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2 10:59 |杭州2022年亞運會官方微信號
過去的2020年,杭州亞運會各項籌辦工作穩步推進,亞運會場館和設施的建設工作也追趕著建設「進度條」。
2017年10月,杭州亞運會杭州市場館及設施建設行動大會暨亞運場館開工活動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遊泳館項目現場舉行,標誌著亞運會場館及設施建設正式拉開序幕。
按照建設計劃,2021年12月,亞運會所有場館及設施要全面竣工交付。這期間,每位「亞運建築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當中也湧現了不少優秀人物(及團隊)代表。
我們推出「亞運建設者」系列報導,講述這些平凡亞運人的不平凡故事。本期人物:張鍇
人物名片: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二院主任建築師、紹興市奧體中心體育會展館建築設計項目負責人。
「奮戰100天,喜迎亞運會。」
紹興奧體中心體育會展館辦公室的牆面上,掛著一副標語。與之相對的另一面牆上,是一塊場館建設倒計時牌。因為場館改造已竣工,時間停留在最後的「1」上。
該場館位於紹興市鏡湖新區,地上建築面積超過54000平方米,2022年,浙江將承辦杭州亞運會籃球小組賽。
辦公室內,大家依舊在忙碌,張鍇身為建築設計項目負責人,從介入項目開始,就與場館結下了不解之緣。即使竣工了,得空他還是會來場館裡轉一轉忙一忙。
「從杭州來紹興很方便,坐高鐵不到20分鐘。」張鍇平時的辦公地,在浙江大學西溪校區的建築設計研究院。紹興奧體中心體育會展館動工後,他開始了兩點一線的辦公模式,「一周至少要在紹興和杭州之間往返兩三次」。
一個不變 三個提升
籃球愛好者設計的籃球場
這次改造,張鍇和他的團隊秉持「一個不變、三個提升」的設計原則。
「不變」,說的是安全級別不變。「場館原本有9900多個座位,屬於大型級別的體育館。」張鍇說,改造中只要增加百來個座位,就可以將場館的等級從「大型」提升為「特大型」。考慮到亞運會這樣的國際性賽事的安全性,他們最終決定不增加座位,反而適當地減少了一些,以提高人員疏散的效率。
「提升」,說的是亞運標準提升、智慧場館提升和城市體育規格提升。「場館原本的配置、流線和分區,滿足不了亞運會的比賽需求。」
場館就在鏡湖邊上,周邊景色十分宜人。這導致一個問題,場館底下的鬆軟土質層十分深厚,處理不到位,很容易發生沉降變形。
「之前比賽館內的地面因為這個原因沉降了,變成一個『碗』的形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團隊同施工方一起想辦法,用鋼筋混凝土重新做了樁基礎,並在鬆軟土層中合理位置布置小方樁。「樁端打到下部不易變形的好土層中。」這樣就能確保重新鋪設後的地板不再變形。
另外,為配合杭州亞運會智慧場館的建設需求,在設計中,還加入了建築設備管理系統、信息設施系統、電子防護系統等智能化建設。
新增的巨大鬥屏,足足有14噸重。張鍇說,增加如此重量的荷載非常有技術難度,為確保安全,與原設計單位、廠家、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等多方進行了多次溝通討論,才最終確定方案。
「其實,我是名業餘籃球愛好者,讀書時就喜歡看《灌籃高手》,現在每天都要用手機刷一刷體育新聞,特別是關於籃球比賽的。」張鍇說,能參與到杭州亞運會籃球場館的改建中,感到既榮幸又開心。
「我以前是高校浙江(杭州)校友籃球聯賽某隊的隊長,還是近兩屆浙江大學教授杯籃球賽冠軍的主要成員。」張鍇說,「我對籃球場太熟悉了,知道把場地哪些細節設計好,最能提升品質。」
非常時期 非常手段
努力投身到亞運中
改造後的紹興奧體中心體育會展館,在軟硬體方面不僅能夠滿足杭州亞運會的比賽要求,也能夠滿足排球、羽毛球、手球、體操、桌球等多項國際單項賽事的需求。
張鍇說,「杭州亞運會提倡『節儉辦賽』。這次改造完畢後,場館就不需要辦一次賽事調整一次了,能省下不少錢。另外,也能為紹興市未來舉辦更多更高級別的體育賽事提供更好的軟硬體支撐。」
說起設計過程,張鍇哭笑不得。去年初進行場館施工圖設計時,剛好碰上了疫情。在非常時期,團隊不得不採用「非常手段」來工作。
施工圖大致由建築、結構、給排水、電氣等十多個部分組成,分工不同的設計師一般都在同一張圖紙上繪製,這就需要大家都在工作室幹活。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位於浙江大學校園內,學校不允許隨意進出,所以即使是留在杭州的同事,也沒法回辦公室工作。
「當時設計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大家都很著急。」張鍇更是擔心工作進程,如果不設計出圖紙,後面的施工等步驟就會被耽誤,甚至對亞運會的比賽產生影響。
通過協調,他們請來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幫忙,運用「向日葵」和「Citrix」兩個軟體讓大家遠程辦公——在家裡的電腦上繪製圖紙,遠程同步到辦公室的協同設計平臺上,雖然過程困難了些,工作總算可以順利進行了。
對於參與亞運項目的工作,張鍇始終保持著熱情。除紹興市奧體中心體育會展館外,他還參與了其他5個亞運場館的建築設計工作,包括浙江師範大學蕭山校區體育館(手球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體育館(籃球館)、杭師大倉前校區體育場(7人制橄欖球場)和兩個亞運訓練場。
「參與到亞運項目的設計,是提升省內體育建築設計水平一次非常好的機會。」張鍇說。
(原標題:《喜歡《灌籃高手》的設計師,是這樣改造亞運籃球館的》,原作者 楊亦淇。編輯 吳洵非)
161042038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