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即將面臨分娩的寶媽來說,「開十指」這個說法,應該都有聽過。
「才開兩指,還早呢,慢慢等著吧。」
「開七指啦、快了快了.」
「十指開全了!馬上要生了!」
……
聽得多,但了解得少。真要問起「什麼是開十指」、「過程怎麼樣」?可能大家都還是問號臉,或者看到這個詞,就大驚失色。
別慌!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開十指」這件事。
開指=開宮口
開宮口,又稱子宮頸口擴張。正常狀態下,子宮頸口張開約有一指尖的間隔。隨著產程的停止,子宮口逐漸擴張,直到翻開到能允許正常大小的胎兒經過,也就是直徑為10釐米為止,整個過程就被稱為開宮口。
子宮頸管長2釐米左右,是銜接陰道和子宮腔的肌性管道。臨產前產婦宮縮加劇,促使子宮口四周的肌肉和纖維組織擴展,同時胎兒入骨盆使子宮口逐步擴張,子宮頸管會隨之變短甚至消失。
快要臨產的時候,醫生會每隔一段時間佩戴無菌手套用手指進行檢查宮口擴張到多大。一般就假設以一個指頭1cm來衡量,那麼開十指,指的是宮口開了10cm。但實際上大部分人的手指都比1cm要寬,而一個手掌寬度就已經接近8-9cm了。所以,開十指並不需要把10個手指都放進宮口度量,準媽媽們可別自己嚇自己~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更明白10公分有多大,我們也可以拿水果來舉例:
藍莓大小那叫開一指,櫻桃大小叫開兩指,草莓是開三指,香蕉是開四指,酸橙就變成五指,獼猴桃是六指,西柚變成開七指,火龍果是八指,木瓜是九指,小西瓜那麼大小就達到了開十指的要求。(如下圖)
這個順產的時間,一般是從子宮開始規律性收縮起,一直到胎兒以及胎盤等附屬物全部娩出,因為每個產婦的身體條件不同,所以時間也有差別。
對於普通人來說,光陰似箭,十幾個小時似乎一眨眼就過去了,而對於產婦來說,十幾個小時的痛苦煎熬,無異於鳳凰涅槃。那麼,在這十幾個小時中,到底經歷了什麼?什麼生個孩子要這麼長時間呢?
醫生上將整個分娩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
第一產程是產婦要經的順產最漫長的階段,一般來說,生第一個寶寶的媽媽所需時間較長。如果是生過孩子的媽媽,時間要短一些。
第一階段:子宮頸擴張至3釐米
這個階段產婦會感覺到身體的變化,子宮開始不規律地收縮,可能還伴隨著宮頸粘液增多並帶有血跡和羊水的破裂,所以這個階段產婦要注意放鬆心情和適當的休息,如果只是感覺子宮不規律地收縮,每次宮縮持續約30-45秒,間隔5-30分鐘不等。
在沒有其他明顯的症狀出現時,可以先觀察宮縮的情況,不用急著去醫院待產。
第二階段:子宮頸持續擴張至7釐米
隨著宮縮頻率和強度逐漸增強,達到每3到4分鐘收縮一次,每次持續約60秒時,就可以考慮到醫院待產了。
宮口打開到7釐米大約需要3-5小時。孕媽能夠明顯感到宮縮時間變長、頻率更快、強度也變得更高。
隨著疼痛增加,子宮會變得更加突出。疼痛會從背部開始,向下輻射到大腿。
第三階段:宮口完全打開至10釐米
宮口完全打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十指全開,胎兒即將進入產道。
而這時宮縮會變得更加強烈,每30秒到2分鐘一次,每次持續約60-90秒。對於多數女性來說,這是分娩中最難或最痛苦的部分。
但是在經歷了長時間大量的體力消耗後,產婦會感覺到疲倦、沮喪甚至煩躁,感覺身體發冷或者發熱,胃部也可能不適而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
接下來就要進入第二產程:胎兒娩出期和第三產程:胎盤娩出期了。
產婦此時唯一要做的就是配合好醫生,聽他們的指揮,需要用力的時候用力,需要吸氣、吐氣的時候好好配合。
為了生下孩子,媽媽真是做了太多犧牲,丈夫和家人一定要理解、鼓勵產婦,在生產前後好好陪伴她,給她最好的照顧。
免責聲明:部分圖文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汕頭佳貝愛月嫂
推送育兒知識 行業新聞
企業資訊 活動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