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坤仁
林忠澤
關燦平
梅建威
譚嘉驊
黃偉明
吳東燃
黃洪華
廖純榜
鄭志忠
伍夏櫻
黃穎誼
龔祥生
楊偉輝
朱光衛
餘鶴美
陳奭榮
吳蘭勇
陳振超
陳健成
曾品超
伍巧玲
陳世升
李榮錚
許振清
鄭新珠
張宜軍
麥育
聶袁芳
文/江門日報記者/陳素敏 通訊員/臺工會宣 圖/受訪對象提供(署名除外)
勞動託舉夢想,奮鬥書寫華章。
近年來,臺山市廣大職工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湧現出了一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2020年12月30日,臺山市召開2020年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和先進集體表彰大會,為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和先進集體頒獎,鼓勵廣大職工群眾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扛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臺山擔當,奮力譜寫臺山高質量發展的新擔當。
在這30名臺山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中,有勇於挑戰的科研工作者,有奮戰一線的技術骨幹,有逆行請戰的白衣「戰士」,有辛勤育人的人民教師,有默默奉獻的機關幹部,有返鄉創業的大學生農民。迎著浩蕩東風,劈波斬浪、勇立潮頭,他們樹立了新的典型,鼓舞全市職工群眾實幹爭先、勇敢前進、再創偉業。
先進集體
臺山市天丞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臺山市永寶工藝製造有限公司
日升餐廚科技(廣東)有限公司
臺山市弘毅醫療用品有限公司
臺山市恆達家居工藝製品有限公司
臺山市江口電器製造有限公司
臺山市邦泰鞋材有限公司
臺山市國控國大群康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
臺山市廣海供銷社
臺山市交通陸島開發公司
廣東得寶食品有限公司
臺山燊樂塑膠電子製造有限公司
江門市六和飼料有限公司膨化團隊
捷德紡織(臺山)有限公司設備部保全班
臺山市南特金屬科技有限公司滑片車間
廣東海亮銅業有限公司盤拉工段
臺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儀控部系統維護支持科
國能粵電臺山發電有限公司維護部熱控主控二班
國家稅務總局臺山市稅務局第二稅務分局
臺山市人民醫院感染科
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
廣東綠島風空氣系統股份有限公司風機項目部經理吳蘭勇
勇於擔當 帶領團隊不斷前進
吳蘭勇入職廣東綠島風空氣系統股份有限公司13年來,全身心撲在工作上,從流水線操作工到設計工程師,再到部門經理,他將實際操作與理論充分結合,為企業作出突出貢獻。
擔任產品中心風機項目部經理以來,吳蘭勇在產品管理、開發、項目跟進等工作中勇於擔當,參與的發明專利達到10項。他帶領項目部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產品設計轉換率高,每年新品開發對企業的銷售額貢獻不低於600萬元。
松田電工(臺山)有限公司技術研發部副經理喻坤仁
參與設備改造 助力企業發展
2003年,喻坤仁從四川綿陽來到珠海梅達電工有限公司(松田電工的前身),先後在設備維修及管理、技術研發等部門工作。
2016年,隨著企業發展需要,珠海梅達電工有限公司落戶臺山擴大生產。當年,喻坤仁也來到了臺山。喻坤仁利用所學知識積極參與設備維修改造。過去,該公司的舊設備產生大量高溫廢氣,他將設備上的蒸汽機改造成餘熱利用型,大大減少了生產蒸汽消耗的電能。2017年,該公司計劃投入微細扁線項目,但項目並沒有合適的設備可用,喻坤仁便利用已有的微細圓線舊設備進行改造,重新設計控制系統。他放棄國慶節假期的休息時間,連續加班調試。假期結束後,該公司第一條自主開發的生產線正式投入生產。
特一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發展部經理林忠澤
攻克技術難題 提升生產質效
2017年,林忠澤入職特一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具有新藥開發豐富科研經驗的他,負責中成藥二次開發和化學藥一致性評價研究工作。3年多來,林忠澤攻克了多個科研技術難題,主持、參與企業內部項目止咳寶片、清熱祛溼顆粒、蒲地藍消炎片、楓蓼腸胃康片、感冒靈顆粒和皮膚病血毒丸等產品的中成藥二次開發。
在產業化方面,林忠澤努力提升該公司中成藥的質量水平和生產效率。同時,他開展企業專利導航和高質量專利培育工作,完善企業智慧財產權保護和科研項目技術專利保護。
臺山市金橋鋁型材廠有限公司維修主任梁潤棠
不斷學習提升 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
今年33歲的梁潤棠2006年畢業於臺山市技工學校電子電工與家電維修專業,為了自我增值,工作期間,他依然積極學習,參加大專自學考試,成功考取大專學歷。如今,梁潤棠又繼續努力考取本科學歷。
從最初的普通維修人員,到現在的管理者,這背後離不開梁潤棠的不懈奮鬥。工作的第一個月,梁潤棠便協助企業完成德國SMS雙動反向鋁型材擠壓機安裝調試工作。多年來,梁潤棠相繼參與了企業的梅瑞擠壓機電氣控制系統更換改造工程、合金廠二期工程籌建、10MN雙動反向擠壓機排氣系統改造工程等多項大型工程,以及PM模塊數據邏輯流程作業系統整理、鑄造生產線改造數據採集系統等工程的調試、安裝、改造工作。
臺山市昌輝玩具製品有限公司維修部主管陳振超
開展技術改造 優化生產流程
陳振超於1994年參加工作,在一線鉗工的崗位上工作了20多年。工作之餘,他堅持不斷學習。2018年3月,陳振超考取了機修鉗工高級技師一級職業資格證書。
如今,陳振超擔任企業維修部主管,主要負責企業設備的維修保養。為保證設備穩定運作,他對生產設備進行技術性改造,改良工藝。通過對產品材料的研究,陳振超研發製造了多款自動熱粘合機、自動打孔裝珠機等設備,取代了手工塗膠水、粘合等工序,節省了生產成本,優化了生產流程,提高了生產效率。
廣東鴻特精密技術(臺山)有限公司加工科科長曾品超
把好產品質檢關 為企業節約成本
曾品超是一名「90後」女性,2014年入職廣東鴻特精密技術(臺山)有限公司,最初擔任質檢員,她工作細心,不斷改良檢驗方式,及時發現異常,減少報廢,為企業有效節約了成本。
任職品質技術員期間,曾品超培訓班組人員識別圖紙,學習編程,組織測試,提高質檢員的整體工作能力;任職品質科科長期間,曾品超每周一次對班組長及班組人員進行培訓,帶領團隊高效工作;任職加工科科長期間,曾品超帶領班組長在生產線改善產品品質,降低報廢、節約成本,做好能源消耗改善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臺山市長興建築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關燦平
發揮工匠精神 抓好工程質量
關燦平是本次獲評臺山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中年紀最大的。今年60歲的關燦平,在建築行業工作了40多年,他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發揚工匠精神,建設優質工程。
關燦平負責的江門昌泰汽車專營店一期(臺山)項目榮獲「江門市建設工程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示範工地」,「美城花苑1、2、3號樓、地下車庫」項目榮獲「廣東省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示範工地」「廣東省AA級安全文明標準化工地」「江門市建設工程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示範工地」等多個獎項。
臺山市鼎富金屬製品有限公司工程師陳健成
堅守一線 執著創新
作為一名鑄造工程師,陳健成於1988年從大學鑄造專業畢業後,一直從事鑄造相關工作,有著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
2015年,陳健成毅然選擇回臺山從事鑄造工作,入職臺山市鼎富金屬製品有限公司,主要負責生產管理和產品開發、工藝改良等技術管理工作。他帶領團隊對精鑄進行改良,堅守一線,為企業申請了不少產品專利,其中,2017年「脫蠟模殼翻轉輸送裝置」獲發明專利授權,2019年「一種脫蠟鑄造中蠟回收利用設備」獲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臺山市信華彩印包裝廠有限公司車間主任伍巧玲
刻苦鑽研 獻計企業發展
1997年,伍巧玲參加工作。入職臺山市信華彩印包裝廠有限公司後,她很快熟練掌握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和業務內容。她刻苦鑽研、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廣受領導和同事的好評。
多年來,伍巧玲積極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自身實踐,積極參與配合組裝包裝工作。為有效把控現場設備異常狀態,確保生產高效安全順利進行,伍巧玲經常出謀劃策,提出合理化建議。
江門粵海飼料有限公司生產班長陳世升
「技術能手」帶領員工不斷取得突破
入職江門粵海飼料有限公司以來,陳世升先後獲得「先進標兵」「粵海之星」「突出貢獻獎」等多項榮譽。
2010年,陳世升參加工作不久便學會使用邁雷特鑽模機,成為當時該公司唯一能操作這臺機器的技術員,為企業加工環模、提高生產質量,培養了一批技術員。他通過改變模孔排列等,解決了膨化料顆粒外觀變形等問題,為品控制定內控指標參數提供有效依據。陳世升曾帶領員工連續3天當班,產能突破300噸,達到333.12噸,成為該公司最高的當班產能記錄。
臺山供電局臺城配電運維中心配電運維二班班長梅建威
電力「老兵」致力打造樣板工程
梅建威從事電力工作已21年,無論是颱風過後的搶修,還是重大節假日的保供電,總能看到他的身影。
20多年來,梅建威積極參與50多項高低壓線路改造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工作。從工程立項、設計、風險評估、預算,到施工監管、工程驗收,他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梅建威還參與了配網改造工程,其中,橫湖站10kV園林線改造工程獲得2014年「安全、優質、文明」樣板工程。此外,他參與《臺城街道2014-2020年電網發展規劃及2030年遠景設想》編制,完善了臺城街道電網規劃。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臺山分公司現場綜合化維護經理李榮錚
強化學習 提升工作能力
激發活力、提升能力、強化執行力,這是李榮錚的工作信條。他組織部門人員強化學習,使部門人員現場綜合化認證通過率由原來的50%提升至94.87%,2019年故障處理及時率全年平均達96.84%,故障平均處理時長由8小時縮短到6.22小時。
在故障單管控方面,李榮錚每天堅持督辦跟進處理。此外,他組織將閒置的EPON設備改裝成交流供電,設置專用電腦PING IP方式進行臨時監控機房供電情況,利用簡便的通信監控方式,大大提升123個接入機房和56個無線集中機房網絡的穩定性。
臺山市科信特電機有限公司車間主管許振清
投身生產一線多年 對各環節了如指掌
許振清在車間生產一線工作逾30年,她不斷提高業務水平,為企業發展作出貢獻。
作為一名女性,許振清的責任心特別強,她經常在各部門中進行協調。許振清熟練掌握罩極電機、風機以及烘乾模塊的生產流程,對各環節的產能和質量要求了如指掌。根據生產任務安排,她提前與前工序車間、採購部門溝通物料情況,為完成任務做好準備,並協調本車間各個班組,提高整體工作效率,有效完成企業下達的各項任務。
臺山新欣電器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新珠
改造升級產品 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2001年,鄭新珠入職臺山新欣電器廠有限公司擔任電腦繪圖員。工作中,她務實、創新,很快成為研發骨幹,不久後晉升為研發組長。此後,鄭新珠在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先後晉升為研發主管、研發經理,如今,她擔任該公司的副總經理一職。
鄭新珠帶領團隊不斷對原有產品進行改造,實現產品升級,並在環保節能、智能升級等方面獲得產品設計專利,為企業爭取更多市場份額,帶動企業提升效益。
廣東富華重工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董事會董事譚嘉驊
勇擔重任 推進企業技術升級改造
譚嘉驊畢業於英國紐卡斯爾大學,2004年入職廣東富華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曾擔任項目經理、國際銷售部經理等。從2018年起,譚嘉驊擔任廣東富華重工製造有限公司(下簡稱,富華重工)總經理、董事會董事。他勇擔重任,帶領科研團隊積極推進企業的自動化建設與技術升級改造,進一步提高產品製造精度,提升生產效率。從2019年開始,富華重工總計劃投資20億元,對全部生產線及研發中心進行升級和改造。目前,第一期投資10億元對掛車車軸及空氣懸掛生產線的升級改造已完成,並開始運行投產;第二期投資10億元將針對重卡前橋/驅動橋、非公路用車的工程車橋、研發中心等項目進行升級改造。
臺山市冠榮金屬製品有限公司進料檢驗課課長張宜軍
嚴格把關 守好「第一道門檻」
張宜軍是陝西大荔人,2005年入職臺山市冠榮金屬製品有限公司後,他一直留在臺山,至今已有15年。
產品質量是企業生存發展的「生命線」,進料檢驗是保障產品質量的「第一道門檻」。張宜軍堅持對每一次進料進行檢驗,經常深入供應商生產現場,了解進料生產情況,嚴把質量關,為穩定的產品質量打下堅實基礎。工作中遇到困難、問題,張宜軍主動承擔,多思考,堅持把產品做到精益求精。
臺山鴻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協理麥育
做好研發和管理 打牢企業發展根基
「研發和技術是企業發展的基礎,管理是企業利潤的支撐。」這是麥育的工作理念,20年來,他一直用實際行動踐行著。
2019年6月,該公司的生產廠房進行搬遷,為保證搬遷工作順利進行,麥育放棄了休息時間,堅守崗位,現場指揮。
2020年,在企業的熱流道模具工藝技改過程中,從產品設計、模具設計到注塑設備改造、機械手同步作業改進,麥育積極參與。通過技術改造,該公司實現了產品的增量和優化,降低了基礎材料成本,提升了客戶滿意度。
臺山金橋鋁型材廠有限公司一線統計員聶袁芳
細緻認真整理數據 助力提高生產效率
聶袁芳於2003年入職臺山金橋鋁型材廠有限公司,她每天及時、準確整理好各種數據,並上交各主管。
聶袁芳的學習能力、環境適應能力較強。2018年,該公司引入思愛普(SAP)軟體系統,由於系統處於適應期,操作中出現各類問題,經常發生故障,且數據混亂,導致生產進度慢,嚴重影響交貨期。聶袁芳積極帶頭,及時向系統開發人員反映問題,搭建好溝通的橋梁。她每天利用業餘時間,不斷學習與思考,積極協助、配合開發人員,提出合理化建議並逐一改善。同時,她積極與同事交流學習,引導更多員工學習掌握系統操作,提高了整體生產效率,為企業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鬥山鎮橫江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黃偉明
挖掘本土資源 帶領村民發展鄉村
55歲的黃偉明是橫江村鄉村振興的「帶頭人」。出生、成長在橫江村的黃偉明,大學畢業後在廣州生活工作。2012年,他回到了家鄉。多年來,黃偉明組織群眾同心協力,依託村內的洋樓書室、傳統民居等建築,結合當地紅色文化、華僑文化、耕讀文化等進行美麗鄉村建設和旅遊景點開發,充分利用本土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村內建成了休閒公園、村道綠化、停車場、星級旅遊廁所等基礎設施,大力改善了村居環境,提高了村民生活質量,推動全村經濟穩步發展,橫江村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2019年,黃偉明被評為廣東省「百名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
臺山市融媒體中心臺城站站長吳東燃
默默奉獻僑鄉廣電事業
吳東燃是一名網絡工程師,主要負責臺山全市有線電視數據寬帶網規建、運維和信息網絡安全保障工作。
16年來,吳東燃為廣電事業默默奉獻。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為配合教育部門做好學校停課不停學工作,他主動請纓,與同事探討切合臺山實際的線上教育辦法,做好接入設備擴容和網絡數據調試工作,為師生在線上教與學保駕護航。同時,他帶領團隊完成29個有線電視重要光纖到戶前端改造,配合各鎮站數位電視平移工作,開展數位電視雙向網際網路等增值業務。
臺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植保股股長黃洪華
引進優良品種 防治病蟲害
工作20多年來,黃洪華主持和參與育成的水稻新品種齊粒絲苗、象牙香佔、齊豐佔等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他引進100多個省新審定和各農業科研院校新選育的優良品種進行展示,建立水稻新品種生產示範基地133公頃(2000畝)。
2018年,臺山市首次在玉米上發現草地貪夜蛾,該蟲迅速成為玉米的最主要蟲害。黃洪華通過調查研究,制定了科學的防治措施。如今,當地的玉米草地貪夜蛾防治率超過90%,有效控制了這一蟲害。
臺山市婦幼保健院綜合科主任廖純榜
積極鑽研 提升醫術
「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做好本職工作,積極鑽研、提升醫術,投身到患者最需要的地方去。」廖純榜是廣東普寧人,2005年大學畢業後,他選擇來到臺山工作,守護臺山人民的身體健康。
在臨床醫療工作方面,廖純榜在臺山市率先全面開展乳腺良性腫瘤微創技術、乳痛症與乳腺炎七步物理療法、非哺乳期乳腺炎「三聯」療法、小兒腸套疊空氣整復、新生兒肛門閉鎖成型術等多項新技術;在醫療公益工作方面,他主動申請加入「關愛乳房·與美麗同行」乳腺健康全國科普公益團隊,並作為臺山團隊的發起人,帶領團隊利用休息時間到鄉鎮、企業等開展醫療科普工作。
臺山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鄭志忠
逆向而行 馳援湖北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時,鄭志忠正在廣州珠江醫院重症醫學科進修。得知湖北需要醫療援助後,他第一時間寫下請戰書,成為江門市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成員,逆行湖北,與病毒「戰鬥」。
2020年2月14日至3月20日,鄭志忠先後參與了湖北當地醫院的新冠肺炎重症病區的救治工作。在石首市中醫醫院,鄭志忠被任命為重症病區主責醫師,主要負責重症病區新冠肺炎患者的查房診療工作。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實現了石首市首位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成功「脫機」。同年3月11日,鄭志忠跟隨醫療隊轉戰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主要負責重症病區患者的救治。
臺山市中醫院內二科護士長伍夏櫻
支援湖北抗疫 擔當「多面手」
伍夏櫻從事臨床護理一線工作14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2020年2月14日至3月20日,她作為江門市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成員,擔任隊中12名護士的護士長,馳援湖北。
在湖北的隔離病房,伍夏櫻一人扮演多個角色,清潔工、搬運工、外圍護士、感控監督員,因為穿著防護服,工作起來一點也不輕鬆,做好基本的清潔工作都要花1個小時。最重要的是,交班的時候,伍夏櫻監督隊員們穿脫防護服流程是否規範,並做好消毒,為隊員們保駕護航,避免發生感染。
臺山市新寧中學副校長黃穎誼
「教學能手」引領學科教師發展
黃穎誼堅守在教學崗位27年,作為初中語文高級教師,她認真上課,用心輔導學生,多年從事畢業班教學工作,成績優秀。作為臺山市初中語文學科特約教研員和中學語文專業委員會委員,黃穎誼積極履職,充分發揮帶頭作用,上好全市示範課,指導帶領本校和本市教師開展課題研究。
2015年12月,黃穎誼名師工作室掛牌成立。黃穎誼帶領工作室成員群策群力,通過研討、培訓、引導、交流,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既集體教研,又在各自崗位和分管領域獨當一面。同時,發揮名師工作室輻射引領作用,培養一批骨幹力量,帶動本單位乃至教研聯盟同一學科教師一同成長。
臺山市監察委員會委員龔祥生
深耕辦案一線 勇挑重擔
自2010年進入臺山市紀委工作以來,龔祥生深耕辦案一線,愛崗敬業、求實奉獻、勇挑重擔。
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幹部,龔祥生在辦案一線勤於鑽研、不畏艱難,敢於較真碰硬,迅速成為執紀審查調查的業務能手,共查辦了115宗案件。例如,龔祥生查辦了安全生產領域失職瀆職、國有資產改制過程中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執法單位有關人員充當「保護傘」等典型且影響力較大的案件,並參與多宗江門市、臺山市紀委監委辦理的大案要案,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近2000萬元。同時,龔祥生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樂於將多年辦案經驗向年輕幹部傳授,在辦理大要案時,通過「以案代訓」方式給予年輕幹部實戰鍛鍊機會,有效提升了年輕幹部的審查調查能力。
鬥山鎮委委員楊偉輝
投身基層建設 推動鄉村振興
多年來,楊偉輝工作在基層,是一名長期與農民打交道的鄉鎮幹部。在日常工作中,楊偉輝積極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性水稻保險、農機補貼等各項惠農工作,鼓勵廣大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生產現代化、機械化步伐。
楊偉輝積極參與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大力推進「廁所革命」、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衛生;引導龍頭企業抓住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契機,依託大米、鰻魚等產業基礎,打造「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提高農民經濟收益,提升產業質量。
海宴鎮夢鄉園藝場、夢鄉農場場主永和村黨委書記朱光衛
帶領村民種花走上致富路
1987年,朱光衛開始試種劍蘭花和富貴竹。他刻苦鑽研,購買培植花卉技術書籍進行學習,並走訪有經驗的花農,掌握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種花、護花技術。目前,朱光衛種植花卉2.7公頃(40多畝)、荔枝6.7公頃(100多畝),擁有魚塘1.3公頃(20畝)、山塘13公頃(200畝),建成了一個集花卉、水果種植和淡水養殖於一體的家庭式小農場。
多年來,朱光衛帶領村民一起種花,把學到的技術傳授給當地農戶,帶動更多人勤勞致富。
深井鎮獺山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餘鶴美
勤勞致富,成為鄉村發展「帶頭人」
餘鶴美結合當地實際,帶領群眾走上致富之路。2014年,他帶領村民承包面積13公頃(200畝)的鹹圍,利用下班和周末休息時間開展水產養殖,主打養殖生蠔。通過辛勤勞動和不斷積累經驗,餘鶴美的水產養殖獲得成功,既增加了家庭經濟收入,也為村民起到帶頭致富模範作用。如今,當地村民充分利用轄區豐富的海資源,每年培育蠔苗約2000多萬塊蠔板,收入得以提高。
進入獺山村委會工作以來,餘鶴美受到群眾的好評。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餘鶴美積極帶頭、主動承擔責任,落實落細各項工作。
鬥山鎮綠稻農場場長陳奭榮
回歸家鄉發展現代農業
今年33歲的陳奭榮出生在鬥山鎮一個農村家庭。大學畢業後,他在大江鎮一家鞋廠從事貿易工作。嚮往耕田種地的陳奭榮,看到國家對農業發展的大力扶持,以及高科技對農業生產的革新,讓他堅信農業發展大有作為。2015年,他毅然辭職回到老家,當起了全職的專業農民,創辦了綠稻農場。
2019年,陳奭榮繼續加大投入,投資112萬元更新農場機械,配備了收割機、插秧機、磨米機、打田機、拖拉機、烘乾機、植保無人飛機等,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當年,綠稻農場被評為省級示範性家庭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