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今年,是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的今天,抗美援朝戰爭拉開序幕,中國人民志願軍整裝扛槍告別家鄉,譜寫了一曲保家衛國的英雄讚歌。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始向朝鮮境內出動。
時光如梭,當我們即將跨入新時代的時候,仍會不禁回顧70年前的10月25日發生的那場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這些難忘的記憶通過光影得以代代流傳,像一座巍峨的豐碑聳立在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之中。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國產戰爭題材電影中,湧現出了一大批謳歌在朝鮮戰場上浴血奮戰、捨生取義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光輝形象,而眾多英雄角色中也有讓人至今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
在《上甘嶺》《英雄兒女》《長空比翼》《烽火列車》等經典影片中的女性角色,雖並不都是絕對的主角,但她們的角色不盡相同,各有特點,仍然在大銀幕上呈現出了巾幗英雄般的獨特氣質。在那個時代和歷史背景下,志願女兵們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盛放著的最美「戰地玫瑰」。
作家魏巍曾經用「最可愛的人」來形容在朝鮮戰場上英勇無畏的戰士們,而這其中也包括了數萬名投身於後勤保障、醫護、文工團的志願女兵。
用現在年輕人的視角再去回看當時銀幕上的女性角色,又會有怎樣新的解讀呢?本期《今日影評》「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特別策劃系列節目主題是「戰地玫瑰」。
首先,我們通過「今日獨家觀察」,看看大學生們眼中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女兵。
「第一個想到的是『偉大』,因為人們說到英雄,說到戰爭,首先聯想到的可能永遠是男性的形象。」
「不會不如男性,甚至勝於男性的一群人。」
「巾幗不讓鬚眉。」
「雖說是女兵,但還是很有青春活力的樣子。能歌善舞,就帶個小綠帽,穿一套全套軍裝,扎兩個麻花辮。」
「今年剛好有一部電影,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院長李劍平做的動畫電影叫《最可愛的人》,李院長也號召我們動畫學院的學生一起給這樣一部電影做一些肖像畫。我畫的畫就會體現出她是很陽光、很開朗的那種感覺。」
「在同樣的年紀,就能做出遠遠超於這個年紀般成熟的事情,符合現在大眾對於女兵的一個想像。」
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過那段艱苦歲月,但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當下的年輕人也在用他們獨特的視角跨越時空,跟這群鮮活的生命對話。當然,這其中還有一些人,通過光影世界中的塑造將這些似乎離我們有些遙遠的身影重新帶回到觀眾面前。
《今日影評》連線了即將上映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中唯一一位女性角色的扮演者邱天。
「在戰場上是沒有男女之分的,他們都是非常可愛的人,他們有著頑強勇敢的品質」,談到自己對於角色的理解,邱天由衷地說,「自己在私下做準備的時候也有了解到,當時有的志願軍戰士只有十七八歲,所以這時我更覺得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有一顆強大的信念的心是多麼地重要。」
為更好地理解角色,邱天私下會找一些老電影來看,「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英雄兒女》中的王芳,在他哥哥犧牲之後唱的那首歌,還有《戰地之星》裡的廣播員白露,她誓死捍衛自己的電臺」。
「我們的劇組也非常地專業,很好地還原了當時的戰爭氛圍,讓我很快地融入進去」,邱天說。
本期節目中,《今日影評》還特別採訪了演員張馨予,她不僅自己出演過軍人,還是一位軍嫂。值得一提的是她的丈夫何捷的爺爺何蒼,曾在1952年初作為三批志願軍戰士入朝作戰。
「我丈夫的爺爺曾經也是抗美援朝志願軍中的一員,那個時候大家天天讀戰報,心裡充滿了祈願和力量,寫了很多次的戰書,希望能夠走到一線戰場保家衛國」,張馨予談起爺爺的故事,「爺爺頭頂有一個被彈片擊穿的顱骨縫隙,那個時候大家憑藉著意志力和高紀律性,在缺少裝備、戰線焦灼、傷亡很大的情況下依然堅守陣地」。
「看到那些『戰地玫瑰』,我感到特別敬佩,她們是真正的巾幗不讓鬚眉,她們的堅韌和勇氣、高昂的愛國熱情為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張馨予說。
無論是真實戰場還是經典銀幕,這群志願軍女兵用獨特的視角揭開了殘酷戰爭的另一面,同樣,她們也用樂觀堅毅譜寫了女性無畏且浪漫的詩篇。