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在vivo內部,一項組織架構調整悄然實施。
原有的"產品領域",更名為"產品設計領域",同時新增了一條主導NEX系列的產品線。
兩字之差,代表著vivo對於設計的重視,再次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這並不是一個偶然事件。
幾個月前,vivo就已經在2019年年底,提出堅持"以消費者驅動和設計驅動"的原則來做好產品,以此作為提升產品感知價值的核心方法論。
今年1月,在vivo公司的內部會議上,vivo創始人、總裁兼CEO沈煒也向團隊提出直擊靈魂的拷問:面對行業競爭,面對增長壓力,能否保持清醒頭腦,重視用戶體驗,不盲從盲動,而不是拿出同質化嚴重的產品。
"我們需要用更加挑剔的設計眼光和極致的設計追求,做出讓用戶心動,驚喜,熱愛,追隨的科技時尚的極致產品。"沈煒如此強調。
而就在今天(3月20日),vivo也攜手國際頂級設計師Alexander Wang(亞歷山大·王),正式發售了vivo X30系列的聯名限定版手機。這是Alexander Wang第一次和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的深度合作。
(vivo X30 Alexander Wang聯名限定款)
vivo為何對設計如此重視?而它的設計驅動戰略背後,又進行了怎樣的布局?
【 1 】
在很多人看來,設計似乎很簡單,就是畫一張酷炫漂亮圖,配一點聽起來高大上的解釋。
事實上,完全不是如此。
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說,設計不是一種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質的感覺能力和洞察能力。
對於vivo來說,設計也正是洞察用戶需求,並將之轉化為極致產品的原點。
普通人很想像,我們手中的每一部智慧型手機,誕生前會經歷怎樣一個複雜而艱難的過程。
作為人類有史以來,最為精密複雜的設備,手機在極小的的體積內,以極其苛刻的精密度,將數千種材料和元器件、數百萬種專利技術,以及從通信系統、作業系統到各種應用在內的軟體體系,集成為一個完整產品。同時,還要確保它在使用周期內近乎永不休眠持續工作的穩定性、耐高低溫、摔砸擠壓乃至防水防塵等高強度的可靠性,以及讓用戶滿意的顏值、性能和體驗。
所以,每一部手機從研發、生產到銷售,都需要無數的供應商、開發者,乃至通信網絡、銷售渠道、售後服務渠道等無數個產業生態的協同支持。
其中,每一個環節的變化,都會對其他環節產生連鎖影響。所以,每一個產品的定義,都需要在無數的變量之中,尋找到那個最優、最平衡的解。
比如,是用大一點的電池,獲得更長的續航,還是壓縮電池容量,給另外幾個元器件騰出內部空間?
比如,是用一個顏色更好的鍍膜工藝,還是用一個顏色稍次,但良率和成本好很多的工藝?
在vivo內部,這些變量的抉擇,從來都不是由某個人來做主觀判斷,而是以嚴謹的用戶研究結果,來作為決策依據。
而設計團隊的工作,正是根據對用戶的需求研究,根據vivo的技術和供應鏈能力儲備,設計出合適的方案和模型,將消費者無意識的需求,引導轉化為有意識的設計創新、技術創新和工藝創新,最終創造出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
vivo的設計團隊,主要包括了4個部門:
ID (工業設計部門),與產品外觀有關問題,都是由這個項目主要負責,全面涉及了對不同人群、不同價位的需求調研,設計概念輸出,效果圖繪製等與產品外觀等各個領域。
CMF(Color,Material& Finishing,色彩材質表面部門),主要負責研究和設計手機外觀的工藝、顏色、材料等方面的需求。理論上來說,它也是ID的組成部分,但由於過於重要,所以被提高到了更高的位置。
3D 部門,主要負責手機外觀形體調整的相關問題。
消費者趨勢研究創新技術預研團隊,主要對目前的市場潮流,消費者需求等手機本身以外的宏觀趨勢進行分析,並定期輸出報告,為其他部門提供參考。
對於手機設計來說,最艱巨的挑戰在於,整個行業的技術與工藝水平進度都是相近的,每年的潮流趨勢也大都是明確的,這導致手機行業不得不存在大量的同質化競爭。
比如,自進入2020年以來,在不到3個月時間裡,已經有超過10家廠商發布了近20款搭載驍龍865的旗艦機型,而且性能、外觀大都非常接近。
在這樣的條件下,如何精準又及時地把握時尚趨勢更迭,抓住新潮人群的喜好,甚至個性需求,滿足用戶對於手機設計需求的持續升級?
設計是拒絕任何規則與典範的,本質是不斷的超越與探索。正如這句法國傳奇設計師菲利普·斯塔克的名言,vivo設計團隊的眼界絕不局限於移動終端領域。
他們一方面敏銳觀察汽車、服裝、家居等各個行業,深入研究不同領域的時尚流行理念和全球設計趨勢;另一方面,還大量參與了各類跨界溝通,不斷通過多元的跨界合作來激發靈感。
比如,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全球權威潮流趨勢預測機構卡琳國際(CARLIN INTERNATIONAL)就已經和vivo建立了跨界工作坊。而vivo最新的5G旗艦產品NEX 3S,它的外觀光影效果和光學紋理開發,也是來源於韓國合作團隊從時尚化妝品牌的靈感。
【 2 】
曾有人說,vivo是設計師的天堂。在這裡,設計師可以盡情釋放自己的靈感和創造力。
首先,vivo從不吝惜在設計創新中的投入。
一個例子是,vivo每一款手機的設計誕生,一般都要經歷近1000次的手板設計,而且每一次設計手板都成本高昂(單價超過5000元),甚至超過了最終成型的實際機型。
僅僅是配色環節,都會在開始至少提供五六十個樣本方案,然後會通過彩虹機配色測試,定性座談會和定量調研等方式,由消費者來直接感知和選擇敲定。
而且,設計團隊的研究範圍,絕不局限於產品工作。
為了開拓設計創新思路和學習充電,不論是各種昂貴的材料、高額的專利費用、甚至動輒上萬元一冊的專業書籍,設計研發投資都完全不計成本。
甚至米蘭設計周等眾多國際化的設計盛宴,vivo設計團隊也都不會缺席。
最重要的是,在vivo每一個產品的誕生過程裡,設計團隊都是至關重要的引領者。設計師們的職責,不是完成工作,而是創造產品;在跨部門溝通和協作時,設計團隊也總能得到最大的支持。
比如在NEX 3S的設計過程裡,設計團隊首先提出無界瀑布屏的概念時,而這種強調震撼的視覺衝擊力,以及無縫一體的拆建方式,也很難只靠初期PPT和手板展示所能表現出來。但這個大膽的設計理念,依然得到了其他部門的接納和共鳴。
而為了NEX 3S的液態天河配色,vivo甚至幫助合作供應商調整改進生產線,在鍍膜工藝上展開了攻堅,最終創新性的將OC0(噴塗樹脂液防破碎工藝)與膜片工藝結合,實現了防摔碎、增加強彩和清晰度等功能,並大幅提升良品率,才成功實現了產品的最終落地。
(NEX 3S 液態天河配色)
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在vivo的產品研發過程中,大都是由設計團隊驅動,協調工藝、技術等部門,共同解決障礙難題,最終開發出創新產品。
很多人可能會問一個問題:在設計環節投入這麼多,合算嗎?給設計團隊這麼大的重視,值得嗎?
對這個問題,只需要用沈煒在2020年vivo年會演講中的一句話,就可以解答。
"從我們企業近25年的歷程來看,遇到困難往往都是沒有堅持消費者導向和設計導向所致,而歷次轉危為機,恰恰來自於i288、i268、i泡泡、青花瓷、X1、X3、X5這些英雄產品。
它們都是以消費者驅動和設計驅動來做好產品的代表,從而真正引領行業。"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25年來,vivo從電話機到手機,從功能機到智慧手機,從2G、3G、4G,到今天的5G,從中國本土,到印度、東南亞、中東、歐洲,一路發展過來,它對設計驅動理念的重視,都一直沒有降過,反而在不斷提升。
因為,這本來就是vivo的一個核心競爭力。
【 3 】
最近幾年來,中國手機行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極為關鍵的十字路口。
以華米OV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品牌們,無論是技術、資金、製造工藝、供應鏈、執行力、渠道體系、銷售規模、合作生態等各個方面,都已經成長為國際級的一流企業,並已經在中國本土和大量海外市場深深紮下腳根。
但直到現在,絕大多數中國品牌的主要市場空間,仍然停留在中低價格區間,在衝擊高價格區間時,仍然沒有成功踏出最後的臨門一腳。
關鍵的短板,在於品牌。
而品牌的提升,除了產品本身以外,還需要時間的積累,需要設計、服務等更多元素,甚至需要借力於天時地利人和。
而現在,藉助5G迭代升級的變局,為中國手機品牌創造了又一個進攻金字塔頂的寶貴契機。
這也是為什麼vivo以極其堅決的態度,最早全面轉向5G的原因之一。
vivo的三大夢想之一,就是建立世界一流的偉大品牌,這早已不是秘密。
而現在,對於設計驅動的進一步加強,也將會是vivo破局乃至站穩高端市場的必然之舉,和必要之舉。
尤其是單獨成立一條產品線,專門來主導高端智慧旗艦NEX系列,讓這個系列的產品定義和設計將更加專注,其意不言自明。
正如沈煒所說,消費者驅動和設計驅動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體現為言行一致的踐行。
2018年的春夏之交,Alexander Wang將辛迪·克勞馥等傳奇超模,用大巴車拉到紐約街頭,以打破行業常規的街頭品牌時裝秀方式,表達了自己改變時尚面貌的決心鋒芒。
彼時,Alexander Wang對採訪者說,時尚在變得愈發無聊,每個品牌都想要一些新鮮感,卻沒有魄力做出任何改變,而他的目標,正是要徹底打破刻板印象與隔閡,讓時尚和奢侈品真正進入大眾視野。
而正在與時尚加速交融的手機行業,手機正越來越多地從單一的通訊工具,變成讓每一個表達獨特鮮明個性和態度的出口。vivo也一直從用戶內心出發,通過有態度的設計,幫助用戶追求個性和表達自我。
有趣的靈魂總會相遇。或許,這也正是兩年之後,他們能走到一起的關鍵原因。(文/王雲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