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生命的重託 不負人民的期待

2020-11-27 人民網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攻堅戰中,從醫院重症病房到社區防控一線,為了人民群眾的健康,無數「平凡英雄」在各自崗位上堅守,他們勇敢逆行、救死扶傷,踐行醫者的初心與承諾﹔他們堅守一線、服務社區,助力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不負生命重託,不負人民期待,他們用擔當與奉獻,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出生動詮釋。

馬不停蹄赴「前線」

不負生命重託

武漢、黑龍江、吉林、北京,再到大連、雲南、青島、新疆,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的身影。今年1月18日以來,北京協和醫院內科ICU主任、重症醫學專家杜斌一直忙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線,用行動踐行著「不負生命重託」的承諾。

2月4日晚,北京協和醫院在武漢負責的重症病房剛剛啟用,就收治了18名危重症患者。第一位轉入患者呼吸極度困難,血氧飽和度僅50%,必須馬上進行氣管插管,而此時病房的三級防護裝備尚未配齊,暴露風險極高。

「我是主任,必須上。」杜斌沒有猶豫,也沒有絲毫退縮。憑借豐富的經驗,他成功為患者進行了氣管插管,患者病情得以緩解。

武漢抗疫最吃緊的時候,杜斌每天奔波於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各家醫院之間,最多一天去了5家醫院。指導搶救危重症患者、為呼吸機調整指標參數、為病人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等,他都盡全力親力親為。

在與病毒的遭遇戰中,杜斌和團隊總結出早期氣管插管、積極吸痰、俯臥位通氣等治療原則並迅速推廣。重症患者的死亡率越來越低,好轉率不斷提升。

「作為醫生,『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們永恆的初心。」杜斌說。

逆行出徵勇戰疫

彰顯青春力量

「90後」劉中砥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傷救治中心的一名主治醫師。年初,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北京大學各附屬醫院積極組建醫療隊馳援武漢。劉中砥第一時間報名,2月7日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抵達武漢。

進入隔離病區前,要在清潔區更衣室穿上防護服、隔離衣、手套、鞋套、護目鏡和防濺面屏。眼鏡開始起霧、鼻梁倍感壓迫、呼吸阻力變大、雙手屈伸困難,穿戴完畢後的各種不適讓劉中砥記憶猶新。從清潔區進入汙染區要通過5扇防護門,劉中砥覺得,每推開一扇門,緊張感就會增加一分。

一走進病區,劉中砥和隊友們便馬上投入救治工作:按照病情的輕重緩急將患者安排到不同病房、採集患者病歷信息及時給予對症治療、記錄患者訴求……4小時的輪班結束時,劉中砥發現,忙碌的救治工作早已讓他顧不得緊張和不適。

在醫務人員的全力救治下,越來越多的重症、危重症患者病情好轉、治癒出院。劉中砥說:「作為青年醫務工作者,在武漢經歷的一切都會不斷激勵我們牢記醫者的責任和使命,砥礪意志品質、增長工作本領,為更多的患者送去健康。」

防控與服務並重

繪就社區「戰疫圖」

在福祥社區的辦公樓裡,擺放著幾幅社區自製的「戰疫圖」,濃縮著這個社區的抗疫歷程,也彰顯著基層黨組織對每位居民的牽掛。

今年是北京市東城區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區黨委書記李德青投身社區工作的第十四個年頭。農歷大年三十,她和福祥社區的另外18名社工集體停休返崗。經過5天「奮戰」,將轄區約2000戶居民的情況一一掌握。

為了更直觀地掌握居民動態,社工們用畫圖的形式標注每戶居民的情況,用紅、綠、橘3種顏色對不同風險等級進行區分,對獨居老人等需要特別關注的群體進行重點標注,每戶的狀況一目了然,隨時更新。

對照「戰疫圖」,社工們每天要給空巢老人打一個電話。有一天,93歲的秦奶奶家裡電話一直無人接聽,社工們到她家裡發現,老人摔倒了,頭部血流不止。李德青趕緊聯系回社區報到的在職黨員、鼓樓中醫院的外科醫生,上門為老人處理傷口。秦奶奶流著淚說:「幸虧你們來了。」

社區居民對社工們的理解和支持與日俱增,先後有200餘人加入社區防控隊伍中。「我只是千千萬萬社區工作者中的一員。作為社區書記,作為一名黨員,趕上了,就沖上去。」李德青的話樸實而堅定。

助力精細化管理

阻斷社區傳播鏈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阻斷社區傳播至關重要。疫情初期,作為中央指導組防控組社區防控專家組組長,北京市豐臺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浩前往武漢支援。

2月7日在武漢市江岸區走訪時,吳浩發現,盡管離漢通道已經封閉,街道上的車流人流減少,但超市裡仍人員密集,一些患者四處求醫流動,涉疫的生活垃圾缺乏規範消毒。吳浩立刻意識到,還需加強精細化管理,進一步切斷可能的傳染源。

吳浩帶領專家組向當地指揮部及中央指導組及時提出嚴格對小區進行封控管理等建議。2月9日,江漢區在全區宣布落實小區封控﹔11日,武漢全市開始小區封控。

到武漢沒多久,吳浩的頭發就花白了一片,瘦了十幾斤。在武漢的51天,他走遍了漢江兩岸,每天都要步行5公裡至10公裡。白天去街道、小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現場調研,晚上做疫情的總結和分析,他和團隊共提出了1275條問題和建議,並制定了相關的技術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

針對老舊小區封閉管理難的問題,吳浩建議社區因地制宜,用自行車、汽車、擋板等現有物資圈圍出隔離屏障﹔針對社區防控人手不足的問題,他提出動員更多的黨員幹部下沉社區,為居民提供生活物資保障。

吳浩告訴記者,團隊中的隊員絕大部分都是從各個地方抽調過來的,互相都不認識,但是「我們知道為了誰」。

(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林苗苗、俠克)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14日 06 版)

相關焦點

  • 如果有負分,我會給負分!
    如果有負分,我會給負分!雖然一開初就說明要先忘掉原本的俠盜故事,但實在太離譜。首先沒尊重故事歷史,所有建築都是亂來,就為了之後暴動的劇情發展需要而搭建。其次,多國人種混合,那個年代的英國有這麼多人種?不如加埋外星人,來個星球大戰ver2!再者,那些武器真是羅賓漢時代已有?那羅賓漢還用什麼箭術?
  • 全力以赴 不負生命重託
    患者緊握住他們的手,一個個信任的目光,讓他們全力以赴,不負生命的重託。  守好最後一道防線  8月21日,伴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權榮喜開始了新一天的查房。  7月27日13時,權榮喜帶著科室10餘名骨幹趕赴定點醫院支援。
  • 匯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磅礡力量
    6月2日,習近平主席在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時再次強調「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只有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健全預警響應機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織密防護網、築牢築實隔離牆,才能切實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此時此刻,復盤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其中的艱辛歷程、大國擔當、上下同心、人類大愛,一切的一切,都展示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磅礡力量。
  • 【慈吧資訊】曾沛慈「收入變負的」慘到哭...突脫口槓閨蜜吳姍儒搶代言!
    曾沛慈今(7日)出席公益活動,談及近況,曾沛慈透露疫情期間,工作受到影響,久違的放了大假,「很久沒有這樣好好休息,蠻不錯的」,坦言有快3個月完全零收入,更笑曝:「還有收入是負的,看完以後大笑,然後流2滴淚,覺得很新奇」。▲▼曾沛慈今出席公益活動。(圖/記者周宸亙攝)
  • 不負青春:陳敬濂 / 黃淑筠
    他發現,教育之道不在於刻板教條的理論,而是與學生們朝夕相處得出的鮮活結論。教師並不代表絕對的權威,居高臨下地教導學生反而可能適得其反。「每次學生來找我反映問題,我不會把結論直接給到他們,而是幫他們分析,引導他們看清問題的本質,鼓勵他們自己做選擇,在學生們選擇的過程中,再適當地給予指導。」
  • 孜孜不倦,不負生命重託——他們就是了不起的寵物醫生
    原標題:孜孜不倦,不負生命重託——他們就是了不起的寵物醫生 對於有寵物的人來講,寵物醫生是一個神奇的存在。他們能理解喵星人、汪星人難以言說的痛苦,通過妙手回春的醫術和對生命的愛心關懷,讓寵物們恢復昔日的活力與歡脫。那麼寵物醫生的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的?
  • 不負人民重託 邁出履職服務堅實足跡
    ……  一個個關鍵詞,詮釋了一年來市人大常委會不負人民重託、履職服務大局的堅實足跡。  強化政治引領 堅定正確政治方向  市人大常委會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切實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 湖南師範大學:牢記素箋重託 不負戰「疫」使命
    當好「大考之人」,打好「大考之戰」商學院黨委副書記陳君認為,教育部思政司黨支部致全國高校輔導員的一份信正逢「大考之時」,全體輔導員堅持線上辦公「不鬆懈」、每天工作「不掉線」,從黨和國家防疫政策的傳播者到學生思想教育的引路人;從全面排查的統計員到每日線上籤到的監督員;從心理健康的疏導者到同心戰「役」的主播員;從解決實際問題的貼心人到學業就業的守護者
  • 每一道白色的榮光,都承擔著生死的重託!
    以為見慣生死無常可面對同飲一江水的手足受難他們也有無奈的痛徹心扉似乎流幹了一生的眼淚轉身又是驍勇強悍的鬥士一次次向死神證明求生的奇蹟豁出命去只為讓病人減少一點傷痛不計血汗只有創造奇蹟的人所有的銅牆鐵壁都是平凡肉身所有的危險疲憊都會被陌生的慰藉驅散偶爾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這一趟方舟的旅程是生命對生命的擺渡
  • 這位事業有成的名演員果然不一般……
    「俳優の仕事に勝ち負けがあるとすれば、自分自身に対してでしょうね。自分自身に勝たないと役というものがつかめないんです。負けると役をこっちに(自分自身の方へ)引き寄せて演じてしまう。だから自分に負けたくないと思ったんです」「如果說演員工作有成敗之分的話,那也是對自己而言的吧。要是不戰勝自己,是沒辦法抓住這個角色的。要是輸了,角色反而會變得更像自己。如何更接近角色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不想輸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