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幕拉開,黃浦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春天少年合唱團在《想起你》的歌聲中開啟了2021首場星廣會。不平凡的2020,我們有太多的故事要用歌聲來表達和紀念,在年初疫情爆發之時,武漢的一位八歲的小朋友卷卷正好在外地旅行,他沒法回家,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寫下這首《想起你》的歌詞:「想起你,像夜空的星星隨風飄揚。我想起你,像夏夜的清風雀躍蕩漾。歌兒裡還唱著永不放棄,所以堅持下去,我願意。」溫暖的歌聲在上海音樂廳迴蕩……
是的,星廣會邀請了春天少年合唱團演繹新年首場,並以孩子的創作拉開序幕,帶給每一位經歷過疫情,並努力活著的、有夢想的人們「新生與希望」。
在音樂會中,「春天」的C班、B班、小a班和A班四個班級的團員相繼登臺演唱,帶來了多首不同風格的經典少兒歌曲,以及藝術性很強的原創及改編的中外歌曲。多麼美好的歌聲啊!他們出色的表演不僅讓場內持續高溫,也讓人們領略到這支訓練有素、高水平的童聲合唱團的風採。專業、天籟、美好、不可思議,在這場音樂會中得到了最好的注釋!
如何造就優秀的童聲合唱團、如何在團體表演中獲得合作樂趣與歸屬感?下面我就試圖以春天少年合唱團為例,探討這些內容。
紀律和奉獻
我們知道,樂隊與合唱團具有某種社會象徵功能。在團體中,紀律和奉獻是兩個核心要素,是一個社會整合特別需要的素質。在所有的藝術中,只有音樂,特別是在樂隊與合唱隊這樣的合作形式中,團員會獲得一種合作的樂趣和歸屬感。
「春天」的藝術總監、指揮徐亮亮從平時排練、課後作業到最後上臺,一直強調紀律,對音樂要投入和奉獻,她親自帶年齡最小的C班(6-8歲),培養孩子這些好習慣,我們見到孩子們安安靜靜地在候場排隊,不講話、不吵鬧、井然有序。
而到臺上,則是全情投入,用真摯淳樸的感情奉上最美好的歌聲。團員不僅在合唱團裡獲得這些,也會把它潛移默化地帶到學校、生活中,影響身邊的人。
科學化的發聲、兒童化的表達、藝術化的呈現
當由管樺作詞、張文綱作曲,林華改編成四個聲部的經典少兒合唱歌曲《我們的田野》響起時,你聽他們的聲音是多麼澄澈通透;唱到羅奧古拉的《螢火蟲》,場燈暗下,孩子們手中拿著的一閃一閃,好似螢火蟲若隱若現,在營造這首三聲部卡農回聲一般的音響時,他們依舊保持聲音和歌曲的兒童化表達。
而在王維作詞,溫雨川作曲的《空》中,那些大跳旋律,純四、純五、純八度疊置的和聲效果藝術化地描繪出詩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聲」空靈幽深的意境,孩子們音色沒有一點兒雜質,更為純淨。
確實,無論什麼題材什麼類型的歌曲,「春天」都試圖用科學的發聲方法,以自然的聲音流露,藝術化的手段表現出歌曲的意境。聲音澄澈通透,氣息自然通暢,咬字清晰,保持每個年齡段孩子應有的自然的聲音,這是童聲合唱團難能可貴的特質。
豐富的舞臺表現力
《貓的一天》,表現了主人與貓咪共同生活的場景與畫面。前奏後,小a班指揮夏思穎突然戴上貓咪長又粗的尾巴,團員們紛紛戴上貓咪的耳朵,這下可熱鬧了,貓咪聲此起彼伏,全音階的音調營造出時而可愛、時而慵懶、時而惡作劇的貓咪的形象,既有故事性、又趣味十足。
青年作曲家孫玥回憶起兒時合唱教室裡一架走音的舊鋼琴,寫了一首《獻給一架舊鋼琴》,舞臺上,B班的兩個小朋友緩緩講述這個動人的故事。隊形隨著故事的敘述而變化,可聽可看性非常強。
A班表演的Andris Sejans《Brother left in the evening》,聲部多達11個,這首拉脫維亞民謠,講述一個兄弟夜間出海,被海浪無情吞噬,尋找的人們望見破碎船槳,只能悲嘆失去親人的悲劇性故事。僅短短八小節的簡短旋律多次重複,緊張密集的二度音程、極富戲劇性的音調、氣聲、海邊的風聲、洶湧噬人的巨浪、哭訴般的吟唱……高難度的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由孩子來演唱,情緒把握如此到位,實在是令人驚嘆!
以多元化的合唱作品,展現合唱團生命力
在這場音樂會中,我對一些原創作品印象特別深,比如多首林華改編的經典兒童歌曲,謝文經和曹光平在保留黎族原生音樂風格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的《鬥牛調》、溫雨川的《彩色錦鯉》,都非常專業,運用複合節奏、多調性疊置,《彩色錦鯉》有一段聽上去音響像空氣炸鍋了一樣,歌詞也都別出心裁地運用象聲詞和繞口令。
作曲家朱良鎮、溫雨川、張士超坐在臺下觀看本場星廣會
在藝術家們的思想火花指引下前進是合唱團發展過程中的法寶。徐亮亮對此充滿著感恩之情:「合唱團1996年創團之初,便得到了馬革順先生、朱鈞雄先生、林華先生、錢苑先生四位的傾力扶持帶領,使得懵懂的我們一開始就在眼界、視野、品味上沒有走彎路。而目前中國湧現出的優秀童聲團隊又帶來更多作曲家關注到童聲合唱並創作出大量優秀作品,讓團隊有了百花齊放的可能。合唱團是一個大家庭,相互成就的不僅僅是孩子們,還有徐亮亮、沈婉君、夏思穎、徐忠瑩、聶敬南、宗融熙以及更多被統稱為「3303大集體」的教師團隊。期待他們繼續為合唱事業而努力。
精益求精、追求極致
與作曲家反覆溝通、捕捉作品原意,對每個細節都不放過,「春天」就是這樣打磨每一首作品。在每一次展演或比賽後又或是網絡平臺上反覆觀看優秀團隊的演唱視頻、音頻,在保持本團特點的基礎上盡力吸取別團的優點。
鍥而不捨、團隊合作
鍥而不捨、團隊合作是「春天」的精神,忠於原作、對每個細節做到極致是「春天」的追求。畢業的團員有些進入大學其他專業,有些也進入專業音樂院校學聲樂、音樂劇、作曲、指揮的。將來從事著不同職業,有些做了醫生、教師、律師……相信他們在「春天」的培養下,都獲得了心靈的成長,這段經歷讓他們終身難忘。
音樂會還在繼續,田汨作曲的合唱團這一季主題歌《小小的音量》,把四個班的孩子都集合在一起,觀眾紛紛打開手機的手電筒,音樂廳變成了銀河星系,舒展動人的旋律再次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童聲的美好。祝「春天」在今後每一個春天裡都綻放絢麗的光芒!
撰文 | 李長纓
編輯 | 應玥
攝影 | x0
音樂會完整實況錄音
可點擊下方小程序回聽
星期廣播音樂會
每周六、周日上午10:30
現場主持:王勇
編輯、製作:長纓
統籌:舒強、紅柳、潛韻婷、應玥
播音:小鈴
947直播室:王平、劉崗
監製:舒強、紅柳、顧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