 重慶「夜經濟」大數據發布:城市消費60%來自夜間
    熱鬧的小吃夜市、乘遊輪夜遊長江嘉陵江、在商圈步行街體驗夜生活的繁華……14日正式發布的《重慶市夜間經濟發展大數據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展現了重慶夜間經濟的「亮」點。  據介紹,《報告》是在重慶市委網信辦指導下,重慶西部大數據前沿應用研究院專家對重慶2019年近20萬家與夜間經濟相關的企業和超500萬條網絡輿情數據、百度指數數據、第三方機構公開數據等進行綜合梳理分析,結合疫情下重慶夜間經濟的新特徵,並參考相關機構、智庫的研究成果和重慶的系列政策舉措形成的。
  • 今年夜間經濟已經全面復甦,霓虹燈下,餐飲、娛樂、網購最受...
    」顯示,全國夜間消費規模已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  今年第二季度夜間消費總額較第一季度環比增長近70%,夜間消費復甦指數迅速提升到86.5;三、四季度夜間消費持續平穩恢復,夜間消費復甦指數已達102.0、104.5。一線、新一線城市夜間消費最為活躍,今年3月至11月末,成都市夜間消費復甦指數穩居全國首位。截至四季度,武漢市夜間消費規模已基本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   >
  • 中國經濟 站穩2020丨大眾夜遊需求強勢回歸,夜間經濟成為新藍海
    這是黃鶴樓35年來首次開放夜間遊玩。經過短短幾個月的試運營,《夜上黃鶴樓》一躍成為武漢新的熱門旅遊打卡項目,把握住了夜間旅遊市場的新機遇。中國旅遊研究院不久前發布的《2020中國夜間經濟發展報告》顯示,旅遊市場出現新變化,大眾夜遊需求強勢回歸,夜間旅遊市場率先復甦。2020年國慶期間,遊客夜間消費金額和筆數佔比都高於全國居民水平。
  • 民主黨贏得美國國會改選勝利 「藍色浪潮」下美國經濟不確定性仍存
    「藍色浪潮」的回歸,使得投資者對新一屆政府上任後實施額外財政刺激的前景感到樂觀,帶動美國股市大漲。但受抗議者衝擊國會大廈消息影響,臨近尾盤,漲幅有所收窄。截至當地時間1月6日收盤,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收於30829.40點,上漲437.80點,漲幅1.44%,創下歷史新高。標準普爾500指數收於3748.14點,上漲0.57%,盤中也創下歷史新高。
  • 北京夜經濟再添新亮點 首屆北京國際光影藝術季將拉開大幕
    光影效果(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央廣網北京8月20日消息(記者紀樂樂)隨著北京消費季的重啟,北京市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有序進行,夜間經濟也逐步復甦。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根據北京市發布的《北京市促進新消費引領品質新生活行動方案》具體內容,為更好地配合「點亮北京」夜間文化旅遊消費計劃與北京夜京城2.0行動計劃,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選址北京市玉淵潭公園,聯手主辦首屆北京國際光影藝術季(玉淵潭站)「萬物共生」戶外光影藝術沉浸式體驗展,通過「光與影」「園林與科技」「現實與夢幻」的巧妙結合,全力打造北京夜間消費「文化IP」,為夜間經濟地圖再添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