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宗寬 祁思元
12月25日,在洛陽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雄對《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的編制過程以及洛陽都市圈的空間範圍、戰略定位和目標願景等進行詳細解讀。
何雄介紹,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悉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新形勢,作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要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加強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合作」的重大判斷,同時強調「中西部有條件的省區,要有意識地培育多個中心城市」。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我省堅持以中原城市群為主體,在做強做優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鄭州都市圈的同時,致力培育壯大洛陽副中心城市,出臺了兩輪支持政策,推動洛陽在2019年成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的非省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穩步提升,具備聯動周邊城市建設都市圈的基礎條件。
特別是去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從全省發展大局出發,圍繞發揮洛陽副中心城市引領作用,在更大範圍內統籌資源要素打造高質量發展共同體,提出規劃建設洛陽都市圈,推動洛陽、平頂山、焦作、三門峽、濟源5市一體化發展。根據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發展改革委會同洛陽等市組織編制了《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以下簡稱《規劃》),經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後,於12月22日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實施。在《規劃》的編制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點考慮:
一是立足實際、科學謀劃,合理確定都市圈的空間範圍。在中原城市群西部轉型創新示範區整體框架下,以綜合交通廊道為導向、1小時通勤半徑為準繩、歷史人文聯繫為紐帶、一體化發展意願為前提,基於權責明晰的完整地域單元,研究確定洛陽都市圈範圍。主要包括洛陽和濟源全域,焦作的孟州市,平頂山的汝州市和魯山縣,三門峽的義馬市、澠池縣和盧氏縣,行政轄區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裡,其中生態涵養區面積約1.5萬平方公裡。洛陽都市圈與鄭州都市圈聯動影響的疊合區域包括鞏義、登封、沁陽、溫縣和博愛,輻射聯動豫西北和晉東南地區。
二是對接融入重大國家戰略,明確都市圈的戰略定位和目標願景。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為統領,系統梳理都市圈面向未來區域競爭格局的優勢潛力,提出「三區一中心一樞紐」的戰略定位,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全國先進位造業發展引領區、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核心區、全國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國際人文交往中心。結合戰略定位,充分考慮洛陽都市圈處於培育發展階段的客觀實際,分兩個階段提出發展目標。第一階段是打基礎,到2025年,奠定現代化都市圈發展框架,基本確立一體化發展空間格局、支撐體系和保障政策。第二階段是見成效,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形成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三是統籌考慮資源稟賦和優勢基礎,推進都市圈組團式、網絡化發展。優化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布局,以區域綜合交通廊道為軸帶,堅持優中心、強組團、提南部、聯周邊,構建「一核一帶,三軸三圈」的發展格局。「一核」為都市圈極核,即洛陽中心城區。「一帶」為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帶。「三軸」分別為向西的洛澠三科創文旅發展軸,強化與鄭州都市圈、西安都市圈、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對接聯動,共建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向北的洛濟焦綠色轉型發展軸,增強對晉東南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東南的洛汝平開放合作發展軸,加快打通高速鐵路通道,密切與長三角地區的經濟聯繫。「三圈」分別為以都市圈核心區為載體的區域極核圈、承接產業轉移的產業緊密圈,以及承擔都市圈生態安全的「一河兩山」生態圈(黃河、伏牛山、太行-王屋山)。
四是夯實都市圈綠色基底、築牢生態安全,營造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著力提升生態服務功能和生態價值,推動都市圈生態資源優勢向生態動能轉變,構建「一帶兩區兩環多廊道」的生態格局。「一帶」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帶。「兩區」即以嵩縣、汝陽、魯山、欒川、盧氏、洛寧等為主體的南部伏牛山生態涵養區;以濟源及周邊市縣為主體的北部太行-王屋山生態涵養區。「兩環」即依託萬安山、周山、洛河、伊河等山水資源打造都市圈極核郊野遊憩(qì)環;依託伏牛山、王屋山自然保護區與白雲山、木札嶺、九峰山、花果山森林公園等生態斑塊,打造都市圈外圍生態環。「多廊道」即依託區域主要交通軸帶和重要水系,建設城市與組團間的綠色廊道。
五是聚焦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完善都市圈建設支撐體系和保障機制。圍繞都市圈戰略定位和目標願景,從打造開放引領的國際化平臺、創新協同的現代產業體系、魅力彰顯的文旅融合發展格局、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互聯互通的交通體系、共建共享的基礎設施、共利共惠的公共服務設施等7個方面,明確都市圈建設重點任務;從都市圈內部協同發展、外部聯動發展、規劃組織實施等3個方面,創新都市圈建設體制機制。
實際上,在推進《規劃》編制的同時,我們已會同洛陽等5市和省有關部門,著手推動洛陽都市圈建設起步,提請省政府組織召開了都市圈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印發實施《都市圈建設領導小組工作規則》,出臺了關於推進洛陽、濟源深度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研究制定支持洛陽與平頂山、三門峽等聯動發展的政策舉措,推動洛陽與其他城市結對籤署合作框架協議、明確一批重點合作項目,打好提前量、為都市圈建設積勢蓄能,確保《規劃》印發實施後相關工作能夠迅速展開。2021年是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建設的關鍵一年,我們將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圍繞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實施具有帶動性、突破性、抓手性的七大近期行動:
一是實施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提質行動。堅持強核引領,充分發揮洛陽先進位造、生態屏障、人文交往、交通樞紐等優勢,推進都市圈極核擴能增效,推動行政區劃優化調整,加大公共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提升產業、人口、科技、信息等要素集聚配置能力,激發區域經濟中心潛力,全面提升區域輻射帶動作用。
二是實施交通先導行動。堅持織密網絡、優化機制,編制實施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暢通都市圈「待貫通路」、拓寬「瓶頸路」,爭取將呼南高鐵豫西通道焦作經洛陽至平頂山段納入國家規劃,力爭明年開工建設,與規劃平頂山經漯河至周口高鐵互聯,打通都市圈向東、向南高速鐵路運輸通道。深化鄭登洛等洛陽都市圈城際、市域鐵路前期工作,爭取具備條件後儘快開工,加快洛陽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謀劃推動洛陽機場改擴建工程。實施鄭州至洛陽高速、濟源至新安高速、G310南移等重點工程,推動各類交通基礎設施共建共享、高效銜接。
三是實施國際人文交往中心提升行動。堅持高水平開放引領,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深化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和人文交往,強化國際化公共服務供給,積極承辦各類國際會議、節會和賽事,統籌推進都市圈重大改革開放平臺和國別產業園建設,推動洛陽綜保區加快建設,支持洛陽自貿試驗區和跨境電商綜試區高質量發展,推動洛陽航空口岸擴大開放,支持東方紅(洛陽)國際陸港建設和中歐班列、海鐵聯運班列開行,共建開放引領的國際化平臺。
四是實施產業創新升級行動。編制實施都市圈產業協同發展規劃,全面推進河南西部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優化都市圈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定位和空間布局,搭建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緊密銜接合作平臺,加快農機裝備製造業創新中心、洛陽軍民融合創新平臺建設,在高端軸承、地下工程裝備等領域創建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洛濟焦高端石化、洛鞏高端裝備、洛澠新材料、洛汝新型建材等產業帶,在更高層次打造區域產業共同體。探索跨區域工作協調機制,以產業鏈思維加強上下遊分工協作和協同創新,因地制宜發展「飛地經濟」,開展聯合招商活動,共建一批合作示範園區。
五是實施生態修復和魅力塑造行動。厚植「一河兩山」生態優勢,協同推進黃河南北岸生態廊道建設,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推進生態系統共保共育和環境治理聯防聯控,加快建設生態都市圈。統籌推進文旅品牌塑造和全域旅遊示範,整合都市圈文旅資源,完善提升文旅基礎設施,建設北部黃河生態文化旅遊、中部伊洛河歷史文化遺產旅遊、南部伏牛山生態度假旅遊三大片區,打造文旅都市圈。
六是實施文化繁榮興盛行動。強化歷史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傳承和弘揚,系統發掘鞏義雙槐樹、偃師二里頭等重要遺址,提升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水平,加快隋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倉窖(遺址保護、漢魏洛陽城、隋唐洛陽城國家歷史文化公園、仰韶文化遺址國家考古公園等項目建設,舉辦河洛文化節、世界古都論壇等特色文化盛會,塑造文化創意消費場所和街區,積極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
七是實施合作示範行動。創新都市圈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支持洛陽、濟源深度融合發展,打造一體化發展樣板,增強鞏義、登封、沁陽、溫縣、博愛等疊合區支點作用,建設焦作雙圈聯動優先發展區,促進鄭州、洛陽兩大都市圈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積極參與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建設,依託陸橋通道和黃河紐帶,強化優勢共塑和互補協作,共同構建全國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
以上概括起來,《規劃》的主要內容就是:五個定位、兩個階段發展目標、都市圈空間發展和生態安全兩個格局、七個方面重點工作、三項實施保障機制,以及七大近期行動。我們堅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省上下、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洛陽都市圈建設一定會一步一個腳印落地落實,朝著建成現代化都市圈的目標不斷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