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中國經濟崩潰論腆著臉唱到今天

2021-01-18 人民網

原標題:環球時報:中國經濟崩潰論腆著臉唱到今天

  李克強總理10 日上午在博鰲亞洲論壇上介紹中國經濟形勢,帶動了全球輿論對中國經濟新一輪的探討。由於昨天公布的中國3月份進出口數據都有所下降,這成了西方一些觀察家唱衰中國經濟的新佐證。

  李克強總理指出,雖然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一些方面的困難不可低估,但是中國經濟穩增長是有基礎的,今後一個時期不但有保持中高速增長的良好條件,而且具備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西方的「中國經濟崩潰論」已經唱了二十多年,比較集中地出現過十來輪。像克魯格曼那樣的「大家」,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談全球經濟挺靠譜,一預測中國經濟就落空,這說明他們的理論模式不適合中國,或者說適合西方社會制度安排的主流經濟學是存在自身狹義性和缺陷的。當然,他們有些人太希望中國垮掉了,每每站到中國面前就失去了客觀性。

  對於中國經濟而言,當下最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改革、轉型。中國普通老百姓很難搞明白中國經濟宏觀上都發生了些什麼,但對自己的身邊,我們是能大致看清的,對國家在「搞改革」也能聽到和看到。其實這就夠了。

  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在籌劃未來的生活,力圖過得更好。年輕人大多有購房或者把小房換成大房子的長遠考慮,琢磨生兩個孩子的人在增多。有孩子的人都有讓下一代受良好教育的規劃,所有人對醫療條件的要求越來越高。買車和換好車在城市裡蔚然成風,火爆的旅遊潮幾乎把我們每一個人都捲入其中。

  另外我們還強烈希望擁有更安全的食品,要求大氣和水汙染治理,我們還渴望更美麗、宜居的城市和社區環境,年輕人還對豐富多彩的文化消費和夜生活有著強烈要求。未來幾十年,我們個人有實現不完的計劃,國家有做不完的實事。

  你我追求好日子不止,這個國家的經濟怎麼能停得下來?其實中國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不竭動力」。

  有礙中國經濟增長的一些深層問題並非原地不動,比如中國人被普遍認為捨不得花錢,但是讓我們仔細回味一下,最近這些年,普通中國人花錢的膽子是否比過去大了些呢?就說電影院裡吧,票價雖然挺高的,有些電影也挺爛,但看電影的人是否經常「烏泱烏泱」的。

  千萬別小瞧中國內需啟動的力度,中國滿大街的汽車,還有各地雨後春筍般出現的電影屏幕,新機場剛建起來就要再擴建,高鐵被罵著沒人坐一轉眼就成了幾條幹線的客運主力,這些都預示了中國內需噴湧的巨大潛力。

  中國最重要的是搞好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換擋」。這看上去挺難的,但這種難,有一大半是來自我們對耐心的缺乏,以及希望改革立竿見影,最好一點損失都別有的急功近利。轉軌中的經濟下行壓力是必然的,但中國的發展動力完好無損,只要中國大局穩住,各種利好的逐漸釋放沒有什麼力量可以擋住。

  前三十年改革,中國人的生活形態變化巨大。今後的改革和發展,將致力於我們生活品質的提升。這個國家總是被種種緊迫感所困,每天都要解決問題,以至於我們的改革比很多國家加起來還要多。痛苦著,撐著,幹著,這就是中國活力展開並收穫的過程。

  「中國經濟崩潰論」一次次失驗,但卻能腆著臉在西方經濟學界繼續混下去。體諒克魯格曼們的不容易吧。▲

相關焦點

  • 環球時報2020年十大新聞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2020年,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環球時報》年度評選的十大新聞帶你回顧。》(RCEP) 極大地提振了世界經濟信心;多國加入月球和火星探測,而中國圓滿完成的一系列航天任務更令全球矚目……一年來,參與採訪和報導這些大事件的《環球時報》記者也見證了這不同尋常的一年。
  • 《環球時報》年會上司馬南力挺胡錫進
    《環球時報》年會司馬南力挺老胡每年年底的年會是《環球時報》的慣例,也是招牌。12月5日,《環球時報》2021年年會在北京舉行。「中印關係,站到了十字路口?」「化解『卡脖子』會不會走入新誤區?」四個議題以及「預測2021年的世界」「預測2021年的中國」兩個夜話環節。按照議程,晚上21:50才結束。上午9:00,胡錫進發表5分鐘的開幕致辭,拉開年會帷幕。
  • 《環球時報》專訪「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從5「R...
    【環球時報記者 王雯雯】「(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會是一個多邊主義者。他批評過川普的『美國第一』導致『美國孤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言簡意賅地總結了美國過去4年的變化,並對拜登團隊未來的外交政策做了展望。
  • 有藝人高喊「臺獨」卻腆著臉在大陸賺錢
    「臺獨」分幾種,一種是真心要「獨」,由於史觀扭曲,把大陸當敵人,老死不願往來;一種是明知「臺獨」沒前途,卻假「臺獨」之名騙選票;還有一種,在臺灣高喊「臺獨」,卻腆著臉在大陸投資、表演、走穴,帶上假面具賺錢。「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說的就是最後一種人。
  • 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環球時報選出2020全球十大新聞
    《環球時報》年度評選的十大新聞帶你回顧。》(RCEP) 極大地提振了世界經濟信心;多國加入月球和火星探測,而中國圓滿完成的一系列航天任務更令全球矚目……一年來,參與採訪和報導這些大事件的《環球時報》記者也見證了這不同尋常的一年。
  • 《環球時報》2021年會舉辦 聚焦「疫情下世界危局與變局」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邢曉婧】12月5日,《環球時報》2021年年會在北京舉行。百餘位來自國內外政界、學界和輿論界的權威人士、專家學者出席本次年會。中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打下堅實基礎。與此同時,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圓滿落幕,「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一系列大事件說明2020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全人類的公共衛生安全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 臺灣節目:「大陸經濟大崩潰,廣州深圳街上都沒人」
    臺名嘴:「大陸經濟大崩潰」,「人民在挨餓邊緣」……10月15日,在臺灣一檔政論節目中,島內媒體人吳國棟聲稱「大陸內部經濟已經大崩潰了
  • 《環球時報》專訪日本新任駐華大使垂秀夫:日本的未來取決於對華...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編者的話:今年初,在中國抗疫的關鍵時刻,日本援華物資上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詞句一度帶給很多人感動與撫慰。但僅八九個月後,一項中日聯合調查顯示,兩國民眾對彼此國家的好感度有著冰火兩重天般的落差。2020年對全球來說都是特別的一年,中日關係也經歷了明顯溫差。
  • 環球時報對話三一遊學創始人
    號外環球時報對話三一遊學創始人劉太戈先生編者按:「不少中國父母攜孩子來美國旅遊……中國駐美國使館特在此提醒大家注意以下事項……」環球時報駐美國、加拿大特約記者 孫衛赤 張然然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每年暑假,都會有越來越多的家庭安排孩子去海外遊學
  • 果然,他們參加完環球時報年會就被盯上
    果然,黃智賢、邱毅5日參加完環球時報年會就被島內綠營盯上了。綠媒《自由時報》5日晚甚至在社交媒體發文宣稱「統一頑固分子一網打盡」。該媒體 6日最新消息又稱,民進黨「立委」王定宇揚言檢調單位應儘速追查。對此,黃智賢接受環球網採訪時表示,「蔡英文不是說,沒有一個臺灣人,需要為自己的認同道歉嗎?」
  • 中國引領線上演唱會熱潮,網易雲信音視頻技術獲《環球時報》報導
    近日,《Global Times》(環球時報)對國內線上演出的火熱發展進行了題為「China leads boom in online concerts」(中國引領線上演唱會熱潮)的整版報導,其中網易雲信分享了其大型直播活動解決方案如何在線上演唱會中得以應用的案例。
  • 印度抓「中國間諜」扯環球時報,胡錫進:印方搞這種小動作不體面
    印度近日抓了一名「中國間諜」,他是自由記者,名叫沙爾馬,61歲。有意思的是,印度方面在宣布這個消息和印媒報導這件事時,都突出了沙爾馬曾為環球時報撰稿,足以給人造成針對環球時報的負面聯想。印方指控說,此人是在環球時報上撰寫文章後受到中國情報人員注意,並逐漸開始向中方出賣印度國防信息的。老胡不知道印方是否因為中印關係緊張在製造冤案,他們講的那些情節有幾分是真的。
  • 莫裡森還在囂張狂妄,環球時報強硬發聲
    澳大利亞堅稱中國是在污衊自己而對於中國所闡述的事實,澳大利亞卻矢口否認。要知道,如今已經有大量的證據能夠表明澳大利亞當初在阿富汗進行的一切殺戮都是真實存在的,可澳大利亞不僅沒有一絲絲的愧疚之心,反而試圖為自己開脫,堅稱中國是在污衊自己。很多人都認為澳大利亞這是付出沉重代價仍不悔改。
  • 《環球時報》公開警告臺灣,兩岸關係到了危急時刻
    編輯:虎威軍校對:查爾斯近日,《環球時報》社評指出,世界進入多事之秋,臺灣不具備在一個大博弈中扮演活躍角色的資本。《環球時報》警告臺灣:事態嚴重《環球時報》評論剛發表,臺灣島內就亂成一鍋粥。不少臺灣專家表示:大陸不會輕易說這種話,說這種話時說明,兩岸關係已是事態嚴重。甚至可能是兩岸開戰的前奏。對此,軍事評論員張彬認為,臺灣的擔心是有據可循的,畢竟從新中國成立之後,官媒發聲往往帶有強烈的警告意味。
  • 環球時報:疫情下的美國正成為現代版人間地獄
    來源:環球時報12月3日,在美國紐約,工作人員運送一名患者。今天的美國就是現代版人間地獄的準確寫照。世界很多國家已經被美國進行「人權」斥責搞蔫了,還有一些國家被美國的盟友關係綁架,但是國際社會是時候勇敢地站起來,指著這個超級大國執政團隊的鼻子對他們說:你們在草菅人命,在突破人道主義的底線,你們是人類與新冠病毒激烈交戰時的可恥逃兵和叛徒。
  • 【環球深度】中國網紅20年,從另類吸引眼到職業化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編者的話:2021年1月1日,20歲藏族小夥丁真在四川衛視的新年演唱會上獻出了自己的舞臺首秀。此前不到兩個月,他還完全不為外界所知,只是一名熱愛賽馬的放牛男孩。這一切對於十幾年前的芙蓉姐姐是無法想像的:作為初代網紅,她自2002年起在各大論壇發布照片,到有商業活動找上門,用了大約3年時間。
  • 環球時報:美軍重新進駐臺灣?那將意味著戰爭
    來源:環球時報蔡英文(資料圖 圖源:「中時電子報」)美國陸軍最新一期《軍事評論》雙月刊以「中國武力侵犯臺灣」為主題發表系列文章,其中一名美軍陸軍現役上尉撰寫的文章呼籲美國重新考慮在臺灣部署地面部隊,另一篇文章提出美軍在臺部署
  • 澳大利亞前往WTO「惡人先告狀」,環球時報:應訴便是
    對於澳大利亞的所作所為,環球時報認為,不足為奇,澳大利亞給中國貼上了「貿易打壓」的標籤,把反傾銷,反補貼稅看成「制裁」,中方表示,在商言商,不要把貿易政治化,而如今澳大利亞正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從證據上來看,中國對於澳大利亞大麥的加徵反傾銷稅措施,合情合理。同時,澳大利亞也曾對中國進行過反傾銷調查,多達100多起,中國對澳大利亞審查只有4起。
  • 參加《環球時報》年會遭綠營威脅,邱毅黃智賢回應
    【環球時報記者 吳薇 張若】環球時報5日在北京舉辦年會,邀請臺灣媒體人黃智賢擔任主持人,前「立委」邱毅通過視頻參與,引起綠營的關注。有民進黨「立委」6日揚言要調查他們是否違反臺灣「國家安全法」,邱黃二人對此嗤之以鼻。
  • 承認中國優秀很難嗎?中國GDP破百萬後,西方媒體果然露出醜態
    據環球時報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1月18日公布了2020年中國經濟年報,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突破了100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