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刺青」最早被稱為「入墨」(入れ墨),針刺以構圖,隨即入墨以著色,即成「刺青」。入墨是黑幫的歸屬象徵,不僅僅是表達忠誠,更是忍受漫長煎熬和痛苦以給予自身的覺悟。
「刺青」一詞的盛行,源於 1910 年穀崎潤一郎筆下的小說《刺青》。在書中,刺青備受追求肉體美感的人們推崇,其中手藝高超的刺青師清吉更是渴望著能親手以刺青塑造一個傾世佳人。
自此,「刺青」開始有了更加隱秘而妖冶的美感。從最早的鯨面刑罰到極道之忠誠,再到美學意識的凸顯,歲月的流逝再加上島國的地域,讓一代又一代刺青師在手藝的傳承上漸漸形成了這個國家獨特的刺青文化。
時至今日,日式刺青所蘊含的東方傳統美和厚重的歷史沉澱已不僅僅讓它在亞文化中獨樹一幟,也讓它成為世界刺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代目雕佑西,無數次傳承的手藝人之一,現在已成為日本刺青第一人。刺青在他的手間已不僅是一個技藝的錘鍊,更像是一場人生的修行。只是因為喜歡而成為刺青師的他一直就沒什麼宏圖大志,單純因為喜歡而想要做到最好,而做到最好就儘可能地努力去做,然後再在無數次的努力中,越來越深刻地感悟到人生教給他的東西。
他說,人生其實和刺青沒什麼差異,刺青從構圖開始,到輪廓,到底紋,最後到著色,每一步都環環相扣,只有這樣做了,最後的刺青才能完美。
輪廓就像人生最初的規劃,刺下的每一針就像自己度過的每一分每一秒,一針沒有刺好,刺青就不夠完整,人生亦是如此,所以過好一輩子,莫過於珍惜當下。
作為刺青師,到死都是一場修行。這是雕佑西給自己的決心,也是他刺青一輩子最大的感悟。
在這場修行裡,只有多走幾步,多繞彎,才能領悟人生的真諦。捷徑意味著路短,所學有限,只有路長了,人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這個一直精益求精的男人,從來都不將自己看作是藝術家,而是始終把自己看作「 職人」,也從未將自己的作品看作是藝術品。
刺青在他眼中是一種隱秘的文化,不該如此大放異彩於眾人眼下。他不喜歡現在刺青的複製和泛濫,隨隨便便的招搖過市在他看來是對刺青的一種褻瀆,真正的作品蘊含著職人的精髓,而真正的刺青美學是蘊含著這份精髓與美感的。
今年,雕佑西已經步入花甲,窮儘自身的大半輩子研習刺青的他至今仍坦言,自己大概直至死亡也無法到達一個極致的境界,長存虛懷若谷的他依然對現在的自己不滿足,他希望自己活得有價值,即便是在百年之後也能有人悼念,不曾留有遺憾。
Interview ⋯⋯三代目雕佑西
「 刺青對我來說是一份職業,並不是藝術創作。」
三代目雕佑西
日本刺青第一人,唯一一個以「雕」尊稱的襲名刺青師,在中國一直被傳說為「山口組御用刺青師」的男人。
知日:聽說您是在中學時候看了一本名叫「文身百姿」的書,驚嘆於其中的刺青圖案,之後想要成為刺青師的,這是您成為刺青師的最初的契機嗎?
雕佑西:因為那時候對刺青師還不是很了解,只是想做罷了,機緣巧合我找初代目的雕佑西在背上文了一幅天女與龍刺青圖,之後就拜了初代目雕佑西為師,開始了刺青師的學習之路。
知日:和以前相比,現在的刺青師人數大大增加,但不仿照而一直堅持原創製圖的人並不多,那麼您是怎麼看待仿照和原創的呢?
雕佑西:不管是仿照還是原創,都因人而異。有人更喜歡仿照,有人更喜歡原創,這並不存在說誰更好的問題,每一個都是一個作品,如果無法做到讓自己滿意的原創,仿照也不是不可以。
無論怎麼說,這二者都無關技術,但只要是內行看,仿照的作品總會缺少一些精髓的東西,這可能就是原創與仿照的區別。同時,這也需要和客人交談,看客人更喜歡這個刺青師什麼樣的作品。只是在我這裡,我是絕對不做仿照的。
知日:您怎麼看待黑幫的刺青呢?
雕佑西: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來我這裡刺青的客人,不管是黑幫,還是普通人,大家不都是人嘛。
刺青本身和黑幫並沒有什麼關係,在黑幫中也有不刺青的人,一般的上班族也有刺青的人,明星藝人也是這樣。大家對於刺青都是興趣所致,和這個人的身份並沒有關係,將刺青歸結於黑幫這個想法本身就是不對的。
知日:在以前,人們總是會覺得身上有刺青的人都是不正經的人,對他們也不會有什麼好印象,現在有沒有什麼變化呢?
雕佑西:這樣想的人現在一樣很多,這一點大概全世界都是一樣的。尤其是現在,隨著東京奧運會的臨近,我覺得在這之前刺青的人會越來越少,避免給來日的外國人造成不好的印象。
估計會有些清理行動,畢竟對刺青抱以偏見的人還是佔了大多數。當然具體情況還不知道,但是刺青的人數是越來越少,而對刺青依舊抱有偏見的人和以前相比反而更多了,大家對待刺青的態度也更為嚴格起來,這是肯定的。
知日:在刺青的構圖上,以前大家喜歡的構圖和現在的有什麼差異嗎?
雕佑西:以前,大家都很不喜歡「 鬼」 的構圖,但是在日本泡沫經濟之後,「 鬼」 這個刺青構圖就突然間流行了起來。
再比如說「 風神」 這個角色,風神那裡有一個繩系的口袋,裡面裝了風,這個設計就是來源於我,這個口袋原本是沒有的。
知日:日本的刺青和歐美的刺青有什麼樣的區別呢?
雕佑西:現在因為交流越來越廣泛,不管是日本還是歐美,風格都會有所混合。之前,歐美的刺青都會更偏重於簡單且帶有紀念意義的刺青,比如說人的名字、自己鍾愛的詞或是某個圖案。
但日本刺青就更偏重內斂的文化意義,也要更複雜些,不如歐美的那樣直白。但不管怎麼樣,這都是一個國家形成的固有文化,不會有任何優劣之分。
知日:直到現在,刺青對您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雕佑西:應該說,是刺青教會了我人生的活法。其實刺青和人生很相似,刺青需要一針一刺不斷重複,才能刻出完美的刺青。
人生也是如此,每度過的一天、一個小時、一分一秒都是這樣的,認真走好每一步就像認真刺好每一針一樣,只有這樣才能不負時光和人生。
本文節選自
《知日 · 實錄!山口組》特集
點擊下圖查看本書介紹👇🏻
2019 知日招募指南
圖書策劃編輯/營銷編輯/商務經理…click!
點擊『閱讀原文』快速直達購買連結
-
石田徹也/坂元裕二/諫山創/坂本龍一/樹木希林 /BGM之魂/拉麵/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源氏物語/東京 /日本製造 /優良設計獎 /枯山水/櫻花入魂/是枝裕和/增田宗昭/蔦屋書店/beams/昭和顏/日本酒/山口組/庵野秀明/ 腦洞 / 小野洋子 / 天明屋尚 /火花 / 現代霓虹藝術力 /上田義彥/ 岡崎京子/ 樹木希林/雜誌研究所/J-POP進化論/日式笑點/富士山攻略/工匠達人/吃茶店/字體設計/動畫與卡通的區別/太宰治/是枝裕和/天野喜孝/川上量生/橫濱瑪麗/志村健/北野武/三谷幸喜/倫敦靴子/又吉直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