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鋪前鎮:流動廣播村村響,防控知識進萬家

2020-12-24 文昌發布

為將疫情防控工作做到家喻戶曉,構建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近日來,鋪前鎮發動由黨員幹部、鄉村振興工作隊和民兵組成的疫情防控隊伍,利用流動宣傳車、廣場舞音響、喊話喇叭等工具,將疫情防控宣傳帶到千家萬戶。

「少出門、不串門,預防傳染病,從戴口罩開始…」在鋪前鎮墟上的大街小巷、各村卡點和村莊裡的房前屋後,可以看到一支支由黨員幹部帶頭的防控隊伍,他們戴著「疫情防控員」紅袖章,把平日裡給群眾帶來娛樂的廣場舞音響、喊話喇叭和收音機變成將防疫宣傳不落死角的「神器」。黨員腳下千萬步,防控傳進千萬戶,循環播放疫情防控科普知識、防範措施,將最大程度帶動廣大群眾從自身做起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目前,流動廣播覆蓋了全鎮4個墟和236個村民小組,為讓鄉村群眾更好理解、更好防控,播放內容除普通話外,還採用 「海南話」版本,用接地氣的表達,通俗易懂的鄉音,最大限度地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呼籲村民們做好防疫,戴好口罩,減少串門。

鋪港村委會在試場村防疫檢查點運用音響循環播報疫情防控科普知識和防範措施

隆豐村委會書記、主任鄧大波帶領村「兩委」幹部、鄉村振興工作隊員在防疫檢查點用喊話喇叭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美港村委會書記、主任黃文帶領民兵巡邏隊在防疫檢查點運用音響循環播報疫情防控科普知識和防範措施

地太村委會書記、主任韓俊清拖著音響帶領村「兩委」幹部走街進巷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工作

仕後村駐點組組長陳忠華,村委會書記、主任何和代拖著音響帶領村「兩委」幹部走街進巷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工作

林梧村委會在林梧圩農貿市場周邊運用音響循環播報疫情防控科普知識和防範措施

流動宣傳車、音響、喊話喇叭作為農村最接地氣的宣傳載體,彌補了微信、微博、新聞APP等網際網路平臺無法覆蓋農村老年人的不足局面,通過多角度、廣範圍地宣傳,為村民送去黨和政府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相關知識和最新消息,使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在農村地區真正做到了全覆蓋、無死角。

相關焦點

  • 鋪前鎮流動廣播村村響 防控知識人人曉
    為將疫情防控工作做到家喻戶曉,構建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近日來,鋪前鎮發動由黨員幹部、鄉村振興工作隊和民兵組成的疫情防控隊伍,利用流動宣傳車、廣場舞音響、喊話喇叭等工具,將疫情防控宣傳帶到千家萬戶。鋪前鎮鋪前村委會文園村村民小組組長林軍:「這個音響原來是村民用來跳廣場舞的,現在為了響應政府的號召,就把宣傳工作通過音響宣傳到各家各戶做好防控工作。」黨員腳下千萬步,防控傳進千萬戶,循環播放疫情防控科普知識、防範措施,將最大程度帶動廣大群眾從自身做起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贏得群眾的高度肯定。
  • 「村村響」: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空中補給」
    而正是這個時刻,一道道聲波,從天而降,打破了這種寂靜,成了疫情防控阻擊的空中補給,在田間地頭給人們帶來了信息流、政策雨:關於肺炎疫情排查登記通告、新冠肺炎防控知識手冊、面對疫情,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湖南省啟動一級應急響應需要採取的措施建議……村民們坐在家裡,就能收到各種防疫知識、即時的交通信息、和黨委政府各種政策措施。
  • 村村響,愛的「鬧鐘」準時響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28日訊(通訊員 李姜明 記者 魯融冰)「各位鄉親、同志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所有人的心,全區各級各部門正堅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救治工作……」連日來,鼎城區韓公渡鎮17個村(社區)共352個村村響廣播,像鬧鐘一樣準時響起
  • 靖州:「村村響」迎戰「端午水」
    6月23日上午7點,靖州1496個「村村響」廣播一同響起,發出防汛預警。當天4時至11時,靖州迎來新一輪強降雨過程,最高雨量達到155毫米,形勢陡然緊張,汛情異常嚴重,縣防指啟動Ⅲ級應急響應,全面進入戰時狀態,全縣上下總動員,全力以赴迎戰最強降雨。汛情就是命令!靖州融媒體中心立即啟動農村應急廣播防汛抗災應急預案,人員迅速到位,開啟24小時值班、巡查、搶修機制。
  • 衡水聯通「大喇叭」雲廣播助力防疫之聲「村村響」
    衡水聯通「大喇叭」雲廣播助力防疫之聲「村村響」 2021-01-17 1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昌鋪前鎮有序推動復工復產 疫情防控和發展生產兩不誤
    ,一手抓生產」的部署要求,鋪前鎮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時深入調研、全面分析,研究採取有效措施幫助各行業克服疫情帶來的阻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力促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逐步回歸「正軌」。 「鋪前馬鮫魚」是該鎮名牌企業,目前該企業已正常復工。鋪前鎮要求企業在有序恢復生產的同時不能對防控工作思想鬆懈,要嚴格落實好封閉式管理,防控工作只能加強不能減弱,必須不折不扣落實好有標識牌、有值班人員、有人員來訪登記、有人員體溫檢測和有重點人員臺帳 的「五有」措施。
  • 文昌鋪前鎮針對媒體曝光的問題召開整改會議 鋪前港的垃圾被清理了
    南國都市報、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4月15日訊(記者 吳嶽文)15日,記者回訪文昌鋪前鎮鋪前港看到,經過整治,鋪前港口岸邊水裡的垃圾已經被清理。4月11日,《南國都市報》報導文昌市鋪前港油汙成泥,沿岸海面廢棄物漂浮且海水油汙帶明顯、味道刺鼻等問題。針對此問題,鋪前鎮高度重視、迅速反應,於4月11日上午召開整改會議,專題研究分析鋪前港環境汙染問題,並部署安排整治工作。
  • 文昌鋪前鎮「防疫檢查崗」功能擴容 助復工復產 緊防疫之弦
    ■ 本報記者 李佳飛「同志,請您佩戴好口罩,與他人保持距離,買完東西儘快回家,勿在公共場所聚集……」2月28日16時,文昌市鋪前鎮墟「復工復產服務崗」工作人員鄧大糾攔住一位佩戴口罩不規範的群眾,提醒其做好防護,並測量其體溫,登記好相關信息。
  • 東安白牙市鎮:「三防三控」築牢疫情防控銅牆鐵壁
    全面摸排管控,織密「嚴防嚴控」網絡2月28日,是盛春華進小區排查、防控的第33天。盛春華是白牙市鎮茶亭社區網格員,1月25日接到疫情防控工作通知,第一時間從安徽老家驅車趕回湖南,連夜投入工作崗位。為「外防輸入」,白牙市鎮組織對全鎮所有村、組、社區、居民小區、開放式街區樓棟實行嚴格出入管理,共設立疫情排查點、登記處等檢查站點416個,切實堵住病源輸入。黨組織動起來,築牢「聯防聯控」堤壩「請把頭髮捋上去,要測一下體溫才能進村。」
  • 山歌、順口溜、熱瓦普……民族地區疫情防控宣傳接地氣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啟動後,為了防止疫情擴散,一些多民族聚居的社區、鄉村,積極嘗試用國家通用語言及少數民族語言,用「小蜜蜂」、小喇叭、車載廣播等多種設備進行疫情防控宣傳動員。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市縣融媒體中心,為實現村村聽得到黨的聲音,人人聽得懂疫情防控知識,製作了各類雙語視頻、音頻,宣傳防控政策和防護知識。廣西各地山歌協會會員利用山歌這種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少數民族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相關政策和防護知識編排成山歌,在微信群、微信公眾號上推送傳播,讓防疫防控宣傳更入腦入心。
  • 雅安「地震預警+村村響」項目領跑全川
    近日,全省首個與廣電「村村響」系統完美「共生」的地震預警系統在蘆山縣啟用,該系統的啟用意味著當地村民能通過「村村響」快速、準確的接收地震預警信息。作為全省首個「地震預警+村村響」項目,雅安地震預警服務開始領跑全川。
  • 「大廣播、小喇叭」全覆蓋全天候!雲南騰衝奏響發動群眾最強音
    騰衝市融媒體中心 供圖在騰衝,每天都有像許多新華鄉龍灑社區蓮花山易地扶貧搬遷點的張安忠一樣的村幹部,早早地便來到村民活動場所播放廣播,宣傳疫情防控知識.....通過各村社區的村村通廣播的反覆播放,騰衝市各村鎮切實解決了農村偏遠地區對疾病防控知識缺乏的問題。
  • 郭陸灘鎮防疫春耕兩不誤
    本報訊(記者 崔 陽 通訊員 王亞運)連日來,固始縣郭陸灘鎮在抓實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迅速行動,多措並舉做好春耕備播工作,做到防疫春耕兩不誤。 疫情發生後,該鎮成立防控工作指揮部,制定「八個必須」防控措施,築牢疫情防線。
  • 海南文昌鋪前鎮的一種傳統小吃「糟粕醋」,微辣酸甜的感覺超過癮
    糟粕醋是海南省文昌市鋪前鎮的一種傳統小吃,採用民間釀酒過程中產生的酒糟發酵產生的醋酸作為湯料,輔以辣椒、糖、蒜末等,微辣酸甜的感覺超過癮。三亞的話比較推薦春園海鮮廣場斜對面的文昌小老弟雞飯店的糟粕醋火鍋,個人感覺是在三亞吃過最正的。最正宗的屯昌楓木香草鴨不可不說是絕對不容錯過的美食,一是楓木鴨養殖得當,本身肉質鮮美,二是秘制的香草鴨做法把每一隻鴨烹飪得讓人慾罷不能。所以屯昌楓木香草鴨作為海南特色美食的代表,也是名副其實。
  • 「衡陽群眾」在行動 衡南縣三塘鎮舉全鎮之力防控疫情
    「衡陽群眾」三塘志願者全力以赴防控新型肺炎疫情。紅網時刻衡陽1月29日訊(通訊員 吳婭萍 記者 王敏)時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時期,衡南縣三塘鎮黨委、政府把新型病毒疫情防控作為當前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
  • 中山「硬核」村居防控!流動大喇叭、祠堂拉橫幅:聽話才是好子孫
    此外,阜沙相關部門還製作戶外宣傳橫幅155條,發動各個村居、學校、鎮屬單位以及酒店、大信商場、銀行等單位的戶外LED屏幕進行防範宣傳,派發傳單約2萬份,張貼公告195份,戶外LED屏滾動播放信息30處。 三角:組織各村(居)利用便捷交通工具廣播防控措施。
  • 致敬默默奉獻的你|鄉音宣傳接地氣,防疫知識入民心
    去年年末,道墟街道文化站站長馬德良剛忙完文化活動,檢查好街道內文化市場、文保單位,就接到上級防控疫情的指令,立即投入其中,擬通告,進禮堂,落實好轄區公共文化服務場所的防控工作。憑藉多年基層工作的經驗,馬德良認為春節期間要做好防控工作,宣傳十分重要,要千方百計讓防「疫」家喻戶曉。
  • 村村響起大喇叭
    東新鎮充分利用摩託車、小音箱等工具建起流動宣傳隊伍,實現村組全覆蓋開展宣傳。同時,村村響每天定時播放,「大喇叭」聲聲入心。採取寫標語等方式確保每一個村居民小組至少有1條森林防火提示,做到防火宣傳不留死角。積極與村民籤訂到戶責任書,持續擴大宣傳覆蓋面,廣泛發動村民自我監督。充分運用微信群、朋友圈等載體,發送古藺縣人民政府森林防火禁火令,有效提高森林防火社會知曉率。
  • 「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文藝小分隊走進大興區北臧村鎮
    12月23日,「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中國廣播藝術團文藝小分隊走進大興區北臧村鎮,在永定河綠色港灣舉行慰問演出。大興區同步開展2021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2021年文化進萬家活動將緊緊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主題,依託各類基層文化陣地開展惠民文化服務項目,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充實、內涵豐富的文化文藝活動。歲末年初,為了弘揚傳統節日,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中國廣播藝術團文藝小分隊走進大興區北臧村鎮,以歌舞、相聲、情景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展現新時代精神文明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