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函
第八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
第二屆臨滄堅果文化節
2020年11月6日至8日
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央新影集團、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雲南省廣播電視局、臨滄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八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11月6--9日將在雲南省臨滄市舉辦,天水電影《守望》應邀參加。
紅軍長徵經過天水市秦州區留下了一段光輝的歷史,也留下了一段軍民魚水情深的佳話。影片《守望》以此為背景,圍繞紅二方面軍十六師師長張輝在娘娘壩戰鬥中身負重傷,壯烈犧牲,當時年僅18歲的李子園小學教師李逢春親身參與安葬了烈士遺體,並歷盡劫波為張輝烈士守墓半個世紀,一家四代人接續守護著烈士的英靈,講述著英雄的事跡,宣傳著留存於這片熱土上的紅色記憶的感人故事改編,表現了秦州人民群眾善良樸實、大仁大義的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情懷。
該影片由中共天水市秦州區委組織部、甘肅天之水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天水市秦州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甘肅嘉聖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廣而益之國際傳媒廣告(北京)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攝製出品;由獲得過亞洲微電影藝術節優秀導演獎的胡津擔任導演,獲得過亞洲微電影藝術節優秀製片人獎的趙安生擔任製片人,全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作家李林芳擔任編劇,由當年負責尋找張輝烈士遺骨的吳兆祖,負責遷葬張輝烈士墓、修建娘娘壩張輝烈士陵園的霍秀清,國家二級演員馬京元等盛情參演。以守墓人李逢春的重孫尋訪烈士生前、身後的英雄故事為線索,用紀實和情景再現的拍攝方式,配以大量真實可信的影像資料,讓大家在回首中銘記歷史、在緬懷中堅定信仰、在開拓中弘揚精神,讓紅色基因歷久彌新、永放光芒,讓長徵精神薪火相傳、血脈永續。
臨滄是一個美得像夢一樣的地方,
是一片令人如痴如醉的樂土,
是一生不可錯過的好地方。
是佤文化薈萃之地、
茶葉栽培起源中心、
沿邊開放的前沿門戶、
國家水電能源基地,
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亞洲微電影藝術節永久舉辦地,
享有「中國恆春之都」
「中國紅茶之都」
「十大避暑旅遊城市」
「十大避寒旅遊城市」之美譽。
臨滄,作為亞洲微電影藝術節永久舉辦地
在亞微節來臨之際
臨滄向全球發出最美邀請
感謝你打開這封來自臨滄的邀請函,
憑藉這封信,你可以找到一萬個來臨滄的理由!
臨滄位於滇西邊陲,因瀕臨瀾滄江而得名,國土面積2.4萬平方公裡,轄臨翔、雲縣、鳳慶、永德、鎮康、耿馬、滄源、雙江1區7縣,總人口260萬。
一條大江蜿蜒而過。瀾滄江從北向南流經臨滄306.6公裡,孕育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勃勃生機,漫灣、大朝山、小灣3座水電站總裝機達722萬千瓦,是國家重要水電基地。沿江兩岸棲息著亞洲象、長臂猿、孔雀、孟加拉虎等珍禽異獸,生長著被稱為植物活化石的桫欏等珍稀植物,是雲南「動物王國」「植物王國」的典型縮影。
一片沃土神奇美麗。臨滄國土面積2.4萬平方公裡,北回歸線穿境而過,「太陽在這轉身」「兩洋在這分水」,年均氣溫18.5℃,森林覆蓋率68.78%,堅果種植面積達262萬畝,有「亞洲恆溫城」之美稱,是「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中國十佳綠色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森林旅遊示範市」和「亞洲微電影藝術節永久主辦地」,一座新興的亞洲微電影之城正在崛起,國際澳洲堅果大會委員會秘書處、國際澳洲堅果研發中心、國家堅果類重點檢測實驗室落戶臨滄。
一棵茶樹歷經千年。臨滄是世界茶樹起源中心和普洱茶的原產地之一,有「中國紅茶之都」「中國最具茶文化魅力城市」之美譽,雙江勐庫萬畝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項目被列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3200年樹齡的「世界茶王」,至今依然枝葉茂盛,「滇紅茶」「冰島茶」「昔歸茶」揚名海內外,是中國和雲南省最重要的紅茶和普洱茶生產基地。
一首民歌傳唱四方。臨滄是世界佤鄉,《阿佤人民唱新歌》傳唱大江南北,11個世居少數民族團結和諧、文化多彩、風情濃鬱。全市佤族人口達24萬人,佔中國佤族人口的60%,在佤族聚居地滄源自治縣,有距今3500多年的滄源崖畫,有保護完整的佤族原始部落翁丁村,村內至今仍保留著拉木鼓、佤王宴、摸你黑狂歡等古老的民俗活動。
一條鐵路傳載夢想。臨滄與緬甸山水相依,國境線長290.79公裡,有孟定、南傘、永和三個國家級口岸,是通往南亞東南亞的「黃金口岸」,被譽為「南方絲綢之路」、「西南絲茶古道」。100多年前,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提出修建滇緬鐵路的構想,把臨滄孟定作為通往印度洋的最佳出境口,印證了臨滄無可替代的區位優勢和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目前,臨清鐵路建設正在加快推進,臨滄將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前沿窗口。
小貼士
亞微節基本情況 2013年,亞洲微電影藝術節落戶臨滄。七年來,亞微節吸引了世界各國微影愛好者的目光,共徵集到世界各地參賽作品21000多部,來自30多個國家200多名國內外知名導演、藝術家、影視明星、製片人和11000多名嘉賓,,共同參與和見證了亞微節的茁壯成長,增進了亞洲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規範和引領了全國微電影事業和產業的健康發展,彰顯了微電影藝術節的品牌影響力,提升了臨滄的知名度與美譽度,有力助推了臨滄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彰顯了中華文化魅力與時代風採。 從參評作品看,從首屆的1715部,到第七屆4773部,增加了3058部。參評作品來自世界幾十個國家以及全國各省市,既出自專業影視製作機構,又來自業餘愛好者,還來自在校大學生;作品涉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題材豐富,形式多樣,貼近生活,健康向上。 從參節嘉賓看,有眾多國家級以及省部級領導;有緬甸、柬埔寨、越南、孟加拉、馬來西亞等30多個國家嘉賓;有丁蔭楠、尤小剛、馮小寧、李洋等著名導演;有斯琴高娃、王馥荔、沈丹萍、嚴敏求、馬德華等著名影視藝術家;有朱軍、朱訊、張澤群、程前等著名主持人以及全國各地的企業家、藝術家、專家學者、演藝人員、媒體朋友等11000多名國內外嘉賓參與、見證了亞微節的茁壯成長。疫情防控情況 今年的頒獎晚會主會場從臨滄體育運動中心室外體育場調整到室內體育館,邀請嘉賓和影視明星從1300多人削減到600多人,觀眾人數從第七屆15000多人壓縮到1000多人,晚會時長控制在2個小時,壓縮了人數和活動時間。籌委會增設了疫情防控和醫療保障工作組,購置了10套人體紅外體溫檢測門、20個手持體溫檢測儀、1萬隻醫用口罩和一批消殺消毒藥品。整合疫情防控和醫療救護技術骨幹,做好醫療衛生資源調配,協調解決疫情防控和醫療保障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督促檢查疫情防控工作進展、醫療救護保障準備工作和落實情況,確保各項工作按計劃有序實施。今年亮點 優化調整辦會方式,採取設立主會場和分會場的形式舉辦活動,在臨翔城區設主會場,分別在臨翔區鳳翔街道中山竹藝館廣場(「金海棠獎」頒獎)、博尚鎮碗窯村七彩煉玉陶瓷主題文化園(國際柴燒創作營活動)、騰龍自然村(優秀作品獎頒獎),滄源自治縣勐角民族鄉翁丁村設分會場(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對來賓和參加活動人員進行合理分流。同時,採取「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方式舉辦活動,邀請中央、省級媒體進行現場採訪報導,在人民網、新浪網、上海崇明APP、雲南電視臺七彩雲、一部手機遊雲南、雲南雲、一點資訊、無線昆明、臨滄融媒APP、臨滄融媒抖音號、臨滄文旅抖音號等平臺直播。 突出美麗鄉村體驗,為展示臨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成果,尤其是美麗鄉村、鄉村旅遊發展,組織影視明星小分隊分別深入臨翔區鳳翔街道中山村、博尚鎮騰龍自然村、碗窯村,鳳慶縣鳳山鎮安石村,耿馬自治縣孟定鎮遮哈村芒團自然村,滄源自治縣勐角民族鄉翁丁村、勐董鎮永和社區國門新村、班洪鄉下班壩自然村,雙江自治縣沙河鄉那京自然村、勐勐鎮來冷紅自然村、榮康達烏龍茶莊園、勐庫鎮冰島自然村等12個鄉村旅遊示範村,開展美麗鄉村體驗打卡活動,讓影視明星和來賓感受臨滄鄉村美景,體驗臨滄民族風情,共享鄉村旅遊發展成果。
朋友,歡迎你到一個美得像夢一樣的地方臨滄,感受「大美臨滄、美在鄉間;花開四季、香飄八方」的無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